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36101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l由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根本标志,由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根本标志,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l(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配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l(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l(3)意义:)意义: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由于1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和意义)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和意义)理解哪些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解哪些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l(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意义在于: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意义在于:l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l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人才、创造的尊重。l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l(2)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本、技术和管理等。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和意义)理解哪些分配属于按生产要23、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含义l(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l(2)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地,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对平等地,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活需要。3、效率与公平的含义(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34、效率与公平、效率与公平l(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l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且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且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l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l片面强调公平,会陷入平均主义,进而动摇社片面强调公平,会陷入平均主义,进而动摇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片面强调效率,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片面强调效率,也会失去和谐环境,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会失去和谐环境,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坚持效率优先与维护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坚持效率优先与维护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4、效率与公平(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l(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合理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合理性l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要调动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l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l(3)如何表现)如何表现l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达到共同富裕。富起来,再带动其他,达到共同富裕。l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要落实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的同时,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奉献社会。倡导奉献社会。l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的关系。(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合理性55、财政收入(具体渠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具体渠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l(1)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收是其主要来源。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收是其主要来源。l(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l(3)增加和保障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大力)增加和保障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5、财政收入(具体渠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1)财政收入分66、合理的分配政策、合理的分配政策财政收入的合理限度财政收入的合理限度l(1)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个人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影响经济发展而对财政收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影响经济发展而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l(2)集中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集中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最终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挥。最终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l(3)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6、合理的分配政策财政收入的合理限度(1)国家财政集中77、财政支出的用途l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l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l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l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l债务支出。债务支出。l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居于首位。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居于首位。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7、财政支出的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88、财政收支的关系l(1)财政收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财政收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财政收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财政收支相等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支相等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l(2)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略有赤字。l(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其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入的部分,其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8、财政收支的关系(1)财政收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99、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的巨大作用:l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财政的经济稳定作用;财政具项目建设;财政的经济稳定作用;财政具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l二是人民生活有保障(首先,财政是巩固二是人民生活有保障(首先,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其次,为建立和完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其次,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证;再次,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证;再次,财政为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财政为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9、财政的巨大作用: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项1010、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l(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必有税,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国必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l(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紧密相连,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性。三个特征紧密相连,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且有固定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且有固定性。性。10、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1111、增值税(范围、意义作用、计算公式)增值税(范围、意义作用、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范围、征收的意义);个人所得税(范围、征收的意义)l(1)目前我国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目前我国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十多种。l(2)增值税和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和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l(3)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基本税率为对象的一种税。基本税率为17%。征收增值税的。征收增值税的意义和作用:一是避免重复征税,二是防止前一意义和作用:一是避免重复征税,二是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三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三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定增长。11、增值税(范围、意义作用、计算公式);个人所得税(范围12l(4)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应税项目见其应税项目见P83示意图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示意图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劳务报酬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所得、偶然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l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进税率和比例税率。l目前我国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目前我国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5%45%共共9级,每月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额减去级,每月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额减去1600元扣除额得到应税所得额(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元扣除额得到应税所得额(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于06年实施)。年实施)。l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源,二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应税项目1312、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分)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分)l(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人。l(2)当纳税人所缴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当纳税人所缴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l(3)在我国现有的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在我国现有的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12、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分)(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141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l(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l(2)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每个公民在)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觉诚信纳税。l(3)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违反税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l(4)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15xiexie!xiexie!谢谢!谢谢!xiexie!谢谢!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