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3367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海绵城市建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研究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一、海绵城市概念综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目的?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将景观生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用设施结合,切实起到减缓城市内涝、削减面源污染、减少溢流污染、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传统排水系统生态型排水系统海绵城市目的?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将景观生态资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建设途径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1.限制路宽;2.保护开放空间;3.集中开发;4.改造车道等都市自然排水系统1.绿色街道;2.渗透性铺设;3.渗透池(坑);4.绿地渗透等绿色街道 可渗透路面1.蓄水池;2.雨水桶;3.绿色屋顶;4.调节池;5.下凹式绿地等绿色屋顶1.人工湿地;2.植被过滤带;3.植被滤槽;4.雨水花园等雨水花园1.植被浅沟;2.小型蓄水池;3.植草洼地;4.植草沟渠等滞留草沟1.种植本土植物;2.更新林木;3.种植耐旱植物;4.改良土壤等雨水再生系统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海绵城市1.限制路宽;2.保护开放空间;都市自然排水系统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适宜采用的设施:透水铺装、收集回用设施、植被草沟、入渗设施、滞留(流)设施,滞留(流)雨水湿地分项设计要点绿地1、绿地应尽量低于周围硬化地面,并应建导流设施,以确保流入绿地的雨水能够迅速入渗;2、雨水口宜设于绿地内,雨水口高程高于绿地而低于周围硬化地面。3、绿地植物宜选用耐涝耐旱本地生植物,以乔灌结合为主。4、在绿地适宜位置可推广建设浅沟、洼地等雨水滞留(流)、渗透设施。5、绿地临近水体时,应结合水体进行整体雨水综合利用设计。收集回用设施1、绿地适宜位置可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为确保安全和节省用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可建于地下。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道路浇洒和灌溉。滞留(流)设施1、适当位置可建雨水滞留(流)设施,如可建人工湿地或雨水生态塘。山体截洪沟1、充分利用山坡地形设计集水地形及其他渗透设施,山坡可考虑设计为梯田形,分段消能,滞蓄雨水,使雨水能就地渗透,涵养山林。2、结合截洪沟,可考虑建设渗井和蓄水池,也可在山下建蓄水池,蓄水池雨水在非雨季时可利用。道路广场1、公园非机动车道路、人行道、林荫小道、广场、停车场、庭院必须采用透水铺装地面。水 景1.景观水体应做为雨水调蓄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调蓄池应设溢流口,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可排入市政管系。2.景观水体可与蓄水设施,湿地建设有机结合,雨水经适当处理可回用于公园杂用水,满足公园雨季用水等。海绵城市常用技术措施适宜采用的设施:分项设计要点绿地1、绿地应尽量低于周围硬化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建筑场地类(类别代码)用地类型综合雨量径流系数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大类中类RR1,R2,R3一类、二类、三类居住用地0.40-0.45R4四类居住用地(原农村居民住宅形成的屋村用地)0.55-0.60CC1,C2,C4,C6(C5参照公园类执行)商业服务业用地0.45-0.50GICGIC1,GIC2,GIC3,GIC5,GIC7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0.40-0.45MM0,M1新型产业用地、普通工业用地0.45-0.50WW0,W1物流仓储用地0.50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建筑场地类(类别代码)用地类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道路类(类别代码)用地类型综合雨量径流系数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大类中类SS1城市道路用地0.60S3,S4,S5交通设施用地0.50-0.70 绿化、广场类(类别代码)用地类型综合雨量径流系数Comprehensive runoff coefficient 大类中类GG1公园绿地0.1-0.15G4广场用地0.2-0.30海绵城市的规划指标(深圳)道路类(类别代码)用地类型综合雨量径流系数Compreh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类别类别用地性质用地性质用地代用地代码码绿地下沉比例绿地下沉比例绿色屋顶绿色屋顶覆盖比例覆盖比例透水铺装地透水铺装地面比例面比例不透水下垫面径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流控制比例建筑与小区建筑与小区居住用地居住用地R R30%50%50%商业服务业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C C40%50%50%50%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GICGIC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M M、W W40%50%30%50%市政道路市政道路S1S1、S2S280%(占绿化带面积)20%(占道路面积,人行道、自行车道)40%(占道路面积)广场、停车场广场、停车场G3G3、S3S3、S4S4、S9S960%60%50%绿地绿地G1G110%80%80%海绵城市的设计参数(深圳)类别用地性质用地代码绿地下沉比例绿色屋顶覆盖比例透水铺装地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二、应用于城市道路中的技术措施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道路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意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开发控制目标和指标。(2)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可采用透水铺装,但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及荷载要求。(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或湿地系统的竖向关系。(4)规划作为超标雨水径流下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并与区域内涝防治系统相结合。(5)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6)城市道路两侧或雨水管下游宜设计储存及应急设施,缓解和净化初期雨水或事故污染水,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7)生态排水设施内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条件及水质选择合适的植物。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技术指南(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态植草沟生态植草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下沉式绿化带及齿形路缘石下沉式绿化带及齿形路缘石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下沉式中央分隔带下沉式中央分隔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下沉式侧分带下沉式侧分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态滞留塘生态滞留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 态 排 水 沟生 态 排 水 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态排水沟道路标准横断面生态排水沟道路标准横断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态滞留塘生态滞留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生态滞留塘生态滞留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三、某区域当前可行性方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设计原则规划引领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安全为重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统筹建设设计原则规划引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某区域应用生态排水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条件(1)生态排水系统应用城市道路宜结合生态湿地统筹考虑;(2)生态排水系统应用于城市道路适合于生活性及景观性道路,重点打造“宜居”、“生态”、“景观”、“安全”等概念;(3)城市道路规划断面应预留足够宽度设计生态设施;(4)生态排水系统应重点分析城市内涝风险地段,宜在该地段汇水范围设计相关储蓄、滞留设施;(5)生态排水系统宜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应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性,满足相应国家规范要求。(6)生态排水系统需统筹规划管理,建成后维护管理应高标准维护其“颜值”。某区域应用生态排水系统建设技术应用条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纵11#路规划横断面方案一(生态植草沟+部分透水铺装+路侧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生态植草沟 透水铺装生态滞留塘 透水铺装 生态植草沟 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常规道路沥青路面铺装生态植草沟 透水铺装生态滞留塘 透水铺装 生态植草沟 透水沥青路面铺装透水沥青路面铺装方案二(生态植草沟+全透水铺装+路侧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纵11#路规划横断面方案一(生态植草沟+部分透水铺装+路侧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GROUP)CO.,LTD.项目规划方案方案一(部分透水铺装)方案二(全透水铺装)描述传统铺装及绿化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侧分带增加生态植草沟,道路两侧结合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侧分带增加生态植草沟,道路两侧结合绿地布置生态滞留塘。景观效果3米侧分带偏窄,景观效果一般侧分带宽度增加至6.5米,景观效果好!侧分带宽度增加至6.5米,景观效果好!交通性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机动车道过宽不够安全。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机动车道宽度适宜。双向六车道满足交通要求,非机动车道宽度适宜。舒适度传统铺装,舒适度良好车行道保留传统铺装,行车舒适度良好,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雨季不易积水,舒适度佳。车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因无级配砂砾,路面较粗糙,胎噪较大,不适宜高速行车,行车舒适度一般;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雨季不易积水,舒适度佳。经济比较5040050400每延米每延米4480044800每延米每延米减少了非机动车道增加了侧分带节减少了非机动车道增加了侧分带节约投资约投资6720067200每延米每延米车行道改透水铺装,结构层厚车行道改透水铺装,结构层厚度增加,影响较大度增加,影响较大推荐推荐推荐方案比较项目规划方案方案一(部分透水铺装)方案二(全透水铺装)描述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