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3164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及其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药物治疗Diabetes Mellitus 1.糖尿病及其药物治疗Diabetes Mellitus 讲座大纲讲座大纲v一、糖尿病简介一、糖尿病简介v二、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二、糖尿病的主要危害v三、糖尿病有关指标三、糖尿病有关指标v四、四、1和和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v五、展望五、展望2.讲座大纲一、糖尿病简介2.糖尿病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新陈代谢疾病,主要由于胰脏-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所分泌的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导致机体吸收的葡萄糖无法有效地转化为能量或者得到有效储存。致使葡萄糖在血液中积聚,血糖增高,超过肾脏负荷,最终经尿液排出,引起糖尿。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可伴有糖尿及多种并发症,属于一种新陈代谢障碍综合征。3 3.糖尿病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新陈代谢疾病,主要由于胰脏-细胞糖尿病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 4.糖尿病的分类4.病因及发病机理5 5.病因及发病机理5.临床表现1.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2.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感染3.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KDA)2)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KHDC)3)低血糖昏迷4)乳酸酸中毒(LA)6 6.临床表现三多一少:6.临床表现4.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下肢大血管病变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3)慢性感染:坏疽7 7.临床表现慢性并发症:7.5.特殊类型:1)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2048岁起病、病程类似2型糖尿病、短期内进展为 1型糖尿病。2)青年人成年型糖尿病(MODY):起病小于25岁、无酮症/2年内不依赖胰岛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8 8.特殊类型:临床表现8.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世世界界上上继继肿肿瘤瘤、心心脑脑血血管管病病之之后后第第三三位位严严重重危危害害人人类类健健康康的的慢慢性性疾疾病病糖糖尿尿病病及及其其并并发发症症对对人人体体多多种种器器官官有有着着严严重重危危害害,包包括括心心、脑脑、肾肾、血血管管、神神经经、皮皮肤肤等等。糖糖尿尿病病病病史史 10年年以以上上的的病病人人,78以以上上都都有有程程度度不不同同的的并并发发症症。疾疾病病调调查查报报告告表表明明,在在世世界界范范围围内内,我我国国糖糖尿尿病病患患者者的的并并发发症症情情况况严严重重,发发生生不不但但最最早早、最最多多、而而且且症症状状最最为为严严重重。9 9.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世界上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对对身身体体的的主主要要危危害害对周围血管、神经对眼球对物质代谢对肾脏对心脑血管1010.对身体的主要危害对周围血管、神经10.1.对对周周围围血血管管 n n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糖尿尿病病患患者者由由于于血血糖糖升升高高,可可引引起起周周围围血血管管病病变变,导导致致局局部部组组织织对对损损伤伤因因素素的的敏敏感感性性降降低低和和血血流流灌灌注注不不足足,在在外外界界因因素素损损伤伤局局部部组组织织或或局局部部感感染染时时较较一一般般人人更更容容易易发发生生局局部部组组织织溃溃疡疡,这这种种危危险险最最常常见见的的部部位位就就是是足足部部,故故称称为为糖糖尿尿病病足足。1111.1.对周围血管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11.临床表现 下肢疼痛、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端坏死。在这种情况下,截肢将是不可避免的,致使残废。据据统统计计,糖糖尿尿病病人人的的截截肢肢率率为为非非糖糖尿尿病病人人的的5 5倍倍,而而1 15 5糖糖尿尿病病患患者者会会发发生生糖糖尿尿病病足足。1212.临床表现 下肢疼痛、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端坏死。12.对对神神经经的的危危害害 n n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1313.2.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临床表现 n n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在所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阳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1414.临床表现 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3.对对眼眼球球的的危危害害 n n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患者轻则视力下降,重则导致失明、青光眼及其他眼病。是是美美国国2 20 0岁岁以以上上成成年年人人失失明明的的最最主主要要原原因因。1515.3.对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4.对对物物质质代代谢谢 n n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还会引起糖代谢的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肺及肾无法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需紧急救治。1616.4.对物质代谢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还会引起糖代谢5.对对肾肾脏脏 n n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引起糖尿肾病发生。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糖尿尿病病所所导导致致的的晚晚期期肾肾病病占占肾肾病病第第一一位位。1717.5.对肾脏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6.对对心心脑脑血血管管n n主主要要表表现现 主主动动脉脉、冠冠状状动动脉脉、脑脑动动脉脉粥粥样样硬硬化化,及及广广泛泛小小血血管管内内皮皮增增生生及及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基基膜膜增增厚厚的的微微血血管管糖糖尿尿病病病病变变。n n由由于于血血糖糖升升高高,红红细细胞胞膜膜和和血血红红蛋蛋白白糖糖化化,导导致致血血管管内内皮皮细细胞胞缺缺血血、缺缺氧氧及及损损伤伤,从从而而引引起起血血管管收收缩缩与与扩扩张张不不协协调调,血血小小板板粘粘聚聚,脂脂质质在在血血管管壁壁沉沉积积,形形成成高高血血糖糖、高高血血脂脂、高高粘粘血血症症、高高血血压压,致致使使糖糖尿尿病病心心脑脑血血管管病病发发病病率率和和死死亡亡率率呈呈指指数数上上升升。1818.6.对心脑血管主要表现18.糖尿病引发心脑血管病包括n n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和糖尿病心肌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率失常)。n n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并发率和死亡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3.5倍,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919.糖尿病引发心脑血管病包括19.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水平 11.1mmol/l(200mg/dl)注: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20.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果糖胺(FA)2.8mmol/L免疫学指标:胰岛细胞表面抗体(ICS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21.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21.四项达标指标四项达标指标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7 毫摩/升,餐后血糖不超过10 毫摩/升,然后再接近达标水平,即空腹血糖4.46.1 毫摩/升,餐后血糖4.48.0 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2%。血脂:胆固醇低于4.5毫摩/升,三酰甘油低于1.5 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5 毫摩/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1.1 毫摩/升。血压:130/80 毫米汞柱左右体重:体重指数(千克)/身高(米)2 的值男性低于25,女性低于2422.四项达标指标血糖:空腹血糖不超过7 毫摩/升,餐后血糖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mmol/L):理想 4.44.6 尚可 7.0 差 7.0非空腹血糖(mmol/L)理想 4.48.0 尚可 10.0 差 10.0老年人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23.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mmol/L):2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2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24.1 1 1 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insulin-insuli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多由于胰多由于胰多由于胰多由于胰岛岛岛岛细胞损伤造成,胰岛素缺乏,需胰岛素治疗。细胞损伤造成,胰岛素缺乏,需胰岛素治疗。细胞损伤造成,胰岛素缺乏,需胰岛素治疗。细胞损伤造成,胰岛素缺乏,需胰岛素治疗。25.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胰岛素胰岛素由胰岛由胰岛-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57005700的蛋的蛋白质,由含白质,由含2121个氨基酸的个氨基酸的A A链和含链和含3030个氨个氨基酸的基酸的B 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26.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5700的蛋白质,由含21胰岛素的药理作用胰岛素的药理作用1 1.降血糖作用 1)促进葡萄糖转运 2)调节糖代谢 3)抑制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而促进其合 成代谢 2.促进钾离子转运 27.胰岛素的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胰岛素易被蛋白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后30分钟起效,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10%,主要经肝、肾灭活,被蛋白水解酶水解为短肽或氨基酸,t1/2为9-10分钟,作用可维持5-8小时。可加入碱性蛋白质使其溶解度降低,再加入微量锌使之稳定,制成中效及长效制剂。经皮下注射后,药物沉淀在注射部位并缓慢释放、吸收,从而作用时间延长。28.体内过程胰岛素易被蛋白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皮下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一、用于各型糖尿病: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经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良好 控制者;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型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者;4)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前后的各性糖尿病;5)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二、细胞内缺钾。29.临床应用一、用于各型糖尿病:29.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 2.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3.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4.4.脂肪萎缩脂肪萎缩30.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30.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1.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促分泌剂)2.餐时血糖调节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3.双胍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4.噻啶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5.-葡萄糖苷酶抑制剂6.其他31.口服降糖药1.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促分泌剂)31.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结构:结构:磺酰脲类药物的共同结构是苯磺酰脲,根据两端侧链的不同可分为两代。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其中后者由于作用时间长和低血糖风险大已较少使用)。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作用优于第一代。32.磺酰脲类药物结构:32.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本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表面磺脲类药物特异受体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体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并启动-细胞释放胰岛素。与胰岛细胞SU受体 结合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K+外流 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胰岛素分泌33.作用机制3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适应症:2型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不良者 使用本药后,有60-70的病人可较好的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12,但对于空腹血糖较高及重度肥胖症患者的疗效不佳。34.临床应用34.35.35.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其中格列本脲较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对于年龄较大(60岁)和肾损害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格列吡嗪缓释剂服药次数少,不经肾脏排泄,对轻度肾损害较佳,顺应性亦佳。使用此类药物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餐前30分服用。36.不良反应36.二、餐时血糖调节剂也称为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降糖药,是苯甲酸类衍生物,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S)-2-乙氧基-4-2-3-甲基-1-2-(1-哌啶基)苯基-丁烷基-氨基-2-羰乙基苯甲酸 37.二、餐时血糖调节剂也称为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降糖药,是苯甲酸类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以细胞为介导的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以关闭-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使钙内流增加,诱导-胞分泌胰岛素。只能作用尚有功能的-细胞。可以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与进食相关的异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起效快。38.作用机制38.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适应症适应症:初发、轻型2型糖尿病,老年、肾功不全者作用时间短,快进快出,仅对餐时胰岛素分泌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空腹及餐后,对胰岛素分泌无刺激作用、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整体血糖控制。因其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并且在餐时使用,使得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磺脲类药物。不进餐时无需药,提供给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灵活方便的服药方式及生活方式。39.临床应用39.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经粪便排泄,对肝、肾毒性小,对-细胞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肝、肾损害者禁用。40.不良反应40.三、双胍类结构本类药物化学结构由双胍核加侧链所构成,本类药物临床最常用的是二甲双胍。41.三、双胍类结构41.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肠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但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42.作用机制42.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作为一线药物应用于肥胖患者,能降低体重,与磺脲类药物分用,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和代谢异常,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43.临床应用43.不良反应与禁忌不良反应与禁忌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腹泻、口腔金属味等,随餐用药,剂量可逐渐加大至5001500mgd,经肾排泄,对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值高于15 mgL),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疾病(脱水、严重感染和严重缺氧);心、肝功能衰竭、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前期等均禁用。44.不良反应与禁忌44.四、噻啶烷二酮类药物也属于胰岛素增敏药,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吡咯列酮、恩格列酮等。45.四、噻啶烷二酮类药物也属于胰岛素增敏药,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作用原理: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结合。肝脏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脂肪 加强葡萄糖氧化肌肉 促进胰岛素作用下的葡萄糖摄取改善脂质代谢46.作用原理: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PAR)结合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本类药物可直接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的效用。使体内的脂肪酸流动从肌肉组织转向皮下脂肪,降低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并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降低,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47.作用机制47.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水肿、头痛、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发生率低,不过目前应用较少,因此用药经验亦少。48.48.-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够分解不能直接被吸收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以形成小肠可吸收的单糖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该类酶的作用,从而延迟或减少餐后血糖升高。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49.-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够分解不能直接被阿卡波糖(拜糖苹)作用于小肠刷状缘,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阻止1,4-糖苷键水解伏格列波糖(倍欣)抑制麦芽糖酶、蔗糖酶强190270倍,对葡萄糖淀粉酶抑制作用小50.50.适应症:餐后血糖高者首选,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本类药物主要副作用为胃胀、腹胀。与剂量有关,用药剂量应缓慢调整,无肾毒作用,不受肾功能的影响。肠道疾病、妊娠、哺乳者禁用。51.适应症:餐后血糖高者首选,可联合应用51.其其 他他苯胺类药物芬弗拉明通过抑制食欲,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主要用于肥胖糖尿病伴高血脂、高血压病人。52.其 他苯胺类药物芬弗拉明通过抑制食欲,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慢性并发症治疗药物慢性并发症治疗药物糖尿病肾病: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ACERI(代文、科素亚)作用原理:降低全身血压、扩张肾出球小动脉、减少蛋白滤出、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球肥大53.慢性并发症治疗药物糖尿病肾病: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二羟基磺酸钙(导升明)作用原理: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液高粘滞、血小板高活性剂量:500mg/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西洛他唑(培达)作用原理:抑制血管平滑肌内磷酸二酯酶活性,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剂量:50mg/日5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二羟基磺酸钙(导升明)54.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胰激肽释放酶(怡开)作用原理:激活胰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释放激肽,扩张末梢血管,解除痉挛,降低血黏度,溶栓剂量:120U,3/日 前列地尔脂球载体注射液(凯时):作用原理:直接作用于受损的微血管表面,扩张末梢血管,解除痉挛剂量:20ug/日VD 舒洛地伟(伟素):作用原理:低分子肝素,抗凝、纤融、降低学黏度、抗细胞增生、维持血管选择性通透作用5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胰激肽释放酶(怡开)55.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弥可保)作用原理:活性维生素B12制剂,蛋氨酸合成酶辅酶,用于促进神经轴突结构蛋白合成剂量:500g,3/日 呋喃硫胺(维生素新B1)作用原理:氨基酸合成酶辅酶,营养神经剂量:50mg/次,3/日56.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弥可保)56.糖尿病药物选择依据:年龄、病程、血糖、肝肾功能流程:饮食、运动 单一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联合 口服药+胰岛素 胰岛素常规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 57.糖尿病药物选择依据:年龄、病程、血糖、肝肾功能57.口服降糖药的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的合理选择肥胖型首选双胍类/联合磺脲类/联合噻唑烷二酮类/联合夜间中效胰岛素治疗 消瘦型首选磺脲类/联合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 餐后高血糖首选阿卡波糖/联合磺脲类伴轻度糖尿病肾病首选糖适平/胰岛素58.口服降糖药的合理选择肥胖型首选双胍类/联合磺脲类/联合噻糖尿病治疗新药物展望胰岛素类似物药物GLP-1类似物药物IAPP类似物药物59.糖尿病治疗新药物展望胰岛素类似物药物59.胰岛素研究展望胰岛素研究展望先进的胰岛素类似物先进的胰岛素类似物 最新一代的胰岛素产品,称为“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一样,是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生产的。之所以称作“类似物”,是因为其蛋白质序列在人胰岛素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修改,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2002年,第一个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我国上市。60.胰岛素研究展望先进的胰岛素类似物 最新一代的胰岛素产品一、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一、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将人胰岛素氨基酸链的B28位脯氨酸以天门冬氨酸代替(诺和锐,NovoRapid)餐前临时注射与常规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更好地模拟了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能快速起效并快速恢复,有效地防止夜间低血糖的发生。61.一、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将人胰岛素氨基酸链的B28位脯氨酸以天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种转基因来源的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于24小时长期控制血糖。与速效类似物联合使用,能很好的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24小时理想控制。62.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种转基因来源的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 GLP-1类似物类似物GLP-1及其类似物可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脂肪组织,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皮下注射 GLP-1可使糖代谢异常的病人血糖趋于正常。GLP-1不仅降低餐后血糖,还能刺激胰岛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细胞凋亡。63.GLP-1类似物GLPSymlin近年研究发现一种与胰岛素一同由beta细胞分泌的另一种多肽胰淀素(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功能功能: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抑制糖原分解,减少餐后肝源性葡萄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等作用,被认为在调节血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人IAPP蛋白在溶液中极易聚集变性失活,不适于临床使用。64.Symlin近年研究发现一种与胰岛素一同由beta细胞分泌的Amylin公司通过对人IAPP的氨基酸序列修饰,得到了IAPP类似物Symlin。Symlin在保留IAPP生理功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蛋白稳定性,目前已在美国上市。可与胰岛素协同用于1、2型糖尿病,特别对肥胖病人,具有较好的降体重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是腹胀、恶心,低血糖的发生率低。65.Amylin公司通过对人IAPP的氨基酸序列修饰,得到了IAThe rose window at Notre Dame de PontmainThe insulin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John Keats,Endymion,1817De Meyts P,BioEssays,200466.The rose window at Notre Da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