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讲解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31536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9.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格检查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体格检查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体格检查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 1.1.一般检查一般检查 2.2.头颈部检查头颈部检查 3.3.胸部检查胸部检查 4.4.腹部腹部 5.5.四肢、脊柱、肛门四肢、脊柱、肛门 6.6.神经神经 抽抽2 2题,共计题,共计2020分分。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 第一节 一般检查一、全身情况 1.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发育:身高、体重、头围二、皮肤三、浅表淋巴结第一节一般检查 1 1号:测体温(腋测法)号:测体温(腋测法)1.患者安静休息30分钟,取消毒后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属于低温位置,如高于35度,则甩到35度以下。2.考生先用手触摸被检者腋窝(查影响体温因素:汗液及有无冷热物体),将体温计置于被检者腋窝深处夹紧。3.考生口述测量时间(10分钟后读数)1号:测体温(腋测法)2 2号号.测血压(间接测量法)测血压(间接测量法)(1)检查血压计;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2)肘部置位正确;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松紧适宜(1指)。(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轻压不能塞在气袖下),轻压。肱动脉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2号.测血压(间接测量法)(5)测量过程流畅;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下降 速度2-3mm/s).双眼观察汞柱,第一声响为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6)读数正确;考生测量完毕,向考官报告血压读数,必要时,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如读数不正确酌情扣分)(5)测量过程流畅;3 3号:皮肤检查号:皮肤检查1、颜色:颜色与种族有关,也与毛细血管分布、血色素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关。检查颜色注意有无苍白、发红、发 绀、黄染和色素沉着等。2、湿度与出汗(1)出汗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结核病。(2)无汗: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脱水等。3.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液量有关。检查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皮肤检查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皮肤,用示指和拇指捏起,正常人 于松手后迅速恢复平整;弹性减退时恢复减慢,见于老年人、消耗性疾病和严重脱水患者。4.皮疹常见皮疹类型有:斑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等。5.出血点和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的常见体征。直径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隆 起称为血肿。3号:皮肤检查 6.蜘蛛痣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束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引流区域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检查方法是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力后义复出现。常见于肝功能明显减退者及妊娠妇女。7.毛发正常人体毛分布差异很大。与种族、年龄、性别有关。8、水肿是由于皮下组织的细胞及组织间隙水分过多所致。分为凹性水肿和非可凹性水肿。根据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1)轻度:眼睑、胫骨前和踝部水肿。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出现凹陷。(2)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水肿。(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并有浆膜腔积液。9.其他还需注意检查妊娠纹、紫纹、瘢痕、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等。6.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束端4 4号、淋巴结(浅表淋巴结)号、淋巴结(浅表淋巴结)(1 1)颌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左颌下淋巴结:左手扶被检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方,使用右手触诊。右颌下淋巴结:右手扶被检者头部,使头倾向右前方,使用左手触诊。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手指四指并拢(或示、中、环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滑动触诊。应双侧淋巴结都要检查。口述淋巴结大小、硬度、粘连、窦道情况。(2 2)颈部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检查告之被检查者坐位或仰卧位坐位或仰卧位。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四指并拢(或示、中、环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检查部位准确:依次检查颈前、颈后区。(以胸锁乳突肌为界以胸锁乳突肌为界)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应双侧淋巴结都要检查。口述淋巴结大小、硬度、粘连、窦道情况。4号、淋巴结(浅表淋巴结)(3 3)锁骨上窝淋巴结(同前)锁骨上窝淋巴结(同前)(4 4)腋窝淋巴结检查)腋窝淋巴结检查 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或站在被检者右侧)。检查右侧时,检查者应右右手握被检查者右右手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将其前臂稍外展。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1)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顶部。2)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3)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4)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5)外侧群:位于腋窝外侧壁。或口述检查腋窝内、外、前、后壁。应双侧淋巴结都要检查。口述淋巴结大小、硬度、粘连、窦道情况。(5 5)滑车上:)滑车上:肱二头及肱三头肌间触诊。肱二头及肱三头肌间触诊。(3)锁骨上窝淋巴结(同前)(6 6)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上群)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上群),再触 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下群)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下群)。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下群(大隐静脉处)下群(大隐静脉处)(6)腹股沟淋巴结检查第二节第二节 头颈部检查头颈部检查 5 5号题、眼睑、巩膜、结膜、角膜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号题、眼睑、巩膜、结膜、角膜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1)检查内容叙述正确:眼睑有无水肿,上睑有无下垂,有无闭合障碍,有无倒睫;巩膜有无黄染;睑结膜有无苍白 或充血,球结膜有无充血或水肿;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软化等。(2)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闭眼、睁眼,以示指和拇指捏起上睑中外上睑中外1/31/3交界处的边缘(图交界处的边缘(图1 1),告知被检者向下 看,趁机将眼睑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向下压睑板上缘,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另嘱被检者向上看,以 拇指轻压下眼睑下缘,充分暴露巩膜和结膜,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第二节头颈部检查5号题、眼睑、巩膜6 6号题: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号题: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1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2)(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快速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 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3)(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告之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快速往返运动。(4)(4)眼调节和辐辏反射。眼调节和辐辏反射。辐辏反射:辐辏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示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 1米远米远处,匀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 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两眼聚合情况。调节反射:调节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 1米远米远处,快快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 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两眼聚合情况。6号题: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7 7号题:口唇、咽部、扁桃体检查号题:口唇、咽部、扁桃体检查 1、口唇:观察口唇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疱疹;2、扁桃体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一)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嘱其口张大并发长“啊”音,此时考生用压舌板在被检者舌前舌前2/32/3与后与后1/31/3交界交界 处迅速下压迅速下压,在光照的配合下观察扁桃体。(二)检查内容正确:观察扁桃体有无红肿,判断扁桃体肿大的程度,其分泌物颜色、性状等,有无苔及片状假膜。7号题:口唇、咽部、扁桃体检查9 9号题、甲状腺检查号题、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和后面触诊可任选其一)(一)视诊(口述内容):观察甲状腺大小、是否对称(二)触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甲状腺侧叶触诊 后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其后,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 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 查另一侧甲状腺。前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面对被检者,考生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 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 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9号题、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和后面2.2.甲状腺峡部触诊:甲状腺峡部触诊:考生面对被检者,用拇指自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及气管前甲状腺组织,判断有无增厚,嘱被检者吞咽动作.(三)听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用听诊器钟形体件放于甲状腺部位,两侧均需检查。(四)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震颤,听诊有无杂音。2.甲状腺峡部触诊:考生面对被检者,用拇指自胸骨上切迹向上触第三节第三节 胸部胸部1010号题:胸部视诊号题:胸部视诊(提示:视诊内容与方法及胸部体表表标志)(1)由考生口述并能在被检查者身体上指出主要胸部体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胸骨角、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肋间隙、肋脊角、剑突。(2)胸廓视诊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桶状胸、扁平胸、鸡胸、肋间隙增宽、肋间隙窄、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考生能口述:呼吸频率: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呼吸深度、变化;两侧呼吸是否对称;呼吸节律: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呼吸、叹息样呼吸。第三节胸部1111号题:胸部触诊号题:胸部触诊 (1)(1)胸部(廓)扩张度胸部(廓)扩张度;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 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 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11号题:胸部触诊(2)(2)语音震颤触诊;语音震颤触诊;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手掌平放于胸廓的下前侧部(或腋中线5,6肋间),嘱被检者深慢呼吸。考生能口述: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粗糙摩擦音为阳性。(2)语音震颤触诊;1212号号.胸部扣诊胸部扣诊 (1)(1)间接叩诊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与肋骨平行),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 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同一部位扣2-3下。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 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叩诊肩胛间区,扳指要与脊柱平行。(肋间隙-胸壁-背部)12号.胸部扣诊(2)(2)叩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叩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 叩肺下界:叩肺下界: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扳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逐个肋间进行叩诊,当清音变为浊(实)音清音变为浊(实)音时,为肺下界。分别检查锁骨中线、左右腋中线、左右肩胛线的肺下界位置。正常肺下界:左右锁骨中线6肋间、左右腋中线8肋间、左右肩胛线10肋间。肺下界移动度肺下界移动度 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患者屏气不宜太长。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6-8cm。(2)叩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1212号题、胸部听诊号题、胸部听诊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的、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2)考生口述在正常人身上能听到哪些呼吸音,并能指出其部位;能讲出肺泡呼吸音(大部分)、支气管呼吸音(喉部、锁骨上窝、背部T1,T2水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及肩胛间区)能指出相应听诊部位;(3)考生口述在有肺部疾患人体身上可能听到哪些常见的附加音:湿罗音、干罗音、哮鸣音、管状呼吸音。12号题、胸部听诊1313号题:乳房检查号题:乳房检查 乳房触诊:乳房触诊:使用女性胸部模具,须口述检查内容,报告检查结果;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2、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的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双侧乳房触诊先由 健侧开始健侧开始,后检查患侧。检查左侧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外上象限(1 1)开始)开始,沿顺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最后触诊乳头。检查右侧右侧乳房也从外上象限开始,沿逆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3、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双侧乳房有无触压痛,有无包块及其大小、位置、硬度、活动度、压痛,乳头有无触痛,有无硬结、弹性消失。乳房视诊:乳房视诊: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2、口述检查结果:双乳是否对称;有无发红、溃疡、橘皮样改变;乳头大小位置对称性;乳头有无回缩和分泌物。13号题:乳房检查乳房视诊:1414号题:心脏视诊号题:心脏视诊(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观察心尖搏动范围 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 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第5肋腋中线内侧0.5-1.0cm,范围2-2.5cm)。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增大、法四、二狭、肺动脉瓣狭窄。剑突下搏动:右心增大、腹主动脉瘤。胸骨右缘第2肋异常搏动:主动脉瘤。14号题:心脏视诊1515号题: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号题: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1)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先用右手掌自心尖部心尖部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从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2)在心尖搏动区触诊(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并能表达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所在体表位置;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内、外。(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左缘第4 4肋间触诊肋间触诊。嘱患者屏气,检查心包摩擦音是否有变化。15号题: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1616号试题: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号试题: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1)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2)先叩左界,后右界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心尖搏动外2-3cm2-3cm处开始叩诊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0.5cm0.5cm,由外向内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 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往上叩诊,第先叩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往上叩诊,第5 5肋间以上,乳头),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肋间以上,乳头),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 第2肋间,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右右 界(界(cmcm)肋间左界(肋间左界(cmcm)(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8-10cm)2-3 2-3 2-3 2-3 2-3 3.5-4.5 2-3 3.5-4.5 3-4 5-6 3-4 5-6 7-9 7-9从心尖搏动点(乳头下方一肋)外侧2cm处图示(同一肋由外向内叩诊)16号试题: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1717号题:号题: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1)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等。17号题: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1818号题: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号题: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 (1)颈动脉搏动触诊;检查者以拇指置颈动脉搏动处(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之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2)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正确: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 ,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3)水冲脉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 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4)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肱动脉或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 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水冲脉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枪击音劲动脉搏动劲动脉搏动枪击音枪击音18号题: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1919号题:腹部号题:腹部 (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7区法。(2)视诊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正常不可见)。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皮疹、瘢痕、疝等。19号题:腹部(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2020号题:腹围测量号题:腹围测量 全腹部膨隆需测量腹围。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一周,以CM为单位。20号题:腹围测量 21 21号题: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号题: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 (1 1)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 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手指,另一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手指,另一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2 2)口述: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口述: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 ,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21号题: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1)选择2222号题:腹部触诊(号题: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使患者适应片 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 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腹壁紧张度 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 感觉。或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3)压痛及反跳痛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 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22号题: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2323号题:肝脾、胆囊触诊号题:肝脾、胆囊触诊 1.1.肝脏触诊;肝脏触诊;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 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 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 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23号题:肝脾、胆囊触诊2.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脾脏触诊(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做腹式呼吸,考生站在被检 者右侧。告知被检者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仰卧位触诊: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左腰部第9-119-11肋处肋处,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置于脐部,右手三指(示、中、环指)伸直 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 或左肋缘。2.侧卧位触诊:嘱被检者右侧卧位,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将其脾脏从腰背部向腹部推,右手三指(示、中、环 指)伸直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脾脏肋下是否触及。(轻度肿大肋下2cm,中度肿大不过脐;重度过脐或腹中线)3.3.胆囊触诊;胆囊触诊;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 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勾指触诊手法(Murphy征检查):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 而摒住呼吸)。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24 24号题: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号题: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1.1.腹部包块:腹部包块:方法同腹部触诊,注意包块描述;2.2.液波震颤: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 诊),如有大量的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 ,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如图。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至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3.3.振水音:振水音:病人仰卧,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冲击病人的腹部,如听到胃内气体和液体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就称为振水音.24号题: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25 25号题:号题: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能说出其如何形成。2.肝脏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叩诊呈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 肋下缘。正常上界为肝肺相对浊音界,下界不如触诊准确。肝浊音界扩大的意义同触诊。肝界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胃肠 穿孔(膈下积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同时检查肝区叩痛,叩痛阳性提示炎症或者肝脏急剧增大。3.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 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 ,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4.脊肋角(肾区)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 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25号题: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5.5.膀胱叩诊:膀胱叩诊:(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2)自脐部开始,沿腹中线向下叩诊,扳指与腹中线垂直,鼓音变为浊音为膀胱上界。下腹部左右依同法叩诊。5.膀胱叩诊:试题编号试题编号2626: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脐周部或右下腹壁脐周部或右下腹壁,全面地听诊各区。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4-5次/分)、亢进(10次以上/分)、减弱(连续3-5分种才听到一次)、消失(无肠鸣音又称静腹);在脐周或右下腹听诊;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3)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腹中部或腹部一侧。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脐周或上腹部。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说未闻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静脉血管杂音就行)试题编号26: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27 27号题:号题:脊柱检查脊柱检查1.被检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躯干,考生站在被检者后面。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1)脊柱弯曲度视诊检查 观察脊柱生理弯曲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脊柱侧弯、病理性前凸和后凸畸形(2)颈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固定被检者双肩,嘱被检者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颈椎活动度。腰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被检者骨盆,嘱被检者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腰椎活动度(3)脊柱压痛和叩击:脊柱压痛检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自上而下依次按压颈椎、胸椎、腰骶椎棘突和椎旁肌肉发现压痛点时必须重 复检查确认。脊柱叩击痛检查:直接叩击法:考生以叩诊锤或单一指端依次轻叩各个颈椎棘突。间接叩击法:考生将手掌置于被检者头部,右手握拳以小鱼际叩击左手背了解有无疼痛。27号题:脊柱检查2828号题:四肢检查号题:四肢检查1.1.手部及其关节视诊检查手部及其关节视诊检查(1)被检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双手,考生站在被检者前或右侧。(2)视诊并口述结果:被检者双手有无红肿、皮肤破损、皮下出血、有无肌萎缩;双手指关节有无畸形、肿胀、活动受限。手指末端有无发绀、苍白、有无杵状指、反甲。2.2.小腿及膝关节检查(包括浮髌试验)小腿及膝关节检查(包括浮髌试验)(1)被检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双腿并自然放松,考生站在被检者前或右侧。(2)双小腿和膝关节的视诊:检查双小腿有无皮损或溃烂、皮下出血、粗细不等、肿胀、表浅静脉曲张,双膝关节有无 畸形、肿胀、活动受限。(3)双小腿和膝关节的触诊:按压胫前皮肤观察有无肿胀和凹陷;按压膝关节有无压痛、肿胀。浮髌试验:患腿膝关节伸直,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左手拇指和其余手指固定在膝关节 上方两侧,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如有浮动感觉,即能感到髌骨碰撞股髁的碰击声;松 压则髌骨又浮起,则为阳性。28号题:四肢检查 28 28号题:肛门检查号题:肛门检查 (1)被检者取左侧卧位、胸膝位或截石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前(截石位)或右侧。(2)考生戴手套或指套、涂以润滑剂,右手食指轻轻按摩肛门边缘并嘱被检者深呼吸,使肛门括约肌松弛然后轻柔的插入肛门触诊。(3)口述检查结果:肛周及直肠皱襞有无触痛、肿块和狭窄,手套或指套有无分泌物、血迹等。28号题:肛门检查 29 29号题:神经反射号题: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1)(1)腹壁反射腹壁反射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 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2)(2)角膜反射角膜反射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3)(3)提睾反射提睾反射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 一侧。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29号题: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30 30号题: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反射)号题: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反射)1.1.肱二头肌反射检查肱二头肌反射检查(坐位、仰卧位两法任选一种,须报告正常表现和检查结果)(一)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坐位检查:告知被检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悬垂于躯干两侧,考生左手托起被检者肘部,使其屈肘,前臂稍内旋置于考生前臂上,考生左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考生拇指。2.仰卧位检查: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双上肢自然伸直置于躯干两旁,双下肢自然伸直,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左手托起被检者肘部 ,使其屈肘,前臂稍内旋置于被检者腹部,左手拇指置于被检者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考生拇指。(考 生须检查双侧反射)(二)报告正常表现和检查结果正确: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表现为叩击肱二头肌肌腱时引发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屈曲动作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屈曲动作。报告检查结 果: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对称引出。(换成肱三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动作肱三头肌收缩、前臂伸展动作。)30号题: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跳反射)2.2.跟腱反射跟腱反射:跟腱反射(卧位姿势、跪位姿势两种检查方法任选一种,须报告正常表现和检查结果)(一)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1.卧位姿势检查:(1)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者取仰卧位,外展下肢并屈曲髋、膝关节。(2)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左手推压被检者足部,使其踝关节背屈成直角,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2.跪位检查:(1)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者双膝跪位并背对考生,臀部上抬,双侧踝关节自然悬垂。(2)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考生须检查双侧反射)(二)报告正常表现和检查结果正确:跟腱反射正常表现为叩击跟腱时引发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报告检查结果:双侧跟腱反射对称引出。3.3.膝反射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第24节。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检查者左手托起双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呈120左右或被检查者坐位,一侧下肢膝关节呈90屈曲 ,另一侧下肢架于其上,小腿自然悬垂。检查者用右手持叩诊锤,轻叩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股四头肌收缩,小腿伸展。2.跟腱反射:跟腱反射(卧位姿势、跪位姿势两种检查方法任选一3131号题:病理反射号题:病理反射 锥体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1)巴宾斯基(Babinski)征 检查方法正确: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2)查多克征(Chaddock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同巴宾斯基征)(3)奥本海姆(Oppenheim)征 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同上)(4)戈登(Gordon)征 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同上)31号题:病理反射3232号题:脑膜刺激征号题:脑膜刺激征 脑膜剌激征(颈强直测试、克匿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1)颈强直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去掉枕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 屈颈动作检查,使颏部接近胸部 考生口述何为颈强直 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2)克匿格克匿格(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考生口述何为阳性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135度以上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32号题:脑膜刺激征(3)布鲁金斯基(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自动屈曲。考生口述何为阳性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3)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