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092632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课件本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在获得中原集团书面许可之前,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都不可被擅自引用、复制和传播。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湿地旅游的开发模式湿地概念狭义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湿地是陆地和水系之间的过渡地,其水位通常在土地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或浅水掩盖着的土地。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广义指除海洋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由于研究目的、观察角度及应用对象的不同,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是湿地公约所作出的定义。总的来说,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水深在6米以下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水(积水或过湿)、独特的土壤(水成土、半水成土)和适水的生物活动的独特景观。湿地概念狭义 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美国鱼类湿地的分类类别具体种类自然湿地沼泽湿地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湖泊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海岸性淡水湖;河口区域;三角洲湿地。人工湿地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农用泛洪湿地;盐田;采掘区;废水处理场所;运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湿地的分类类别具体种类自然湿地沼泽湿地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三大功能 生态维护生态维护提供水源保留营养物质补充地下水防止盐水入侵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持小气候保护堤岸,防风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航运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价值物质生产物质生产动植物资源提供食品来源矿物质金属提供工业原料提供可利用能源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功能物质生产社会经济生态维护三大 生态维护提供水源 社会经济 湿地现状1.规模10年来,我国湿地减少约340万公顷2.状态我国湿地85%处于中或差的生态状况3.分布青海、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4省区湿地面积均超过500万公顷,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50%。4.结构自然湿地占87.08%,10年减少了337万公顷。5.原因破坏因素增加,基建和围垦是关键湿地现状1.规模 10年来,我国湿地减少约340万公顷我国湿地保护保护机构2007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成立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保护现状受保护湿地面积:2324.32万公顷;包括国际重要湿地46块,湿地自然保护区577处,湿地公园468处(试点)。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现有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国家林业局2008年9月)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国家林业局2008年9月)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年2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2013年5月)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国家林业局2010年2月)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国家林业局2010年12月)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建设部2005年2月)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国家建设部2005年6月)我国湿地保护保护机构湿地利用方式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通过拓宽经营类型、增加宣教中心等,为人们接受湿地生态教育、参与湿地特色休闲旅游、观察鸟类提供场所。通过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将湿地系统的处理功能、湿地的自然过程以及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以展示湿地类型、结构、功能为基础,以湿地科研技术为依托,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自然湿地保护型湿地功能利用(污水处理)型湿地特色旅游型湿地与旅游各种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湿地旅游都是湿地保护的方式湿地利用方式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通过拓宽经营类型、增加宣教中湿地旅游产品形态专题线路游憩观光设施特色服务配套科普博览产品生态观光产品休闲体验活动湿地与旅游湿地旅游产品形态湿地旅游专题线路游憩观光设施特色服务配套科普博览产品生态观光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以湿地保护为主导、湿地景观为吸引的开发模式规划要点:保护为主:此种湿地大多生态价值很高,一旦生态被破坏,旅游观光也没有依托,需尽量减少外界干扰。规模取胜:多为大面积的色彩丰富的湿地景观,形成视觉冲击;且多有珍稀的湿地动物,观鸟等活动也是重要吸引。原生景观:原生态的湿地环境是其特色,也是保持生态价值的基础,将人工化、形式化的造景技巧用于这种湿地只能弄巧成拙,不仅掩盖湿地的原生美,还很可能破坏生态平衡。适用性:适合生态价值很高、景观价值高、相对远离城市的湿地。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以湿地保护为主导、湿地景观为吸引的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典型案例韩国顺天湾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生态观光型 典型案例韩国顺天湾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科普教育型规划要点:合理的保护措施:需兼顾生态保护需求与科普需求,在尽量减少对湿地核心区人为干扰的前提下满足游客游览和活动的需求,游客活动空间相对组团聚集在远离湿地核心区的区域或呈线状、轻介入的穿插在湿地中。丰富的科普活动:注重生态知识教育(湿地的生态作用及其运行模式)、生物知识教育(湿地动物和植物的观赏和识别)、环保知识教育(旅游环保)、科技知识教育(湿地净化和湿地利用)、劳动知识教育(喂养、植树等)等湿地科普教育,通过展览馆、实地观察、参与性活动、科普讲座、主题科普活动等多元方式进行科普教育。适用性:具有较高科普价值的湿地、人造的功能性湿地、或严格保护性湿地的缓冲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开发模式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科普教育型规划要点: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科普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概况】占地约61公顷,旨在推广绿色生态旅游,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及湿地保护的公民教育,是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设施。【区位】位于香港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米埔拉姆萨尔湿地。【资源】截至2010年底,园内的鸟类已累计超过235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占其中的46%;区内有蜻蜓49种、两栖类动物9种、爬行类动物3种、蝴蝶200多种种。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概况】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布局特点】访客中心刻意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有效地隔绝城市噪音,并完成公众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动。为了避免对栖息地造成不必要的侵扰,停车场和其它基础设施的面积被有意地降至最小。湿地保护区的旅游休闲区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西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从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和观鸟屋,再前往较接近米埔拉姆萨尔公约湿地的偏远外围生境,访客逐渐减少。平衡湿地保护与科普功能的布局设计,尽量避免对关键环境造成干扰。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布局特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访客中心(室内,湿地互动世界)【规模】10000【内容】影音剧场:人类文化展馆湿地直播室:推广环保意识的电脑互动游戏湿地世界:展示不同湿地生态环境室内展览和室外生态观光两大区域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访客中心1.湿地体验:根据学生教学程度安排湿地体验课程。沿湿地保护区内的专题路线进行导赏活动。户外参观完毕后,透过主题活动,让学生重温及补充学习重点2.湿地教室: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级,自由组合各种室内外活动,包括展览廊学习,课堂、专题学习,动植物考察,水质测试,户外生境护理及社会服务等。3.学校外访讲座:免费到学校进行湿地知识普及讲座4.教师工作坊:向教师介绍香港湿地公园内的各项教育设施,方便教师设计相关教材并鼓励学生参观。5.展板借用服务:提供不同主题的教育展板予以学校及社会服务团体借用。针对市民、学校、游客设计专门的科普教育活动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湿地体验:根据学生教学程度安排湿地体验课程。沿湿地保护区内的【法律基础】为了赋予渔农自然护理署法定权利管理及保护湿地公园,以及向访客收取入场费及停车费,政府需要修订香港法例第208章附属法例,将香港湿地公园指定为郊野公园条例下一个特别行政地区。渔护署人员可依据法例在湿地公园内进行执法活动,保护湿地公园的环境。政府运营、法律保障,共同进行监控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香港湿地公园科普教育型【法律基础】政府运营、法律保障,共同进行监控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以生态维持为基础、注重城市休闲功能的开发模式规划要点:良好的生态基础:基于自然或人造湿地的生态环境打造,多出于修复或维持湿地生态的目的,有一定的人造成分。亲民的休闲游憩:湿地科普教育为基础功能,并结合湿地提供儿童游憩、湿地参与性活动、餐饮、聚会等丰富的休闲活动空间和设施。适用性:临近巨大消费市场(多为城市中或城市近郊),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至少休闲活动区域不是湿地核心保护区。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以生态维持为基础、注重城市休闲功能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ondonWetlandCentre)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 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ondonWetlandCentre)【活动设计】1.世界湿地区:展示世界14个区域的自然栖息地和飞禽;2.探索冒险区:3-11岁的儿童可以在此攀岩游戏;3.孔雀塔:共六个,游客可从这里观赏野生动物和湿地中心;4.游客中心:配有玻璃观测台、电影院、儿童戏水的发现中心、专业光学器材店、纪念品店和野餐区;5.野径:木制的蜿蜒小径串联起园中的池塘和湿地草地;6.芦苇荡:是鸟类过冬和哺育后代的地方;7.塘区:向导带领孩子发现隐藏在池塘下的生物;8.主湖:飞禽捕食、筑巢、活动的地点;9.浸水牧草区:夏日美丽的草地在冬天成为水凫、水鸭活动的丰美牧场;10.水岸餐厅:提供一系列美味餐饮;精心设计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 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ondonWetlandCentre)观光休闲、趣味教学、特色服务的多功能体验湿地观光趣味活动科普教育特色服务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城市休闲型 典型案例伦敦湿地公园(L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复合发展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复合观光、科普、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开发模式规划要点:合理的功能分区:此生态保育、旅游活动、产业发展乃至商业开发等空间需进行明确区分,在保护湿地核心的原则上最大化发挥湿地的综合价值。可持续的产品组合: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且各类产品之间良性互补,共同为目标客群提供美好旅游体验。良性的开发节奏:通常规模较大,涉及产品类型较多,需根据湿地自身特点、市场需求、资金能力等,明确合适的开发节奏,其中,湿地生态保护是毋庸置疑的前提。适用性:湿地规模大、具备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有独特吸引或良好区位或强大资本)、有一定的土地资源。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复合发展型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复合观光、科普、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复合发展型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典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复合发展型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复合发展型观光、科普、休闲、度假、产业复合发展湿地旅游开发模式 典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复合发展型名称时间概况西溪探梅节2-3月西溪湿地开春大戏西溪踏青3-4月青年人的集结号西溪火柿节9-10月十万斤柿子赠游客西溪龙舟胜会端午节融合本地民俗的花样龙舟西溪听芦节11-12月西溪传统名胜西溪渔夫之旅全年渔乡胜景,小船荡漾湿地旅游开发模式典型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复合发展型特色节庆活动与景观营造名称时间概况西溪探梅节2-3月西溪湿地开春大戏西溪踏青3-4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总结1、原生态尽可能的保留湿地原有的自然风貌,尽量减少人工痕迹、避免形式化。2、层次感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深浅搭配。平面上,水边植物切忌等距离种植,应有疏有密,有远有近,多株成片;立面上,可以有一定起伏,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创造丰富的水岸立面景观和水体空间景观;3、丰富性不同形态、不同规模、不同颜色的湿地景观。如:水域宽阔处: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远观为主。注重整体大规模而连续的效果,以量取胜,给人壮观的视觉感受。水域较小处:近观为主,注重植物单体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更高的要求;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不宜过于拥挤,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以免影响水中倒影与景观透视线;浮叶及浮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恰当。人工溪流:一般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点缀即可。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原生自然景观是对游客的初始引力。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总结1、原生态 尽可能的保留湿地原有的自1、科学性:通过直观、新奇、有趣的方式进行湿地科普教育。如国内人工湿地典范成都府南河边的活水公园,一个完全应用了生态净水新观念的人工湿地来进行水处理,人们能清楚的看到混浊的府南河水经过厌氧沉淀池、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池等之后变成清水的过程。2、参与性:在游客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湿地、享受湿地如伦敦湿地公园有观鸟、喂鸟、在专业向导带领下观察蝙蝠习性和植株特性等韩国安山湿地公园中游盐场晒盐体验、种稻体验、打渔体验、潮汐拾贝等体验。3、主题性:主题鲜明的湿地科普会给游客更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体验。如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游3条特制步行线路:黄色路线长约3千米,2小时可走完全程,一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寻找弹涂鱼、爬树蟹、巨型蜥蜴的踪影。橙色路线长约5千米,其中设有一段木栈步道,直捣红树林研习园,是让组团而来的学校作为教育用途的。紫色路线长约7千米,脚程约5小时,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总结让游客学习湿地知识,实现湿地教育的社会渗透力是重要目的。1、科学性:通过直观、新奇、有趣的方式进行湿地科普教育。湿地1、导入多元功能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适当导入多元休闲度假功能;如西溪湿地旁的西溪天堂。2、凸显文化或主题通过活动或少量人造景观让游客感受地域性的湿地文化或鲜明的主题特色,包括湿地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风情等。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和舞龙、舞狮等民俗风情表演等。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总结多元化的体验。1、导入多元功能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总结多元化的体验。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Wish you a good day!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Wis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