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诗歌比较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5852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诗歌比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西方诗歌比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西方诗歌比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差异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今天我们将通过西方古诗与中国古诗的对比,从音、词、内容三个方面来简要的讨论中西方诗歌的差异。音律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By chance,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untrimmd;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or eyes can see,So long live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音律 这首诗是Shakespeare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由于英语是拼音文字,整首诗虽然韵脚按abab,cdcd,efef,gg 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做不到整首诗一韵到底,也没严格地押行内韵和头韵。但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故事另一个特点节奏鲜明。其节奏建立在轻重音节在音步中有规律的配置上,形成抑扬、扬抑、抑抑扬、扬抑抑等多种格律。音律 汉语则不同,它的每个字都是一个音节,中国古诗既讲究每行的音节数,又讲究每个音节的平仄即音调。中国古诗的音乐性主要靠押韵,属于音节-音调诗律,单双句中音步的平仄是相互对立的。例如:梅花中的前四句:众方摇落独鲜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睡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单双句中所对应的几乎每个字都平仄交错音律 且句尾押韵,读起来更有音乐感。再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飘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偶句句末押“ong”韵,产生了诗歌的音乐美,这是汉语独特的魅力。词语意象 虽然在诗歌中普遍存在这引申义这一现象,但是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引申义更加广泛,也就是意象。例如:月: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梅:高洁人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羌笛:凄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词语形态 英国古诗中的词常常有形态变化,如beauty、beautiful、beautifully、beautify,但必须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来选择使用,这一点比汉语更加严格,也使理解上更加容易。中国古代诗人们强调“炼字”、“诗眼”,便是讲究古诗中词的转类、兼类和活用。词语形态 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绿”活用做动词,带给全诗动感。汉语中的字词没有明显的时态形式故而在活用方面比拉丁语系的语言更加灵活。词语叠词运用 英国古诗与中国古诗在重叠词的使用上都有悠久的历史,诗人们通过使用重叠词以达到“借声音的繁复增加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朱光潜诗论)。我们来试读中古英语时期的诗歌The Cuckoo Song里的一节:Summer is i-cumen in(Spring is come in-)Lhude sing,cuccu!(Sing loud,Cuckoo!)词语叠词运用 诗中的cuccu 便是一个重叠词,意指“布谷”。是一个拟声词。而中国古典诗歌对叠词用的更加频繁,例如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词语叠词运用 再如李白的秋浦歌: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唐著名诗人王建的宛转词: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词语叠词运用 运用叠字,使中国古代的诗歌更加具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让描写的情景、心情、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而在西方的诗中,由于语言组成、语音语义的差别,叠词运用的就较少。内容爱情 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作品比较多,如元稹离思五首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内容爱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内容爱情 以上两首诗歌情感的表达对象均为已故伴侣,言辞含情却萧索,情感真挚却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多写“婚后”,多写婚后的思念,惜别,悼亡之情,多以“怨”为主,而正是这些“怨”诗,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最灿烂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诗歌的特点:尘世之恋、凄婉之调、含蓄之美。与中国爱情诗不同,西方的诗歌情感更加奔放、表达更加直白、情感更加浪漫,涉及的主题大多为“婚前恋”“婚外恋”。内容爱情例如彼特拉克歌集第72首:高雅可爱的夫人啊,在你闪动的眸子里,我窥见了指引我,通向天国的温柔的光。你眼睛里映照的只有爱情和我,谁都知道,你这隐约闪现的光芒出自你那搏动的心房。再如我曾经爱过你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象我爱你一样。内容爱情再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可是,我敢指天发誓,我的爱侣,胜似任何捧作天仙的美女。足以见得,西方爱情诗歌表露更加直白,情感的对象也较为不羁。内容爱情 除了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在类型上,中西方爱情诗也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爱情诗除了对自己妻子的爱情,还有一部分是对青楼女子的情感,而这一部分更加浪漫和热烈,表达相对奔放并不会太过萧索。西方的爱情诗除了对爱人的追求,还有在中世纪中后期流行的骑士爱情诗,主要表达的是对爱人柏拉图式的爱情以及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的决心。内容战争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战争绝对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永恒主题。战争为主要内容的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国家之间的战争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古代的有关战争的诗所描写的战争大多数不会细致入微的写出战场的情景,而是从侧面进行烘托而体现战争。内容战争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大雅常武 此诗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并取得重大胜利。诗人满怀激情,运用叙事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精巧的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描写精弓良马和军容之齐整,且师出有名,则凸显了将帅的威武和战士的豪情,充分体现了勇武仁厚、理性节制的含蓄之美。内容战争 再如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没有对血腥惨烈的战斗场面的直接描绘,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尸横遍野的悲壮场景,但通过叙述,勾画了边塞军旅生活,末句的反问表现了将士们为求胜利不惜一切的豪迈,也是从侧面描写了边疆战事的情况。内容战争 “那两个渐渐集中的军队又重新会合在一起,而发生了盾牌、矛子和披甲战士间的冲突了。盾牌的肚脐互相碰撞而发出了轰然的怒吼。临死人的尖叫混合着他们的毁灭者的大言,地上到处是血了。”内容战争 荷马运用了比喻、夸张、移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对战争的过程、场面、情节作了全息式的描绘,尤其是“荷马式比喻”的巧妙运用,使得许多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充满了悲壮的美感和崇高的色彩。伊利亚特对战斗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及对战争所作的审美直观程度远远超过了诗经中的战争诗。荷马对人物直接、动态的描绘强烈而鲜明,而极具冲击力的动作与声音的渲染和交汇使得英雄人物鲜血淋漓地闯入读者的视野。内容战争岂曰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秦风秦风无衣无衣内容战争 这首激情昂扬的爱国战歌,体现了对将士们勇于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当自己的国家遭遇外敌入侵,处于危机之中的时候,广大爱国民众怀着满腔热情,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浴血奋战、慷慨赴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灾难和危机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传统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的古典战争诗歌则多个人英雄主义,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重大事件的决定性影响。内容战争 同样以伊利亚特为例:“阿喀琉斯的忿怒是我的主题”“除了见血、杀人和听临死人的呻吟声之外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凶狠得同恶魔一般,紧紧追随他的牺牲者,满地都淌黑了血。那珀琉斯之子一心只在找光荣,连他那双不可战胜的手也泼满了膏血了。内容战争 赢取绝世功名荣誉和天下人的赞赏是阿喀琉斯参战的主要动机,他的言行体现了鲜明的个人主义思想价值观,毫无集体主义精神可言。而作品中唯一的体现集体主义的英雄人物赫克托耳,却被荷马描写成了一个胆小、怯懦、不堪一击的弱者,在与阿开亚军中主要英雄的搏斗中总是处于下风,而他的胜利只是借助神的力量才得以获取。内容差异的原因 与音律,词语差异不一样,诗歌内容及其表达主题的差异源自于中西方文化发展历程的不同。首先,中华文明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广袤的冲积平原上的大河文明,肥沃的土壤和优越的气候使得农耕文化得以蓬勃发展。长期的农耕文化使得人们逐步形成了团结协作、万众一心的集体主义的民族文化精神,在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统治下和宗法制度网络中的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只有忠于天子,为国家奋斗,才能体现出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所以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爱国卫家、团结奋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精神。内容差异的原因 古代西方文明产生于爱琴海沿岸的多山地带,土地贫瘠,生存环境狭小,这注定了他们要形成靠海上捕捞和海上贸易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文明。在广阔的海洋上漂泊,与风浪搏击磨砺了他们过人的胆识和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而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个人的胆识魄力和智慧技巧往往决定着事情成败,因此他们形成了个人主义的民族精神。而在生存空间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他们就发动战争,夺取土地、财富、美女、奴隶和牲畜。古代西方的社会政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赤裸裸建立在私有财产上的非血缘性的单纯的契约关系,因此战争与血缘道德毫无关系,不受社会伦理道德的制约,加之民族性格中的勇武尚力因素的存在,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对战争和英雄人物阳刚之美的无节制的渲染。31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