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风以及狭管效应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2162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种风以及狭管效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种风以及狭管效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种风以及狭管效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大气的运大气的运动动 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分布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分布东亚、南亚冬夏季风的形成东亚、南亚冬夏季风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大气受热大气受热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受热不均受热不均三圈环流三圈环流考虑地球自转和摩擦力考虑地球自转和摩擦力季风环流季风环流考虑海陆分布考虑海陆分布大气运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大气运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各种天气系统各种天气系统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的变化2、大气的受热过程,得到的结论、大气的受热过程,得到的结论A 大气对地球表面的热状况起了两方面作用:大气对地球表面的热状况起了两方面作用:a 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最高温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最高温 b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减少夜晚降温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减少夜晚降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大地暖大气 大气返大地大气返大地知识回顾:知识回顾:B大气的能量(热量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大气的能量(热量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C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下垫面(直接水源也是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下垫面(直接水源也是下垫面)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气温)的变化规律是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气温)的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海拔越高,温度越低(0.6C/100m)(大气逆温)(大气逆温)大气热力作用基本知识要点大气热力作用基本知识要点G高高地面A AB BC 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低低D低低 D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注意:注意: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热力环流中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热低压”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是低压区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曲方向相反;D低低G高高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形成过程:高高图图5为每个某城市某年为每个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时等温线图。回答回答911题。题。11.图图6中与中与M、P、N一一线上空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 B C D相关考题相关考题07年宁夏年宁夏C2、热力环流的应用、热力环流的应用城市风城市风海陆风海陆风山谷风等山谷风等(2 2)、海陆风)、海陆风)、海陆风)、海陆风(出现在沿海地区或岛屿上出现在沿海地区或岛屿上出现在沿海地区或岛屿上出现在沿海地区或岛屿上)成因:成因:成因: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 昼夜温度差异昼夜温度差异昼夜温度差异昼夜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气压差异气压差异气压差异白天白天白天白天 近地面气流:海洋近地面气流:海洋近地面气流:海洋近地面气流:海洋 陆地陆地陆地陆地 海风海风海风海风夜间夜间夜间夜间 近地面气流:陆地近地面气流:陆地近地面气流:陆地近地面气流:陆地 海洋海洋海洋海洋 陆风陆风陆风陆风强强强强弱弱弱弱2、热力环流的应用:、热力环流的应用:(1)城市风:)城市风:(3 3)、山谷风)、山谷风)、山谷风)、山谷风(出现在山区)(出现在山区)(出现在山区)(出现在山区)白天白天白天白天 近地面气流:山谷近地面气流:山谷近地面气流:山谷近地面气流:山谷 山坡山坡山坡山坡 谷风(上坡风)谷风(上坡风)谷风(上坡风)谷风(上坡风)夜间夜间夜间夜间 近地面气流:山坡近地面气流:山坡近地面气流:山坡近地面气流:山坡 山谷山谷山谷山谷 山风(下坡风)山风(下坡风)山风(下坡风)山风(下坡风)昼昼昼昼暖暖暖暖暖暖暖暖冷冷冷冷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夜夜夜夜泠泠泠泠冷冷冷冷暖暖暖暖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坡山谷山谷山谷山谷形成机制:形成机制:v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v夜间山坡辐射冷却,迅速降温,而谷地夜间山坡辐射冷却,迅速降温,而谷地中与山坡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山中与山坡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山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下层风由山坡坡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吹向山谷,称为山风。峡谷风:峡谷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谷口时,气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狭窄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气质量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称为成强风,称为峡谷风或峡谷风或“穿堂风穿堂风”或称或称“狭管效应狭管效应”(1 1)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二、大气的水平运动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10101008100610041002(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特点: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特点: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10101008100610041002(百帕)(2)、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高)(高)(低)(低)气气压压梯梯度度力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高压在右压在右高空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高空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风压定律风压定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高空风)大小:赤道为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纬度越高 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右南左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右南左特点:特点:只影响风向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不影响风速(3)、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高)(高)(低)(低)(北半球)(北半球)风向风向摩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高压在右后高压在右后风向:斜穿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低空风)10101008100610041002(hPa)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阻碍风的与风向相反,阻碍风的运动。运动。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结论:水平气: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梯度力是产生生风的原的原动力,地力,地转偏向偏向力和摩擦力都是运力和摩擦力都是运动过程中程中产生的力,后者与前者达生的力,后者与前者达到平衡,到平衡,风向保持不向保持不变。受力:两垂直,一相反,受力:两垂直,一相反,风向:风向:风向偏转风向偏转10101008100610041002水平水平压梯度力梯度力地地转偏向力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近地面摩擦力风向向垂直垂直等等压线风向向平行平行等等压线(高空)(高空)风向向斜穿斜穿等等压线(近地面)(近地面)近近地地面面与与高高空空水水平平运运动动的的受受力力2相关考题:相关考题:07海南海南图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向。回答68题。题。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则O点风向为点风向为 A.或或 B.或或 C.或或 D.或或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则O点风向为点风向为 A.或或 B.或或 C.或或 D.或或 AC图图5位北半球某城市某年位北半球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时等温线图。回答911题。题。1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点的风向为A东北风东北风 B东南风东南风 C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西南风B相关考点相关考点07年宁夏年宁夏三、三圈环流三、三圈环流 (一一一一)、单圈环流模式、单圈环流模式、单圈环流模式、单圈环流模式假定条件:假定条件:假定条件:假定条件:仅考虑太阳辐射仅考虑太阳辐射仅考虑太阳辐射仅考虑太阳辐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上升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下沉下沉经圈环流经圈环流经圈环流经圈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半球(半球(半球(半球)(二)、三圈环流模式(二)、三圈环流模式(二)、三圈环流模式(二)、三圈环流模式假定条件:假定条件:考虑太阳辐射考虑太阳辐射考虑太阳辐射考虑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 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半球)(半球)(半球)(半球)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030N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0 30 60 90 1、气气压压成成因因极地高压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赤道低压热力作用,热低压热力作用,热低压热力作用,冷高压热力作用,冷高压动力作动力作用,冷低压用,冷低压动力作用,热高压动力作用,热高压2、风带的方向(、风带的方向(根据高低压判定根据高低压判定)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性质质极地高压极地高压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西风带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信风带信风带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干冷干冷干热干热温湿温湿湿热湿热4、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5、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极地高压:极地高压:副极低压:副极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湿热湿热干冷干冷温湿温湿干热干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0 附近附近)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10附近附近)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23.5附近附近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30-40)极地气候极地气候(极圈附近极圈附近)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0-60)陆地(西侧)陆地(西侧)极地东风极地东风西风带西风带信风带信风带地地地地面面面面热热热低低冷冷冷高高00300600900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锋锋锋锋 面面面面 气气气气 旋旋旋旋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反气旋气旋气旋气旋气旋赤低赤低赤低赤低副高副高副高副高副极低副极低副极低副极低极高极高极高极高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温带海洋 性气候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极地气候海海陆陆热热力力性性质质差差异异季季风风环环流流热带热带热带 季风季风季风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季风温带温带 季风季风温温 大大 陆陆季节移动季节移动06年江苏年江苏图图7是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圈”,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3-14题题13图中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东北风 B西北风西北风 C东南风东南风 D西南风西南风B 亚洲亚洲低压低压 夏威夏威夷高夷高压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大陆大陆升温快升温快大洋大洋升温慢升温慢(三三)、海海陆陆分分布布对对大大气气环环流流的的影影响响 亚洲亚洲高压高压 阿留阿留申低申低压压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1月份月份大西洋大西洋 亚欧亚欧 太平洋太平洋 北美北美冰岛低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蒙古高压蒙古高压北美高压北美高压月份月份 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北美低压北美低压海陆分布对高低压的影响海陆分布对高低压的影响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1 1 1 1月份月份月份月份7 7 7 7月份月份月份月份北北北北半半半半球球球球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北美高压北美高压北美高压印度低压(塔尔低压)印度低压(塔尔低压)印度低压(塔尔低压)印度低压(塔尔低压)北美低压北美低压北美低压北美低压南南南南半半半半球球球球南非低压南非低压南非低压南非低压澳洲低压澳洲低压澳洲低压澳洲低压南美低压南美低压南美低压南美低压南非高压南非高压南非高压南非高压澳洲高压澳洲高压澳洲高压澳洲高压南美高压南美高压南美高压南美高压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北北北北半半半半球球球球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 亚速尔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高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南南南南半半半半球球球球 南大西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 南印度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南太平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南太平洋高压(四)、大气活动中心:(四)、大气活动中心:1、概念:冬夏季海陆上的高、低气压心、概念:冬夏季海陆上的高、低气压心 2、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3、影响:对各地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一旦、影响:对各地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一旦出现异常,会造成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出现异常,会造成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华北、东北华北、东北华北、东北5 5月月月月6 6月月月月7 7、8 8月月月月9 9月月月月1010月月月月夏夏季季风风的的进进退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雨带推移雨带推移雨带推移雨带推移开始开始开始开始迟迟迟迟结束结束结束结束早早早早雨季雨季雨季雨季短短短短北方北方北方北方雨季雨季雨季雨季南方南方南方南方雨季雨季雨季雨季开始开始开始开始早早早早结束结束结束结束迟迟迟迟雨季雨季雨季雨季长长长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及水旱灾害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及水旱灾害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及水旱灾害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及水旱灾害3.4.5月月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春旱春旱7、8月长长江中下游地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区,伏旱返回副高势力强副高势力强,则南旱北涝则南旱北涝副高势力弱副高势力弱,则南涝北旱则南涝北旱注意:注意:1、时间上:、时间上:季风气候下,由于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气候下,由于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年变率大),夏秋季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年变率大),夏秋季多暴雨,冬春季节降水少,故易出现水旱灾害。(尤其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故易出现水旱灾害。(尤其我国华北地区春旱严重)2、空间上:、空间上:北北涝涝南南旱旱副高北移快,势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势力强,进得快副高北移慢,势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势力弱,进得慢北北旱旱南南涝涝(1)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副高北移快,势力强,则夏季风势力强,进得快北涝南旱北涝南旱(2)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副高北移慢,势力弱,则夏季风势力弱,进得慢北旱南涝北旱南涝四、季风环流四、季风环流1 1、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概念、季风的概念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和气压系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和气压系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和气压系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和气压系统明显的季节变化,并 且天气、气候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存在冬、夏风向的且天气、气候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存在冬、夏风向的且天气、气候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存在冬、夏风向的且天气、气候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存在冬、夏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季节性反转和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明显的季节变化。定义:定义:定义:定义: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相反;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相反;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相反;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而有很大差异,甚至接近相反;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气团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气团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气团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其气团的性质有根本的不同;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能给天气现象造成明显不同的季节性差异。一月份一月份七月份七月份高高2、冬夏季风、冬夏季风高高高高低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冬季冬季夏季夏季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北风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候气候寒冷干燥寒冷干燥高温多雨高温多雨高温多雨高温多雨温暖少雨温暖少雨亚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分布 我国季风区我国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包括菲律宾群岛)和(包括菲律宾群岛)和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南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南部和海南岛)部和海南岛)澳大利亚北部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夏季(夏季(1月)月)西北季风;西北季风;冬季(冬季(7月)月)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侧大陆东侧背背景景实实 践践、应用应用迁迁移移、发发散散季风气季风气候候亚亚热热带带季季风风性性湿湿润润气气候候(北北美美、南南美美、澳澳大利亚大利亚回回归归沙沙漠漠带带(回回归归线线大大陆陆中、西部)中、西部)两大成因两大成因亚亚洲洲两两大大区区域域(东亚、南亚)(东亚、南亚)三三种种(热热带带、亚亚热热带带、温温带带)季季风气候风气候热力环流时间尺度差异热力环流时间尺度差异(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一年为周期(一日为周期的海陆风,一年为周期的季风,终年存在的大气环流)的季风,终年存在的大气环流)季风气候对人类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的影响原原 理理、规律规律五、大气运动意义:五、大气运动意义:1、能量来源、能量来源2、根本原因、根本原因3、分类、分类4、最简单的形式、最简单的形式5、意义、意义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高低纬受热不均高低纬受热不均垂直垂直 水平水平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实现了水循环中的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实现了水循环中的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实现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交换实现了高低纬、海陆间的热量交换水热输送水热输送影响气候影响气候影响一个地区空气的污染物的扩散影响一个地区空气的污染物的扩散考纲的要求考纲的要求 标准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运用图运用图表说明表说明大气受大气受热过程。热过程。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2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力环流的形成过程。3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4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运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等现象。标准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绘制全球绘制全球气压带、气压带、风带分布风带分布示意图。示意图。说出气压说出气压带、风带带、风带的分布、的分布、移动规律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候的影响。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