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092130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描描写写手手法法描1一分钟识记一分钟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一、虚实角度:虚实虚实结合结合、虚实对比、虚实对比二、绘画角度:二、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白描手法、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点面结合三、人体感官方面三、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景物的声、色、动、态。视听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鲜明,色彩鲜明,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四四、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远、近,高、低 ,内、,内、外。外。杨金明杨金明2010-12-7一分钟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虚实结合、虚实对2常常见见描描写写手手法法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视听结合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白描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面描写、侧面描写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渲染渲染常见描写手法衬托、烘托、对比3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衬托衬托=正衬(烘托)正衬(烘托)+反衬反衬正衬正衬=烘托烘托反衬反衬对比对比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衬托=正衬(烘托)+反衬4衬托衬托=正衬(烘托)正衬(烘托)+反衬反衬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的条件,用一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分为正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衬和反衬。正衬叫烘托,烘云托月,有时称作衬托,指利正衬叫烘托,烘云托月,有时称作衬托,指利用用事物间的近似事物间的近似的条件,的条件,衬体作主体的陪衬,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突出主体。反衬指利用反衬指利用事物间的对立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的条件,主体与衬体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突出主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突出主体。衬托=正衬(烘托)+反衬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5衬托的演化衬托的演化虚实相衬: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虚实相衬: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动静相衬:动静相衬:以以动衬静动衬静、以以静衬动静衬动 声色结合:以声衬静、色彩鲜明声色结合:以声衬静、色彩鲜明人物相衬:配角人物相衬:配角衬衬主角主角景物衬情:哀景物衬情:哀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景衬乐情、乐景衬哀情、衬托的演化虚实相衬: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6反衬反衬对比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揭示了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比较的两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反衬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7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 4)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5 5)正面为实,侧面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3、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1)眼前之景为实8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课件9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里的“动动”含动与声:如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下渔舟”“喧喧”为声,为声,“动动”为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分类:分类:以动衬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10视听结合视听结合 绝句杜甫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视听结合绝句杜甫11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上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百态,变化万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自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12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绝句二首(其二)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垫。色彩的渲染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13白描白描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送灵彻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白描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1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的恰当运用,往往能使作品产生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此所谓“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1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张籍秋思秋思 刻画心理,细致入微,刻画心理,细致入微,抒发感情,真切动人抒发感情,真切动人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佯羞不出来。塑造人物,栩栩如生塑造人物,栩栩如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16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描写到一个重要的点时描写到一个重要的点时,要使这个点与整个面要使这个点与整个面相呼应相合拍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相呼应相合拍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鸟飞绝”、从、从“人踪灭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山”“”“径径”前冠之以数量前冠之以数量词词“千千”“”“万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而立的品格起。点面结合描写到一个重要的点时,要使这个点与整个面相呼应相合17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18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倭堕髻,耳着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从罗敷的衣着打扮映前四句是正面描写,从罗敷的衣着打扮映衬人物的美丽;后八句是侧面描写,衬人物的美丽;后八句是侧面描写,极力极力描写描写行人的神态、动作,烘托行人的神态、动作,烘托人物的美丽人物的美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美丽动人,诗人为,诗人为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表现这种美丽主要运用了什么什么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19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联想和想象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0绝句杜甫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铺垫。渲染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写。绝句杜甫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21命题规律:命题规律:提问方式:提问方式:直接提问:直接提问:(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间接提问:间接提问:该句(联、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是如何该句(联、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举例说明。诗举例说明。答题思路:答题思路:点明手法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作用表达作用与抒发情感(情感作用有时只答一种)与抒发情感(情感作用有时只答一种)杨金明杨金明2010-12-7命题规律:提问方式:答题思路:杨金明2010-12-722宿洞霄宫宿洞霄宫 (林逋)(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1 1)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4 4分)分)色彩绚丽。色彩绚丽。用了用了“碧碧”、“红红”、“青青”、“白白”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四字,铺开一幅彩绘画。见得秋山秋水,一派鲜艳,毫不枯淡。艳,毫不枯淡。强烈对比。强烈对比。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树是青的,却映白云。动静相生。动静相生。“流红叶流红叶”何何其匆匆,其匆匆,“点白云点白云”何等悠闲。何等悠闲。俯仰相衬。俯仰相衬。“碧碧涧涧”是向下看,是向下看,“青林青林”是抬头看,俯仰之是抬头看,俯仰之间何等空阔自然。间何等空阔自然。宿洞霄宫(林逋)色彩绚丽。用了“碧”、“红”、“青”、23训练训练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1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 2、今霄酒醒何处,、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3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生视听结合、有声有色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杨金明杨金明2010-12-7训练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244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笠翁,独钓寒江雪。5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点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色彩鲜明远近结合,高低结合、色彩鲜明杨金明杨金明2010-12-7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面结合256 6、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秀,官家已修仓。7 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白描手法白描手法 虚实对比虚实对比杨金明杨金明2010-12-76、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白描手法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