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1801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微党课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1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四渡赤水出奇兵 2党史系列学习内容:党史系列学习内容:了了解解“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后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在长征中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四渡赤水在长征中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党史系列学习内容:3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19341934年年10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毛泽东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4为摆脱险境为摆脱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与活动在川、陕革命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根据地的红4 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19351935年年1 1月月7 7日,中日,中央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央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结束了王明的束了王明的“左左”倾教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确条主义路线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的新局面。为摆脱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5撤离遵义后的部署撤离遵义后的部署 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奔赤水;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路纵队,经官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路纵队,经官店向赤水挺进;店向赤水挺进;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插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插江安。江安。1 1月月1919日,红军撤出了遵义日,红军撤出了遵义赤水河示意图赤水河示意图赤水河示意图赤水河示意图撤离遵义后的部署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6蒋介石的部署蒋介石的部署“川江南岸围剿计划川江南岸围剿计划”红军的行动有三种可能:红军的行动有三种可能:一是向东回师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一是向东回师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三是去金沙江西进。蒋介石的部署“川江南岸围剿计划”红军的行动有三种可能:7双方力量对比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部队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部队约有约有150150个团个团4040万人万人中央红军只有中央红军只有1616个团三万多人个团三万多人敌我兵力对比101 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部队约有150个团40万人中8三路纵队的行军进展三路纵队的行军进展右路纵队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到达土城,同一天红九红一军团到达土城,同一天红九军团归入红一军团继续北进军团归入红一军团继续北进,2525日到达猿日到达猿猴,为全军打开了向川南进军的通道。猴,为全军打开了向川南进军的通道。1 1月月2424日日 1 1月月2525日日1 1月月2727日日左路纵队左路纵队红三军团经仁怀向北进抵土城。红三军团经仁怀向北进抵土城。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紧紧跟在红三军团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紧紧跟在红三军团后面。后面。军委纵队军委纵队抵达东皇殿。从东皇殿到土城抵达东皇殿。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等人边走边察看沿的行军途中,毛泽东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途地形。三路纵队的行军进展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到达土城,同一天红九军团归9 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承等人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道路两边都道路两边都是山谷地带。是山谷地带。如果敌人孤如果敌人孤军深入,进军深入,进到土城以东到土城以东一线,我军一线,我军可以集中优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利势兵力,利用两边山脊用两边山脊居高临下的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有利地形,合围歼灭敌合围歼灭敌人。人。但是狡猾的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没有敌人并没有如红军的愿如红军的愿望那样孤军望那样孤军深入,军情深入,军情对我十分不对我十分不利,地形条利,地形条件反过来也件反过来也成为对我军成为对我军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从东皇殿到土城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10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战斗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战斗毛泽东形象地说: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敌人有几现在敌人有几路来追击我们,我们要路来追击我们,我们要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后吃多的。想吃少的,后吃多的。想一口吃下是不行的。一口吃下是不行的。敌军情报:敌军情报:川军只有两个旅四个团正川军只有两个旅四个团正向土城方向前进;向土城方向前进;毛泽东决定:毛泽东决定:集中红三、五军团和干部集中红三、五军团和干部团,在青杠坡地区歼灭尾追之团,在青杠坡地区歼灭尾追之敌,打通北渡长江的通道。敌,打通北渡长江的通道。中革军委会议中革军委会议 一场双方损失惨重的战斗毛泽东形象地说:敌军情报:毛泽东决定:11命命 令:令:红一军团于红一军团于2828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三个师、红五军团两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的两团三个师、红五军团两个师占领土城镇以东的两侧有利地形侧有利地形,给川军以迎头痛击。给川军以迎头痛击。命 令:红一军团于28日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三个12 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并非2个旅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万多人,而且增援部队还源源不断。1 1月月2828日凌晨日凌晨 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并非2个旅4个团6000多13及时调整作战计划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毛泽东意识到战局的严重性后,毛泽东意识到战局的严重性后,立即派人立即派人通知红一军团通知红一军团急返增援急返增援.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毛泽东意识到战局的严重性后,14冷静分析战情冷静分析战情 毛泽东当机立断毛泽东当机立断土城不能打了:土城不能打了: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二、敌人援军已快要赶到;二、敌人援军已快要赶到;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 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冷静分析战情 毛泽东当机立断土城不能打了:15 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情,情,原计划由赤水北上,北渡原计划由赤水北上,北渡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为了打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我们不应与郭动,我们不应与郭(勋祺勋祺)师继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应立即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河西进。政治局进行如下分工:政治局进行如下分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 好浮桥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 纵队的笨重物资。纵队的笨重物资。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情,原计划由赤水北上,北渡长江16陈云陈云朱德带领红一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二师四方面军二师四团奉命到青杠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尾追的坡阻击尾追的敌人,以掩护敌人,以掩护红军主力安全红军主力安全渡过赤水河。渡过赤水河。周恩来周恩来周恩来承担着周恩来承担着组织在赤水河组织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的上架设浮桥的紧迫任务。紧迫任务。他他迅速召集干部迅速召集干部开会下达架桥开会下达架桥任务,组织实任务,组织实施架设浮桥。施架设浮桥。陈云带领卫生、陈云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供给部门的同志,从阵地上志,从阵地上抢运下全部伤抢运下全部伤员,凌晨员,凌晨4 4点,点,他向毛泽东报他向毛泽东报告了部队轻装告了部队轻装渡河的准备情渡河的准备情况。况。朱德朱德陈云朱德带领红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尾追的敌人,以17 开始渡河开始渡河 1 1月月2929日拂晓前,日拂晓前,毛主席发出了西渡赤水河的命令。毛主席发出了西渡赤水河的命令。各路纵队开始西各路纵队开始西渡赤水河,晌午前三万余红军全部渡到赤水河西岸。渡赤水河,晌午前三万余红军全部渡到赤水河西岸。开始渡河 1月29日拂晓前,毛主席发出了西渡赤水河的命18 土城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毛泽东重掌兵权后的第一仗土城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毛泽东重掌兵权后的第一仗既留给人们慰藉,也留给人们遗憾。慰藉的是,毙伤川敌既留给人们慰藉,也留给人们遗憾。慰藉的是,毙伤川敌10001000余人,俘敌一部,粉碎了敌人妄图将红军余人,俘敌一部,粉碎了敌人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一网打尽”的恶毒计划。遗憾的是,在这场战斗中红军也受到较大的恶毒计划。遗憾的是,在这场战斗中红军也受到较大损失,得不偿失。损失,得不偿失。土城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毛泽东重掌兵权后的第一仗既留给19 红军领袖们如何评价土城之战?红军领袖们如何评价土城之战?刘伯承刘伯承土城一仗,未能消灭土城一仗,未能消灭郭师,敌人又大军奔郭师,敌人又大军奔集。我乃放弃北渡长集。我乃放弃北渡长江意图。江意图。1 1月月2828日和敌人在青日和敌人在青杠坡一带打了一场杠坡一带打了一场恶仗。由于我们指恶仗。由于我们指挥存在缺点等等原挥存在缺点等等原因,这一仗没有打因,这一仗没有打好,部队受挫。好,部队受挫。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败仗。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败仗。主要教训有三:主要教训有三:1 1、敌情没、敌情没有摸准,有摸准,2 2、轻敌,、轻敌,3 3、分、分散了兵力散了兵力.我们要吸取这一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聂荣臻聂荣臻毛泽东毛泽东红军领袖们如何评价土城之战?刘伯承土城一仗,未能消灭郭师,敌20 历史意义历史意义 历史表明,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历史表明,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可以说,遵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可以说,遵义会议在政治上挽救了党和红军,而四渡赤水则义会议在政治上挽救了党和红军,而四渡赤水则在军事上挽救和保存了党及红军的核心骨干力量。在军事上挽救和保存了党及红军的核心骨干力量。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总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变被动为主结经验教训,审时度势,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西渡赤水,为以动,化消极为积极。西渡赤水,为以后三渡赤水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后三渡赤水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历史意义 历史表明,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21 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义和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事业从胜利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顾长征,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要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新的辉煌。谢谢!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