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1685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及防制原则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19891989年年9 9月月29293030日日在在日日本本东东京京召召开开的的国国际际非非甲甲非非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及及经经血血传传染染病病学学术术会会议议上上,按按致致病病的的病病毒毒不不同同,将将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分分为为A A、B B、C C、D D和和E E五五型型,即即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五五型型。近近年年来来又又相相继继提提出出庚庚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GBV-C GBV-C VirusVirus或或HGV)HGV)和和TTVTTV即即非非甲甲、乙乙、丙丙、丁丁、戊戊型型肝肝炎炎(HNA-E)(HNA-E)的的病病原原学学问问题题。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是是目目前前危危害害人人类类健健康康的的一一组组病病毒毒性性感感染染病病。它它具具有有传传染染性性强强、传传染染源源和和传传播播途途径径复复杂杂,流流行行地地区区广广泛泛,发发病病率率较较高高和和乙乙、丙丙、丁型肝炎有慢性化趋势等特点。丁型肝炎有慢性化趋势等特点。1989年9月2930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我国一般人群我国一般人群HAV、HBV、HCV、HDV和和HEV流行率流行率 血清学标志血清学标志%阳性人数阳性人数(亿亿)抗抗-HAV 80.9 9.7 HBsAg 9.8 1.2 HBV标志标志 57.6 6.9 抗抗-HCV 3.2 0.38 抗抗-HDV 1.2 0.014 抗抗-HEV 18.0 2.1 我国一般人群HAV、HBV、HCV、HDV和HEV流行率 血 我国约有我国约有9.7亿亿人感染人感染HAV 约约6.9亿亿人人感感染染HBV,其其中中1.2亿亿人人成成为为慢慢性性HBV携携带带者者,约约3 000万万人人现现患患慢慢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其其中中一一部部分分可可转转变变为为肝肝细胞癌(细胞癌(HCC)。)。3 800万人万人感染感染HCV,其中,其中70%80%转为慢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2.1亿人亿人感染感染HEV,孕产妇患者病死率特别高。,孕产妇患者病死率特别高。我我国国每每年年因因为为患患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死死亡亡约约50万万人人,造造成成的的直直接接经济损失高达经济损失高达500亿亿1 000亿元亿元人民币。人民币。我国约有9.7亿人感染HAV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的的传传染染源源是是急急性性甲甲肝肝病病人人和和亚亚临临床床型型感感染染者者,甲甲肝肝的的临临床床型型患患者者与与亚亚临临床床型型患患者者数数量量之之比比约约为为1:31:34 4,因因此此,亚亚临临床床型型或或隐隐性性感感染染者者较较急急性性甲甲肝肝患患者者作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一、一、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甲型肝炎流行病学(一一)传染源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甲肝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者,甲肝的临床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1.1.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的病人。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的病人。2.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致病性和免疫性1.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的病人甲甲型型和和戊戊型型肝肝为为具具有有爆爆发发或或流流行行性性,而而乙乙型型和和丁丁型型及及丙丙型型肝肝炎炎占占20%70进进展展为为慢慢性性肝肝炎炎,进进而而一一部部分分进进展展为为肝肝硬硬化化甚甚至至肝肝细细胞胞癌癌。除除了了甲甲型型肝肝炎炎外外,乙乙、丙丙、丁丁、和和戊戊型型肝肝炎炎均均在在青青壮壮年年人人群群中中高高发发,因因而而,严严重重影影响响着着社社会会生生产产力力。关关于于5个个型型别别肝肝炎炎发发病病构构成成比比,因因调调查查的的年年代代不不同同、地区和人群不同而有差别。地区和人群不同而有差别。甲型和戊型肝为具有爆发或流行性,而乙型和丁型及丙型肝炎占2据据作作者者等等对对我我国国深深圳圳、杭杭州州、青青岛岛、长长春春、大大同同和和西西安安6城城市市传传染染病病医医院院1993年年10月月 1994年年10月月住住院院的的1338例例急急性性散散发发性性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患患者者的的血血清清标标本本,进进行行病病原原学学分分析析,结结果果甲甲型型肝肝炎炎占占50.4,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占占24.6,丙丙型型肝肝炎炎占占4.4,戊戊型型肝肝炎炎占占8.8,未未能能分分型型的的未未定定型型肝肝(HNA-E)占占11.8(1581338)。在在未未定定型型肝肝炎炎(HNA-E)中中,检检测测乙乙肝肝病病毒毒DNA(HBV DNA)的的检检出出率率达达30左左右右,其其原原因因可可能能是是患患者者的的血血清清中中HBV及及其其抗抗原原的的滴滴度度太太低低,或或者者HBV株株发发生生抗抗原原性性变变异异,用常规血清学方法不能检出所致用常规血清学方法不能检出所致。据作者等对我国深圳、杭州、青岛、长春、大同和西安6城市传染在在肝肝炎炎的的非非流流行行年年份份,我我国国肝肝炎炎的的发发病病率率以以甲甲型型肝肝炎炎最最高高,由由于于甲甲型型肝肝炎炎不不引引起起慢慢性性肝肝炎炎,而而乙乙型型、丙丙型型肝肝炎炎容容易易慢慢性性化化,故故人人群群的的患患病病率率仍仍以以乙乙型型肝肝炎炎为为高高,就就其其危危害害性性来来讲讲,在在我我国国以以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及及丙丙型型肝肝炎炎更更为为严严重。重。在肝炎的非流行年份,我国肝炎的发病率以甲型肝炎最高,由于甲人人感感染染甲甲肝肝病病毒毒后后,经经过过3030天天左左右右(15(154040天天)的的潜潜伏伏期期后后才才发发病病。一一般般于于发发病病前前2 2周周开开始始从从粪粪便便中中排排出出甲甲肝肝病病毒毒(HAV)(HAV),潜潜伏伏期期末末至至发发病病初初期期为为粪粪便便排排病病毒毒高高峰峰,到到患患者者出出现现黄黄疸疸或或血血清清ALTALT异异常常高高峰峰时时,则则从从粪粪便便排排出出HAVHAV量量下下降降,至至发发病病后后2 2周周,一一般般便便停停止止从从粪粪便便排排病病毒毒。由由于于HAVHAV的的病病毒毒血血症症期期限限仅仅为为1 12 2周周,故故通通过过输输血血或或注注射射传传播播甲甲肝肝的的机机率率很低,仅见个别案例的报道很低,仅见个别案例的报道。人感染甲肝病毒后,经过30天左右(1540天)的潜伏期后 HAV detected HAV not detectedNumber of patientsDays after Onset of Dark Urine051015202530355101520Detection of HAV in Fec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A HAV detectedNumber of p1234 51010203040年龄年龄(岁岁)亚临床型亚临床型临床型临床型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年龄关系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年龄关系病病 例例 数数1234 51010203040年龄(岁)亚临床型临床型抗抗HAV IgG抗抗HAV IgM感染后周数感染后周数甲型肝炎典型经过甲型肝炎典型经过生化指标异常生化指标异常粪便排出病毒粪便排出病毒1234567891011 12 1314 1510 20304050滴度倒数滴度倒数抗HAV IgG抗HAV IgM感染后周数甲型肝炎典型经由由饮饮水水水水源源被被粪粪便便污污染染引引起起。水水源源被被粪便污染的情况见于下列几种:粪便污染的情况见于下列几种:v暴雨或洪涝灾害暴雨或洪涝灾害v饮用的江河湖水及池塘水饮用的江河湖水及池塘水v浅井水或新疆南疆及其他缺水地区的涝坝浅井水或新疆南疆及其他缺水地区的涝坝水及贮水池水源水及贮水池水源v自来水管破口与下水管裂口正巧形成短路,自来水管破口与下水管裂口正巧形成短路,使自来水被污染使自来水被污染(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经主要经粪粪-口途径口途径(feces-oral transmission)(feces-oral transmission)传播传播1、经水传播、经水传播由饮水水源被粪便污染引起。水源被粪便污染的情况见于下列几种甲型肝炎水型爆发或流行的甲型肝炎水型爆发或流行的特点特点有:有:病病人人的的住住址址分分布布与与被被粪粪便便污污染染水水源源的的供供水水范范围围一致;一致;不拘年龄、性别,各种职业者均可发病;不拘年龄、性别,各种职业者均可发病;如如果果水水源源被被一一次次性性污污染染,从从暴暴露露于于污污染染水水源源之之日日起起相相隔隔一一个个常常见见潜潜伏伏期期(30天天左左右右),出出现现一一批批同同期期发发病病的的患患者者形形成成一一个个发发病病高高峰峰;若若水水源源被被多多次次性性或或经经常常性性污污染染,则则可可呈呈现现多多个个发发病病高高峰峰或呈地方性流行或呈地方性流行;有有水水源源被被粪粪便便污污染染的的证证据据和和水水中中大大肠肠菌菌数数超超过过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标准;水水型型甲甲肝肝爆爆发发或或流流行行之之前前,常常常常先先出出现现潜潜伏伏期期较较短短的的细细菌菌性性痢痢疾疾(潜潜伏伏期期为为12天天),伤伤寒寒(潜潜伏期为伏期为1014天天)等的先兆流行。等的先兆流行。甲型肝炎水型爆发或流行的特点有:食物被粪便污染的方式有两种,食物被粪便污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一种是水产品是水产品(蛤蚶、牡蛎、蟹等蛤蚶、牡蛎、蟹等)在养殖、运输在养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另一种是食物在采集、制作过程中被污染;另一种是食物在采集、制作和销售过程中,如果炊事、食物加工与销售和销售过程中,如果炊事、食物加工与销售人员是甲型肝类潜伏期带毒者或为发病初期人员是甲型肝类潜伏期带毒者或为发病初期的亚临床型甲肝患者,可能污染食物,尤其的亚临床型甲肝患者,可能污染食物,尤其是制售直接人口的食品,如凉拌菜、熟肉等是制售直接人口的食品,如凉拌菜、熟肉等可引起就餐者感染可引起就餐者感染。2、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食物被粪便污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产品(蛤蚶、牡蛎、o甲甲型型肝肝炎炎患患者者有有吃吃某某一一种种食食物物的的共共同同暴暴露露史史,不不吃该食物者很少发病;吃该食物者很少发病;o由由于于食食物物中中污污染染的的病病毒毒较较水水中中浓浓度度高高,故故从从吃吃进进污污染染的的食食物物至至发发病病相相隔隔一一个个偏偏短短的的潜潜伏伏期期(短短于于30天天),且病情偏重,黄疸型者居多;,且病情偏重,黄疸型者居多;o在在被被污污染染的的食食物物中中能能分分离离出出肠肠道道菌菌、甲甲肝肝病病毒毒(HAV)或检测到或检测到HAV RNA;o一一旦旦停停止止供供应应污污染染食食物物或或食食物物经经消消毒毒处处理理,经经过过一个潜伏期后则停止发生新病人;一个潜伏期后则停止发生新病人;o甲甲肝肝病病人人往往往往集集中中在在某某一一工工厂厂、机机关关、学学校校、托托儿儿所所、幼幼儿儿园园等等单单位位内内呈呈现现爆爆发发或或在在一一个个家家庭庭同同时出现数例病人。时出现数例病人。甲型肝炎食物型爆发或流行的甲型肝炎食物型爆发或流行的特点有:特点有:甲型肝炎患者有吃某一种食物的共同暴露史,不吃该食物者很少发病由带甲肝病毒的粪便通过污染手、餐由带甲肝病毒的粪便通过污染手、餐具、玩具、用具、卫生设施及苍蝇等,直接具、玩具、用具、卫生设施及苍蝇等,直接或间接经口腔传人消化道。这种传播方式往或间接经口腔传人消化道。这种传播方式往往引起散在发病,一般不引起爆发或流行,往引起散在发病,一般不引起爆发或流行,常常发生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人群和常常发生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人群和地区以及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部队地区以及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部队等生活接触密切的集体单位。等生活接触密切的集体单位。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由带甲肝病毒的粪便通过污染手、餐具、玩具、用具、卫生设施及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由由于于传传播播途途径径容容易易实实现现,所所以以它它在在人人群群中中容容易易引引起起流流行行或或爆爆发发,本本病病是是否否流流行行与与当当地地经经济卫生状况及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济卫生状况及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在在经经济济发发达达国国家家如如美美国国、日日本本、西西欧欧和和北北欧欧国国家家 等,甲肝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等,甲肝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在在包包括括我我国国在在内内的的第第三三世世界界发发展展中中国国家家,甲甲肝肝呈呈高发病率和高发病率和HAV呈高感染率呈高感染率;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的的年年龄龄分分布布在在经经济济发发达达国国家家与与包包括括我我国国在在内内的的发发展展中中国国家家不不同同,在在我我国国的的大大城城市市与与农农村村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也不同。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也不同。(三三)流行特征流行特征甲型肝炎由于传播途径容易实现,所以它在人群中容易引起流行或(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1.1.一般性预防:一般性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综合性预防措施。2.2.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预防,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预防,0.1 0.2ml/kg体重。体重。3.3.主动免疫: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主动免疫: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四)防治原则 1.一般性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二、戊型肝炎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流行病学 B1 M1 US1 C1 93.5 75.9 74.2 C2 93.7 75.9 74.1 C3 94.5 75.7 73.7 HEVPairwise Comparison(%Nucleot0.1USSwineHF-054HF-030HF-044LZ-105MexicoBurmaB1B2I 2I 1C4C2C1LZ019C3PakistanChineseIndianChinese Genotype IGenotype IIGenotype IVGenotype III0.1USSwineHF-054HF-030HF-044LZMexicaBurmesIII Chinese 1IIISwinUS1Chinese 4IVVItalianVIVIIGreek1Greek20.02HEV GenotypesMexicaBurmesIII Chinese 1IIISw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1.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传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传 染性强。染性强。主要经粪主要经粪-口途径口途径(feces-oral transmission)传传 播。水起重要作用。播。水起重要作用。2.2.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和老年人显性感染率低。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和老年人显性感染率低。3.3.孕妇病死率高。孕妇病死率高。4.4.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戊戊型型肝肝炎炎的的传传染染源源类类型型与与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相相似似,急急性性戊戊肝肝病病毒毒感感染染者者从从潜潜伏伏期期末末期期至至发发病病初初期期,通通过过粪粪便便排排出出戊戊型型肝肝炎炎病病毒毒(HEV),感感染染易易感感人人群群。它它无无慢慢性性病病人人,一一般般也也无无慢慢性性戊戊肝肝病病毒毒(HEV)携带者。携带者。(一一)传染源传染源戊型肝炎的传染源类型与甲型肝炎相似,急性戊肝病毒感染者从潜伏1、水水型型流流行行或或爆爆发发 水水源源被被一一次次性性粪粪便便等等排排泄泄液液污污染染,疫疫情情仅仅持持续续3 4周周,若若水水源源被被持持续续性性污污染染,则则疫疫情情可可持持续续20个个月月。如如果果小小范范围围的的水水源源被被污污染染,例例如如农农村村某某一一口口浅浅水水井井,我我国国南南方方农农村村饮饮用用的的宅宅水水等等,均可发生较小范围的戊型肝炎水型爆发。均可发生较小范围的戊型肝炎水型爆发。(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水型流行或爆发 水源被一次性粪便等排泄液污染,疫情仅持戊戊肝肝病病例例的的地地区区分分布布与与被被污污染染水水源源的的供供水水范范围围相相一致一致 水水源源被被一一次次性性污污染染后后,则则戊戊肝肝发发病病日日距距水水源源污污染染日日相相隔隔戊戊肝肝的的潜潜伏伏期期1862天天,其其发发病病高高峰峰在在相相隔平均潜伏期隔平均潜伏期40天左右。天左右。有有水水源源被被污污染染的的证证据据,并并可可能能先先出出现现短短潜潜伏伏期期其其他肠道传染病的先兆流行。他肠道传染病的先兆流行。水水型型流流行行或或暴暴发发的的戊戊肝肝患患者者潜潜伏伏期期较较食食物物型型暴暴发发者者延延长长,病病情情较较轻轻,无无黄黄疸疸型型者者占占比比例例增增大大及及病病死死率率较较低低。这这可可能能与与饮饮水水较较食食物物摄摄人人的的病病毒毒量量少少有关。有关。孕孕妇妇尤尤其其是是妊妊娠娠晚晚期期者者罹罹患患者者的的病病死死率率明明显显高高于于同龄非妊娠妇女及男性。同龄非妊娠妇女及男性。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或爆发的流行病学特戊型肝炎水型流行或爆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甲型肝炎相似。最主要的点与甲型肝炎相似。最主要的特点特点有:有:戊肝病例的地区分布与被污染水源的供水范围相一致 戊型肝炎水2、食物型爆发、食物型爆发 通过被食物污染传播戊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一通过被食物污染传播戊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一般是在较小范围人群或一个单位、工厂和学校等发般是在较小范围人群或一个单位、工厂和学校等发生食物型爆发,而生食物型爆发,而1988年上海市甲肝食物型流行应年上海市甲肝食物型流行应算有史以来的特例。戊型肝炎食物型暴发与甲肝相算有史以来的特例。戊型肝炎食物型暴发与甲肝相似,均以城市居民中多见,其特点也区别不大。我似,均以城市居民中多见,其特点也区别不大。我国不同城市已报告过多起戊型肝炎食物型爆发疫情,国不同城市已报告过多起戊型肝炎食物型爆发疫情,均由聚餐引起,病因均为炊事员的手污染会餐食品,均由聚餐引起,病因均为炊事员的手污染会餐食品,引起进食者多人发病。至于生食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引起进食者多人发病。至于生食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是否也像甲肝那样引起食物型的戊肝流行或爆发,品是否也像甲肝那样引起食物型的戊肝流行或爆发,目前尚无定论。美、英学者曾怀疑戊肝患者与其食目前尚无定论。美、英学者曾怀疑戊肝患者与其食用贝壳类水产品有关,是否如此,有待深入研究。用贝壳类水产品有关,是否如此,有待深入研究。2、食物型爆发 通过被食物污染传播戊型肝炎或甲型肝炎,一般是3、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甲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也可以通与甲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尤其家庭内生活接触传播,表过密切接触尤其家庭内生活接触传播,表现为有时出现家庭内聚集性分布,家庭内现为有时出现家庭内聚集性分布,家庭内二代发病率二代发病率(也称续发率也称续发率)为为0.8%14.3。总的看来,戊型肝炎的传染性低于甲型肝总的看来,戊型肝炎的传染性低于甲型肝炎。炎。3、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甲型肝炎相似,戊型肝炎也可以通过地方性流行地方性流行 全世界各国几乎均报道过戊型肝炎病全世界各国几乎均报道过戊型肝炎病例,但戊型肝炎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一些例,但戊型肝炎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群分布特征人群分布特征 戊肝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青的成人。戊肝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青的成人。孕妇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孕妇罹患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孕妇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孕妇罹患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戊肝的一个明显的流行特征。是戊肝的一个明显的流行特征。戊戊肝肝的的流流行行率率与与当当地地居居民民的的卫卫生生、文文化化、物物质质生生活活水水平平密密切切相相关关,与与甲甲型型肝肝炎炎的的流流行行特特征征相相似似,戊戊型型肝肝炎炎只只流流行行于于那那些些经经济济、文文化化卫卫生生水水平平低低,居居住住条条件件差差的的地地区区,故故而而在在我我国国水水型型流流行行仅仅见见于于经经济济落落后后的的农农村村地地区区,在在大大中中城城市市由由于于已已有有集集中中式式给给水水设设施施,所所以以多多发发生生小小范范围围的的食食物物型型爆爆发发及及散散发发病病例例。一一个个地地方方性性流流行行地地区区,如如果果经经济济卫卫生生状状况况一一直直未未改改善善,常常相隔数年再次发生流行。常常相隔数年再次发生流行。(三三)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地方性流行 全世界各国几乎均报道过戊型肝炎病例,但戊型(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1.1.一般性预防:一般性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综合性预防措施。2.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0.1 0.2ml/kg体重,已证明无效。体重,已证明无效。3.3.主动免疫:戊型肝炎疫苗主动免疫:戊型肝炎疫苗(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正正 在研制中。在研制中。(四)防治原则 1.一般性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三、乙型肝炎三、乙型肝炎(Hepatitis B)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三、乙型肝炎(Hepatitis B)流行病学HBV命名系统命名系统A(adw2、ayw1),B(adw2、ayw1),C(adr、ayr、adw2),),D(ayw2、ayw3),E(ayw4),F(adw4),),G G(adw2)及及H H(adw3)Genotype:Genotype: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异源性全基因组核酸序列异源性8%8%确定确定 S S基因区核酸序列异源性基因区核酸序列异源性4%4%S S基因区特异性核酸改变基因区特异性核酸改变 ayw1、ayw2、ayw3、ayw4、ayr、adw2、adw4、adr、adyw、adywr准种准种(Quasispecies)基因型基因型(Genotype):8):8个个血清型血清型(Serotype)10个:个:HBV命名系统 HBV基因型的地区分布基因型的地区分布 基因型基因型 地地 区区 分分 布布ABCDEFGH西欧、北欧、北美、中非西欧、北欧、北美、中非东南亚、东南亚、中国中国、日本、日本越南、越南、中国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远东、太平洋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远东、太平洋地区南欧、地中海地区、印度南欧、地中海地区、印度西非西非中南美洲、阿拉斯加、美国土著人、中南太平洋诸岛中南美洲、阿拉斯加、美国土著人、中南太平洋诸岛(Polynesia)美国、法国、德国美国、法国、德国尼加拉瓜、墨西哥、美国尼加拉瓜、墨西哥、美国HBV基因型的地区分布 基因型 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 1.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 携带者是传染源。携带者是传染源。主要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经血液、性接触、母婴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续续)2.HBV感染感染康复康复 死亡死亡 1%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25%急性急性HBV感染感染70%100%亚临床型感染亚临床型感染5%慢性慢性HBV感染感染7090%慢性慢性HBV携带者携带者 肝细胞癌肝细胞癌 肝硬化肝硬化1030%99%致病性和免疫性(续)康复 死亡 1%黄疸型肝炎25%急性HChronic Carrier Rate of HBV InfectionTime of Infection Chronic Carrier Rate(%)Perinatal 8595Infant 80Childhood 2545Adults 510Chronic Carrier Rate of HBV In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有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有3种:即急性乙肝病人、种:即急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病人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称慢性无症或称慢性无症状状HBsAg携带者携带者)。人感染人感染HBV后,由于人体的免疫力及感染病毒后,由于人体的免疫力及感染病毒量的差别,表现为临床型显性病和亚临床型隐匿性量的差别,表现为临床型显性病和亚临床型隐匿性感染两种类型,两者之比大约为感染两种类型,两者之比大约为1:1,在临床型发,在临床型发病的急性肝病人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急性无黄疸病的急性肝病人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之比约为型肝炎之比约为1:100。因此,亚临床和无黄疸型。因此,亚临床和无黄疸型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远超过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远超过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一一)乙型肝炎传染源乙型肝炎传染源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有3种:即急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及慢性乙慢慢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炎患患者者久久病病不不愈愈,一一直直携携带带病病毒毒且且反反复复发发作作,其其患患者者数数量量积积累累远远远远超超过过急急性性乙乙肝肝病病人人,故故慢慢性性乙乙肝肝病病人人作作为为传传染染源源的的意意义义超超过过急急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患者。炎患者。慢慢性性乙乙肝肝病病毒毒(HBV)携携带带者者,是是指指血血清清HBsAg持持续续存存在在半半年年以以上上,本本人人无无肝肝炎炎的的自自觉觉症症状状和和体体征征且且肝肝功功能能正正常常者者。如如果果此此携携带带者者的的血血清清HBeAg也也阳阳性性,那那末末其其传传染染性性不不亚亚于于急急性性或或慢慢性性乙乙肝肝病病人人。因因此,慢性此,慢性HBV携带者应视为重要传染源携带者应视为重要传染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久病不愈,一直携带病毒且反复发作,其患者数量乙乙型型肝肝炎炎的的传传播播途途径径有有两两种种,即即垂垂直直传传播播(vertical transmission)和和水水平平传传播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我我国国为为世世界界乙乙型型肝肝炎炎的的高高流流行行地地区区,经经垂垂直传播的重要性超过了水平传播。直传播的重要性超过了水平传播。(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两种,即垂直传播(vertical t 母母-婴传播婴传播 (mo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mo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我我国国孕孕妇妇的的HBV携携带带率率约约为为11.012.5,在在血血清清HBsAg阳阳性性的的孕孕妇妇中中,占占45.4的的孕孕妇妇血血清清HBsAg也也阳阳性性,携携带带HBsAg的的母母亲亲发发生生母母婴婴传传播播的的机机率率为为4070,若若母母亲亲HBsAg和和HBeAg双双阳阳性性,则则母母婴婴传传播播率率升升至至90100,母母婴婴传传播播发发生生在在母母亲亲怀怀孕孕最最后后3个个月月至至分分娩娩后后头头2个个月月,包括包括3种途径种途径;(1)子宫内感染或称产前传播;子宫内感染或称产前传播;(2)产程传播;产程传播;(3)产后传播。产后传播。母-婴传播(moternal-infant tra月龄月龄婴儿婴儿SC123456781 2 3 4 5 6912 24368例婴儿例婴儿HBV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月龄婴儿SC1234567812345691224368例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主要有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主要有3种途径:种途径:经皮途径传播,经皮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经粪乙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及吸血昆虫口途径传播以及吸血昆虫(蚊、蚊、臭虫等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至少可以说其传播传播未被证实,至少可以说其传播作用很小。作用很小。水平传播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horizontal transmission)乙型肝炎的水平传播主要有3种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三三)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乙型肝炎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不同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不同地区流行的强度差异很大。在我国、强度差异很大。在我国、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国家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国家与热带非洲属高度流行地区或称地方性流行区,人群与热带非洲属高度流行地区或称地方性流行区,人群HBV感染率为感染率为60 90,其中,其中HBsAg携带率为携带率为8 20,而在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地区,人,而在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为低流行地区,人群中群中HBsAg携带率只有携带率只有02 05,总感染率不,总感染率不超过超过10,其余地区东欧、日本、西亚、拉丁美洲属,其余地区东欧、日本、西亚、拉丁美洲属中度流行区。我国人群中度流行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携带率为10左右,总左右,总感染率为感染率为60。(三)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是指在乙肝高流行区呈现一户多例乙家庭聚集性是指在乙肝高流行区呈现一户多例乙肝病人或感染者的现象。在我国据调查,肝病人或感染者的现象。在我国据调查,1户户2例及以例及以上上HBV感染者的户占感染者的户占37.0(19095305),显然这种明,显然这种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是由我国母婴传播率高造成的。国外显的家庭聚集性是由我国母婴传播率高造成的。国外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我国推行乙肝疫苗我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阻断母接种新生儿阻断母-一婴传播,已逐步消除家庭聚集性。一婴传播,已逐步消除家庭聚集性。2、家庭聚集性(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1.HBV疫苗预防疫苗预防2.2.HBIG预防预防720406080100抗抗-HBs阳性率阳性率(%)136接种后月数接种后月数1针针2针针3针针(四)防治原则720406080100抗-HBs阳性率(%四、丁型肝炎四、丁型肝炎(Hepatitis D)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四、丁型肝炎(Hepatitis D)流行病学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HDV)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1.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BV/HDV病人,尤其是慢性病人,尤其是慢性HDV感染者是重要传感染者是重要传 染源。染源。传播途径同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同乙型肝炎。2.2.致病性致病性 同时感染同时感染(Coinfection):HBV和和HDV同时感染。同时感染。重叠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原是慢性乙肝或无原是慢性乙肝或无 症状症状HBV携带者再感染携带者再感染HDV。3.3.免疫性免疫性 感染后可产生抗感染后可产生抗-HD抗体,抗体,但不能防止再感染。但不能防止再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同时时感感染染重重叠叠感感染染慢性慢性HBV+HDVHBV+HDV潜伏期潜伏期急性肝炎急性肝炎肝肝硬硬化化暴暴发发性性肝肝炎炎慢慢性性丁丁肝肝同重慢性HBV+HDVHBV+HDV 潜伏期急性肝炎肝暴发性肝(一一)传染源传染源本本病病的的传传染染源源是是携携带带丁丁肝肝病病毒毒(HDV)的的急急性性、慢慢性性丁丁型型肝肝炎炎患患者者,由由于于丁丁肝肝病病毒毒(HDV)为为缺缺陷陷性性病病毒毒。它它的感染必须和乙肝病毒的感染必须和乙肝病毒(HBV)感染联合,可有感染联合,可有2种形式:种形式:1、同同时时感感染染(coinfection)丁丁肝肝病病毒毒(HDV)和和乙乙肝肝病病毒毒(HBV)同同时时感感染染一一个个人人,常常呈呈现现自自限限性性良良性性经经过过,即即类类似似于于单单独独HBV感感染染引引起起的的急急性性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其其临临床床特特点点表表现现为为双双相相型型血血清清转转氨氨酶酶(ALT或或和和AST)异异常常峰峰,第第一一次次转转氨氨酶酶高高峰峰与与第第二二次次转转氨氨酶酶高高峰峰间间隔隔不不超超过过6周周,分别代表分别代表HBV感染发病与感染发病与HDV感染发病。感染发病。(一)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携带丁肝病毒(HDV)的急性、慢性2、重叠感染、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由于重叠感染的病人由于重叠感染的病人先前已经是慢性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源源先前已经是慢性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源源不断地供应乙肝表面抗原不断地供应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给丁肝病毒给丁肝病毒(HDV)供供复制组装完整病毒。因此,占复制组装完整病毒。因此,占8090.9的重叠感染的重叠感染者呈现慢性丁型肝炎,临床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或慢者呈现慢性丁型肝炎,临床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病情急剧恶化,常易被误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病情急剧恶化,常易被误诊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此刻在患者的肝穿刺组织内和血清性乙肝急性发作,此刻在患者的肝穿刺组织内和血清内可检出内可检出HDAg、HDV RNA,随即相继检出血清抗,随即相继检出血清抗HDIgM和抗和抗HDIgG,且持续存在高滴度。,且持续存在高滴度。2、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由于重叠丁丁型型肝肝炎炎的的传传播播途途径径与与乙乙肝肝相相似似,只只是是母母婴婴垂直传染率不像乙肝高。垂直传染率不像乙肝高。1、肠肠道道外外传传播播 与与乙乙型型肝肝炎炎相相似似,即即通通过过输输血血及及血血制制品品、不不洁洁注注射射、针针刺刺等等传传播播,在在血血液液透透析析患患者者,需需多多次次输输血血及及凝凝血血因因子子的的血血友友病病患患者者、静静脉脉毒毒瘾瘾者者等等为为丁丁肝肝流流行行的的高高危危人人群群。作作者者等等近近年年来来发发现现,在在我我国国血血清清乙乙肝肝表表面面抗抗原原(HBAg)阳阳性性的的职职业业献献浆浆员员(其其血血浆浆用用以以制制备备乙乙肝肝血血源源性性疫疫苗苗)人群中,人群中,交叉感染可引起丁肝病毒感染的流行交叉感染可引起丁肝病毒感染的流行。(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只是母婴垂直传染率不像乙肝高。2、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精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精液、唾液、月经血及其他体液或分泌物而传播。液、唾液、月经血及其他体液或分泌物而传播。1984年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丁肝病毒年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丁肝病毒(HDV)和乙肝和乙肝病毒病毒(HBV)联合感染者的家庭其他成员联合感染者的家庭其他成员HDV感染续发感染续发率为率为54.2(4583),非常显著高于对照家庭即仅为,非常显著高于对照家庭即仅为HBV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HDV感染率感染率2.1(294)(P68%以低半格的英文小写表示,如以低半格的英文小写表示,如1a、2b、3c等。同一亚型的同源性等。同一亚型的同源性 85%基因型基因型(Genotype)11 个个 亚型亚型(Subtype)70 个个准种准种(Quasispecies)HCV命名系统基因型(Genotype)11 个 亚型(S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防制原则课件XX阴性选择阴性选择阳性选择阳性选择 原始同源性病毒群长期进化图原始同源性病毒群长期进化图(竞争突变和选择竞争突变和选择)非同义非同义突变突变同义同义突变突变同义同义突变突变XX阴性选择阳性选择 原始同源性病毒群长期进化图(竞争突变和 Time 1Time 2Time 3准种组成准种组成病毒准种的演变病毒准种的演变 Time 1Time 2Time 3准种组成病毒准种的演变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HCV)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1.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急慢性急慢性HCV病人和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病人和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血和血制品传播,也可经性、母婴主要经血和血制品传播,也可经性、母婴 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2.2.致病性致病性 一般临床经过较轻,多为亚临床型,但发一般临床经过较轻,多为亚临床型,但发 展成慢性比例较高,约展成慢性比例较高,约80%。3.3.免疫性免疫性 感染后免疫力较低,可发生再感染。感染后免疫力较低,可发生再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致病性与免疫性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乙肝的传染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乙肝的传染源相似也有源相似也有3种,即急性丙肝病人、慢种,即急性丙肝病人、慢性丙肝病人和慢性无症状丙肝病毒性丙肝病人和慢性无症状丙肝病毒(HCV)携带者。携带者。(一一)传染源传染源丙型肝炎的传染源与乙肝的传染源相似也有3种,即急性丙肝病人、人人感感染染丙丙肝肝病病毒毒(HCV)后后,经经512周周的的潜潜伏伏期期可可发发生生急急性性丙丙型型肝肝炎炎。急急性性丙丙肝肝较较急急性性乙乙肝肝更更为为隐隐匿匿,多多数数表表现现为为亚亚临临床床型型,少少数数显显性性发发病病者者症症状状体体征征也也较较轻轻,仅仅血血清清ALT持持续续异异常常。急急性性感感染染9年年后后83.6发发展展为为慢慢性性丙丙肝肝或或慢慢性性HCV携携带带者者,其其中中2.7 已已发发展展为为肝肝硬硬化化。丙丙型型肝肝炎炎患患者者的的血血清清HCVRNA自自然然阴阴转转率率较较乙乙肝肝的的病病毒毒血血症症自自然然阴阴转转率率更更低低,据据作作者者对对近近期期输输血血感感染染的的丙丙肝肝患患者者追追踪踪9个个月月,其其HCV RNA自自然然阴阴转转率率仅仅为为8.82(334),而而同同期期乙乙肝肝患患者者HBVDNA自自然然阴阴转转率率为为17.39(846)。国国外外经经人人体体与与黑黑猩猩猩猩实实验验感感染染HCV证证明明,至至少少于于发发病病前前12天天,其其血血液液即即有有传传染染性性,并并可可持持续续携携带带病病毒毒6年年以上。以上。人感染丙肝病毒(HCV)后,经512周的潜伏期可发生急性目目前前应应用用ELlSA检检验验,急急性性HCV感感染染者者的的血血清清抗抗-HCV,发发现现丙丙肝肝发发病病后后1个个月月时时,抗抗-HCV的的检检出出率率为为37.5,15个个月月累累积积检检出出率率为为82.8,慢慢性性丙丙肝肝患患者者抗抗-HCV的的检检出出率率为为90左左右右,并并可可持持续续存存在在69年年。说说明明检检验验血血清清抗抗HCV(包包括括对对献献血血员员的的筛筛查查)不不能能全全部部和和早早期期发发现现传传染染源源,只只有有通通过过聚聚合合酶酶链链反反应应(PCR)技技术术,检检验验HCV RNA才能准确地发现传染源及判断其传染期。才能准确地发现传染源及判断其传染期。HCV感感染染者者的的尿尿、乳乳汁汁、唾唾液液和和精精液液等等,尚尚未未证证明明有有传传染染性性,已已证证明明丙丙肝肝患患者者粪粪便便无无传传染染性。性。目前应用ELlSA检验,急性HCV感染者的血清抗-HCV,发作者等曾从作者等曾从HCV RNA阳性孕妇的流产胎儿的阳性孕妇的流产胎儿的心血及胎肝内发现心血及胎肝内发现HCV RNA,证明丙型肝炎的母,证明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是存在的,婴垂直传播是存在的,但传播机率很低但传播机率很低(09),不作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一点与乙肝不同,不作为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这一点与乙肝不同,而其它的经血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而其它的经血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经血液、血浆和血制品传播经血液、血浆和血制品传播 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的职业献血员交叉感染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的职业献血员交叉感染 经皮不洁注射传播经皮不洁注射传播 经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传播经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传播 性接触传播和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作者等曾从HCV RNA阳性孕妇的流产胎儿的心血及胎肝内发现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日趋严重,它在病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日趋严重,它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世界各地均存在丙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日益增高,世界各地均存在丙型肝炎,型肝炎,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出现和乙肝血清等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出现和乙肝血清等筛查方法的改进,乙肝逐步得以控制,而筛查血清筛查方法的改进,乙肝逐步得以控制,而筛查血清抗抗HCV,只能发现,只能发现HCV感染者的感染者的90,至少占,至少占10被漏检,且不能早期发现传播源,所以丙型肝炎被漏检,且不能早期发现传播源,所以丙型肝炎问题有可能上升为病毒性肝炎中的首要问题。据国问题有可能上升为病毒性肝炎中的首要问题。据国外报道,输血后肝炎中占外报道,输血后肝炎中占90以上是丙型肝炎,在以上是丙型肝炎,在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丙肝占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丙肝占1025。(三三)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日趋严重,它在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日1993年年10月月至至1994年年10月月对对深深圳圳、杭杭州州、青青岛岛、长长春春、大大同同和和西西安安等等6城城市市1338例例急急性性散散发发性性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进进行行病病原原学学分分型型,其其中中甲甲、乙乙、丙丙、戊戊型型肝肝炎炎构构成成比比依依次次为为50.4、24.6、4.4和和8.8,尚尚有有11.8(1581338)未未能能用用血血清清学学分分型型,而而未未分分型型肝肝炎炎患患者者血血清清经经套套式式PCR检检验验HBVDNA,近近30为为阳阳性性。庄庄辉辉等等另另对对北北京京、沈沈阳阳、武武汉汉和和廓廓坊坊等等地地321例例急急性性散散发发性性肝肝炎炎病病原原学学病病原原分分型型,其其中中丙丙肝肝占占6.2,丙丙肝肝患患者者平平均均年年龄龄为为36.6岁岁,男男女女性性比比为为1.2:l。一一般般人人群群中中抗抗HCV检检出出率率国国外外为为0.51.2,我国为,我国为0.9 5.1(平均平均3.2)。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对深圳、杭州、青岛、长春、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丙肝主要是经血传播的丙肝主要是经血传播的疾病,但也可经性关系传播,它在一些疾病,但也可经性关系传播,它在一些特殊人特殊人群群,有很高的流行率。,有很高的流行率。职业献血员尤其是职业单采浆献血员(献浆员)职业献血员尤其是职业单采浆献血员(献浆员)吸毒人群尤其是静脉吸毒人群吸毒人群尤其是静脉吸毒人群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和多次受血或输入血制品患者器官移植和多次受血或输入血制品患者以及因外伤或手术需输人大量多人份血液的患者。以及因外伤或手术需输人大量多人份血液的患者。性乱人群尤其是男性同性恋者及有多个异性伴侣者。性乱人群尤其是男性同性恋者及有多个异性伴侣者。丙肝患者或丙肝病毒丙肝患者或丙肝病毒(HCV)携带者的配偶。携带者的配偶。丙型肝炎高危人群:丙肝主要是经血传播的疾病,但也可经性关系传(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对献血员进行抗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最好加查筛查,最好加查HCV RNA(RT-PCR法)。法)。干扰素疗效为干扰素疗效为20%30%。由于病毒易变异,由于病毒易变异,HCV疫苗疫苗 的研制有一定的研制有一定困难。困难。(四)防治原则 对献血员进行抗-HCV筛查,最好加查HC 关于“新型肝炎病毒新型肝炎病毒”目前在临床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约占10%20%患者的病因不明,称为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HNA-E)或未分型肝炎。HNA-E的病因,一度曾归因于GBV-C及TTV,称为“新型肝炎病毒”,目前它们均基本上被否定肝炎病毒。关于“新型肝炎病毒”.GBV-C 1995年美国学者Simons和Linnen分别领导的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分别从HNA-E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长约9.5kb,分别称作GBV-C和HGV(庚性肝炎病毒),经序列分析表明,这2种病毒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及95%,故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自2002年后在世界上通称为GBV-C,并归类于黄病毒科。.GBV-C 据据Medline1999.1Medline1999.12001.122001.12收集有关收集有关GBV-C/HGVGBV-C/HGV文献文献363363篇,其中提及可能有嗜篇,其中提及可能有嗜肝致病性的仅占肝致病性的仅占2.4%2.4%(8 8篇)。篇)。作者从作者从3 3方方面论证了面论证了GBV-CGBV-C有无嗜肝致病性有无嗜肝致病性:不支持不支持GBV-C具有嗜肝致病性;具有嗜肝致病性;GBV-C在在 人人 群群 中中 有有 较较 高高 的的 流流 行行 率率(6.67%),它可能不是它可能不是HNA-E的病因;的病因;在在临临床床诊诊断断HNA-E时时,应应注注意意除除外外已已知知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感染,特别是HBV变异株的感染。变异株的感染。结论结论:GBV-CGBV-C无嗜肝致病性无嗜肝致病性,它不是肝炎病毒。它不是肝炎病毒。据Medline1999.12001.12收集.TTV TTV为为1997年年首首先先从从1名名输输血血后后HNA-G的的日日本本患患者者(名名叫叫TT)血血清清中中分分离离的的新新的的-ssDNA病病毒毒,其其名名称称又又与与 经经 输输 血血 传传 播播 病病 毒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巧巧合合。TTV呈呈球球形形,直直径径3050nm,为为单单股股负负链链环环状状DNA病病毒毒,基基因因组组长长约约3.8kb,归归类类于于细细小小DNA病毒科。病毒科。TTV自自出出生生后后在在血血清清中中检检出出率率逐逐年年增增高高,患患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的的人人群群与与同同年年龄龄段段正正常常人人群群TTV感感染染的的流流行行率率(均均为为30%以以上上)无无显显著著性性差差异异。因因此此,目目前前认认为为 TTVTTV是是人人血血液液和和体体内内正正常常病病毒毒群群成成员员之之一一,它也不是肝炎病毒。它也不是肝炎病毒。.TT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