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检测技术规程课件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240915993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75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检测技术规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消防检测技术规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消防检测技术规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检测技术规程消防检测技术规程消防检测技术规程消防检测技术规程1引引 言言n n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的建筑消防设施,是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是预防火灾发生,及时扑救初期火灾,减少城市灾害、增强城市安全的有效措施。为规范建筑消减少城市灾害、增强城市安全的有效措施。为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查和测试工作,确保各类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防设施的检查和测试工作,确保各类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依据国家和本市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本行,依据国家和本市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尚未涉及的建筑消防设施,其检查和测试可参照本标标准尚未涉及的建筑消防设施,其检查和测试可参照本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准的相关要求进行。引 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的2消防检测引用文件消防检测引用文件n nGB50166-92 GB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n nGB50261-2005 GB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n nGB50263-2007 GB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n nGB50016-2006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 nGB50045GB500459595(20052005年版)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n nGB50116-98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n nGB50084-2001 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n nGA503-2004 GA503-2004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n nGA8362009 GA8362009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n nDB50/201-2004 DB50/201-2004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 消防检测引用文件GB50166-92 火灾自动3消防设施检测分类消防设施检测分类n nA A类(关键项)类(关键项)类(关键项)类(关键项)指直接关系到消防设施运行功能存在的致命缺陷以及可能指直接关系到消防设施运行功能存在的致命缺陷以及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目。n nB B类(主要项)类(主要项)类(主要项)类(主要项)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设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设施系统运行功能和可靠性的项目。施系统运行功能和可靠性的项目。n nC C类(一般项)类(一般项)类(一般项)类(一般项)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无重要影响,消防技术标准中又规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无重要影响,消防技术标准中又规定需要检验的项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消防设施检测分类A类(关键项)4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1.1 消防供配电设施消防供配电设施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1.1 消防供配51.1.11.1.1消防配电消防配电消防配电消防配电1.1.1.11.1.1.1用电负荷等级用电负荷等级用电负荷等级用电负荷等级n n技术要求:消防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技术要求:消防用电负荷等级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文件要求。防设计文件要求。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 A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测检测数量:全数检测n n检验方法:查看电源情况,核实消防用电负荷等级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检验方法:查看电源情况,核实消防用电负荷等级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标准和设计要求。1.1.1消防配电1.1.1.1用电负荷等级技术要求:消防61.1.1.21.1.1.2消防配电方式消防配电方式消防配电方式消防配电方式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按防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区别于其它配电箱的明显标志,不火分区划分。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区别于其它配电箱的明显标志,不同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明显区分标识,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的显同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明显区分标识,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的显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灵活可靠;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灵活可靠;n nb)b)消防重要设备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消防重要设备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切换备用电源的控制方式及操作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切换备用电源的控制方式及操作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Ba)B b)B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测检测数量:全数检测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对照电气设计图核实配线方式;查看消防控制室及各消防设施最末对照电气设计图核实配线方式;查看消防控制室及各消防设施最末一级配电箱的标志以及仪表、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的状态;一级配电箱的标志以及仪表、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的状态;n nb)b)观察检查最末一级配电箱电源切换装置设置情况,在自动控制方式观察检查最末一级配电箱电源切换装置设置情况,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切断消防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及指示灯显示是下,手动切断消防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及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否正常;1.1.1.2消防配电方式技术要求:71.1.1.31.1.1.3消防配电线路防护消防配电线路防护消防配电线路防护消防配电线路防护n n技术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技术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暗敷时应穿阻燃硬质塑料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暗敷时应穿阻燃硬质塑料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应小于30mm30mm,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线路保护应完整密实。式金属线槽,线路保护应完整密实。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B B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1 1处。处。n n检验器具:超声波检测仪,防火涂料测厚仪。检验器具:超声波检测仪,防火涂料测厚仪。n n检验方法: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暗敷配电线路的结构保护层厚度,用检验方法: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暗敷配电线路的结构保护层厚度,用防火涂料测厚仪测金属管、金属线槽的防火保护层厚度。观察检查线防火涂料测厚仪测金属管、金属线槽的防火保护层厚度。观察检查线路保护完整性。路保护完整性。1.1.1.3消防配电线路防护技术要求: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81.1.21.1.2自备发电机组自备发电机组自备发电机组自备发电机组 1.1.2.11.1.2.1发电机发电机发电机发电机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发电机额定功率符合设计要求;发电机额定功率符合设计要求;n nb)b)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应正常;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应正常;n nc)c)自动或手动启动达到额定转速并发电的时间不应大于自动或手动启动达到额定转速并发电的时间不应大于30s,30s,发电机运发电机运行及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相位显示均应正常;行及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相位显示均应正常;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Ba)B b)C c)B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测检测数量:全数检测 检验器具:秒表检验器具:秒表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查看发电机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查看发电机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将额定功率与消防用电设计负荷对将额定功率与消防用电设计负荷对比;比;n nb)b)采用目测及手触摸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的状采用目测及手触摸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的状态;态;n nc)c)自动或手动启动发动机,用秒表计时,自动或手动启动发动机,用秒表计时,3030秒后读取仪表数据并观察秒后读取仪表数据并观察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试验时间不应超过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试验时间不应超过10 min10 min。1.1.2自备发电机组 1.1.2.1发电机技术要求:91.1.2.11.1.2.1储油设施储油设施储油设施储油设施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储油间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要求;储油间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要求;n nb)b)储油箱内的总储存量应不超过发动机运行(储油箱内的总储存量应不超过发动机运行(3.00-3.00-)8.00h8.00h的用量,的用量,油位显示应正常;油位显示应正常;n nc)c)储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储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置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Aa)B b)C c)A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测检测数量:全数检测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对照设计图核实储油间的设置位置;对照设计图核实储油间的设置位置;n nb)b)观测储油箱油位显示,按发动机的用油量核实储油量;观测储油箱油位显示,按发动机的用油量核实储油量;n nc)c)观察检查通气管、挡油设施的设置情况;观察检查通气管、挡油设施的设置情况;1.1.2.1储油设施技术要求:10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一、技术要求、重要程度、检测数量及检验方法1.2 火灾自动111.2.11.2.1系统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布线1.2.1.11.2.1.1导线选型导线选型导线选型导线选型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应为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应为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250V的铜芯阻燃绝缘导线,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应为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的铜芯阻燃绝缘导线,供电线路、控制线路应为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500V的铜芯阻燃绝缘导线;的铜芯阻燃绝缘导线;n n)线路穿管敷设时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线路穿管敷设时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不应小于1.00 mm21.00 mm2,线槽内敷,线槽内敷设时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设时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0.75 mm2,0.75 mm2,多芯电缆截面积不应小于多芯电缆截面积不应小于0.50 0.50 mm2mm2;n n)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应选用不同的颜色作正负极区分,同一工程中相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应选用不同的颜色作正负极区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同用途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C b)B c)C a)C b)B c)C 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1 1处。处。n n检验器具:游标卡尺检验器具:游标卡尺n n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不同用途导线上标称的电压等级;用游标卡尺测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不同用途导线上标称的电压等级;用游标卡尺测量导线金属线芯直径量导线金属线芯直径d(mm)d(mm);观察检查导线阻燃绝缘选型、选色及接;观察检查导线阻燃绝缘选型、选色及接线端子的标注情况。线端子的标注情况。1.2.1系统布线1.2.1.1导线选型技术要求:121.2.1.2 1.2.1.2 导线安装导线安装导线安装导线安装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接或用端子连接;n nb)b)敷设于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路连接处,均应做密封处理。敷设于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路连接处,均应做密封处理。穿过危险环境区域内金属管路的连接处,均应作防静电处理;穿过危险环境区域内金属管路的连接处,均应作防静电处理;n nc)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管内穿线时,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管内穿线时,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截面积的导线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截面积的2/32/3;n nd)d)线槽内布线应排列整齐平整,绑扎成束。线槽内布线应排列整齐平整,绑扎成束。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B d)C a)B b)C c)B d)C 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1 1处。处。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观察检查导线连接工艺及导线在管内、线槽内的连接情况;观察检查导线连接工艺及导线在管内、线槽内的连接情况;n nb)b)在多尘或潮湿场所观察管路的管口和管路连接处密封处理情况及防在多尘或潮湿场所观察管路的管口和管路连接处密封处理情况及防静电处理措施;静电处理措施;n nc)c)现场测试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各导线通电电压值、电流现场测试同一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各导线通电电压值、电流类别,量测导线总截面积和导管截面积,计算截面比值;类别,量测导线总截面积和导管截面积,计算截面比值;1.2.1.2 导线安装技术要求:131.2.1.3 1.2.1.3 线路保护线路保护线路保护线路保护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阻燃硬质塑料管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应采用穿金属管、阻燃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方式保护;封闭式线槽方式保护;n nb)b)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报警)线路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报警)线路明敷时,应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涂料保护措施,防火涂料槽保护,并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涂料保护措施,防火涂料厚度符合技术要求,当采用阻燃电缆、电线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厚度符合技术要求,当采用阻燃电缆、电线时,可不穿金属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暗敷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或吊顶内有防火保护措施的封闭式线槽内。暗敷设时采取金属管或阻燃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设时采取金属管或阻燃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30mm;n nc)c)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线路均应加金属软管保护;n nd)d)吊顶内敷设的各类管路和线槽,应采用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管吊顶内敷设的各类管路和线槽,应采用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管路入盒应套锁母,接口应封闭严密吻合。路入盒应套锁母,接口应封闭严密吻合。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B c)C d)C a)B b)B c)C d)C 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抽查1 1处。处。n n检验器具: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检测仪。检验器具:涂层测厚仪,超声波检测仪。n n检验方法: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暗敷配电线路的结构保护层厚度,用检验方法:用超声波检测仪测试暗敷配电线路的结构保护层厚度,用防火涂料测厚仪测金属管、金属线槽的防火保护层厚度。其余各项按防火涂料测厚仪测金属管、金属线槽的防火保护层厚度。其余各项按相关标准的要求逐一观察检查。相关标准的要求逐一观察检查。1.2.1.3 线路保护技术要求:141.2.1.4 1.2.1.4 线路绝缘电阻线路绝缘电阻线路绝缘电阻线路绝缘电阻n n技术要求:系统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和导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技术要求:系统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和导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于20M20M。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B Bn n检测数量:检查检测数量:检查1 1个回路个回路n n检验器具:兆欧表检验器具:兆欧表n n检验方法:断开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连接,使被测回路与控制器脱离,检验方法:断开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连接,使被测回路与控制器脱离,将探测器所有接点相互短接,在该短接处和穿线金属管将探测器所有接点相互短接,在该短接处和穿线金属管(或接地线或接地线)间、间、导线与导线间,用导线与导线间,用500V500V兆欧表,持续兆欧表,持续60s60s测量绝缘电阻,记录测量时测量绝缘电阻,记录测量时电阻的最小值。电阻的最小值。1.2.1.4 线路绝缘电阻技术要求:系统回路导线对地的绝缘151.2.21.2.2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1.2.2.1 1.2.2.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外观检查n n技术要求:火灾探测器外观完好,无明显划伤、裂痕等机械损伤,表技术要求:火灾探测器外观完好,无明显划伤、裂痕等机械损伤,表面无涂覆、污损现象。面无涂覆、污损现象。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C Cn n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只全数检查。数检查。n n检验方法: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检验方法: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1.2.2火灾探测器1.2.2.1 外观检查技术要求:火灾161.2.2.2 1.2.2.2 火灾探测器选型火灾探测器选型火灾探测器选型火灾探测器选型n n技术要求: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保护区空间环境条件和物质燃烧技术要求: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应符合保护区空间环境条件和物质燃烧特征要求,火灾探测器种类选择正确,无明显不当。特征要求,火灾探测器种类选择正确,无明显不当。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B B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对保护区域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产生检验方法:对保护区域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产生的特性,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照设计要求和现场火的特性,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照设计要求和现场火灾探测器类型,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火灾早期探测要求。灾探测器类型,判断是否能够满足火灾早期探测要求。1.2.2.2 火灾探测器选型技术要求: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应符171.2.2.3 1.2.2.3 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探测器数量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探测器数量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且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应当保护的区域火灾探测覆盖且每个房间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应当保护的区域火灾探测覆盖率不小于率不小于100%100%,保护无空白点和死角;,保护无空白点和死角;n nb)b)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表火灾探测器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表1 1要求要求(见下页)(见下页)n nc)c)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火灾探测器时,应充分考虑梁对探测器保护面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火灾探测器时,应充分考虑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积的影响。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C a)B b)C c)C n n检测数量:检测数量:a)a)项全数检查,其余项按火灾探测器总数项全数检查,其余项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20%抽检,但不抽检,但不少于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核实火灾探测安装数量;尺量检查探测器安装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核实火灾探测安装数量;尺量检查探测器安装间距;观察检查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以及探测器安装空白点。间距;观察检查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以及探测器安装空白点。1.2.2.3 火灾探测器设置数量技术要求:18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表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表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表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表感烟、感温探测器保护半径表191.2.2.41.2.2.4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在宽度小于在宽度小于3m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l0ml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15m,探测器距端墙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探测器距端墙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n nb)b)探测器周围探测器周围0.5m0.5m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不应小于0.5m0.5m,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1.5m,至多孔空,至多孔空调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调送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0.5m;n nc)c)探测器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探测器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45。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C b)C c)C a)C b)C c)C n n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只全数检查。数检查。n n检验器具:钢尺;万能角度尺、线坠等。检验器具:钢尺;万能角度尺、线坠等。n n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安装间距、边距;采用线坠、万能角度尺测量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安装间距、边距;采用线坠、万能角度尺测量倾斜角;倾斜角;1.2.2.4火灾探测器设置位置技术要求:201.2.2.5 1.2.2.5 火灾探测器安装火灾探测器安装火灾探测器安装火灾探测器安装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探测器底座安装应固定牢靠,不得松动;探测器底座安装应固定牢靠,不得松动;n nb)b)底座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底座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15cm余余量;量;n nc)c)火灾探测器探测区域内无影响火灾探测性能的障碍物或干扰源。火灾探测器探测区域内无影响火灾探测性能的障碍物或干扰源。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C b)C c)C a)C b)C c)C n n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只全数检查。数检查。n n检验方法:底座安装牢固度可用手感或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检验方法:底座安装牢固度可用手感或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导线连接可靠性可通过检查连接工艺或测定接点接触电阻的方法进行。导线连接可靠性可通过检查连接工艺或测定接点接触电阻的方法进行。接点接触电阻测定,可用数字毫欧表,直接测量触点的接触电阻,也接点接触电阻测定,可用数字毫欧表,直接测量触点的接触电阻,也可用测触点间电压降的方法,换算出触点的接触电阻,同时用两种方可用测触点间电压降的方法,换算出触点的接触电阻,同时用两种方法测量时,则选取数值较大者作为测试结果。尺量检查底座外接导线法测量时,则选取数值较大者作为测试结果。尺量检查底座外接导线余量;观察检查探测障碍物、干扰源;余量;观察检查探测障碍物、干扰源;1.2.2.5 火灾探测器安装技术要求:211.2.2.6 1.2.2.6 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情,其响应值达到预定值时,火灾探测器应输出火警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情,其响应值达到预定值时,火灾探测器应输出火警信号,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动作,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信号,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动作,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的火警信号,并显示报警区域,发出火灾报警声、光信号;器的火警信号,并显示报警区域,发出火灾报警声、光信号;n nb)b)当探测器连线短路或与底座脱离断路,应输出故障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当探测器连线短路或与底座脱离断路,应输出故障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在应在100 s 100 s 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故障声、光信号,故障声信号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故障声、光信号,故障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应能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障排除;障排除;n nc)c)火灾探测器报警、故障的物理位置,应与竣工图标注的位置以及火灾报警火灾探测器报警、故障的物理位置,应与竣工图标注的位置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显示的位置相符。控制器显示的位置相符。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A b)A c)B a)A b)A c)B n n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检测数量: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 检验器具: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检验器具: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用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施加烟气作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用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施加烟气作用于探测器,观察报警确认灯状态,记录报警确认灯动作到火灾报警控制器用于探测器,观察报警确认灯状态,记录报警确认灯动作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n nb)b)手动造成探测器连线短路、断路,记录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时间;手动造成探测器连线短路、断路,记录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时间;n nc)c)检查触发探测器的物理位置与报警控制器所显示的位置以及竣工图标注的检查触发探测器的物理位置与报警控制器所显示的位置以及竣工图标注的位置是否一致;位置是否一致;1.2.2.6 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技术要求:221.2.3 1.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1.2.3.1 1.2.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外观检查n n技术要求: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观完好无损伤,启动零件不应破碎、技术要求: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观完好无损伤,启动零件不应破碎、变形或移位。变形或移位。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C Cn n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1.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1.2.3.1 外观检查技术要231.2.3.21.2.3.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30m。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应当设置的区域无漏设、少设;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应当设置的区域无漏设、少设;n nb)b)手动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其底边手动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1.3-1.5m;n nc)c)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有明显的标志。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有明显的标志。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C a)B b)C c)C n n检测数量:检测数量:a)a)项全数检查,其余项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项全数检查,其余项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20%20%抽检,抽检,但不少于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核实手动报警按钮安装数量,观察检查手动报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核实手动报警按钮安装数量,观察检查手动报警按钮安装空白点,尺量检查手动报警按钮到防火分区最远点的步行警按钮安装空白点,尺量检查手动报警按钮到防火分区最远点的步行距离、安装高度。距离、安装高度。1.2.3.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技术要求:241.2.3.31.2.3.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应牢固、平直,不得松动、倾斜;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应牢固、平直,不得松动、倾斜;n nb)b)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10cm的余量。的余量。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C b)C a)C b)C n n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检验器具:检验器具:n n 检验方法:用手感或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手动报警按钮安装检验方法:用手感或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手动报警按钮安装牢固度;用水平尺测量安装平直度;尺量检查外接导线余量;牢固度;用水平尺测量安装平直度;尺量检查外接导线余量;1.2.3.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技术要求:251.2.3.4 1.2.3.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启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来自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启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来自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并显示报警区域;信号,并显示报警区域;n nb)b)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物理位置应与竣工图标注位置和控制器显示位置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物理位置应与竣工图标注位置和控制器显示位置相符。相符。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A b)B a)A b)B n n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检测数量: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总数20%20%抽检,但不少于抽检,但不少于1010只,少于只,少于1010只全数检查。只全数检查。n n检验器具:检验器具: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触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启动部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触发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启动部件,观察手动报警按钮确认灯状态,记录手动报警按钮启动至火灾报件,观察手动报警按钮确认灯状态,记录手动报警按钮启动至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间;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间;n nb)b)将触发手动报警按钮物理位置与报警控制器显示位置以及竣工图标将触发手动报警按钮物理位置与报警控制器显示位置以及竣工图标注位置对照检查;注位置对照检查;1.2.3.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技术要求:261.2.4 1.2.4 火灾警报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火灾警报装置1.2.4.11.2.4.1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设置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设置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设置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设置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未设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火灾声光警报装置;未设火灾应急广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火灾声光警报装置;n nb)b)每个防火分区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数量不得少于一个,应当设置每个防火分区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数量不得少于一个,应当设置的区域无漏设、少设。的区域无漏设、少设。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A b)B a)A b)B 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1 1处。处。n n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现场核实。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图,现场核实。1.2.4 火灾警报装置1.2.4.1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设271.2.4.21.2.4.2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安装n n技术要求:火灾警报装置安装位置应在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安装应技术要求:火灾警报装置安装位置应在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安装应牢固、平直,不得松动、倾斜。牢固、平直,不得松动、倾斜。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C C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1 1处。处。n n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安装位置;水平尺测量安装平直度;用手感或用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安装位置;水平尺测量安装平直度;用手感或用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警报装置安装牢固度。适配工具做拧动试验检查警报装置安装牢固度。1.2.4.2火灾声光警报装置的安装技术要求:火灾警报装置安281.2.4.31.2.4.3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向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火警信号,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向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火警信号,火灾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响和曝闪灯光,手动复位前警报声、曝闪灯火灾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响和曝闪灯光,手动复位前警报声、曝闪灯光予以保持;光予以保持;n nb)b)在距警报器在距警报器3 m 3 m 远处,火灾警报声压级应大于远处,火灾警报声压级应大于80 dB80 dB,在环境噪声大,在环境噪声大于于60 dB60 dB的场所,警报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音的场所,警报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音15dB15dB。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A b)C a)A b)C n n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检测数量:每个防火分区检查1 1处。处。n n检验器具:检验器具: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记录确认灯动作到火灾警报装置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记录确认灯动作到火灾警报装置发出声光警报的时间;发出声光警报的时间;n nb)b)开启警报声,用声压计在距警报器开启警报声,用声压计在距警报器3 3米远处测量警报声强,记录测试米远处测量警报声强,记录测试值。随后,关闭警报声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音,取最大声强值,计值。随后,关闭警报声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音,取最大声强值,计算差值;算差值;1.2.4.3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技术要求:291.2.51.2.5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1.2.5.1 1.2.5.1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选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选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选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选型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火灾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与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相适应,符合消火灾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与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相适应,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文件要求;防技术标准和消防设计文件要求;n nb)b)系统容量不超过火灾报警控制器额定容量的系统容量不超过火灾报警控制器额定容量的8585。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a)B b)C 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进行认定,然后对照设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进行认定,然后对照设计图核实系统选型;图核实系统选型;n nb)b)统计实际安装点位数,计算实际安装点位数与报警控制器额定点位统计实际安装点位数,计算实际安装点位数与报警控制器额定点位数的百分比;数的百分比;1.2.5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1.2.5.1 火灾301.2.5.21.2.5.2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外观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外观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外观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外观n n技术要求:外观应无损坏,划痕,各种旋钮、开关、插座、插件等外技术要求:外观应无损坏,划痕,各种旋钮、开关、插座、插件等外型和结构完好。开关和按键(钮)位置上应清楚地标注功能。型和结构完好。开关和按键(钮)位置上应清楚地标注功能。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C C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n n检验方法:观察,手感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手感检查。1.2.5.2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外观技术要求:外观应311.2.5.31.2.5.3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设置安装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设置安装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设置安装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设置安装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附近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附近不应布置电磁干扰场强超过设备承受能力的其他设备;不应布置电磁干扰场强超过设备承受能力的其他设备;n nb)b)设备安装应牢固,不得倾斜;设备安装应牢固,不得倾斜;n nc)c)安装间距:正面操作距离,当设备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安装间距:正面操作距离,当设备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1.5m,双列,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布置时不应小于2m2m。当其中一侧靠墙安装时,另一侧距离不应小于当其中一侧靠墙安装时,另一侧距离不应小于1m1m,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1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面地面0.1-O.2m0.1-O.2m,在墙体上安装其操作面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在墙体上安装其操作面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5m1.5m不宜大于不宜大于1.6m1.6m;n nd)d)线路布置:设备内的配线应整齐无交叉,导线应绑扎成束并固定牢线路布置:设备内的配线应整齐无交叉,导线应绑扎成束并固定牢靠,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靠,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 2根,导线端部应标明编号。根,导线端部应标明编号。设备的外接导线应采用管卡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设备的外接导线应采用管卡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0.5m。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C c)C d)C a)B b)C c)C d)C 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n n检验器具:检验器具:n n检验方法:测量消防控制室电磁干扰场强;用手晃动检查控制设备安检验方法:测量消防控制室电磁干扰场强;用手晃动检查控制设备安装稳固性;尺量检查安装间距;其余各项逐一观察检查;装稳固性;尺量检查安装间距;其余各项逐一观察检查;1.2.5.3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设置安装技术要求:321.2.5.41.2.5.4设备电源设备电源设备电源设备电源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电源连接: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电源连接: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备用电源线应与专用蓄电池连接,主备电源应有明显标志;插头。备用电源线应与专用蓄电池连接,主备电源应有明显标志;n nb)b)电源功能: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源应具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装置,当电源功能: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源应具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装置,当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当主电源恢复时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当主电源恢复时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主、备电源的工作状态应有指示;主、备电源的工作状态应有指示;n nc)c)电池容量:电池容量应与设备标称的容量相符合,且应能在正常监视状态电池容量:电池容量应与设备标称的容量相符合,且应能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工作下工作8h8h,当控制器处于报警状态时,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当控制器处于报警状态时,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30min30min;n nd)d)电池周围(不触及电池)环境最高温度不应超过电池周围(不触及电池)环境最高温度不应超过4545。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A c)B d)C a)B b)A c)B d)C 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器具:测温计检验器具:测温计 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目测检查控制器电源引入线与消防电源及其备用电源的接入方式;目测检查控制器电源引入线与消防电源及其备用电源的接入方式;n nb)b)主、备电转换试验:控制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下,切断控制器的主电源,主、备电转换试验:控制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下,切断控制器的主电源,使控制器由备用电源供电,再恢复主电源,检查并记录控制器电源状态的显使控制器由备用电源供电,再恢复主电源,检查并记录控制器电源状态的显示情况;示情况;n nc)c)电池容量检验:查验蓄电池标称容量,对蓄电池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输出电电池容量检验:查验蓄电池标称容量,对蓄电池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输出电流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核定蓄电池容量,或通过加用电荷载测试蓄电池实际流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核定蓄电池容量,或通过加用电荷载测试蓄电池实际容量;容量;n nd)d)控制器持续工作控制器持续工作2h2h后,用测温计测量电池周围环境温度,并记录。后,用测温计测量电池周围环境温度,并记录。1.2.5.4设备电源技术要求:331.2.5.5 1.2.5.5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一)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一)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一)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一)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控制器的自检、消音、复位、显示、记忆、打印功能正常。控制器的自检、消音、复位、显示、记忆、打印功能正常。n nb)b)火灾报警功能: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信号,火灾报警功能: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信号,10s10s内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火灾发生部位,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内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火灾发生部位,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并予以保持至复位;并予以保持至复位;n nc)c)故障报警功能:当控制器与火灾探测器、控制器与传输火灾报警信号作故障报警功能:当控制器与火灾探测器、控制器与传输火灾报警信号作用的部件发生断路、短路和影响功能的接地故障时,控制器应能在用的部件发生断路、短路和影响功能的接地故障时,控制器应能在100 s 100 s 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故障声信号应能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故障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障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障排除;排除;n nd)d)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当火灾和故障均发生时,火灾应优先发出声、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当火灾和故障均发生时,火灾应优先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光报警信号;n ne)e)联动控制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应在后,应在3s3s内发出启动信号,显示启动设备名称和部位,记录启动时间和内发出启动信号,显示启动设备名称和部位,记录启动时间和启动设备总数;启动设备总数;n nf)f)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的逻辑控制程序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的逻辑控制程序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n n重要程度:重要程度:a)B b)A c)B d)B e)A f)B a)B b)A c)B d)B e)A f)B n n检测数量:全数检查检测数量:全数检查n n检验器具:无检验器具:无1.2.5.5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一)技341.2.5.5 1.2.5.5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二)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二)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二)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二)n n检验方法:检验方法:n na)a)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触发操作面板上的功能键,对面板上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触发操作面板上的功能键,对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进行功能测试;所有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进行功能测试;n nb)b)根据探测器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方式触发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根据探测器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方式触发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查看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确认灯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查看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确认灯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显示,核对显示位置与报警物理位置是否相符;信号显示,核对显示位置与报警物理位置是否相符;n n感烟探测器采用发烟装置施放烟气触发,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采用滤光感烟探测器采用发烟装置施放烟气触发,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采用滤光片遮挡触发,点型、线型感温探测器采用热风机加热方式触发,火焰片遮挡触发,点型、线型感温探测器采用热风机加热方式触发,火焰(感光)探测器采用紫外或红外光源触发(紫外光波长小于(感光)探测器采用紫外或红外光源触发(紫外光波长小于280nm280nm,红外,红外光波长大于光波长大于850nm850nm)。)。n nc)c)模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断路、短路或接地故障,查看并记录控制器模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断路、短路或接地故障,查看并记录控制器故障报警声、光信号;故障报警声、光信号;n nd)d)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测试:故障报警期间,在同一回路中先后触发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测试:故障报警期间,在同一回路中先后触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两个或两个以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报警部位显示及打印记录。测试期间先启动的探测器只消音不警信号、报警部位显示及打印记录。测试期间先启动的探测器只消音不复位;复位;n ne)e)用万用表分别测试火灾报警控制器对各联动设备的联动输出信号;用万用表分别测试火灾报警控制器对各联动设备的联动输出信号;n nf)f)核对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的逻辑控制程序是否与设计的控制程核对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的逻辑控制程序是否与设计的控制程序相符;序相符;1.2.5.5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二)检351.2.5.61.2.5.6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n n技术要求:技术要求:n na)a)显示要求: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显示建筑总平面布局图、每个保显示要求: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显示建筑总平面布局图、每个保护对象的建筑平面图、系统图、疏散路线图、各类消防设备位置图。建筑的护对象的建筑平面图、系统图、疏散路线图、各类消防设备位置图。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图应能用一个界面完整显示。用图标表示各个消防设施(设备)总平面布局图应能用一个界面完整显示。用图标表示各个消防设施(设备)的名称时,应采用图例对每个图标加以说明;的名称时,应采用图例对每个图标加以说明;n nb)b)火灾报警和联动状态显示:当有火灾报警信号、联动信号输入时,消防控火灾报警和联动状态显示:当有火灾报警信号、联动信号输入时,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建筑平面图上指示报警的物理位置,记录报警时间、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建筑平面图上指示报警的物理位置,记录报警时间、报警部位等信息;报警部位等信息;n nc)c)首火警显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单独显示首次?火警部位,首火首火警显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单独显示首次?火警部位,首火警平面图应有首火警标注。当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在处于其他状态下应警平面图应有首火警标注。当消防控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