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常见寄生虫病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1096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X 页数:103 大小:20.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的常见寄生虫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马的常见寄生虫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马的常见寄生虫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马的常见寄生虫病第六章 马的常见寄生虫病1第一节 马伊氏锥虫病第一节 马伊氏锥虫病2马伊氏锥虫病,又叫苏拉病,是伊氏锥虫寄生虫于马属动物的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间歇热、贫血、浮肿和神经症状(主要是后躯麻痹)为特征的疾病。牛、骆驼、象等也可感染。马伊氏锥虫病,又叫苏拉病,是伊氏锥虫寄生虫于马属动物的血浆中3病原 伊氏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体长1834微米,宽12微米,呈蜷曲的柳叶状。前端尖锐,后端稍钝,虫体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细胞核,后端有呈小点状的动基体。病原 4动基体由生毛体和副基体组成,鞭毛由生毛体生出,并沿着虫体表面呈螺旋状地向前延伸为游离鞭毛(长约6微米)。鞭毛与虫体之间有薄膜相联,虫体运动时鞭毛旋转,此膜亦随之波动,故称为波动膜。动基体由生毛体和副基体组成,鞭毛由生毛体生出,并沿着虫体表面5图图6-1-1 6-1-1 马伊氏锥虫模式图马伊氏锥虫模式图图6-1-1 马伊氏锥虫模式图6图图6-1-26-1-2(1)(1)血液涂片中的马伊氏锥虫血液涂片中的马伊氏锥虫图6-1-2(1)血液涂片中的马伊氏锥虫7马属动物患此病时,常呈急性经过,死亡率很高,自然康复者极少;牛多呈慢性经过。,马属动物患此病时,常呈急性经过,死亡率很高,自然康复者极少;8血液涂片标本,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锥虫的细胞质呈天蓝色,细胞核和动基体呈暗红色,鞭毛和波动膜呈棕黄色。红细胞呈浅棕黄色。血液涂片标本,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锥虫的细胞质呈天蓝色,细胞核9图图6 6-1 1-2 2(2 2)血血液液涂涂片片中中的的马马伊伊氏氏锥锥虫虫图6-1-2(2)血液涂片中的马伊氏锥虫10生活史伊氏锥虫主要寄生在血浆中(包括淋巴液),并随着血液进入各种组织脏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疾病后期还能侵入脑脊髓液中,锥虫在宿主体内进行分裂繁殖,靠渗透作用直接吸取营养。生活史11传播媒介主要是虻和厩蝇。伊氏锥虫在其体内并不进行发育。它们起机械传播作用。此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械,也可机械地传播本病。实验证明伊氏锥虫能经胎盘感染胎儿。传播媒介主要是虻和厩蝇。伊氏锥虫在其体内并不进行发育。它们起12图图6-1-3伊氏锥虫分裂过程伊氏锥虫分裂过程1.未分裂形态未分裂形态 2.动基体分裂为二,新鞭毛动基体分裂为二,新鞭毛 3.核开始分裂,新鞭毛增加长核开始分裂,新鞭毛增加长度度 4.双核双鞭毛型双核双鞭毛型 5.最后阶段浆胞纵分裂成两个新个体最后阶段浆胞纵分裂成两个新个体12345图6-1-3伊氏锥虫分裂过程1234513图图6-1-4 伊伊氏氏锥锥虫虫的的传传播播过过程程图6-1-4 14图图6-1-5 伊氏锥虫传播媒介伊氏锥虫传播媒介3虻虻厩螫蝇厩螫蝇图6-1-5 伊氏锥虫传播媒介3虻厩螫蝇15伊氏锥虫病的发病季节与媒介昆虫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媒介昆虫约于每年5月开始出现,6、7月则大批出现,以后随着天气变冷而逐渐灭迹。故本病的发生一般多从7月开始,到9、10月达最高峰,此后逐渐停息。伊氏锥虫病的发病季节与媒介昆虫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媒介昆虫约于16本病的传染来源是各种带虫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在我国南方主要带虫动物是黄牛和水牛,带虫时间可长达23年。本病的传染来源是各种带虫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17骆驼带虫率高达15.07%,带虫时间达5年之久。此外,犬、猪、某些野兽及啮齿动物都可以作为保虫宿主。骆驼带虫率高达15.07%,带虫时间达5年之久。此外,犬、猪18诊断 病马体温升高到40以上,稽留数天,然后经短时间的间歇,再度发热。发热期间病马呼吸急促,脉搏增数,尿量减少,尿色深黄而粘稠。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诊断 19间歇期,各种症状缓解,但经反复多次发热之后,病马食欲废绝,显著消瘦,高度贫血,心脏衰弱,体表淋巴结肿胀。体表水肿最早出现于发病后第67天。间歇期,各种症状缓解,但经反复多次发热之后,病马食欲废绝,显20病马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继之变为苍白,并出现黄疸;有时结膜上有出血斑,随着病程的进展,神经症状逐渐显现,有的沉郁、嗜睡;有的阵发性地作回旋运动;有的呈兴奋现象。病马羞明、流泪、结膜充血,继之变为苍白,并出现黄疸;有时结膜21最终多发展为后躯的轻度瘫痪或麻痹而死亡。有的病马耐过急性过程之后,转为慢性病程。病马虽然食欲尚存,但日渐消瘦;定期地出现体温升高,胃肠卡他性炎症。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上出现溃疡。最终多发展为后躯的轻度瘫痪或麻痹而死亡。有的病马耐过急性过程22诊断一般需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性诊断。1.症状观察 症状可以作为怀疑的根据。诊断232.鲜血直接检查 从耳静脉采血滴(体温升高时),放在洁净的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后镜检,看有无活动的虫体。3.涂片染色检查 取血液作涂片后,用姬姆萨液染色或瑞氏液染色后镜检。2.鲜血直接检查 从耳静脉采血滴(体温升高时),放在洁净24防治 应尽早治疗。目前使用的各种抗锥虫药物,一般疗效尚好,但使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按规定剂量使用;二是尽可能地采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减少锥虫产生抗药性的机会。防治 25此外,还必须采取对症疗法,如使用强心剂、补血剂、利尿剂和健胃剂等。常用的抗锥药有:此外,还必须采取对症疗法,如使用强心剂、补血剂、利尿剂和健胃26如对重症或复发病马可与“九一四”交替应用。“九一四”用量为每100千克体重1.5克,配成5%水溶液静脉注射,治疗时第1天和第12天用拜耳205;第4天和第8天用“九一四”为1个疗程。如对重症或复发病马可与“九一四”交替应用。“九一四”用量为每271.那加诺(或叫拜耳205)马属动物用量为每100千克体重1克(极量4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作静脉注射。1个月后再注射1次。此药与锑剂、砷剂及安锥赛等配合应用可提高疗效。1.那加诺(或叫拜耳205)马属动物用量为每100282.贝尼尔 每千克体重3.54毫克,用注射用水配成5%水溶液,深部肌注。一次注射后如病情未见好转,间隔512天可重复用药。2.贝尼尔 每千克体重3.54毫克,用注射用水配成5%水293.安锥赛硫酸甲酯 用量为每100千克体重0.30.5克,以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可隔日注射1次,连用23次,亦可与拜耳205交替使用,效果更好。3.安锥赛硫酸甲酯 用量为每100千克体重0.30.5克30在疫区,可疑病畜应立即隔离检查和治疗。输入和输出牲畜时,要严格检查,避免造成人为的散播。也可以进行药物预防。在疫区,可疑病畜应立即隔离检查和治疗。输入和输出牲畜时,要严31第二节 马圆线虫病第二节 马圆线虫病32本病是由圆形科和毛线科的大约40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这类线虫分布极广,可以说自然界里每一匹马都有寄生。本病是由圆形科和毛线科的大约40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33病原 虫体的寄生数量可从几百条到几万条,甚至10万条以上。由于这些线虫均属于圆形亚目,故统称圆线虫。马的圆线虫可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病原 34l大型圆线虫主要有3种:普通圆线虫长可达25毫米;无齿圆线虫长可达40毫米;而马圆线虫长达50毫米。大型圆线虫主要有3种:普通圆线虫长可达25毫米;无齿圆线虫长35l小型圆线虫有几个属,许多种,见于盲肠和结肠内。l大多数虫种都明显地小于大型圆线虫,但是,有些可接近于普通圆线虫,如三齿线虫,在有利的条件下,虫卵随粪便排出后12周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小型圆线虫有几个属,许多种,见于盲肠和结肠内。36l马吞食感染性幼虫后发生感染,幼虫在肠道内脱皮后需经过复杂的移行,最后到达大肠发育成熟。潜伏期67个月。l普通圆线虫的幼虫在前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内广泛移行,在此处可能引起寄生虫性的血栓形成和动脉炎。马吞食感染性幼虫后发生感染,幼虫在肠道内脱皮后需经过复杂的移37普通圆线虫普通圆线虫 L3L3被马、骡吞咽后,钻过肠粘膜进入肠壁小动被马、骡吞咽后,钻过肠粘膜进入肠壁小动脉,在内膜下移行,逆血流方向移行到较大动脉,在内膜下移行,逆血流方向移行到较大动脉(主要为髂脉(主要为髂/盲肠盲肠/腹结肠动脉),约腹结肠动脉),约2 2周后到周后到达肠系膜前动脉根部,部分幼虫经主动脉移行达肠系膜前动脉根部,部分幼虫经主动脉移行到心脏或肾动脉和髂动脉。然后通过动脉的分到心脏或肾动脉和髂动脉。然后通过动脉的分枝往回移行到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下,在此蜕皮枝往回移行到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下,在此蜕皮发育到发育到L5L5,最后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最后回到肠腔发育为成虫。普通圆线虫 38血血栓栓中中的的普普通通圆圆线线虫虫血栓中的普通圆线虫39l其他两种大型圆线虫的幼虫可见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肝脏、腹壁组织、胁腹部和胰脏。它们不会引起肠系膜动脉的病变。l大多数小型圆线虫在粘膜表面摄食。幼虫在宿主体内无肠外移行期,它们仅在大肠壁内发育。其他两种大型圆线虫的幼虫可见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肝脏、腹壁40常见的是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混合感染。常见的是大型圆线虫和411.头端腹面头端腹面2.头端侧面头端侧面3.雄虫尾部雄虫尾部123图图6-2-1 马圆线虫马圆线虫1.头端腹面123图6-2-1 马圆线虫424.4.交合伞腹面交合伞腹面5.5.交合伞侧面交合伞侧面6.6.雄虫尾端雄虫尾端7.7.虫卵虫卵45674.交合伞腹面456743图图6-2-2 马圆线虫发育史马圆线虫发育史图6-2-2 44图图6-2-3 无齿阿尔夫线虫无齿阿尔夫线虫1.头端腹面头端腹面 2.头端侧面头端侧面12图6-2-3 无齿阿尔夫线虫1245图图6-2-4 无齿阿尔夫线虫无齿阿尔夫线虫3.雄雄虫尾端虫尾端 4.交合伞交合伞 5.生殖锥生殖锥 6.雌虫尾端雌虫尾端3456图6-2-4 无齿阿尔夫线虫345646诊断 圆线虫病对马属动物危害甚大,常可使幼驹发育不良,成年马则常引起大肠慢性卡他,健康水平下降,使役能力降低。由于幼虫移行时常堵塞肠血管而引起栓塞性疝痛,常造成马匹死亡。诊断 47圆线虫的混合感染可通过检查粪便内虫卵而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则可通过鉴定培养后的感染性幼虫(L3)而完成。圆线虫的混合感染可通过检查粪便内虫卵而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则可48当怀疑疝痛是由蠕虫性动脉炎引起时,可通过直肠检查诊断,在肠系膜动脉根部可触摸到有痛感的肿块。动脉造影可见到寄生虫性的动脉病变。当怀疑疝痛是由蠕虫性动脉炎引起时,可通过直肠检查诊断,在肠系49防治 治疗可用下列药物1.伊维菌素 0.2毫克/千克,口服。2.左咪唑 8毫克/千克,配成1%的水溶液,胃管投服。马对此药比较敏感,应注意安全。防治 503.噻苯咪唑 25毫克/千克,一次口服。4.噻嘧啶 1525毫克/千克,口服。5.丙硫苯咪唑 2.53毫克/千克,腹腔注射;或5毫克/千克,拌入饲料中口服。3.噻苯咪唑 25毫克/千克,一次口服。51对于血栓疝,除用一般疝痛的治疗方法外,尚可采用升高血压的药物,如樟脑、苯甲酸钠、咖啡因等,以促使血管的侧枝循环形成。此外可注射肝素等抗凝血剂,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栓疝,除用一般疝痛的治疗方法外,尚可采用升高血压的药物52预防农区的马匹,应当注意粪便管理,尽可能地每天清扫粪便,然后集中发酵处理。同时还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应进行常规的治疗,其间隔时间一般为48周。预防53第三节 马脑脊髓丝虫病第三节 马脑脊髓丝虫病54马脑脊髓丝虫病(或称腰痿病、摇摆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中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乳突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童虫)寄生于马脑或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而引起的疾病。马脑脊髓丝虫病(或称腰痿病、摇摆病)是由寄生于牛腹腔中的指55在我国已发现的马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体是牛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在我国已发现的马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体是牛指形丝状线虫的幼虫。56图图6-3-1指形丝状线虫模式图指形丝状线虫模式图1.头端头端2.雄虫尾端侧面雄虫尾端侧面 3.雄虫尾端腹面雄虫尾端腹面123图6-3-1指形丝状线虫模式图123574.雌虫后端雌虫后端5.雌虫尾端雌虫尾端6.虫卵虫卵7.幼虫幼虫46574.雌虫后端5.雌虫尾端6.虫卵7.幼虫465758图图6-3-2指状腹腔丝虫指状腹腔丝虫1231.1.头端侧面头端侧面2.2.头端背面头端背面3.3.前端前端图6-3-21231.头端侧面2.头端背面3.前端594.雄虫尾端雄虫尾端5.雌虫尾端雌虫尾端6.雌虫后端雌虫后端4564.雄虫尾端45660病原体与生活史 指形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为乳白色的小虫体,长1.65.8厘米,宽0.0780.108毫米,其形态特征基本上与成虫相似,多寄生于脑底部及颈、腰椎膨大部的硬膜下腔或蛛网膜与硬膜下腔之间。病原体与生活史 61指形丝状线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的腹腔。雌虫产出幼虫叫微丝蚴,微丝蚴随后进入牛的血液中。当蚊虫吸食牛血时,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内,经10余天发育,变为感染性幼虫。指形丝状线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的腹腔。雌虫产出幼虫叫微丝蚴,微丝62当蚊子再吸食牛血时就可感染牛,幼虫在牛体内经810个月在腹腔中发育为成虫。当蚊子再吸食牛血时就可感染牛,幼虫在牛体内经810个月在腹63如果含感染性幼虫的蚊子到马体吸血时,就会把感染性幼虫注入马体,幼虫经淋巴(血液)侵入脑髓表面或实质中生长发育,停留在童虫阶段。传播本病的蚊虫为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如果含感染性幼虫的蚊子到马体吸血时,就会把感染性幼虫注入马体64图图6-3-6指形丝状线虫指形丝状线虫生活史的简图生活史的简图图6-3-665诊断本病主要流行于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欧洲各国未见报道。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华东沿海地区也流行本病,华北、东北仅有少数病例发生。就畜种来看,马比骡多发,驴未见报道。诊断66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其发病时间常比蚊子出现时间晚1个月,一般为7、8、9月份,而以8月中旬发病率最高。就环境因素来说,凡低湿、沼泽、水网和稻田地区一般多发,因为这些环境均适合蚊子孳生。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末秋初;其发病时间常比蚊子出现67各种年龄的马均可发病。饲养在地势低洼、多蚊、距牛圈近的马匹发病率高。各种年龄的马均可发病。饲养在地势低洼、多蚊、距牛圈近的马匹发68症状主要表现为后躯或后肢的运动失调或障碍,多无明显的外因而突然发病。病马初期腰背僵硬,后肢无力,运动不灵活,运步时后蹄捻转或蹄尖拖地,以后逐渐出现后肢摇摆无力,步行不稳或向一侧歪斜,症状主要表现为后躯或后肢的运动失调或障碍,多无明显的外因而突69横行,下坡时更为明显。凹腰反应迟钝。后躯感觉迟钝或消失。随着病情的加重,公马阴茎脱出下垂,尿淋漓,呈乳状,甚至尿闭。横行,下坡时更为明显。凹腰反应迟钝。后躯感觉迟钝或消失。随着70病马的体温、呼吸、脉搏、食欲等,均无明显变化。血液检查,常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根据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目前我国已制出牛腹腔丝虫提纯抗原,可供作皮内反应试验用。病马的体温、呼吸、脉搏、食欲等,均无明显变化。血液检查,常见71马每次皮内注射0.1毫升,注射后30分钟,注射部位出现卵圆形丘疹。丘疹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为阳性反应。但此法还存在某些交叉反应。马每次皮内注射0.1毫升,注射后30分钟,注射部位出现卵圆形72防治 治疗要早。皮内反应阳性,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十分轻微(仅有后肢蹄尖轻微拖地现象)时,用海群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防治 73海群生,50100毫克/千克,内服,或制成20%30%注射液作肌肉多点注射(50毫克/千克),连续用药4天为一疗程。海群生,50100毫克/千克,内服,或制成20%30%注74一般的马第一天肌肉注射50毫升,后3天每天内服1015克,共进行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全部治疗时间为22天。一般的马第一天肌肉注射50毫升,后3天每天内服1015克,75必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发病季节采用药物预防以及对易感动物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预防措施。必须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发病季节采用药物预防以及761.控制传染源。马厩舍应建在干燥、通风、远离牛舍(1-1.5公里)的地方;有条件时普查病原牛,对带微丝蚴的牛,可每日给予海群生内服,10毫克/千克,每月连服10天,可减少病原。1.控制传染源。马厩舍应建在干燥、通风、远离牛舍(1-1.77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厩舍卫生,铲除蚊子孳生地;采用杀蚊药物喷洒、烟熏,灭蚊、驱蚊。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厩舍卫生,铲除蚊子孳生地;采用杀783.药物预防。对新引进的马及幼龄马在发病季节用20%海群生注射液,肌肉注射50毫升,每月1次,连用4个月。搞好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3.药物预防。对新引进的马及幼龄马在发病季节用20%海群生注79第四节 马胃蝇蛆病第四节 马胃蝇蛆病80马胃蝇蛆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和十二指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马胃蝇蛆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和十二指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81病原胃蝇蛆是胃蝇科、胃蝇属的几种胃蝇的幼虫。在我国常见的胃蝇种类有肠胃蝇(又叫马胃蝇)、红尾胃蝇、兽胃蝇和鼻胃蝇(又叫烦扰胃蝇)。病原82这几种胃蝇外形很像蜜蜂,全身密生绒毛,口器已退化。雄蝇尾端钝圆,雌蝇尾部长而向腹下弯曲。这几种胃蝇外形很像蜜蜂,全身密生绒毛,口器已退化。雄蝇尾端钝83成熟幼虫呈黄色或红黄色,明显分11节,大部分体节上长有小刺,有些种类各节上长两排小刺,有些种类各节上只有一排小刺。虫体前端尖,有一对黑色小钩,后端平钝,有一对气孔。成熟幼虫呈黄色或红黄色,明显分11节,大部分体节上长有小刺,84图图6-4-1 马胃蝇蛆的成蝇、马胃蝇蛆的成蝇、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 图6-4-1 85 图图6-4-26-4-2(1 1)马胃蝇的雄性成)马胃蝇的雄性成蝇蝇 图6-4-2(1)马胃蝇的雄性成蝇86图图6-4-26-4-2(2 2)马胃蝇雌性成蝇)马胃蝇雌性成蝇图6-4-2(2)马胃蝇雌性成蝇87图图6-4-3 马胃蝇生活史马胃蝇生活史的简图的简图图6-4-3 88胃蝇的整个发育期大约1年,成蝇寿命只有几天。雄蝇交配后死亡,雌蝇产卵后死去。产卵期主要在夏天。雌蝇在日间最热的时候围绕着马群飞翔,频频飞近马体而产卵于毛上。胃蝇的整个发育期大约1年,成蝇寿命只有几天。雄蝇交配后死亡,89一个雌蝇大约可产600700个卵,产卵的部位因胃蝇的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在四肢和腹部的被毛上产卵,有的在口唇和颊部皮肤上产卵,有的种类在下颌间隙、上颈部或咬肌等处被毛上产卵。一个雌蝇大约可产600700个卵,产卵的部位因胃蝇的种类不90卵经12周,内部形成幼虫,卵盖在温热、湿润和摩擦作用下揭开,幼虫即行爬出。有的胃蝇幼虫不逸出外界(如兽胃蝇)。卵经12周,内部形成幼虫,卵盖在温热、湿润和摩擦作用下揭开91幼虫在马的皮肤上爬行,引起痒觉,马用牙齿啃舐皮肤的发痒部,幼虫即粘在马的牙齿、嘴唇或舌上而带进口腔。有的种类的幼虫能够钻入颊部皮肤而进入口粘膜。幼虫在马的皮肤上爬行,引起痒觉,马用牙齿啃舐皮肤的发痒部,幼92进入口腔的幼虫首先钻入口粘膜和舌粘膜下,并逐步移行到胃。进入胃的幼虫以口钩固着在贲门部、幽门部、腺体部,有的固着在十二指肠,逐步发育为第三期幼虫。进入口腔的幼虫首先钻入口粘膜和舌粘膜下,并逐步移行到胃。进入93第三期幼虫长达1620毫米,多呈红色或血红色,有的呈灰黄色。幼虫在宿主体内寄生910个月,成熟的幼虫随粪便排到外界。有的种类在排出过程中还在直肠粘膜上停留几天,这时虫体即带上一种淡绿色。第三期幼虫长达1620毫米,多呈红色或血红色,有的呈灰黄色94排出的成熟幼虫钻入土壤中化为蛹,蛹经35周变为成蝇。干旱炎热的天气有利于胃蝇的活动,马匹受感染也较多。湿度大对蛹不利。排出的成熟幼虫钻入土壤中化为蛹,蛹经35周变为成蝇。95幼虫寄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常引起胃粘膜炎症和溃疡。幻虫多时,可使胃的运动机能和分泌机能降低。由于幼虫分泌毒素致使患马呈现营养障碍和胃肠炎症状,常常出现周期性疝痛,精神萎顿、出汗增多,使役能力降低。幼虫寄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常引起胃粘膜炎症和溃疡。幻虫多时,可96诊断 早期,幼虫在口腔、舌或咽部粘膜下移行时,可能损伤粘膜,引起炎症、水肿或溃疡等现象。患马有时发生口炎、咽头炎、出现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有时发生舌麻痹。诊断 97图图6-4-4 6-4-4 马胃蝇蛹马胃蝇蛹图6-4-4 马胃蝇蛹98图图6-4-56-4-5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蛆蛆图6-4-5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蛆99图图6-4-6 6-4-6 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蛆放大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蛆放大图6-4-6 粘附在马胃上的马胃蝇蛆放大100防治 应于每年蚊虫活动季节结束时,驱除寄生于马体内的胃蝇蛆。驱虫药物有:防治 1011.敌百虫 成年马1218克,驴79克,驹57克;或5080毫克/千克,配成1020溶液内服,药后4小时内禁饮。1.敌百虫 成年马1218克,驴79克,驹57克;或1022.甲苯 绝食24小时后,每千克体重投服0.20.4毫升。3.伊维菌素 0.2毫克/千克,口服。2.甲苯 绝食24小时后,每千克体重投服0.20.4毫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