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系统研究-基金申请答辩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05337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2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系统研究-基金申请答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系统研究-基金申请答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系统研究-基金申请答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北京市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答基金申请答辩辩申请题目:申请题目: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的无线 传输系统研究传输系统研究申申 请请 人:人:答辩日期:答辩日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答辩申请题目:植入式医疗装置信号和能量1、项目研究意义 n植入式医疗装置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供能问题、小型化问题和体内外装置缺乏可靠的联系等问题是限制植入式医疗装置发展的“瓶颈”问题。1、项目研究意义 植入式医疗装置在生物医学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 植入式医疗装置通常采用微型电池供能,但这会带来如下问题:(1)微型化学电池容量有限,无法实现长时间持续供电,并伴有微弱漏电。(2)微型化学电池由于化学电池的构造特点,一旦发生泄漏将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3)微型化学电池占据较大空间,进入体内的植入式医疗装置体积必须很小。这给微机电系统的制造造成了困难。植入式医疗装置通常采用微型电池供能,但这会带来如下问题: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从体外持续对植入式医疗装置传输电能有以下优点:(1)实时性可实现在需要的情况下随时从体外持续给植入式医疗装置供能。(2)安全性通过电磁耦合方式传输能量,由于没有化学电池的有害材料,对人体安全程度更高。(3)供能稳定,在各种位置情况下都能稳定输出能量。(4)无需通过手术给植入式医疗装置更换供电电池,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采用无线供电方式,从体外持续对植入式医疗装置传输电能有以下优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1)传输效率低下、稳定性差;(2)对于空间任意姿态和位置的线圈之间的耦合系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相应的比较精确的模型;(3)目前国内外对于植入式医疗装置的能量和信号的无线同步传输研究较少。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1)传输效率低下、稳定性差3、研究目标(1)小型化研究。(2)建立植入式医疗装置可靠、稳定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模型。(3)建立能量和信号的无线同步传输系统,得出能量和信号的无线传输的机理。3、研究目标(1)小型化研究。4、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多维微型化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2)利用仿真与实验分析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与功率。(3)无线能量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4)无线信号和能量的同步无线传输研究。4、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多维微型化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结合平面变压器技术进行植入式医疗装置无线传输系统的微型化设计;(2)进行无线供电系统的自定向机构研究,建立稳定、可靠的无线传输模型;(3)建立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系统模型。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结合平面变压器技术进行植入式医疗装6.项目创新点项目创新点(1)建立电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耦合模型,通过对线圈品质因数的分析,建立能量传输系统优化最优工作频率;设计无线供电系统的自定向机构研究,实现能量接收的互补,消除了次级线圈在能量接收中可能存在的死点,有效地降低了能量传输效率对次级线圈位姿角的敏感性,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稳定性、自适应性和稳定性。(2)建立多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空间任意姿态和位置的线圈间的耦合系数进行理论和实验分析,进行能量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推导不同补偿模式下,系统补偿电容的表达式,并进行计算验证。(3)研究基于无线通讯的接收电压反馈回路,建立能量和信号同步无线传输的模型。6.项目创新点(1)建立电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耦合模型,通7、研究方法及实验手段(1)微型化研究。本项目拟在基于平面变压器技术的基础上对无线供电系统进行设计,将初次级绕组设计成PCB的形式,这样能有效地减小整个供电系统的体积,通过该方案能对无线供电系统进行微型化设计。7、研究方法及实验手段(1)微型化研究。(2)多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2)多维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3)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研究。(3)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研究。8、可行性分析 8、可行性分析 本人前期在用普通线圈进行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研究时,采用能量线圈和数据线圈的平行放置的方式进行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本人前期在用普通线圈进行能量和信号的同步无线传输研究时,采用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