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0433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2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 本章主要内容布线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环境检查和器材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和工程电气测试竣工文档的主要内容 第6章 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 本章主要内容161概述参与工程的验收人员:口 工程双方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口 有关直管人员及项目主管;口 主要工程项目监理人员;口 建筑设计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口 第三方验收机构或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61 概述 参与工程的验收人员:2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应遵循以下规定:(1)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时,应按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2)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安装、测试及验收必须遵守相应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4)竣工验收项目内容和方法应按有关规范办理。(5)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执行有关规范要求。(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应遵循以下规定:362环境检查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2 环境检查 463 器材检查器材检查 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器材检验一般要求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特别是使用国外器件,应有出厂检验证明及商检证书。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63 器材检查 5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管材采用钢管(在潮湿处应用热镀锌钢管,干燥处可用冷镀锌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 63 缆线的检验要求缆线的检验要求 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应检查光缆合格证及检验测试数据,在必要时,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时。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规定。3 缆线的检验要求 7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配线模块和信息插座及其它接插件的部件应完整,检查塑料材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光纤插座面板应有表示发射(TX)或接收(RX)的明显标志。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85配线设备的使用配线设备的使用 光、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6有有关关对对绞绞电电缆缆电电气气性性能能、机机械械特特性性、光光缆缆传传输输性性能能及及接接插插件件的的具具体体技技术术指指标标和和要要求求,应应符符合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5配线设备的使用 964 设备安装检验设备安装检验1机柜、机架的安装要求机柜、机架的安装要求 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时,应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2各类配线部件的安装要求各类配线部件的安装要求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平面上。64 设备安装检验103 38 8位模块通用插座的安装要求位模块通用插座的安装要求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采用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具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接线盒盖面应与地面齐平。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的净高尺寸。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多用户信息插座或集合点配线模快,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要求。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底座盒的固定方法按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预置扩张螺丝钉固定等方式。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各种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38位模块通用插座的安装要求 114 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 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毛刺;吊架和支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金属桥架及线槽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4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要求 125 5安安装装机机柜柜、机机架架、配配线线设设备备屏屏蔽蔽层层及及金金属属钢钢管管、线线槽槽使使用用的的接接地地体体应应符符合合设设计计要要求求,就就近近接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地,并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6 6安安装装机机架架面面板板,架架前前应应留留有有1.5m 1.5m l l空空间间,机机架架背背面面离离墙墙距距离离座座大大于于0.8m 0.8m,以以便便于于安安装装和和施施工。工。7 7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mm800mm 300mm800mm。8 8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 不应大于2mm。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mm l000mm。5安装机柜、机架、配线设备屏蔽层及金属钢管、线槽使用的接地136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一一 缆线的敷设缆线的敷设1缆线的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m-1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6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141缆线的敷设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 m。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江缆出现背扣。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7-1的规定。1缆线的敷设 1512单位范围最小净距(mm)380V 5kVA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130300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70150300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注80150表对绞电缆与电力线最小净距内容12单位最小净距(mm)380V380V380V对绞电缆与电161缆线的敷设 综合布线系统光、电缆与电力线及其它管线间距为建筑物内缆线的敷设要求,建筑物群区域内电、光缆与各种设施之间的间距要求按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见表7-2的规定。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口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1缆线的敷设 17n n表表 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值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值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m)垂直交叉净距(mm)避雷引下线1000300保护地线5020热力管(不包封)500500热力管(包封)300300给水管15020煤气管30020压缩空气管15020表 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它管线最小净值 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182 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 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4光缆敷设时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光缆敷设时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7-3的规定。的规定。5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 6采用吊顶支撑柱敷设缆线采用吊顶支撑柱敷设缆线7建筑群子系统缆线的敷设建筑群子系统缆线的敷设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 19n n表表 光缆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光缆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范围内容最小间隔距离(m)平行交叉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入孔)0.750.25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0.500.50埋式电力电缆n n35kV35kV2.000.50给水管管径501.500.50高压石油、天然气管10.000.50热力、下水管1.000.5煤气管压力3kg/1.000.5压力3-8kg/2.000.50排水沟0.800.50表 光缆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 20二二 保护措施保护措施 1 1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如下:a 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b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c 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d 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e 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二 保护措施 21预埋金属线槽方式如图7-1所示预埋金属线槽方式如图7-1所示 22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a 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b 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c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 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d 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e 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暗管管口伸出部位要求如图7-2所示。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23暗管管口伸出部位要求如图所示。暗管管口伸出部位要求如图所示。24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a 线槽之间应沟通。b 线槽盖板应可开启,并采用金属材料。c 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宽不宜小于70mm。d 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格形楼板和沟槽结合采用时敷设缆线支撑保护要求如图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25(4)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如下: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4)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如下:26(5)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6)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公用立柱布放缆线方式如图7-4所示。(5)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272工作区子系统的缆线敷设保护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缆线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缆线时,在工作区宜设置交接箱,每个交接箱的服务面积约为80.(1)信息插座安装于桌旁其距地面尺寸可为300mm或1200mm,(2)信息插座在办公桌隔板架上的安装,要注意与电源插座的位置不要太近。3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4金属线槽、缆线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有防火措施5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暧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2)干线通道间应沟通。(3)建筑群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光缆应装于保护箱内。2工作区子系统的缆线敷设保护2866缆线终接1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 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66 缆线终接292对绞电缆芯线终接要求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图7-5的规定。在两种连接图中,首推A类连接方式,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屏蔽罩必须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度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2对绞电缆芯线终接要求 303光缆芯线终接要求 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纤进行连接、保护,在连接盒中光纤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光纤熔接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光纤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光纤连接损耗值,应符合表7-4的规定。4各类跳线的终接要求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光缆跳线不应超过10m。3光缆芯线终接要求 3167工程电气测试 表7-55类以上铜缆及光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性能测试记录 67 工程电气测试 表7-5 5类以上铜缆及光纤综合32注:动态精确度适用于从0dB 基准值至优于NEXT极限值10dB的一个带宽,按 60dB限制。(1)电气性能测试仪按二级精度,应达到表7-6 规定的要求。67工程电气测试 注:动态精确度适用于从0dB 基准值至优于NEXT极限值1033 (2)现场测试仪应能测试3类、5类对绞电缆布线系统及光纤链路。(3)对于光缆链路的测试,首选在两端对光纤进行测试的连接方式,如果按2根光纤进行环回测试时,对于所测得的指标应换算成单根光纤链路的指标来验收。(4)100米以内大对数主干电缆及所连接的配线模块可按布线系统的类别进行长度、接线图、衰减的测试。对于5 类大对数电缆布线系统应测试近端串音,测试结果不得低于5 类4 对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数值。(5)测试仪表应有输出端口,以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6)电、光缆测试仪表应具有合格证及计量证书。67工程电气测试 67 工程电气测试 3468工程验收 1工程验收(1)工程验收件准及依据EIATIA568A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及EN50173ISOIEC11801等国外综合布线标准。生产厂商颁发15年质保证书的标准。甲方签字确认的施工图纸、技术文件。施l规范及测试规范国内的综合布线标准。(2)工程的验收方式采用分段验收与完工总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各管理区子系统配线架线缆要有分区标志,并安装牢固;布线竣工后,交付符合技术规范垂直布线分配表和MDFIDF位置分布表;大对数电缆与光纤的相关测试,并提供测试报告。68 工程验收 352竣工资料(1)施工单位(乙方)完成工程施工督导和安装测试后,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甲方)并提供原测试方案、具体测试事项和工程达到的技术标准。(2)施工单位(乙方)向建设单件(甲方)提供如下的符合技术规范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档案材料: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图。光纤端接架上光纤分配表。光纤测试报告。铜缆系统测试报告。竣工图。2 竣工资料363竣工技术文件编制(1)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交给建设单位。(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安装工程量;工程说明;设备、器材明细表;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测试记录;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随工验收记录;隐蔽工程签证;工程决算。(3)竣工技术文件要保证质量,做到外观整洁,内容齐全,数据准确。3竣工技术文件编制37 4布线工程的检验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按表7-8中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5其它在验收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由验收机构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解决办法。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应按专项进行验收。综合布线图纸是综合布线工程竣工文件的重要工程图纸,一定要完整、准确。4布线工程的检验内容3869工程管理文档1预安装设计2工程细节3安装规范4材料清单5楼层平面图6线缆路由表7竣工图纸8工程日志9测试文档制作10移动、添加与变更11文档的移交69 工程管理文档3961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基本指标6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基本指标40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41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42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43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课件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