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ppt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03516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唐唐 李白李白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 李白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一直怀有恐惧心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H哈特(美)“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1 1、东周的建立、东周的建立(前(前770-770-前前256256年)年)前前770770前前476 476(春秋)(春秋)前前475475前前221 221(战国)(战国)2 2、秦统一的条件、秦统一的条件.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诸侯争霸减少诸侯国数目诸侯争霸减少诸侯国数目.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的加强。.商鞅变法实力增强。商鞅变法实力增强。.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1、东周的建立(前770-前25前前228年灭赵年灭赵前前225年灭魏年灭魏前前223年灭楚年灭楚前前222年灭燕年灭燕前前221年灭齐年灭齐秦秦赵赵燕燕韩韩魏魏楚楚前前230年灭韩年灭韩齐齐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北抵长城一带北抵长城一带西到陇西西到陇西东到东海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南到南海人口达人口达2000万万北抵长城一带西到陇西东到东海南到南海 人口达2000万 颁布秦律;颁布秦律;修建长城、驰道;修建长城、驰道;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修灵渠。修灵渠。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颁布秦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度度衡衡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货币量量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度衡统一度量衡量齐齐楚楚燕燕韩韩赵赵魏魏秦秦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以秦国的以秦国的小篆小篆为统一为统一文字文字,后又出,后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的现了更为简便的隶书隶书齐楚燕韩赵魏秦统一文字:开开通通水水系系 修修 灵灵 渠渠灵灵 渠渠开通水系修灵渠灵 渠辽东辽东临洮临洮全长一万多里全长一万多里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里学习延伸学习延伸 长城对长城对抵御抵御匈奴贵族的侵扰、保护内地人民的匈奴贵族的侵扰、保护内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保卫了中生产生活安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保卫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长城基本与农牧分界线吻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长城基本与农牧分界线吻合;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合;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伟大工程,是世界最伟,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大的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创造力,成为中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长城也是秦长城也是秦暴政暴政的具体反映,给人民带来的具体反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建筑长城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战了沉重的负担;建筑长城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战略,不能完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略,不能完全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依据你所知如何评价秦长城?依据你所知如何评价秦长城?学习延伸 长城对抵御匈奴贵族的侵扰、保护内地人民的生产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阐释概念阐释“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机构的调整)(中央机构的调整)皇权与相权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地方机构的调整(地方机构的调整)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阐释“君主专制”是国1、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名称的由来皇帝名称的由来嬴政认为自己嬴政认为自己德高德高“三皇三皇”,功过,功过“五帝五帝”。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 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 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 曰皇帝,他如议。曰皇帝,他如议。1、皇帝制度的建立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制度的特征v“天子独以印称天子独以印称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皇帝“命为命为制制,令为,令为诏诏,天子自称曰:,天子自称曰:朕朕”皇帝独尊皇帝独尊v“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权至上(核心)皇权至上(核心)v“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二世三世至于至于万万世,传之无穷世,传之无穷。”皇位世袭皇位世袭皇帝制度的特征“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2.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三公:丞相: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执奏章、下诏令、监察百官执奏章、下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太尉:全国军务全国军务九卿: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九卿: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皇帝皇帝九卿九卿丞相丞相百官之首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副丞相)(副丞相)监察百官监察百官太尉太尉军务军务2.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有何特点?相互配合相互配合 彼此牵制彼此牵制 军政大权由军政大权由皇帝控制皇帝控制(虚设)(虚设)皇帝九卿丞相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军务2.中央官宰相宰相:中国古代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中国古代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务的主要官吏。宰相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宰相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显学,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宰相的宰相的正式官名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书令、同平章事等多达几十种官名。等多达几十种官名。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宰相与丞相的区别宰相:中国古代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宰相学思之窗学思之窗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载:载: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回答:回答:(1)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独裁;秦始皇残暴的个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独裁;秦始皇残暴的个性。学思之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回答: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问问: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分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v第二,充分体现出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的特点。“九卿九卿”中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问: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理,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丞相王绾: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置诸侯不便。”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废分封行郡县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群臣展开郡郡县县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构,最高长官为,最高长官为郡守郡守。负责对上承。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其长官为县令县令或或县长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司法、狱讼和兵役。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与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固国家统一 。两千年来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产生了深两千年来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远影响。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县比郡大。郡、县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县比郡大。战国商鞅行县制。战国商鞅行县制。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不同点不同点:分分 封封 制制郡郡 县县 制制官员产生方式官员产生方式划分标准划分标准与中央的关系与中央的关系影影 响响特特 点点相同点相同点:巩固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统治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 2)性质:)性质:世袭产生世袭产生,有封地,有封地 皇帝任免皇帝任免,无封地,无封地 以以血缘血缘关系为基础关系为基础按按地域地域划分划分易形成易形成分裂割据分裂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统一(1)目的:)目的:诸侯服从周王的命令,诸侯服从周王的命令,但但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中央(3 3)作用:)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4、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废分封,行郡县,是建立废分封,行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的根本性变革官僚政治官僚政治贵族政治贵族政治不同点:分 封 制郡 县 制官员产生方式划分标准与中央的关系韩非韩非(约前约前280前前233)是韩国的贵族,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喜刑名法术之学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非写了孤愤孤愤五蠹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后来集为韩非子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被迫服毒自杀。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韩非子物权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圣人”)一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ppt课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社会条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社会条件1 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渐确立,私有制的逐渐确立,封建经济的兴起封建经济的兴起2 2、阶级基础:、阶级基础:封建经济的兴起,封建经济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力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量壮大,要求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地位,发展封建,要求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经济3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4 4、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趋时更新,建立专,主张趋时更新,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5 5、实践基础:、实践基础: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一系列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一系列变法运动,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初步建立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初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前提条件前提条件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社会条件1、经济基础:战国时期井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积极:消极:消极:奠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本格局,为历代,为历代王朝所王朝所沿用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专制统治,造成阶级矛造成阶级矛造成阶级矛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有利于有利于巩固巩固国家的国家的统一统一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能调动人力、物(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的形成补充掌握补充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1.(2010年安徽文综年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2010年新课标文综年新课标文综25题)题)柳宗元在柳宗元在(封建论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始。”郡县制为郡县制为“公天下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感受高考1.(2010年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1 1、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的官职,其直接意图个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的官职,其直接意图是(是()A A、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B 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D、防止大臣专权、防止大臣专权2 2、监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监察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设置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设置的(的()A A、丞相、丞相 B B、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C C、太尉、太尉 D D、诸卿、诸卿1、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互相配合又互相监3 3、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 4、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A、西周、西周B、秦朝、秦朝C、商朝、商朝D、夏朝、夏朝3、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5 5、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法令出一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这反映了反映了 A A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 B B中央官职互相制约中央官职互相制约 C C秦律严苛细密秦律严苛细密 D D丞相大权独揽丞相大权独揽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6 6、“齐人齐人”、“鲁人鲁人”、“楚人楚人”这种表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6、“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7 7、柳宗元说:、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文中的两个的两个“制制”分别是指分别是指 A A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 B B宗法制和郡县制宗法制和郡县制 C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7、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8 8、“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这种观点:观点:A A、力主推行分封制、力主推行分封制 B B、反对分封制、反对分封制 C C、实行郡国并行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D D、推行世袭制、推行世袭制8、“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9、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要特点是()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家天下”的基的基础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9、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10、以下关于赢政定、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称号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11、废除分封、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巩固提高10、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B11、废1212、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A 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B、管理国家军事、管理国家军事C C、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 D D、管理国家财政、管理国家财政131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A世代相袭世代相袭 B B考试选拔考试选拔C C地方推荐地方推荐 D D皇帝任命皇帝任命12、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1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1414、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影响深远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影响深远A A B B C C D D1515、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 A、改国王为皇帝、改国王为皇帝B 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 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D D、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14、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16.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16.下列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1717、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下列、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哪一因素决定的A A、统治者的权欲、统治者的权欲 B B、地主阶级的要求、地主阶级的要求C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C1818、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采用郡县制,下列关于、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采用郡县制,下列关于两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两种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A、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续和发展、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续和发展 B B、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此后分封制在历史、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此后分封制在历史上绝迹上绝迹 C C、郡县制相对于分封制弊大于利、郡县制相对于分封制弊大于利 D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D17、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C1919、(、(20062006年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年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体现上述含义的是下最能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 A、秦统一六国、秦统一六国 B B、光武中兴、光武中兴C C、西晋统一、西晋统一 D D、开元盛世、开元盛世A20秦始皇说: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攻打匈奴B.修筑长城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D.建立三公九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C19、(2006年上海)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巩固提高随堂练习AB巩固提高随堂练习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