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生平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00453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的生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陶渊明的生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陶渊明的生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他的生平可分为四期:1、二十九岁前一直居家,读书,游览,从事轻微农活。“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其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2、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三仕三隐,时出时归。先后做过江州祭酒、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彭泽县令。3、十一至四十四岁,离开官场彻底归田的第一阶段,经济情况尚好,心情较为轻松愉快。4、十四至六十二岁,家中失火,生活贫困,思想斗争激烈,苦闷与悲愤交织,实际生活与劳动人民的距离缩小了。他的生平可分为四期:1、二十九岁前一直居家,读书,游览,从事1他的出仕,是想做一番事业,也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的退隐,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仕途险恶,为了避祸全身,二是厌恶官场韵黑暗,自己既无力改变它,又不肯与它同流合污,三是远出做官,繁忙辛苦,与自己爱好自由的习性不合。他的出仕,是想做一番事业,也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的退隐,2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之际,从公元399年以孙恩、卢循为首的农民起义失败后,统治集团的权位之争愈演愈烈,直到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而又代晋自立,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分裂与混乱的状态之中。这个时期,玄学、佛教、道教都很盛行,统治阶级亦重儒术。豫章、浔阳一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学术活动都很活跃。陶渊明是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之际,从公元399年以孙恩、卢循为3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辞赋也写得很有特色,现存十一篇。(一)陶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是咏怀、咏史诗。其成就最高的田园诗,又可分为四类: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4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心情的。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叙述了归田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与村居生活的热爱;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写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和心境。此外,还有不少写登高、饮酒、读书、赋诗与朋友谈心等,也都表现了农村的幽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心情的。如:归5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如: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如:63、反映农村经济的凋蔽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有会而作。3、反映农村经济的凋蔽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如:归园田居其四7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有桃花源诗并记。陶的咏怀、咏史诗,继承和发展了阮籍、左思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写他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并批判了时政的混浊、黑暗。如:杂诗、读山海经(其十)和咏贫士、咏荆轲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有桃花源诗并记8(二)陶的散文意新情真,朴素自然。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作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不肯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节,文简而意腴。(二)陶的散文意新情真,朴素自然。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作家安9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它反映了作家在黑暗困苦的社会生活中,对于美好生活与理想社会的憧憬。虽然只是乌托邦,但也说明了乱离时代广大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是陶的抒情赋的代表作。前者写作家辞官回乡的经过和归隐田园的乐趣,突出地表现了他鄙弃黑暗官场的坚决态度和孤高傲世、怡然自得的性情。写得形象生动、含蓄有致、平淡自然、音韵和谐。后者直抒高尚的志节,抒情性很强,辞采华美,情文并茂。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它反映了作家在黑暗困苦的社10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作家,历代文学批评资料对他褒贬不一。迄至今天,人们仍然尊重鲁迅先生的意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并不是一个“浑身静穆”,与现实生活毫不相干的人物,而是一位内心蕴藏着热情的作家。他的田园诗描写农家生活,乡村景色,写得淳朴而宁静,平凡而亲切。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作家,历代文学批评资料对他褒贬11三、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陶渊明的诗文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作品洋溢着真情实感,往往是强烈的创作冲动才使他不得不形之于笔墨的,因此,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其艺术特色主要是:三、陶渊明作品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12(一)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陶诗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古人多所评论。钟嵘诗品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世叹其质直”。说其诗简洁明净,几乎没有多余的话,世人叹惋过于质朴率直,又说陶诗既有“风华清靡”的一面,也有“田家语”的一面。这是符合实际的。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古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一)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陶诗平淡自然的13(二)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自屈原以后,只有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涛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扭卞簿);“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辞)。松、虬成了诗人坚贞、孤高品格的象征。又如饮酒(其五):“采蒴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漫不经心地在东篙下采菊,就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被王国维誉为“无我之境”,意即“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见人间词话)。象这种写景、抒情、谈理三者浑然融合的特色,在陶诗中是不少见的。(二)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比兴14(三)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叙述渔人发现槐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三)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15(四)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如:归去来兮辞,前一段散文是序,后面的辞赋是正文。序和正文的体裁和写法虽不一样,但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也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闲情赋和感土不遇赋都可以作如是观。陶诗一般是风格平淡、自然。但也有豪放的,如咏荆轲。他的作品,还有辞采华美的,如闲情赋;也有感情愤慨,语气强烈的,如感士不遇赋,诗人常把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中去,又常常在写景,抒情中阐明一些哲理。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飘然”、“静穆”一面,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风格多样而又统一,在抒情化和个性化的道路上形成了独创的特色。(四)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如:归16陶渊明的生平课件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