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舌诊舌苔-SS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0044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舌诊舌苔-SS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诊断学-舌诊舌苔-SS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诊断学-舌诊舌苔-SS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第三章舌诊舌苔中医诊断学第三章舌诊舌苔pptppt课件课件中医诊断学第三章舌诊舌苔 ppt课件1第三节第三节 望舌苔望舌苔p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之苔是由胃气蒸动胃阴上潮于舌所是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之苔是由胃气蒸动胃阴上潮于舌所形成形成,异常之苔则是由胃中浊气上泛于舌所致。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异常之苔则是由胃中浊气上泛于舌所致。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病邪有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性舌苔。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性舌苔。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色两方面的变化。p现代研究证实现代研究证实,丝状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乳头间夹杂有食物残渣、丝状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乳头间夹杂有食物残渣、脱落细胞、细菌、唾液等。脱落细胞、细菌、唾液等。p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舌常有胎也,无苔者虚也。胎垢薄者,形气不足;胎垢厚者,病气有余。白胎者病在表;黄胎者病在里;灰黑胎者,病在少阴。胎色由白而黄,由黄而黑者,病日进;胎色由黑而黄,由黄而白者,病日退。2024/5/162中医诊断学第三节 望舌苔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之苔是由2一、苔质一、苔质p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包括舌苔的厚薄、腻腐、润燥、剥落等。p(一)薄、厚苔(一)薄、厚苔n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作为衡量标准。o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者,称为薄苔;o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n临床意义: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n辨证:u薄苔提示外感疾病初期在表,病情轻浅,或内伤轻证;u厚苔提示表邪入里,或胃肠宿食或内有痰湿;u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盛入里;反之则是正复邪却。2024/5/16中医诊断学3一、苔质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包括舌苔的厚薄、腻腐、润3薄薄 苔苔示邪盛病进 示正复邪却 厚厚 苔苔2024/5/164中医诊断学薄 苔 示邪盛病进 示正复邪却 4p(二)润、燥苔(二)润、燥苔n特征:o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曰“润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曰“滑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曰“燥苔”;舌苔干而粗糙,扪之碍手,曰“糙苔”。n临床意义:主要反映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n辨证:u润苔正常表现、若病亦示津液未伤。u滑苔主寒、痰饮、主湿。u燥苔示津液已伤或津液输布障碍。u糙苔热盛伤津之重证2024/5/16中医诊断学5(二)润、燥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55润润 苔苔糙糙 苔苔2024/5/166中医诊断学润 苔糙 苔2023/7/236中医诊断学6p(三)腻、腐苔(三)腻、腐苔n特征:o苔质细腻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称为腻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称为腐苔。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n临床意义:o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之消长。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腐苔为阳热有余,腻苔属阳气被遏。n辨证:u薄腻多食积;厚腻多湿热;u白腻而滑为痰浊、寒湿;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2024/5/16中医诊断学7(三)腻、腐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77腐腐 苔苔腻腻 苔苔腻腻 苔苔2024/5/168中医诊断学腐 苔腻 苔腻 苔2023/7/238中医诊断学8p(四)剥苔、类剥苔(四)剥苔、类剥苔n特征:o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光滑无苔者为剥苔;若剥落处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则为类剥苔。n临床意义: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n辨证:u舌红苔剥多为阴虚;u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u镜面舌,舌质红绛则属阴虚重证。2024/5/16中医诊断学9(四)剥苔、类剥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99花剥苔花剥苔类剥苔类剥苔2024/5/1610中医诊断学花剥苔类剥苔2023/7/2310中医诊断学10p注意剥苔与类剥苔之区别的同时,还应熟悉以下几个问题:n一是剥苔有前剥、中剥、根剥、花剥和镜面舌之异。n二是地图舌是指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且剥落部位时时移动。n三是剥落部多与其相对应的脏腑病变有关。n四是舌苔之有无及消长变化的意义。(即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反映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n五是先天性剥苔与病理性剥苔的区别。(前者常见于舌面人字沟之前,呈现菱形,多因先天发育不良所致。)2024/5/16中医诊断学11注意剥苔与类剥苔之区别的同时,还应熟悉以下几个问题:202311p(五五)偏、全苔偏、全苔n特征:o舌苔遍布舌面,称为全苔。o舌苔仅布于某一局部,称为偏苔。n临床意义:全苔主邪气散漫。偏苔示邪聚局部。n辨证:u苔仅见于舌中,常是痰饮、湿浊停聚中焦;u苔偏于左或右,提示肝胆湿热2024/5/16中医诊断学12(五)偏、全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1212全全 苔苔偏偏 苔苔2024/5/1613中医诊断学全 苔偏 苔2023/7/2313中医诊断学13p(六)真、假苔(六)真、假苔n特征:o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舌苔不紧贴舌面,刮后舌质光洁者,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n临床意义: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n辨证:u病之初、中期,见真苔为胃气壅实,病情较深重;u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u新病见假苔,病情较轻;u久病见假苔,病情危重2024/5/16中医诊断学14讨论:讨论:剥苔、腐苔和假剥苔、腐苔和假苔是否属无根苔?苔是否属无根苔?(六)真、假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14讨论:剥苔、腐14二、苔色二、苔色p(一)白苔(一)白苔n特征: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n临床意义:主表证、寒证、湿证,亦见于正常人或热证。n辨证:u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表证初起、里证轻者、阳虚内寒;u苔薄白而干,多是风热表证;u舌苔薄白而滑,主外感寒湿,或水湿内停。u苔白厚腻,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u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食积化热;u积粉苔舌质干红,主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u苔白而燥裂,主燥热伤津。2024/5/16中医诊断学15二、苔色(一)白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1515薄白苔薄白苔白厚腻苔白厚腻苔2024/5/1616中医诊断学薄白苔白厚腻苔2023/7/2316中医诊断学16p(二)黄苔(二)黄苔n特征:淡黄苔(微黄苔)、深黄苔(正黄苔)、焦黄苔(老黄苔)。n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极)。n辨证:u薄黄苔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u黄腻苔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化腐。u黄糙苔、焦黄苔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u黄滑苔痰饮化热;或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2024/5/16中医诊断学17(二)黄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1717 淡黄苔淡黄苔 深黄苔深黄苔 焦黄苔焦黄苔 2024/5/1618中医诊断学 淡黄苔 深黄苔 焦黄苔 18p(三)灰黑苔(三)灰黑苔n特征:浅黑苔即灰苔,深灰苔即黑苔,二者常并称。n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n辨证:u灰黑色浅而润多主寒;色深而燥多属热;u灰黑苔,舌面湿润,属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u黄腻灰黑苔,属湿热内蕴,日久不化。u焦黑苔,舌质干裂起芒刺,属热极津枯。u苔黄赤兼黑(霉酱苔),属宿食湿浊久积,湿热挟痰。2024/5/16中医诊断学19(三)灰黑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1919灰苔灰苔 黑苔黑苔 2024/5/1620中医诊断学灰苔 黑苔 2023/7/2320中医诊断学20第四节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p一、舌象分析的要点一、舌象分析的要点p(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p神气n舌质红活荣润谓之有神,板硬枯暗谓之无神。概括为舌质的荣枯。u荣舌:舌色红润鲜明,活动灵敏,津液充足,虽病属善候,预后良好。u枯舌:干枯晦暗,运动失灵,津液枯竭,属恶候,病势危重。2024/5/16中医诊断学21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一、舌象分析的要点2023/21p胃气:n有根苔谓之有胃气;无根苔谓之无胃气。u有根苔:(1)舌苔紧贴舌面,坚敛牢着;(2)舌苔松厚,刮之舌面仍有苔迹;(3)厚苔脱落,有苔能随之而生。u无根苔:(1)舌苔似有似无,甚则光剥如镜;(2)苔厚松腐,刮之即去,舌面光滑,舌苔不易复生。可见,其胃气主要表现为舌苔的生长情况。2024/5/16中医诊断学22胃气:2023/7/23中医诊断学2222p(二)舌体和舌苔的综合分析n舌质:u舌神:反映生机之有无,舌有神则生机在,舌无神则生机灭;u舌色:反映气血之寒热变化,色淡为寒,色深为热,深入血分则色紫或青u舌形反映阴阳之虚实变化,形质胖嫩为阳气不足,形质尖瘦为阴血不足,苍老起刺为邪气暴实,齿痕裂纹为正气久虚。u舌态:反映危重证候,舌痿软为脏虚至极,舌强硬为邪闭厥阴,歪斜、颤动、短缩均为病邪直中而深入肝肾的证候。2024/5/16中医诊断学23(二)舌体和舌苔的综合分析2023/7/23中医诊断学2323n舌苔u苔色:反映寒热燥湿等六气的无形变化,色白为寒为湿,色黄为热为燥,邪入三阴则色灰或黑。u苔形:反映痰食水湿等浊物的有形变化,苔厚为有形浊邪内盛,苔少为有形津液不足,苔厚而兼腻主痰湿、兼腐主食积、兼滑主水饮、兼糙主粪结。u苔的分布:反映病位的变化。舌苔满布为邪气散漫,舌苔聚集为邪气内结;苔的分布反映邪气的分布,如显于舌尖为邪在上焦,显于舌中为邪在中焦,显于舌根为邪在下焦,显于一边为邪在一侧。2024/5/16中医诊断学24舌苔2023/7/23中医诊断学2424p1 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n一般无一般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p2 2、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n(1)舌苔与舌体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主病为两意义之综合。o舌质红、苔黄而干主实热证。o舌淡嫩苔白润主虚寒证。o舌红绛干裂苔焦黄干燥热极伤津。n(2)舌苔与舌体变化不一致,则应具体分析两者的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判断。u淡白舌黄腻苔虚寒之体复感湿热之邪。u红绛舌白滑腻苔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戒食积停滞。2024/5/16中医诊断学25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2023/7/23中医诊断学2525淡白舌黄腻苔淡白舌黄腻苔红绛舌白滑腻苔红绛舌白滑腻苔2024/5/1626中医诊断学淡白舌黄腻苔红绛舌白滑腻苔2023/7/2326中医诊断学26p(三)舌象的动态分析(三)舌象的动态分析n外感病:o舌苔由薄变厚表邪入里。o舌质由常转红绛邪热充斥入之营血。n内伤病:u舌苔骤退示胃气将绝。u舌质由暗渐复淡红病情好转。2024/5/16中医诊断学27(三)舌象的动态分析2023/7/23中医诊断学2727p二、临床意义二、临床意义p(一)判断邪正盛衰(一)判断邪正盛衰n舌质:o气血充盛舌体红润。o气血不足舌色淡白。n舌苔:u胃气旺盛舌苔有根。u胃气衰败舌苔无根。2024/5/16中医诊断学28二、临床意义2023/7/23中医诊断学2828p(二)区别病邪性质(二)区别病邪性质n舌质:o燥热为病舌红而干。o瘀血内阻舌质紫暗或见瘀点、瘀斑。n舌苔:u外感风寒苔多薄白。u外感风热苔多薄黄。2024/5/16中医诊断学29(二)区别病邪性质2023/7/23中医诊断学2929p(三)辨别病位深浅(三)辨别病位深浅n舌质:o邪入营分舌绛。o邪入血分舌绛紫。n舌苔:u邪在卫分苔薄白。u邪入气分苔白厚而干。2024/5/16中医诊断学30(三)辨别病位深浅2023/7/23中医诊断学3030p(四)推断病势进退(四)推断病势进退n舌色淡红转红至绛而紫热入营血n舌苔薄白转黄至灰而黑邪热渐甚p(五)估计病情预后(五)估计病情预后n观察舌体之荣枯和舌苔之有根、无根可判断病情的预后。2024/5/16中医诊断学31(四)推断病势进退2023/7/23中医诊断学3131舌诊小结舌诊小结p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关,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与脏腑密切相关,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和胃气的存亡,大抵气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和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病察苔,血病观质。p舌淡主虚寒,舌红主热证,青紫为寒(润),舌淡主虚寒,舌红主热证,青紫为寒(润),为热(燥),白苔主表证、寒证,但亦见于里为热(燥),白苔主表证、寒证,但亦见于里证及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但亦见于寒证;证及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但亦见于寒证;黑苔则为寒(润),为热(燥),临证时,舌黑苔则为寒(润),为热(燥),临证时,舌质与舌苔当综合判断。质与舌苔当综合判断。2024/5/16中医诊断学32舌诊小结舌诊在辨证中占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32思考题思考题n何谓“舌神”?有何临床表现及意义?n哪些病证可以出现胖大舌?何以区别之?n虚寒证、实寒证皆可出现淡白舌,如何鉴别?n何谓舌生芒刺?如何辨证?n为什么青紫舌可见于寒极与热证中?二者有何不同?n试分析颤动舌主病之虚实?n试述有根苔与无根苔的临床特点和意义?n润苔和燥苔,皆可主湿证与热证,试举例说明之?n试述舌苔的消长变化与邪正进退的关系?n剥落苔、腐苔、假苔是否属无根苔?为什么?2024/5/16中医诊断学33思考题何谓“舌神”?有何临床表现及意义?2023/7/23中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