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防常识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0031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消防常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基本消防常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基本消防常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基础知识消防基础知识长春市消防支队消防基础知识长春市消防支队1消防基础知识框架消防基础知识框架1燃烧与火灾燃烧与火灾2燃烧产物及其对人的危害燃烧产物及其对人的危害3火灾蔓延途径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火灾蔓延途径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4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依据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依据5爆炸、危险化学品爆炸、危险化学品消防基础知识框架燃烧与火灾2第一部分:燃烧与火灾的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燃烧与火灾的基础知识一、燃烧及其充分、必要条件:一、燃烧及其充分、必要条件:1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发光,具备一个或两个特征不能称为燃烧。无焰燃烧: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有焰燃烧: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2 2、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等于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的概念,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变,才会发生质变。一定浓度的可燃物一定比例的助燃物一定能量的点火源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第一部分:燃烧与火灾的基础知识一、燃烧及其充分、必要条件:3二、火灾的分类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分类按燃烧物品的种类分类按火灾发生的对象分类按火灾损失分类二、火灾的分类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4(一)按物质燃烧特性分类按物质燃烧特性分类类火灾: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类火灾:类火灾: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类火灾: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火灾等。类火灾: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一)按物质燃烧特性分类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一般在燃烧5(二)按燃烧物品的种类分类(二)按燃烧物品的种类分类1、气体火灾:正常状态下呈气体状态的可燃物发生的火灾,、气体火灾:正常状态下呈气体状态的可燃物发生的火灾,如天然气、煤气、氢气等,气体火灾包括:如天然气、煤气、氢气等,气体火灾包括:2、油品火灾:正常状态下,呈液体状态的各种易燃、可燃液、油品火灾:正常状态下,呈液体状态的各种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常见的体的火灾,常见的3、可燃物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可燃物火灾:固体物质火灾。4、金属火灾:金属及金属化合物火灾。、金属火灾:金属及金属化合物火灾。5、电气火灾:供配电装置、用电设备或控制设备发生的火灾。、电气火灾:供配电装置、用电设备或控制设备发生的火灾。6、过剩氧火灾:即富氧火灾,指可燃物在氧气浓度超过空气、过剩氧火灾:即富氧火灾,指可燃物在氧气浓度超过空气中中21%含量的正常数值条件下所发生的火灾。含量的正常数值条件下所发生的火灾。压缩气体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液化气体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液雾火灾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液雾火灾原油、汽油、煤油等石油类物品储运火灾原油、汽油、煤油等石油类物品储运火灾醇、醚、醛、酮、酯类等化工试剂火灾醇、醚、醛、酮、酯类等化工试剂火灾油漆、涂料、染料等液体火灾油漆、涂料、染料等液体火灾(二)按燃烧物品的种类分类1、气体火灾:正常状态下呈气体状态6(三)按火灾发生对象分(三)按火灾发生对象分1、罐区火灾、罐区火灾2、仓库火灾、仓库火灾3、堆垛火灾、堆垛火灾4、厂房火灾、厂房火灾5、生产装置火灾、生产装置火灾6、交通工具火灾、交通工具火灾7、建筑火灾、建筑火灾(三)按火灾发生对象分1、罐区火灾7(四)按火灾损失分类(四)按火灾损失分类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灭火中破拆、水渍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等造成的损失。中破拆、水渍以及因火灾引起的污染等造成的损失。火灾间接经济损失:指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火灾间接经济损失:指因火灾而停工、停产、停业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等费用(清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现场施救、善后处理等费用(清理火场、人身伤亡所支出的医疗、丧葬、抚恤、歇理火场、人身伤亡所支出的医疗、丧葬、抚恤、歇工工资、补助救济等费用)。工工资、补助救济等费用)。1、特大火灾:死亡、特大火灾:死亡 10人;重伤人;重伤 20人;死亡人;死亡+重伤重伤 20人;受灾人;受灾 50户;直损户;直损 100万元。万元。2、重大火灾:、重大火灾:死亡死亡 3人;重伤人;重伤 10人;死亡人;死亡+重伤重伤 10人;受灾人;受灾 30户;直损户;直损 30万元。万元。3、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种情形的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不具有前两种情形的火灾事故。(四)按火灾损失分类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指被烧毁、烧损、烟熏和8三、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因此,灭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基本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三、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9(一)冷却灭火(一)冷却灭火基本原理:一般可燃物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能够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终导致燃烧终止。水的灭火机理:水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一)冷却灭火基本原理:一般可燃物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条件之10(二)窒息灭火(二)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持燃烧。泡沫灭火剂:通过与水混溶,采用机械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灭火机理:主要依靠冷却、窒息作用。(二)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11(三)隔离灭火(三)隔离灭火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助燃物隔离开来。那么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助燃物隔离开来。那么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的通道;打开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中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有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这样,残余可燃物烧尽后,火也就自然熄灭了。(四)化学抑制灭火(四)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只要能够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者能够迅速降低火焰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等自由基的浓度,燃烧就会中止。(三)隔离灭火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12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主要是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方面发生化学抑制和负催化作用;另一方面粉末形成的玻璃状覆盖层可以隔绝氧气、窒息灭火。二氧化碳灭火机理:二氧化碳灭火机理: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由液态迅速汽化成气体,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机理: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机理:卤代烷分解产生活性自由基,大量捕捉、消耗燃烧链式反应产生的自由基,破坏和抑制链式反应。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主要是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13四、灭火器的分类与选择四、灭火器的分类与选择(灭火剂的选择(灭火剂的选择主要根据火灾的类型)主要根据火灾的类型)按所充装的灭火剂 (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酸碱)按其移动方式 (手提式、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器的动力来源 (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四、灭火器的分类与选择(灭火剂的选择主要根据火灾的类型)按所14第二部分:燃烧产物及其对人的危害第二部分:燃烧产物及其对人的危害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作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完全燃烧产物完全燃烧产物:物质燃烧时,生成不能再燃烧的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产物:物质燃烧时,生成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第二部分:燃烧产物及其对人的危害燃烧产物:由燃烧或热解作用15燃烧产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缺氧、有毒气体、燃烧产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缺氧、有毒气体、悬浮微粒和高温对人的危害。悬浮微粒和高温对人的危害。1、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及对人体的伤害:、燃烧时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及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指CO、HCN、CO2、HCL、SO2、丙烯醛等。随浓度和时间的变化,使人头痛、作呕、咳嗽、直至中毒死亡。有毒气体含量大大超过了人们正常生理所允许的最低浓度,造成中毒死亡。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明显下降;1014%时,人的判断能力将迅速降低,并出现智力混乱现象;610%时,短时间内人就会晕倒、甚至死亡。起火时,氧的量低浓度可达3%,必须及时逃离。燃烧产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缺氧、有毒气体、悬浮微粒和高温对人162、高温伤害、高温伤害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放出的热量对人体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而人对高温烟气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65时,人可短时忍受;120度时,15min内就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失;烟气温度进一步提高,损伤时间则更短,140时仅为5min;170时约为1 min,几百度的高温,人1min也无法忍受。2、高温伤害 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放热的化学氧化过程173、烟气的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烟气的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毒害性毒害性: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它除了对人身造成危害之外,还严重妨碍人员的疏散行动和消防扑救工作的进行,在许多火灾中,大量死难者并非烧死,而是烟气窒息造成,建筑火灾中人员死亡80%为烟气中毒而死。减光性减光性:火灾中烟粒子对可见光不透明,对光线有遮蔽作用,降低可见度,主要妨碍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火灾救援。恐怖性恐怖性:发生建筑火灾时,特别是发生轰燃时,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造成室内人员的恐怖性,加之热烟气的毒害性和减光性的综合影响,使有些人失去活动能力,甚至丧失理智、惊慌失措,导致大量伤亡。3、烟气的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怖性由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18第三部分:火灾蔓延途径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火灾蔓延途径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内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初起阶段全面发展阶段熄灭阶段建筑防火设计有一条重要原则重要原则:即建筑物一旦起火,要设法延长火灾初起阶段的时间,以便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人员,物资的疏散,起火房间如果过早出现轰燃,使火灾迅速转入旺盛期,那么人员、物资的疏散便难以实施,给火灾扑救造成更大困难。第三部分:火灾蔓延途径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19火灾的发展热传播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的主要途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过程。热辐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不需通过任何介质,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热对流: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火灾的发展热传播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20轰燃:轰燃:轰燃是在室内火灾发生后,形成的火势足够大,引起室内其它绝大多数可燃物表面的热解、气化,当气体可燃物的浓度达到着火极限后,在室内形成全室气相火焰的现象。是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这种气相火焰将点燃绝大多数的室内可燃物,使火灾迅速进入最盛期。是火灾由初期阶段向充分发展阶段转变的一个相对短暂的阶段;是燃烧速率急剧增加的结果;是火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热力不稳定状态。轰燃发生之后,火灾将很快从室内向室外蔓延,燃烧速率和温度急剧上升,形成对其它房间或建筑物的威胁。轰燃:轰燃是在室内火灾发生后,形成的火势足够大,引起室内其它21回燃:是建筑火灾中的一种特有燃烧现象。当建筑物在门窗关闭情况下发生火灾时,生成的热烟气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未燃可燃组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形成一些新的通风口,如消防队员破门灭火,致使新鲜空气突然进入,则积累的可燃烟气与新进入的空气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进而发生强烈的气相燃烧。问题:室内发生火灾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开启门窗?回燃:是建筑火灾中的一种特有燃烧现象。当建筑物在门窗关闭情况22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依据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依据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依据其理化性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依据其理化性质。物料状态不同,评定的标志也不同。质。物料状态不同,评定的标志也不同。气体:气体:以燃烧燃烧(或爆炸或爆炸)浓度极限浓度极限作为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某种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浓度极限越低或其极限范围越宽,则标志其火灾危险性越大。液体:液体:闪点闪点是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通常认为,液体的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固体:固体: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燃点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第四部分: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依据物料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23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闪点: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燃点: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闪点和燃点之间的关系:闪点和燃点之间的关系:1.闪点是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而燃点是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2.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24可燃气体、粉尘火灾危险性划分:爆炸下限小于10%定为甲类;乙烷、乙炔、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定为乙类。氨气、氧气液体火灾危险性划分:(三类)甲类:闪点28的液体;苯、甲苯、汽油、甲醇乙类:闪点28至60的液体;煤油、松节油、溶剂油、丙类:闪点60的液体;动物油、植物油、机油、柴油可燃气体、粉尘火灾危险性划分:爆炸下限小于10%定为甲类;25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特点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特点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象固体、液体那样需经熔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速度也快。可燃液体:可燃液体:液体可燃物的燃烧是液体蒸气的燃烧。液体可燃物先蒸发,其后是可燃蒸汽的扩散,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被点燃后,在空间形成火焰,而不紧贴在液面上。可燃固体:可燃固体:实质上是可燃固体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过程,其上方可燃气体的燃烧。燃烧方式: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复杂、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特点可燃气体: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象固26第五部分:爆炸、危险化学品第五部分:爆炸、危险化学品爆炸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二者同时增加的现象。大量能量(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功和光、热等能量形态的现象。按爆炸性质分类按爆炸性质分类1、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物理爆炸: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压力急剧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间接引起火灾)炸。(间接引起火灾)锅炉爆炸、高压气瓶爆炸锅炉爆炸、高压气瓶爆炸2、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化学爆炸: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直接引起火灾)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直接引起火灾)炸药爆炸、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可燃气体爆炸3、核爆炸:原子核发生聚变或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核爆炸:原子核发生聚变或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导致的爆炸现象。大的能量而导致的爆炸现象。第五部分:爆炸、危险化学品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27爆炸的特点及其破坏作用爆炸的特点及其破坏作用按爆炸传播的速度分类按爆炸传播的速度分类1、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穿过未燃烧介质的反应、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穿过未燃烧介质的反应前端速度小于或等于声速前端速度小于或等于声速2、爆炸:、爆炸:3、爆轰:以强冲击波为特征、爆轰:以强冲击波为特征爆炸的特点:爆炸的特点:爆炸过程进展得非常快。爆炸过程进展得非常快。爆炸点附近温度、压力急剧升高。爆炸点附近温度、压力急剧升高。震耳的响声。震耳的响声。周围介质发生震动,邻近物体遭到破坏。周围介质发生震动,邻近物体遭到破坏。爆炸的破坏作用爆炸的破坏作用1、直接爆破作用;、直接爆破作用;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3、引发火灾。、引发火灾。爆炸的特点及其破坏作用按爆炸传播的速度分类28危险化学品(共九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品危险化学品(共九类)爆炸品29谢谢谢谢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