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分类指导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896625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管理分类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加强管理分类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加强管理分类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管理 分类指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说明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功璋二九年五月十八日加强管理 分类指导-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1加强管理 分类指导 一、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定位一、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定位 二、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的要点二、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的要点三、申报与评审国家精品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三、申报与评审国家精品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加强管理 分类指导 一、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定位 2一、定位n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n教指委是教育部领导下高等教育专业领域最高教学学术指导机构;n教指委最了解全国各高校本专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能推出同行公认精品;n便于同一门课程的比较,鼓励特色,分类指导。n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申报渠道形成互补n考虑区域教育的不平衡特点,鼓励西部、薄弱地区;n教指委工作的业余性与不平衡。一、定位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优势3二、管理的要点1.申报面向面向2.申报门槛申报门槛3.3.推荐指南推荐指南4.4.评审方式与纪律评审方式与纪律二、管理的要点1.申报面向4申报面向n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公布各教指委联系人。n各教指委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申报面向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公布各教指委联5申报门槛n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n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申报门槛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6推荐指南n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n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推荐指南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选7评审方式与纪律n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n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n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n评选过程要求公平、公正、公开。n被推荐单位的委员一律不得参加评审。评审方式与纪律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8三、若干问题的思考1.1.何谓何谓“精品精品”2.2.对对“探究性、研究型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的认识3.3.师资队伍师资队伍4.4.推广推广 三、若干问题的思考1.何谓“精品”9何谓“精品”n核心“因材施教”n分类指导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n一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意义课程。何谓“精品”核心“因材施教”10何谓“精品”n分类指导内涵 这是自动化分教指委经历八年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这里主要谈二个问题:何谓“精品”分类指导内涵 这是自动化分教指委经历八年研究11何谓“精品”n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及其定位的背景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及其定位的背景 培养目标定位关系到高等教育类型、层次结构、教育得失及效益,也涉及到学科本身发展和毕业人才能否适应市场需求。n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即使是同一类型大学,由于各自背景不一,培养目标和特色亦不尽相同。钱学森曾经说过,MIT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学校,而CIT是培养总工程师学校。何谓“精品”专业人才培养分类及其定位的背景12何谓“精品”目前国情需要目前国情需要l我国目前仍处于四个现代化初、中期阶段,到21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长期并存,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存在,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多样化和层次化;l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己由面向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基础高等学校,仍应根据所肩负国家责任不同,相应地有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不同侧重面质量标准。何谓“精品”目前国情需要13何谓“精品”本科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本科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l现今高等教育永远不可能是纯粹通才教育,而专业宽度是因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而异。l美国本科通才教育是建立在完善继续教育基础上,而我国还有较大差距。l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公司已有完善教育培训体制和充足教育经费;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仍然需要行业背景强毕业生,。l对此,要求专业合理设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比例。何谓“精品”本科教育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14何谓“精品”n专业人才培养分类方法的主要思路n2001年教育部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教指委成立大会,从从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n由“用人需求”和“培养需求”这两个多样性所决定,在人才的培养上相应地应当是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何谓“精品”专业人才培养分类方法的主要思路15何谓“精品”其涵义可理解为(1)分层次。包括高职(专科)、本科(学士)、研究生(硕士、博士)三个层次。(2)多模式。包括学制多模式(专科23年,本科45年,硕士23年,博士3-4年,本-硕6年,西交大2+4+X等),培养多模式(学士、双学士学位、工学硕士或工学博士、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硕士或博士等)。(3)多规格。包括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等。应重视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何谓“精品”其涵义可理解为16何谓“精品”l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产品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企业的物,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产品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企业的物,对每一个人来说用对每一个人来说用“规格规格”是合适的是合适的;而对每一个高校而对每一个高校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是面对一群人,宜用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是面对一群人,宜用“主导类型主导类型”较为合适。较为合适。l以自动化学科专业为例,“研究主导型”、“工程研究应用型”、“应用技术主导型”三种“主导类型”分别包含了不同培养层次(主要前二类含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和模式(不同学校培养模式可能不一),每一类型应多规格(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等),这样突出了“分类指导”与“因材施教”的思想。何谓“精品”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产品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企业的物,对17何谓“精品”l专业各主导类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应有不同专业各主导类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应有不同的特点:的特点:n各类不同高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学生本科毕业大部分走向不一,因而对学生在校要求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要求与比例不一,同一规格应体现不同侧重点。强调通识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培养一般通识教育基础上重在专业教育的培养何谓“精品”专业各主导类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应有不同的18何谓“精品”n工科类学术型规格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中也只是部分,相当多的是面向工程与应用技术,而研究型大学应责无旁贷培养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因而即使同一规格不同学校应有不同要求。n“学术型”规格专业所在学校中,有的学生喜欢理论,有的偏爱应用和创业;“应用型”规格专业所在学校中,也会有学生喜欢理论,比例不同而已。关键是要提供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真正落实“学分制”。何谓“精品”工科类学术型规格即使在研究型大学中也只是部分,相19何谓“精品”n例:工科类本科专业分类指导的关键是n对科学、技术、工程教育的比例及要求不同;n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要求不同;n因学校背景不同,服务对象不同,要在进一步追求各自特色的同时,形成各自高质量标准,形成各自社会角色不可替代性。何谓“精品”例:工科类本科专业分类指导的关键是20何谓“精品”n误区精品课只有一个模式。n部分申报者 尽量往研究型大学靠,误入歧途,无特色;n部分评审者 不按分类指导原则评。n允许不同教学学派问题。何谓“精品”误区精品课只有一个模式。21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n现状本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从宏观上基本上是知识传授型,而硕士研究生的教授基本是本科教学简单延伸,属于传统教育模式。n传统高等教育总是滞后于科技发展n当代高等教育 新知识的提供者和新技能的传授者,大学必须推动社会进程。n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教育不仅要讲授具有规律性、基础性和传承性的旧知识,还要发展与传播新生长和生长中的知识。课程体系要体现专业仍在发展中的属性,要体现专业仍处于研究中的状态。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现状本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考22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n探究性、研究型教学内涵n以教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n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n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探究性、研究型教学内涵23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n探究性、研究型教学的本质 n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n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科发展保持紧密联系,以此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增强教学活力;n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探究性、研究型教学的本质 24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n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教学的例子 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研究项目训练指导性设计小论文研究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教学的例子 25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n误区n认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仅是研究型大学的事。n认为介绍一些学科前沿就是研究型课程,而不对传统知识传授型课程革新。对“探究性、研究型”的认识 误区26师资队伍n问题问题 n课程负责人只讲绪论,存在少数学校允许数据虚报问题。n在教研室基层组织打破后,如何重建新的基层组织,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需要探索与实践。目前出现的课程教学团队是探索的一种形式,由于没有习惯上的行政约束力,拼凑不少,教学研究功能薄弱。师资队伍问题 27师资队伍n对策建议对策建议n一经查实,不但取消该门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资格或已获称号,同时要复议所在学校其他获国家精品课有否类似状况。n在研究型大学建立教研/科研一体化基层组织;n在一般性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可考虑恢复教研室基层组织。师资队伍对策建议28推 广n由高教司组织网络培训、开发推广应用平台。n下一步应重点组织专题培训,特别可利用暑假对薄弱课程的一批教师组织培训尤为迫切,具体工作建议由教指委承办。n精心组织教学优质素材资源库,逐步形成不同教学流派。推 广由高教司组织网络培训、开发推广应用平台。29谢 谢请批评与指正谢 谢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