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问题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894067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的问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一年级的问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一年级的问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的问题一、数与代数 (一)数(一)数 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通过第几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序数的意义。教这一内容时,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的意义。教这一内容时,学生一定要明白一些方位名称,如位名称,如“左、右左、右”,可是,可是“左、右左、右”的学习的学习却编排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是却编排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这样的编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河北区)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河北区)“第几第几”这部分知识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序这部分知识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序数意义,还涉及一些方位名词(上下左右等),数意义,还涉及一些方位名词(上下左右等),而在这一册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河而在这一册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河东)东)人教社答疑左右的正式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但是在一年级上册的某些习题中出现了“从左数”“把右数的”等要求,很多老师担心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其实,这里说的左右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仅仅是指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确定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线索左手、右手,左眼、右眼以及写字、读书的顺序等日常生活经验完全可以进行判断。如果个别学生判断困难,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例如,“给从左数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也就是从你的左手边数第”以帮助学生明确题目中左、右的含义。一年级关于第几、几个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汉沽)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第6页:兔子和砖同样多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哪一种说法正确?(和平)最小的一位数是几?(铁厂)最小的一位数是“1”,不是“0”。人教社小数室说:“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说数0是几位数,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一年级下册第40页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界限应明显易辨(和平)(二)计算例如这类看图列式题目:有些学生会把算式误列为:4-4+3=3(汉沽)看图列式中涉及减法类型的题目如何引导学生找准被减数一年级上册教材23页“做一做”中应该标明题号,比较清晰地分解成两道试题。由于没有题号,个别学生误理解为一道试题,列出一个算式2+4=6(河东)上册教材121页第11题看图列式计算,左侧出示9人,右侧出示5人,由于图意不清(只显示5人),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误导,不方便低年级学生数个数的教学。列式为9+5=14(河东)一年级下册第一年级下册第1414页第页第8 8题:两个算式应加上一句题:两个算式应加上一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平)(和平)P14.P14.(8 8)题要求不明确,对于低年级来说考虑起来)题要求不明确,对于低年级来说考虑起来较困难,考虑的不会太全面。(河东)较困难,考虑的不会太全面。(河东)P14P14的第的第8 8题那幅图画是不是应有明确的要求,还是题那幅图画是不是应有明确的要求,还是设计者有意发散儿童思维而如此设计?图中只有设计者有意发散儿童思维而如此设计?图中只有“摘了摘了1313个桃子,吃了个桃子,吃了9 9个个”,可是却给出了,可是却给出了2 2个减法个减法算式,试问: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由列式呢,还是算式,试问: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由列式呢,还是教师再提要求让学生列式?(河北区)教师再提要求让学生列式?(河北区)二年级(注:应是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的问题。教材第68页,通过368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呈现了学生摆小棒的计算过程(如下图)。左边学生提出疑问:“368,6减8不够减怎么办?”但实际教学中,如果摆小棒计算,学生但实际教学中,如果摆小棒计算,学生不一定用这种方法。他们通常用不一定用这种方法。他们通常用“连续减连续减”和和“破十法破十法”。那么现在如何处理学生的实际算法和教那么现在如何处理学生的实际算法和教材算法的关系?分析问题的成因:这一问材算法的关系?分析问题的成因: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处理题实质上是如何处理“连续减连续减”“”“破十法破十法”和和“想加算减想加算减”三种方法的问题。三种方法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想加算减提出对策及建议:想加算减”在多位数在多位数的退位减法中较其他两种算法有明显优势,的退位减法中较其他两种算法有明显优势,在脱离操作,计算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在脱离操作,计算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用的都是用的都是“想加算减想加算减”的方法。的方法。下册一年级P77思考题:三阶幻方学生理解困难,数也偏大。(河东)(三)常见的量一年级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51页例7是否要用脱式计算,如果要用,学生没有掌握。(河东)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 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现在的生活中很少用到“分”,学生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分”这样的概念,当面对学生天真渴求的问“分”到底怎么用、能买哪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河北区)人教社答疑1 1 1 1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要求到什么程度?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要求到什么程度?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要求到什么程度?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要求到什么程度?有老师反映在有老师反映在有老师反映在有老师反映在“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中,用小数表示中,用小数表示中,用小数表示中,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计算,思维步骤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的人民币计算,思维步骤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的人民币计算,思维步骤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的人民币计算,思维步骤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下图,思维步骤有(较困难。如下图,思维步骤有(较困难。如下图,思维步骤有(较困难。如下图,思维步骤有(1 1 1 1)将)将)将)将1.201.201.201.20元转化元转化元转化元转化成成成成1 1 1 1元元元元2 2 2 2角,角,角,角,0.80.80.80.8元转化成元转化成元转化成元转化成8 8 8 8角,列出加法算式。角,列出加法算式。角,列出加法算式。角,列出加法算式。(2 2 2 2)将)将)将)将1 1 1 1元元元元2 2 2 2角变换成角变换成角变换成角变换成12121212角。(角。(角。(角。(3 3 3 3)计算)计算)计算)计算12121212角角角角8 8 8 8角,角,角,角,等于等于等于等于20202020角。(角。(角。(角。(4 4 4 4)将)将)将)将20202020角变换成角变换成角变换成角变换成2 2 2 2元。像这样涉及元。像这样涉及元。像这样涉及元。像这样涉及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学生掌握?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学生掌握?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学生掌握?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商品价钱,而在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商品价钱,而在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商品价钱,而在实际生活中,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商品价钱,而在实际生活中,商品的标价大多是用小数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商品的标价大多是用小数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商品的标价大多是用小数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商品的标价大多是用小数表示的,因此教材出示了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但考虑到学生还未学习了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但考虑到学生还未学习了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但考虑到学生还未学习了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但考虑到学生还未学习小数,所以这里出现的商品标价只出到角,并且小数,所以这里出现的商品标价只出到角,并且小数,所以这里出现的商品标价只出到角,并且小数,所以这里出现的商品标价只出到角,并且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点几元(如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点几元(如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点几元(如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点几元(如1.301.301.301.30元)表示几元元)表示几元元)表示几元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而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几角就可以了。而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几角就可以了。而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几角就可以了。而相应的小数表示的人民币的计算也主要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像上面那样的算也主要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像上面那样的算也主要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像上面那样的算也主要是为认识人民币服务的。像上面那样的计算,如果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可以在练习和考计算,如果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可以在练习和考计算,如果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可以在练习和考计算,如果学生接受起来困难,可以在练习和考试时降低难度,如限定计算范围,只出单名数的试时降低难度,如限定计算范围,只出单名数的试时降低难度,如限定计算范围,只出单名数的试时降低难度,如限定计算范围,只出单名数的计算(如计算(如计算(如计算(如0.40.40.40.4元元元元0.70.70.70.7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元);如果要出复名数的题目,也不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目,也不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目,也不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目,也不要涉及进位或退位,(如1.21.21.21.2元元元元0.50.50.50.5元)元)元)元)。这样调整后,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些。这样调整后,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些。这样调整后,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些。这样调整后,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容易些。2有些计算题超出所学范围怎么处理?人民币的计算,有个别题目的计算超出了人民币的计算,有个别题目的计算超出了所学范围。如第所学范围。如第5555页第页第1111题(下图),一题(下图),一袋大米袋大米2020元,一桶油元,一桶油3939元,问买这两样东元,问买这两样东西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一问题,要算西共要多少钱?解决这一问题,要算20203939,这样的计算要到下一单元,这样的计算要到下一单元“100“100以内的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才学,计算超出了范围,这样的才学,计算超出了范围,这样的练习如何处理?练习如何处理?这样的习题在这样的习题在“100“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内的加减法”之之前出现确实不妥,在教材修改前,可前出现确实不妥,在教材修改前,可选用下面两个办法。一是,改变数据选用下面两个办法。一是,改变数据使计算限定在所学范围。二是将使计算限定在所学范围。二是将“人人民币的认识民币的认识”整个单元移到整个单元移到“100“100以内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加法和减法(一)”之后教学。之后教学。2.时间过1时是几时的题型:2小时前是几时、半小时后是几时。(汉沽)画时针和分针(难点是半时的):12点半(汉沽)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在认识时间的单元中,一年级孩子无法数清小格,造成答案的不统一,建议减低本单元的难度。(南开)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 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几时几分的内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几时几分的内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几时几分的内一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几时几分的内容,由于几时几分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容,由于几时几分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容,由于几时几分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容,由于几时几分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学生分不清到底是几时,所以认识比较困难,那学生分不清到底是几时,所以认识比较困难,那学生分不清到底是几时,所以认识比较困难,那学生分不清到底是几时,所以认识比较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一难点?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一难点?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一难点?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一难点?在这方面,不少教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在这方面,不少教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在这方面,不少教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在这方面,不少教师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这里介绍给大家。一是,在整时的基础上,经常这里介绍给大家。一是,在整时的基础上,经常这里介绍给大家。一是,在整时的基础上,经常这里介绍给大家。一是,在整时的基础上,经常做一些认几时多(差)一些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做一些认几时多(差)一些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做一些认几时多(差)一些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做一些认几时多(差)一些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分清在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位置。二是,分清在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位置。二是,分清在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位置。二是,分清在几时多(或少)时,时针的位置。二是,在教室里放一钟表,把认识时间和学习生活联系在教室里放一钟表,把认识时间和学习生活联系在教室里放一钟表,把认识时间和学习生活联系在教室里放一钟表,把认识时间和学习生活联系起来,经常进行认读。起来,经常进行认读。起来,经常进行认读。起来,经常进行认读。(四)解决问题一年级数学第二册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中,反向叙述的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书中没有此种类型的例题。(南开)教材有些内容偏难。有的知识面涉及广,难点也多。由于题型开放,条件隐藏,有的题目增加了无关信息,低年级学生识字又少,增加了题目的复杂程度。(河北区)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中较多的字学生不认识,似乎语文教材与数学教材的编写人员沟通不够;建议教材能不能更多地使用图表和图像?能不能在数学教材中也用拼音?这是我们对教材的建议。(塘沽)二、图形与几何二、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教学中,能否先教学平面图形,再过渡到立体图形?(河东)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单位数学中能否先教学平面图形,再过渡到立体图形。(南开)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我们提倡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倡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如果在教学中,老师灵活使用教材。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认为先教学平面图形的效果更好,是认为先教学平面图形的效果更好,是可以进行调整的。教材先编排立体图可以进行调整的。教材先编排立体图形,之后再是平面图形,主要是基于形,之后再是平面图形,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以下考虑:(1)(1)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基本是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立体图形,而对平面图形的感知比较少,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将立体图形的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已有的图形经验以及对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物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特征,建立清晰的表象。(2)(2)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向学生渗透面引入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向学生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构成体的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可以用下列物体画出哪些图形?(汉沽)均可以画出正方形用球是否可以画出圆?(南开)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 在完成练习五第在完成练习五第在完成练习五第在完成练习五第5 5 5 5题时,老师们在题时,老师们在题时,老师们在题时,老师们在“用球是否用球是否用球是否用球是否能画出圆能画出圆能画出圆能画出圆”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论。从理论上讲,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如果通过一些工具把球固定住,让铅笔始终垂直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虽然在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虽然在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虽然在纸面,沿着球画大圆,就能够画出圆来。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确实有过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学生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出圆。这种方法成功地运用了“转化转化转化转化”的思想,的思想,的思想,的思想,巧妙地将巧妙地将巧妙地将巧妙地将“用球画圆用球画圆用球画圆用球画圆”转化为转化为转化为转化为“用圆柱画圆用圆柱画圆用圆柱画圆用圆柱画圆”,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对变换思路、解决问题颇具启发。以上是人教社的答疑,但是我个人以上是人教社的答疑,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可以用球画圆。球的投影是认为:不可以用球画圆。球的投影是圆,但是用球画圆很难操作,不实际。圆,但是用球画圆很难操作,不实际。如果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如果用硬纸板把球紧紧地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形成一个圆柱竖在桌子上,然后沿着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是用这个圆柱的底的边缘画出圆,这是用圆柱画圆,不是用球画圆。圆柱画圆,不是用球画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7页第5题:图中第4行三角形是由哪个物体画出来的?这个物体的名称叫什么?(和平)是用三棱柱画出来的是用三棱柱画出来的 。棱柱的概念: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棱柱的概念: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各面都是四边形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多面体叫做棱柱。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形,四边形,五边形我们把这样的棱我们把这样的棱柱分别叫做柱分别叫做三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四棱柱、五棱柱一年级上册第一年级上册第120页第页第8题:题:先涂色,再填数第先涂色,再填数第1副图,车身内含副图,车身内含2个长方形还是个长方形还是3个长方形?(和平)个长方形?(和平)下图有几个长方形?一年级学生要求回答是个还是个?(武清)“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南开)人教社答疑“图形的拼组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的变换过程。(1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下图中的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下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下图)。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下图)。(3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如下图)。体图形的变换关系(如下图)。2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形间的变换关系。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范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形。(3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活动层次可以立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的活动层次可以参照平面图形。参照平面图形。2.图形与位置为什么“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南开)有的老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就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南开)人教社答疑人教社答疑有的老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比有的老师认为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比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如下图)较简单,一年级上册教学序数时(如下图),就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就要辨别左右,所以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上册比较合适,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晚了些。晚了些。从左数,小女孩排第几?妈妈排第几?从左数,小女孩排第几?妈妈排第几?教材现在这样的编排有如下考虑。教材现在这样的编排有如下考虑。(1 1)在认识左右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对左)在认识左右的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而左右的相对性对儿右的相对性的认识。而左右的相对性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学研究表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明,儿童一般要在7 79 9岁,才能逐渐形成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规律,学生在规律,学生在8 8岁时,也就是在二三年级岁时,也就是在二三年级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但考虑到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册。当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这当然如果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级上册。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不可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避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对性会,所以教材中安排了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页的左右位置是以谁为观察者。(和平)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尺度问题。(南开)关于左右的问题,是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还是以图中人物、照片等为标准?(西青)位置中的“前、后、左、右”,以观察者还是以图形中人或物为参照物?(汉沽)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困难,因为情况较多,有时以写题人为标准,有时以图上的人为标准,还有时涉及到人的四肢,较难分清。(南开)有关一年级位置中左右问题。(铁厂)有关一年级位置中左右问题。(铁厂)人教社答疑1 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教材只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教材只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没有安排脱离操作判断左右相对性的习题。没有安排脱离操作判断左右相对性的习题。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宜的活动。如两个同学面对面,点,组织适宜的活动。如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学生按口令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所以这部分内容不宜作书面考试。所以这部分内容不宜作书面考试。2 2在练习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在练习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有老师反映,在左右的练习中,有时左有老师反映,在左右的练习中,有时左右的相对性回避不了。如上图右的相对性回避不了。如上图“女孩的左女孩的左边是谁?边是谁?”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不必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要的麻烦。其实上述问题就是判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其实上述问题就是判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准的问题。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准的问题。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1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圆的左边有(圆的左边有(3 3)个三角形,右边有)个三角形,右边有(4 4)个三角形。)个三角形。(2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他(右)手拿着计算器。小猫抬的是(左)他(右)手拿着计算器。小猫抬的是(左)爪。爪。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女孩的左边是谁?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摘录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关于左右概念教学的研究中的相关内容只要确定了只要确定了标准标准,左右问题就不,左右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难解决了。被观察的是没有生命的物体,确被观察的是没有生命的物体,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被观察的是人,应以人为标准。被观察的是人,应以人为标准。怎样把握左右概念的教学要求?怎样把握左右概念的教学要求?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掌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可以初步认识、掌握左右的相对性,具体地说,只要能够正握左右的相对性,具体地说,只要能够正确分辨他对面的人,哪一只手是左手,哪确分辨他对面的人,哪一只手是左手,哪一只手是右手,并能据此判断对面人的左一只手是右手,并能据此判断对面人的左边、右边就足够了。如果有个别学生不能边、右边就足够了。如果有个别学生不能每次都正确辨别自己和对面人的左右方位,每次都正确辨别自己和对面人的左右方位,也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大惊小怪。其实,从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的目其实,从教学上、下、前、后、左、右的目的看,主要是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方位知的看,主要是为了通过发展学生的方位知觉来帮助学生认知物体的相对位置觉来帮助学生认知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同如同学上下楼梯时的相对位置学上下楼梯时的相对位置),并逐步形成空,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没有必要引入判断标准由间观念。因此,没有必要引入判断标准由人到物的转换训练,以及被观察物是否具人到物的转换训练,以及被观察物是否具有有“生命生命的辨析,也不宜面对全班学的辨析,也不宜面对全班学生展开多种答案的讨论。生展开多种答案的讨论。一年级上册在练习比高矮时,是以动物本身为标准,还是以图片的大小高矮为标准。(和平)三、分类在分类教学中,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分类的结果与答案不符,但看似又有一定道理的答案,老师应如何评价?(河东)人教社答疑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差异。例如,题目的要求是存在差异。例如,题目的要求是存在差异。例如,题目的要求是存在差异。例如,题目的要求是“找出上图中不同找出上图中不同找出上图中不同找出上图中不同的是什么?的是什么?的是什么?的是什么?”个别学生的答案是护士,因为只有护个别学生的答案是护士,因为只有护个别学生的答案是护士,因为只有护个别学生的答案是护士,因为只有护士戴帽子。对学生的这类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士戴帽子。对学生的这类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士戴帽子。对学生的这类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士戴帽子。对学生的这类看似有一定道理的答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当学生出现这种答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当学生出现这种答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当学生出现这种答案该如何评价呢?我们认为,当学生出现这种答案时,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时,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时,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时,老师首先要肯定他积极回答问题,但是老师不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抓不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抓不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抓不要鼓励学生这样的思考方式,而是引导学生抓住事物间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否则学生会认为住事物间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否则学生会认为住事物间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否则学生会认为住事物间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否则学生会认为这种这种这种这种“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标新立异”的分类结果是值得提倡的,从而的分类结果是值得提倡的,从而的分类结果是值得提倡的,从而的分类结果是值得提倡的,从而导致头绪众多,结果繁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导致头绪众多,结果繁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导致头绪众多,结果繁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导致头绪众多,结果繁杂,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义,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义,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义,也达不到教学目标。一年级分类的种类可以这样分也可以这样分(汉沽)五、学法与教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差,还没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怎样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怎样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困惑。(塘沽)在教学中的困惑。(塘沽)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70谢谢大家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