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791127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7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合成抗菌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合成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1本章内容本章内容掌握:掌握: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临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了解了解:1.其他药物其他药物本章内容掌握:2 v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v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v其他合成抗菌药其他合成抗菌药v甲氧苄啶甲氧苄啶v硝基呋喃类硝基呋喃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分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分类 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其他合成抗菌药硝基呋喃类人工合成抗菌3第一节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 第一代产品:第一代产品:60年代初年代初 萘啶酸:萘啶酸: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已淘汰。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已淘汰。第二代:第二代:70年代初年代初 吡哌酸:吡哌酸:强于第一代,仅用尿道、肠道感染。强于第一代,仅用尿道、肠道感染。第三代产品:第三代产品:79年后年后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口服吸收好,广谱,杀菌强,与其他口服吸收好,广谱,杀菌强,与其他 药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药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概述概述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第一代产品:60年代初概述4第三代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哌酸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氟嗪酸)依诺沙星依诺沙星(enoxacin)洛美沙星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培氟沙星培氟沙星(pefloxacin)氟罗沙星氟罗沙星(fleroxacin)芦氟沙星芦氟沙星(rufloxacin)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司帕沙星(sparfloxacin)莫西沙星(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加替沙星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第四代)(第四代)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 51 1、口服吸收良好,、口服吸收良好,金属离子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金属离子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2 2、体内分布广泛体内分布广泛,除脑脊液和前列腺液低于血药浓,除脑脊液和前列腺液低于血药浓度,其余组织、体液浓度等于或高于血药浓度。环度,其余组织、体液浓度等于或高于血药浓度。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可透过丙沙星、氧氟沙星可透过BBBBBB。3 3、多数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少量从胆道排出。、多数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少量从胆道排出。【体内过程】【体内过程】1、口服吸收良好,金属离子可降低其生物利用度;【6【抗菌谱】【抗菌谱】抗菌谱广,杀菌。抗菌谱广,杀菌。1.1.抗抗G G-菌强:菌强: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2.2.对对G G+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厌厌氧菌氧菌有效。有效。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抗菌谱】抗菌谱广,杀菌。1.抗G-菌强:大肠杆菌、肺炎杆7【抗菌机制】【抗菌机制】(1 1)抑制抑制DNADNA回旋酶回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阻止(切割与连接功能),阻止DNADNA复制(对人影响较小)。复制(对人影响较小)。(2 2)抑制拓扑异构酶)抑制拓扑异构酶IVIV:是抗:是抗G+G+菌的重要靶点。菌的重要靶点。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抗菌机制】(1)抑制DNA回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阻止D8DNA回旋酶回旋酶DNA回旋酶回旋酶ATP ADP负超螺旋负超螺旋正超螺旋正超螺旋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DNA回旋酶DNA回旋酶ATPADP负超螺旋正超螺旋喹诺酮类9DNA拓扑拓扑异构酶异构酶IV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DNA拓扑异构酶IV喹诺酮类抗菌药(-)10 【耐药性】【耐药性】常见耐药菌:常见耐药菌:金葡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耐药机制:靶位改变靶位改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A A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亚基与药物的亲和力下降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降低 外膜膜孔蛋白外膜膜孔蛋白OmpFOmpF基因失活基因失活主动外排主动外排 如金葡菌如金葡菌norAnorA蛋白基因过量表达蛋白基因过量表达 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 【耐药性】常见耐药菌: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111 1、泌尿生殖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对敏感菌引起的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对敏感菌引起的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 、宫颈炎、前列腺炎等(包括淋球菌)宫颈炎、前列腺炎等(包括淋球菌)均有效均有效&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首选环丙沙星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2 2、肠道感染、肠道感染 首选用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对伤寒或副伤寒:对伤寒或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首选氟喹诺酮类。1、泌尿生殖道感染 【临床应用】2、肠道感染12 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3 3、呼吸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 敏感菌感染敏感菌感染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合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合用)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替代大环内酯类。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替代大环内酯类。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环丙、左氧氟沙星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环丙、左氧氟沙星4 4、其他:、其他:G-菌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引起的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五官科感染及创面感染等;(除诺氟沙星)感染和五官科感染及创面感染等;(除诺氟沙星)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3、呼吸系统感染 4、其他:G-菌引131 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兴奋轻症:头晕、失眠、不安、眩晕头痛等,轻症:头晕、失眠、不安、眩晕头痛等,重症:妄想、痉挛、惊厥发作、昏迷、视力损害。重症:妄想、痉挛、惊厥发作、昏迷、视力损害。机制:药物分子具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机制:药物分子具一定的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抑制脑组织,抑制GABAGABA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与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升高。注意:注意:有精神病、癫痫者、与茶碱及有精神病、癫痫者、与茶碱及NSAIDNSAID合用易发生。合用易发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口服药居多,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喹诺酮14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3 3、光敏反应、光敏反应: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毒性皮炎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毒性皮炎最多,表现为红斑、水肿、脱屑、丘疹、小水泡。最多,表现为红斑、水肿、脱屑、丘疹、小水泡。严重者可致皮肤糜烂脱落。严重者可致皮肤糜烂脱落。机制机制:紫外线使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紫外线使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 +皮肤皮肤PKCPKC与酪氨酸激酶与酪氨酸激酶 皮肤炎症。皮肤炎症。预防预防:避免日照条件下保存,用药期间保持避光:避免日照条件下保存,用药期间保持避光状态(状态(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氟沙星)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3、光敏反应:常为急性发病,以光毒性皮154、肝损害肝损害 程度轻程度轻5.软骨损害:软骨损害:与与Mg2+结合沉积于关节软骨,结合沉积于关节软骨,造成软骨损伤。造成软骨损伤。孕妇和授乳妇女,儿童不宜应用。孕妇和授乳妇女,儿童不宜应用。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4、肝损害 程度轻 喹诺酮类的不良反应16短效短效(10h)中效中效(10h24h)长效长效(24h):磺胺异噁唑磺胺异噁唑(SIZ)、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SMZ):磺胺多辛磺胺多辛:柳氮磺吡啶柳氮磺吡啶(SASP):磺胺米隆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 (SD-Ag)、磺胺醋酰钠、磺胺醋酰钠(SA-Na)分分 类类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用于全身性感染的磺胺药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外用的磺胺药外用的磺胺药第二节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磺胺类抗菌药短效(10h)中效(10h24h)长效(24h):磺胺171、G+菌: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高度敏感,葡萄高度敏感,葡萄球菌中度敏感。球菌中度敏感。2、G-菌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痢: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痢疾、变形、鼠疫耶氏菌、诺卡菌属。疾、变形、鼠疫耶氏菌、诺卡菌属。3、对支原体、对支原体、立克次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和螺旋体无效。抗菌谱抗菌谱较广较广 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谱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谱1、G+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高度敏感,葡萄球菌中度敏感。抗菌18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磺胺类(-)TMPNH2PABAPABASO2NH2NH2(人及动物人及动物)外源性叶酸外源性叶酸叶酸还原酶叶酸还原酶二氢蝶酸合酶二氢蝶酸合酶注意注意:勿伍用普鲁卡因勿伍用普鲁卡因 勿注入脓液中勿注入脓液中二氢蝶啶二氢蝶啶 L L谷氨酸谷氨酸二氢蝶酸合酶二氢蝶酸合酶COOHNH2二氢蝶啶二氢蝶啶 L L谷氨酸谷氨酸 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磺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机制二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TMPNH2PAB191、肾脏损害肾脏损害:药物尿中浓度高,溶解度小,析出:药物尿中浓度高,溶解度小,析出结晶结晶。预防:同服预防:同服NaHCO3(碱化尿液);大量饮水。碱化尿液);大量饮水。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等,局部用药及长效易发生。发热、皮疹等,局部用药及长效易发生。3、血液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溶血性贫血等,注意监测血象。溶血性贫血等,注意监测血象。4、核黄疸:核黄疸:新生儿、两岁以下婴儿、临产前禁用。新生儿、两岁以下婴儿、临产前禁用。磺胺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磺胺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1、肾脏损害:药物尿中浓度高,溶解度小,析出结晶。2、过敏反20 第三节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磺胺增效剂)抗菌作用相似磺胺,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抗菌作用相似磺胺,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合用磺胺双重阻断细菌叶酸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合用磺胺双重阻断细菌叶酸 代谢,抗菌增效数十倍,变抑菌为杀菌作用;代谢,抗菌增效数十倍,变抑菌为杀菌作用;两药合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且抗菌谱扩大。两药合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且抗菌谱扩大。(4)两者药动学相似两者药动学相似t1/2 10-12h,与,与SMZ组成组成复方新诺复方新诺明,明,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菌痢、伤寒等治疗。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菌痢、伤寒等治疗。二氢蝶啶二氢蝶啶 L L谷氨酸谷氨酸 PABA PABA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二氢叶酸还原酶TMPSO2NH2NH2(人及动物人及动物)外源性叶酸外源性叶酸叶酸还原酶叶酸还原酶二氢蝶酸合酶二氢蝶酸合酶(-)(-)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TMP、磺胺增21Fig.Synergism between trimethoprim and sulfamethoxazole on the inhibition of growth of Escherichia coli.Number of bacteria(Arbitrary units)Hours1005005100No drugNo drug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Co-trimoxazoleFig.Synergism between trimeth22思考题思考题1.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2.SMZ和和TMP合用的药理学基础?合用的药理学基础?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性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性包括A 口服易吸收口服易吸收 B与其他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交叉耐药性 C抗菌谱广抗菌谱广 D 可能损伤软骨组织可能损伤软骨组织 E抑制抑制DNA回旋酶回旋酶思考题1.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23药 理 学药 理 学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