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81802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盾构近距离隧道叠交施工盾构近距离隧道叠交施工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同济大学同济大学 廖少明廖少明20042004年年1 1月月盾构近距离隧道叠交施工数值模拟分析同济大学 廖少明1目目 录录一、一、研究问题简述研究问题简述二、二、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三、三、土工试验土工试验四、四、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五、五、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的研究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的研究六、六、盾构隧道地面沉降计算经验公式研究盾构隧道地面沉降计算经验公式研究目 录一、研究问题简述2一、研究内容主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1)隧道推进过程中的周围土体的移动规律及地面沉降规律 (2)相邻隧道轴线位移规律 (3)相邻隧道变形规律 (4)土压力、注浆压力等对上述规律的影响 (5)软土流变性对施工后土层和隧道应力、变形的长期影响。Back一、研究内容主要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Back3二、计算方法1、盾构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1.1 盾构推进的模拟1.2 有限元网格剖分1.3 计算中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2、计算程序3、材料本构模型3.1 邓肯-张E-非线性弹性模型3.2 殷-Graham土体三维弹粘塑性模型Back二、计算方法1、盾构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Back4盾构推进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机理图图中1、2、3、4、5分别代表五种不同的变形机理:1由于盾构推进中正面土压力的不平衡而导致地层下沉或隆起,以及开挖面的崩裂;2由于盾构外壳与土体之间摩擦而导致地层隆起;3由于盾构姿态的变化引起地层损失而导致地层下沉;4由于盾构推进后的注浆引起的地层隆起及下沉;5由于以上四种作用,盾构推进后使周围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和受到扰动而进行固结和蠕变导致地层下沉。盾构推进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机理图图中1、2、3、4、5分别代5 开挖面土体 应力增加或释放。盾构壳周围土体的剪切。盾尾空隙及盾构刀盘外径大于盾构外径引起的超挖。盾尾注浆。软粘土次固结。1.3 计算中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本次分析计算中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由于盾构推进引起隧道周围土体位移和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BackContinue 开挖面土体 应力增加或释放。1.3 计算中考虑的主61.1 盾构推进的模拟 假设盾构跳跃式向前推进,用改变单元材料类型的方法(刚度迁移法)来反映盾构的向前,同时施加相应的荷载。1、盾构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1.1 盾构推进的模拟 假设盾构跳跃式向前72、计算程序 计算采用的三维有限元程序为ANSYS,MARC,FLAC等计算软件。根据盾构施工的特点,对盾构的推进、盾尾空隙与压浆等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分析新隧道盾构对已建隧道的影响2、计算程序 计算采用的三维有限元程序为AN81.2 有限元网格剖分 将该分析区域的分为以下四段:水平平行推进段,由水平平行向垂直平行过渡段前、后两段,垂直平行推进段。1.2 有限元网格剖分 将该分析91.2 有限元网格剖分(续1):各段三维有限元网格1.2 有限元网格剖分(续1):各段三维有限元网格101.2 有限元网格剖分(续2):有限元网格过渡情况示意1.2 有限元网格剖分(续2):有限元网格过渡情况示意113、材料本构模型 本研究项目的计算中,土体本构模型主要采用了邓肯-张E-非线性弹性模型。混凝土管片和盾构机钢壳作为线弹性材料处理。流变计算采用了殷-Graham土体三维弹粘塑性模型。3.1 邓肯张E E 非线性弹性模型3、材料本构模型 本研究项目的计算中12四、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2、地表土体位移3、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4、弹粘塑性模型计算结果5、新老隧道先后推进综合影响下的地面沉降Back四、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Back13 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 水平平行推进情况下纵、横剖面位移矢量图 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 14 2、地表土体位移 水平平行推进情况下纵、横剖面地表土体沉降曲线 2、地表土体位移 水平平行推进情况153、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2.60 3.20 2.00 2.59 -0.50-0.50 -0.80-0.50-1.99-1.50 -2.50-2.00开挖面前方10m 盾尾后方20m 3、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2.60 3.20开挖面前方10165、新老隧道先后推进综合影响下的地面沉降Back5、新老隧道先后推进综合影响下的地面沉降Back17五、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的研究1、假想新建隧道向已建隧道左下部过渡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2)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2、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规律研究Back五、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的研究1、假想新建隧道向已建隧道左18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1、假想新建隧道向已建隧道左下部过渡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1、假想新建隧道向已建隧道左下部过渡19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续)1)隧道周围土体的位移场(续)202)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 1.601.80 0.801.20-0.500.50 -1.10-0.70-1.49-1.10-1.80-1.50Back2)已建隧道管片变形和应力 1.601.80 0.80212、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规律研究 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压缩模量的关系(左右平行)2、施工隧道对已建隧道影响规律研究 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压22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左右平行)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隧道埋深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沉降与隧道埋深的23已建隧道管片位移与隧道间夹角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指向新建隧道方向位移与隧道间夹角的关系(间距4m)已建隧道管片位移与隧道间夹角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指向新建隧道方24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新在上)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25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新在下)Back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隧道间距离的关系已建隧道管片最大位移与26六、边界元分析方法Back六、边界元分析方法Back27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力学解析(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力学解析(BEM)BEM)盾构近距离穿越施工力学解析(BEM)28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29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0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1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2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3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4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35七 弹性边界影响问题七 弹性边界影响问题36xyz zodL地平面地平面H h盾构S2S S1 1已建隧道xyzodL地平面地平面H h盾构S2S1已建隧道370.60.50.40.30.20.10.00.1020406080100GWx/m间距为50 m间距为5 mz=10.0m间距为40 m间距为50 m间距为20 m间距为10 m实际工程中弹性边界的存在,会改变盾构推进时引起的位移场的分布。通过计算表明:当盾构向弹性边界推进时,土层中位移波逐渐向前推进的同时,位移波中的波峰逐渐升高,且在盾构与弹性边界的距离达到某关键值时位移达到最大值,随后波峰开始下降;另外,盾构与弹性边界之间的竖向位移场的叠加作用及弹性边界对其后竖向位移场的屏蔽作用也越来越有效果。0.60.50.40.30.20.10.00.138隆沉分析隆沉分析各因素影响隆起比较由此表可得结论:盾构头部对土体隆起的影响是盾构侧壁影响的两倍左右。工况4的纠偏情况:正面顶力引起的最大隆起:侧壁摩阻力起的最大隆起:纠偏压力起的最大隆起0.29 :3.12 :0.136正面顶力引起的最大沉降:侧壁摩阻力起的最大沉降:纠偏压力起的最大沉降1.34 :14.74 :0.2 工况盾构头部影响b1 盾构侧壁影响b2 b1/b2 10.910.701.3121.100.542.0431.120.482.2941.040.412.54隆沉分析各因素影响隆起比较由此表可得结论:盾构头部对土体隆起39梁弹簧模型和梁接头模型荷载假设与上图的区别,主要是在地基抗力的计算上,修正惯用法中假设垂直方向上的地基抗力与地基位移无关,水平方向上的地基抗力,则是伴随衬砌向围岩方向的变形而产生。假设为三角形分布,在衬砌水平直径上下各45。中心角的范围内。作用在水平直径点上地基抗力的大小与衬砌向围岩方向的水平变形成正比关系。八、隧道管片结构数值分析梁弹簧模型和梁接头模型荷载假设与上图的区别,主要是在地基40横向设计计算理论荷载结构模型地层结构模型收敛限制模型地层移动理论平面梁弹簧模型三维空间模型平面梁接头模型荷载结构模型整体刚架计算模型错缝计算的-法横向设计计算理论荷载结构模型平面梁弹簧模型三维空间模型平面梁41在梁弹簧模型,梁接头模型中地基弹簧的布置分为局部地层弹簧模式和全周地层弹簧模式局部地层弹簧模式 全周地层弹簧模式 在梁弹簧模型,梁接头模型中地基弹簧的布置分为局部地层弹簧42当地层抗力为零时,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为静止荷载;当结构对地层产生挤压时为被动荷载,此时地层抗力为正;当结构与地层产生脱离时为主动荷载,此时地层抗力为负。地层弹性抗力由下式给出:其中,式中,分别为法向和切向的抗力,为相应的地层弹簧系数,且 分别为被动区(压缩状态)和主动区(拉伸状态)的地层弹簧系数,对局部弹簧作用模式来说,设计中赋为零值。在设计计算过程中,为判断主、被动区的确切位置,需以迭代法作变形控制分析。当地层抗力为零时,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为静止荷载;当结构对地层43计算方法介绍管片的离散化在盾构隧道管片受力分析中,可将管片模拟成梁,假设隧道管片材料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对管片的离散有直梁和曲梁两种形式,而直梁模型是曲梁模型的一种特殊形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剖分单元取得足够小时,完全可以由直梁模型代替曲梁模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可将管片离散化为二结点六自由度的梁单元。计算方法介绍管片的离散化44惯用计算法假设管片环是弯曲刚度均匀环的方法 不考虑管片接头部分的弯曲刚度降低、管片环是具有和管片主截面同样刚度 、且弯曲刚度均匀的环(完全均匀刚性环)的方法。惯用计算法假设管片环是弯曲刚度均匀环的方法45修正惯用计算法将接头部分弯曲刚度的降低评价为环整体的弯曲刚度的降低、管片是具有 (弯曲刚度的有效率 )弯曲刚度均匀的环(平均刚度均匀环)的方法。考虑到错接头的接头部分弯矩的分配,在从根据 均匀弯曲刚度环计算出来的截面内力中,对弯矩考虑一个增减 (弯矩的提高率 ),设 为主截面的设计弯矩,为接头的设计用弯矩。修正惯用计算法将接头部分弯曲刚度的降低评价为环整体的弯曲刚度46梁弹簧模型在梁弹簧模型中,梁用于模型衬砌管片,可为直梁或曲梁,弹簧用于综合模拟管片接头的形式、螺栓和防水充填材料的性态。可分为两种模型(a)曲梁接头模型 (b)直梁接头模型 弹簧的轴向、剪切和转动效应分别用轴向刚度 、剪切刚度 和转动刚度 来描述。梁弹簧模型在梁弹簧模型中,梁用于模型衬砌管片,可为直梁或47对计算结果最敏感的参数是接头刚度 ,即接头刚度等于接头处弯矩的增量与接头处接缝的相对转角的增量之比,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管片的总体刚度,从而影响管片的内力响应。获得接头刚度可以通过接头试验,理论计算,工程类比得到,根据现有资料 的取值通常 为104105kN.m/rad.接头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可以按照接头螺栓的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设定。影响接头刚度的因素有很多,如螺栓的预紧力、管片本身的压缩变形以及接头防水材料等的影响,对计算结果最敏感的参数是接头刚度 ,48梁接头模型该模型从结构的非线性出发,引进非线性介质力学数值分析的古德曼(Goodman)单元德思想,这是点与点接触的接触单元。(a)直梁接头元 (b)曲梁接头元 梁接头模型该模型从结构的非线性出发,引进非线性介质力学数值49接头模式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正负对称 正负不对称接头模式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50双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正负对称 正负不对称双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51非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正负对称 正负不对称非线性模式 正负不对称 52对错缝拼装的模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管片拼装下环间接头的纵向加强作用可采用剪切模型模拟,剪切模型包括沿管片体的径向位移和环间位移。对错缝拼装的模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管片拼装下环间接头的纵向加53程序中的名词解释环环向向螺螺栓栓:为了构成管片环,连接管片用的螺栓,以管片接头模拟螺栓的作用。纵纵向向螺螺栓栓:管片环之间相互连接的螺栓,在曙光软件计算模型示意图中,以表示。管管片片接接头头:分为管片横向接头和纵向接头两种。横向接头指在隧道横断面上连接管片形成管片环的部分,在曙光计算模型示意图中,以表示,纵向接头指管片环与管片环之间的螺栓连接。管管片片材材料料:在本程序中,按平面问题取1米进行计算截面的转动惯量,面积;弹性模量可以从相关手册上查的。程序中的名词解释环向螺栓:为了构成管片环,连接管片用的螺栓,54管片的拼装方式单圆和双圆盾构隧道都有通缝和错缝两种拼装模式。其中单圆错缝有A-B-A,A-B-C两种方式(参看前面图形)。而双圆错缝只有A-B-A一种方式(参看下一张幻灯片)。管片的拼装方式55盾构隧道掘进数值模拟ppt课件56基坑数值模拟基坑数值模拟57竖向平面计算 图1.k法计算模式 图2.常数法、m法计算模式竖向平面计算 图1.k法计算模式 58顺作法设计计算原则超载:30kPa水土荷载:主动土压,水土分算围护结构开挖阶段模拟施工步骤按增量法计算内力组合First Step:LC(1)Second Step:LC(1)+LC(2)Third Step:LC(1)+LC(2)+LC(3)Fourth Step:LC(1)+LC(2)+LC(3)+LC(4)FifthStep:LC(1)+LC(2)+LC(3)+LC(4)+LC(5)Sixth Step:LC(1)+LC(2)+LC(3)+LC(4)+LC(5)+LC(6)Seventh Step:LC(1)+LC(2)+LC(3)+LC(4)+LC(5)+LC(6)+LC(7)顺作法设计计算原则超载:30kPa59逆作法设计计算原则超载:30kPa水土荷载:主动土压,水土分算按增量法计算主体结构在施工阶段逐层计入结构自重荷载及当前层施工活荷载(3.5kPa).补充结构使用阶段一次加荷计算内力组合First Step:LRC(1)Second Step:LRC(1)+LRC(2)Third Step:LRC(1)+LRC(2)+LRC(3)Fourth Step:LRC(1)+LRC(2)+LRC(3)+LRC(4)FifthStep:LRC(1)+LRC(2)+LRC(3)+LRC(4)+LRC(5)逆作法设计计算原则超载:30kPa60由基坑挡墙位移推算地层位移场 有限单元法存在的问题:有限单元法存在的问题:1.参数取值2.边界条件不确定3.计算结果可靠性不足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基于平面荷载结构模型计算结果及工程实测结果的可靠性事实;运用已知或其他可靠方法得到的边界位移,采用间接边界单元法推求基坑开挖位移场及其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满足了位移动态预测的快速、实用简便、高准确性要求,因此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由基坑挡墙位移推算地层位移场 有限单元法存在的问题:61边界条件及位移函数基坑边上任意一点处的位移用函数u(x,z)满足如下边界条件(其中2m为基坑的边长,m=a,b)基坑围护结构边与边刚结,由实测或平面竖向杆系有限元计算得到围护结构侧边中线位移坑角处的位移考虑角部空间效应系数,取最简构造函数为边界条件及位移函数基坑边上任意一点处的位移用函数u(x,z)62表示作用在第i个坑面上的虚拟力分布函数。G(A,Bi)(i=1,2,n)表示在第i个坑面上Bi点作用一单位力引起A点的位移 表示作用在第i个坑面上的虚拟力分布函数。G(A,Bi)(i=63边界元离散 ,所需要的基坑侧向虚应力为基坑面的边界位移 边界元离散 ,所需要的64位移场分析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 基坑围护侧地面的最大沉降槽基坑围护侧地面的沉降等值线基坑围护顶部根据位移函数求出的侧向位移曲线图位移场分析地铁隧道的竖向位移 基坑围护侧地面的最大沉降槽基坑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