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81305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4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得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以“有你同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作文1一、审题:一、审题:(一)本次分为话题作文,必须改题。(历次考试中不少(一)本次分为话题作文,必须改题。(历次考试中不少同学不改题,内容没跑题统一扣同学不改题,内容没跑题统一扣5)(二)提示语及题目的提示、限制信息:(二)提示语及题目的提示、限制信息:1、回忆成长路上某人带给自己的感受。回忆成长路上某人带给自己的感受。2、这个这个“你你”只能是陪伴自己成长的父母、朋友、老师、只能是陪伴自己成长的父母、朋友、老师、崇拜偶像等人。崇拜偶像等人。3、文中必须表现自己与某人有交流(可以指思想、精神文中必须表现自己与某人有交流(可以指思想、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有感受,文中的某人(上、心灵上的交流)、有感受,文中的某人(“你你”)是)是主动的,处于主要位置,主动的,处于主要位置,“我我”处于次要位置。处于次要位置。4、文中某人带给自己的影响与感受必须是正面的、有积文中某人带给自己的影响与感受必须是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极意义的。5、文章的中心是某某带给自己的正面感受与影响:快乐、文章的中心是某某带给自己的正面感受与影响:快乐、幸福、坚强、乐观、勇敢等等,文中对二者相处或交流的幸福、坚强、乐观、勇敢等等,文中对二者相处或交流的叙述都应该围绕着感受与影响展开,与中心关系紧密的详叙述都应该围绕着感受与影响展开,与中心关系紧密的详写,其余的略写或不写。写,其余的略写或不写。一、审题:2二、选材:二、选材:1.选择给自己深刻影响与感受的人和事来写。选择给自己深刻影响与感受的人和事来写。2.材料要力求新颖。材料要力求新颖。三、组材(谋篇布局):三、组材(谋篇布局):1.可以详写一件(叙事最好有点波澜),铺排几可以详写一件(叙事最好有点波澜),铺排几件,做到点面结合。件,做到点面结合。2.可以片段组合,平均使用笔墨,每个片段的叙可以片段组合,平均使用笔墨,每个片段的叙述争取有画面感,为结尾的抒情议论作铺垫。述争取有画面感,为结尾的抒情议论作铺垫。3.可以写一件事中不同人对自己的影响。可以写一件事中不同人对自己的影响。4.可以时间、地点、感受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可以时间、地点、感受的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二、选材:3四、点题(深化中心):四、点题(深化中心):1、提倡开篇点题。、提倡开篇点题。2、文中每叙述完一个片段后点题。、文中每叙述完一个片段后点题。3、结尾点题深化中心,点题时要善于抓住叙述中人物的、结尾点题深化中心,点题时要善于抓住叙述中人物的表现重锤敲打,议论抒情深化中心。表现重锤敲打,议论抒情深化中心。4、题目用的是第二人称,建议用第二人称行文,若主要、题目用的是第二人称,建议用第二人称行文,若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一定要注意人称一致,只有在情感表述到采用第三人称,一定要注意人称一致,只有在情感表述到达高潮时才能转换为第二人称直接抒情。达高潮时才能转换为第二人称直接抒情。用第二人称行文,好处至少有三:用第二人称行文,好处至少有三: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调动情感融入文章;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调动情感融入文章;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主人公,而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极容易酿成深了抒情主人公,而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极容易酿成深情美文;情美文;三是能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以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好三是能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以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评。四、点题(深化中心):4分析下面话题与上话题的异同 日月与星辰同行,天空更显美丽璀璨,小鹿和溪水同行,身后留下欢声一片;你和父母同行,家庭更加温馨和睦;你和风雨同行,意志更见坚韧不屈,我们和一本好书同行,美好的品行会悄悄发芽;美丽和善良同行,人间会开遍真纯之花人生路上,你愿和谁一起同行?请你以“同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5有你同行作文指导ppt课件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