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80117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8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2015-8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1 1、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传染病防治法概述2 2、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3 3、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4 4、我院传染病管理情况概述、我院传染病管理情况概述内容提要1、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一、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一、传染病防治法概述n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传染病是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它可以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间传播。一、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传染病的概念:(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n 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预防、控制和消(二)(二)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n19501950年年10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n19551955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传染传染病管理办法病管理办法n19781978年修订为年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二)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n19891989年年2 2月月21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9 9月月1 1日施行。日施行。n19911991年年1212月月6 6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日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发布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n 20042004年年8 8月月28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并于,并于20042004年年1212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n 20062006年年5 5月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三)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三)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n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n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适用。均适用。(三)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 (四)立法目的(四)立法目的 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与流行,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四)立法目的 (五)传染病防治方针(五)传染病防治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五)传染病防治方针(六)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六)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n 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的法定传染病共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的法定传染病共3737种,其中种,其中甲类甲类2 2种,乙类种,乙类2525种,丙类种,丙类1010种。在种。在20082008年将手足口病列入年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20092009年将甲型年将甲型H1N1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使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使得法定传染病共计得法定传染病共计3939种。种。n 20132013年月日起,我国将人感染禽流感纳年月日起,我国将人感染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n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甲型流感从乙类与此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甲型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自年月日起纳入现有流行性感调整为丙类,自年月日起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冒进行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乙类传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染病甲类管理”调整为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六)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的法定甲类传染病的病种(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种):鼠疫、霍乱鼠疫、霍乱-实行强制管理实行强制管理甲类传染病的病种(2种):乙类传染病的病种(乙类传染病的病种(26种)种)n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炭疽、细菌性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人感染禽流感禽流感。-实行严格管理实行严格管理n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炭疽中的肺炭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乙类传染病的病种(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丙类传染病的病种(丙类传染病的病种(11种)种)n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甲型甲型 H1N1H1N1)、手)、手足口病足口病。-实行监测管理实行监测管理丙类传染病的病种(11种)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腮腺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二、传染病预防的法律规定(一)传染病预防的措施(一)传染病预防的措施n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开展卫生宣传教育n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n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n4、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做好计划免疫工作n第十五条第十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n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一)传染病预防的措施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1)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2)消毒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3)菌种、毒种管理制度)菌种、毒种管理制度6、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7、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卫生调查、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卫生调查8、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5、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n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n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行监测。n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根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1 1、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人 义务报告人: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或者医疗机构报告。或或者医疗机构报告。(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1、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和时限报告。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n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n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农场、林场、煤矿、劳教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2、疫情报告时限疫情报告时限n发现甲类传染病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发现甲类传染病和炭疽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小时内小时内向向发病地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疫情报告时限n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小时内向发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n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3、疫情的通报和公布、疫情的通报和公布n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开疫情,并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开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的疫情。3、疫情的通报和公布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三、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三、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n定义: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定义: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取的措施。三、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法律规定定义: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一)(一)一般性控制措施一般性控制措施1、隔离治疗隔离治疗2、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措施3、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4、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一)一般性控制措施1、隔离治疗(二)紧急措施二)紧急措施 1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 群聚集的活群聚集的活 动;动;2 2、停工、停业、停课;停工、停业、停课;3 3、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水 源、源、食食 品以及相关物品;品以及相关物品;4 4、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5 5、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二)紧急措施(三)疫区封锁(三)疫区封锁n疫区概念:疫区概念: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地区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向周围地区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n疫区封锁:疫区封锁:1 1、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定,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2 2、封锁大中城市疫区、跨省、市、自治区的疫区,封锁主要封锁大中城市疫区、跨省、市、自治区的疫区,封锁主要交通干线或跨国境线疫区者,由国务院作出决定。交通干线或跨国境线疫区者,由国务院作出决定。(三)疫区封锁四、我院传染病的管理概述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n传染病报告管理规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定n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n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n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n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传染病病人住院隔离和转诊制度n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n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n特定传染病的医疗救助相关制度特定传染病的医疗救助相关制度n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制度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制度n传染病疫情管理自查、核对与奖罚制度疫情管理自查、核对与奖罚制度n检验、影像科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制度检验、影像科传染病阳性结果反馈制度n肺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制度肺结核病人登记报告转诊制度n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艾滋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n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n发热门诊管理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制度n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工作制度n肠道门诊管理制度肠道门诊管理制度n肠道门诊工作制度肠道门诊工作制度n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n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死因登记报告制度n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n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n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n劝阻吸烟工作制度劝阻吸烟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二)(二)传染病防治染病防治组织结构构图 分管院长分管院长 传染病染病领导小小组 -院感科院感科 医医务部部 公共公共卫生科生科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急儿科、急诊科、内科、医技科室科、内科、医技科室(二)传染病防治组织结构图分管院长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疫情管理领导小组n组组 长:王荷莲长:王荷莲n副组长:副组长:金波金波 陶远超陶远超n成成 员:员:王庆军王庆军 杨寿山杨寿山 刘军才刘军才 韩明才韩明才 张张 莉莉(儿二科)(儿二科)韩秀花韩秀花 党治国党治国 张张 磊磊 路彩霞路彩霞 庞静庞静华华 董云董云 张秀丽张秀丽 刘培芳刘培芳 吕玉梅吕玉梅 尹红云尹红云n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庞静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庞静华兼任办公室主任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预防(三)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三)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 医生负责制。医生负责制。2 2、公共卫生科指定专人负责汇总、审核、公共卫生科指定专人负责汇总、审核、督导、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并按规定督导、上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三)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四)(四)临邑邑县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传染病染病报告流程告流程门、急、急诊首首诊医生医生病区主管医生病区主管医生 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按按规定填写(定填写(纸质)传染病染病报告卡,并填写告卡,并填写传染病登染病登记本本其他乙其他乙类及丙及丙类传染病及染病及时填写填写传染病染病报告卡送交公告卡送交公卫科科甲甲类及按甲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及染病及时电话报医医务部(部(2808)及公)及公卫科(科(2120),夜),夜间及及节假日假日报总值班(班(2807),并送交),并送交传染病染病报告卡告卡医医务部部报院院领导并并组织专家会家会诊,确确诊后通知公后通知公卫科科公公卫科科审核核报告卡告卡进行网行网络直直报,并,并进行登行登记、分析、分析、统计及督及督导检查 (四)临邑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报告流程门、急诊首(五)(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艾滋病病人的报告要求艾滋病病人的报告要求1 1、输血科、检验科发现、输血科、检验科发现HIVHIV初筛阳性结果的病人,应及时将初筛阳性结果的病人,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送检医生,送检科室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检查结果反馈到送检医生,送检科室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工作,并电话报告公共卫生科。作,并电话报告公共卫生科。2 2、检验科应及时再次采集患者血标本及相关信息送至上级疾、检验科应及时再次采集患者血标本及相关信息送至上级疾控中心进行确诊检测,在收到确诊检测阳性报告时,应在控中心进行确诊检测,在收到确诊检测阳性报告时,应在2424小时内填写小时内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及以及传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随同阳性结果复印件报公、随同阳性结果复印件报公共卫生科。共卫生科。(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艾滋病病人的报告要求(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要求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要求1、确诊的、确诊的“肺结核肺结核”病人,除按规定程序上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除按规定程序上报传染病报告卡外,如病情允许,应按照国家卫生部外,如病情允许,应按照国家卫生部“肺结核病人归口管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理”规定,遵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病人转至户口所在地规定,遵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病人转至户口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归口治疗。结核病防治所进行归口治疗。2、对于户口所在地为我县的确诊肺结核病人,首诊医师应在、对于户口所在地为我县的确诊肺结核病人,首诊医师应在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及时填写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及时填写“肺结核可疑者、肺结核肺结核可疑者、肺结核病人转诊单病人转诊单”,将病人转至疾控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将病人转至疾控中心进一步诊断治疗。(五)特殊传染病报告要求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要求(六)我院常见传染病病种(六)我院常见传染病病种2015年年1-6月传染病报告统计表月传染病报告统计表乙类数量丙类数量其他类数量乙型肝炎67手足口病104水痘53肺结核40流行性腮腺炎11尖锐湿疣14百日咳8风疹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腥红热6AFP1麻疹5结核性脑膜炎1梅毒3淋病2布鲁氏菌病2丙型肝炎1合计13411670(六)我院常见传染病病种2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肺结核水痘梅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淋病尖锐湿疣AFP布鲁氏杆菌病腥红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核性脑膜炎01020304050607061356202513521405335118214126112014年2015年2014年上半年与年上半年与2015年上半年部分传染病报告数量对比图表年上半年部分传染病报告数量对比图表2014年上半年与2015年上半年部分传染病报告数量对比传染病防治法新上岗人员ppt课件(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1 1、疫情管理人员、有关院科领导及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传染病相关知疫情管理人员、有关院科领导及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识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两次。2.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息报告管理规范、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方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更新内容等。面的更新内容等。3.3.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新入院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4.4.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合格后方可上岗。5.5.拒绝参加培训者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执行。拒绝参加培训者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执行。(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有关院科领导及谢谢 谢谢 聆聆 听听!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