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ppt教学讲解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7327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诉衷情ppt教学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诉衷情ppt教学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诉衷情ppt教学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诉衷情诉衷情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2积累戍:sh 军队防守 戎:rng 古代指兵器、军队及西部民族戊:w 天干的第五位戌:x 地支的第十一位 积累戍:sh 3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被称为“中兴四大家”。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绍兴人。存诗934注释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关河:关塞河防,此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胡: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注释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5翻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翻译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6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赏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10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的生活。用“当年”点出所叙往事。“觅封侯”,谓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匹马”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英姿。“戍梁州”,指出驻守的地方。这两句表现作者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信心,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只有当年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因见貂裘而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也可说,“旧貂裘”是这首词灵感的触媒。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1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换头三句,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胡未灭”,谓金人尚未被消灭,半壁河山还在敌寇的铁蹄蹂躏之下;“鬓先秋”慨叹自己年迈体衰,不能重返前线;“泪空流”是说壮志成空,忧国忧民之泪等于白流。这里用“未”、“先”、“空”三词,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感人至深。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1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通过自身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为国献身,却落得如此下场!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首词虽然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而言,但通过饱含热泪的诉说,抒发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4模拟检测1、诉衷情作者为陆游,选自放翁词。“诉衷情”是词牌名。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模拟检测1、诉衷情作者为陆游,选自放翁词。“诉衷情”153、诉衷情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故”,作者使用这两个典故分别有怎样的用意?“万里觅封侯”借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求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3、诉衷情中有两句词使用了“典故”,作者使用这两个典故分164、词中回忆自己征战疆场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5、和“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4、词中回忆自己征战疆场的句子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176、试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以“当年”二字开头,写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阙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6、试分析“梦断”一词在词中的重要作用。187、对整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本词是作者晚年隐居以后写的,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作品。B、本词的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D、本词反映的是作者在倍受打击并已年老体衰之时,仍不忘国事的心情。7、对整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19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壮志未酬的内心苦闷。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喂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代指闲居之地。8、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C、D)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两句词人再现昔日满怀壮志奔赴前线的英姿。“觅封侯”借典故写自己收拾旧河山的壮志。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中“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C、“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词人总结一生,在感慨个人不得志、不受赏识重用的同时,更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D、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切悲愤。上片思昔,下片抚今。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C、D)21请大家将书翻到P4322阅读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2、牵挂的是金兵还没有消灭,而自己两鬓斑白、岁月已经不多,恐无法建成功业,收复失地、统一国家。3、白白地阅读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234、因为金兵还没消灭,作者渴望上前线杀敌卫国,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且如今自己已年老体衰,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白白流泪。5、表现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6、作者渴望杀敌卫国,却报国无门,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4、因为金兵还没消灭,作者渴望上前线杀敌卫国,却得不到朝廷的24表达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表达作者渴望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激情。不同之处:示儿主要期待消灭金兵,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而诉衷情主要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的感情。表达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表达作者渴望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25请大家划出“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上的故事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请大家将书翻到P44请大家划出“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上的故事26谢谢大家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