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研究财务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7131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研究财务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研究财务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研究财务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摘要: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率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政策变化和干预风险造成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行业集中,过度放贷的企业“高质量”为主,以“块”的组织结构。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方法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为契机,提出合理和谨慎的经营理念,逐步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一个完美的和动态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如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等。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金融目 录1 引言31.1 研究背景和意义31.2国内外文献综述31.2.1有关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31.2.2有关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41.3研究内容与方法61.3.1主要研究内容61.3.2主要研究方法62 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剖析62.1利率市场化概述62.2利率风险管理策略72.3国内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72.3.1国际利率市场化进程72.3.2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83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管理的考察与启示93.1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考察93.2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93.2.1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经济环境变化93.2.2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条件103.2.3促进了各种金融创新的兴起103.3国外利率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103.3.1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存款保险”先行的策略103.3.2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利率市场化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103.3.3发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113.3.4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加强金融监管11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分析114.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114.1.1主要面临的风险种类114.1.2管理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124.2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124.2.1利率风险防范方法和手段单一124.2.2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相对欠缺134.2.3金融市场深度不够13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措施135.1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135.2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预测机制,科学准确预测市场利率155.3注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15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我们经常会提及“金融自由化”,而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就是利率的频繁波动。虽然利率风险只出现了短短的几十年,但是期间它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产生了极大冲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率风险造成了美国大批储蓄机构的倒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存贷利差会逐渐缩小,我国商业银行若是不重视利率风险的管理,便很可能重蹈美国储蓄机构的覆辙。截止2015年,我国将加强对基准利率体系和相关机制的建设,并通过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具体措施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国务院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目前已进入利率市场化的关键阶段。但是长期以来,在央行利率管束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利率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己经变得刻不容缓。利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包括: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实体经济将得到促进和发展等等,但同时,由于利率波动变大,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够稳定,从而使其经营压力和风险大大增加。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排头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多种金融资产及金额负债为经营主体的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受央行管束的状态,管理水平比较滞后,随着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前进,利率波动日益频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今后将要面对的课题。虽然我国逐步加强了对利率风险的监管,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相比仍显不足。当今国际及国内的经济形式不容乐观,深度剖析利率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造成的影响,同时科学地加以防范,并且逐步完善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有关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国外有关利率市场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从放开利率管制的视角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打破了政府监管利率这一局面,其针对性地提出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利率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应完全交由市场,这是利率市场化史上的一个伟大突破。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逐渐被浮动汇率制取代。麦金农和肖(1999)在充分研究资本市场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这两大影响深刻的理论,他们指出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受本国利率管制程度的影响很大从国际视角来研究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及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Harper Ian R,Scheit T(1992)主要研究意大利在放松利率管制前期其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放松利率管制并没影响银行的系统风险。Samia 和 Saoussen(2009)对 6 个东亚地区新兴国家 2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菲兹罗和颇特等(2010)通过研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相关数据,指出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会导致中国国内利率上升。Choudhry 和 Jakob(2008)主要研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对比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最终表明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大。国内主要是从利率改革的效果这一视角来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主要研究有:郑先炳(1991)在著作利率总论中指出利率的本质就是资金的价格,此时利率的作用就是引导资金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黄金老(2001)讲述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储蓄投资;另一方面能够带来金融深化效应。易纲(2009)指出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利率体系较之前改善了很多,这均能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肖欣荣(2011)立足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张友先(2011)指出利率市场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收入状况,且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高利润高增长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其利润水平将逐渐回归至行业平均水平,从而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1.2.2有关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外有关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从实证分析的视角来研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Paul A.Samuelson 最先研究金融机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的股权市值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Karolyn Mitchell(1989)主要根据 1976-1983 年商业银行的收益、支出以及利率变动来判断银行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以前商业银行未改变利率风险监管措施导致风险暴露程度较大,而 1979 年以后利率风险监管改善后风险暴露程度明显降低。Ann Arbor (2007)主要研究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差异。分析各类银行财务数据,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得出越是容易受到金融冲击的银行,其风险管理能力越强,即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风险应变能力比大型银行强。Gloria M.Soto(2009)研究西班牙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银行规模、总资产和衍生工具活动与利率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与总资产的比例与利率风险则呈负相关关系。从国际视角来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利率风险管理的差异性。Madura Jeff, Zarruk EmilioR(1995)将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放大到了国际视角。他通过对各个国家地区的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一国银行的内在价值受到本国利率和国际利率的双重影响,这就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每个国家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有差异的,要立足利率风险差异加大对银行的利率风险监管。萨奇(1996)研究得出利率改革带来利率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大多数利率改革后的国家其利率普遍出现上涨。P.Honohan (2004)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利率改革中的差异。在利率改革之前,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明显大很多;在利率改革之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普遍上升,其波动的频率加快,波动的幅度增大,银行利率风险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峻。国内有关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从加大利率风险监管的视角来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问题。黄金老(2001)将利率风险分为阶段性和恒久性两种,阐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实属正常,但利率水平显著上升的可能性很小,研究指出利率变动会引发银行利率风险,银行要加大对利率风险的监管力度。邵伏军(2004)研究证实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利率上涨,但不会出现特别高的利率上涨,银行需要加大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监管。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主要研究内容本文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探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通过借鉴巴塞尔委员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提及的稳健的利率风险管理方式应该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从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改进风险计量和检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改进利率风险防范的措施,希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1.3.2主要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利率市场化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讨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整体思路。通过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前中后期的数据,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银行负债结构、银行风险偏好和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同时,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变动趋势,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2 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管理理论剖析2.1利率市场化概述从概念上讲,利率市场化意味着依靠市场来调整利率。利率控制权威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发挥了核心作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措施,控制银行利率,让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利率的市场化,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从本质上讲,利率的市场化是利率定价能力最终回到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调整利率,中央银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里程碑事件,1996年,我国实现了银行间拆借市场网络操作,几年后,第一次在中央银行按照困难模式,逐步缓解率控制,最后在2012年通过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空间,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2.2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动承担法,指的是根据银行的利率变化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最终达到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在这种方法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就是对未来利率的预测,一旦预测不准确,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所以这种方法的运用需要非常的谨慎。规避法是从源头消除利率风险的一种方法,以保证银行不被利率波动所影响。分散法就是通过某种方法将银行所需要面对的利率风险化整为零。减少由于利率波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转移法是指将利率风险进行转化,利用市场优势和金融工具来转化资本形式降低风险。2.3国内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2.3.1国际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外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相对成熟,而这其中又以美国的市场化进程最为成熟,其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在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没有发展起来,整体水平不管是从体制建设还是从货币化成都来说都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对金融业过度干预,这种干预的影响,在麦金农和肖提出的两个关于金融的理论中就己经充分的阐述过了,他们认为,受到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会普遍存在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的现象,而且金融体系的规模也发展不起来。政府对利率的管控和对金融业的限制是不被专业人士所赞同的。金融行业的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形成其独特的体制和规模,降低通货膨胀,提高利率,用正常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方式来和经济发展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根据自由的市场原则,为了提高投资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需要放弃对利率的控制,让其能够自由发展。而且,经过专业人士的研究也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名义利率,并且保持在较高水平,才能够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在这方面,多为专家学者都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作出过研究,其中,马西森对卡普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利率过低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影响的概念,强调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弗赖对实际存款利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他们之间的增长是呈正比的。美国的金融市场最先对政府管制发起了挑战。在上世纪发生经济萧条之前,美国的利率就形成了自由的市场化利率。但是,正式由于各种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美国的银行业才发生了经济危机。面对这种大萧条,美国的银行业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提高存款利率,这种竞争,导致了很多银行无法继续经营。此后,美国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干涉,限制存款利率。到20世纪60年代,受市场影响,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负利率越来越严重,美国正式开始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取消了对大额的存款利率的限制。在此后的16年间,美国逐步的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2.3.2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内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起步基本上可以说是延续了国外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国外现行的测量利率风险的技术和对这种风险的管理方法己经在实践中被逐渐引入我国并且加以应用。通过我国学者的研究总结,提出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管理策略,在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规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98年以后,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间日益剧烈的竞争与国外金融资本的严重冲击,利率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与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有学者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通过详尽分析,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且对如何判定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刘胜云在对利率风险防范模型的研究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通过大量的实证,证明持续期模型的可运用性。并且为持续期在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政府对利率进行杨哥管控,金融资源无法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化配置。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现象得到了环节,利率市场化成为了可能。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利率水平不断地进行调整,给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到了1994年,正式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案。2004年10月28日,放开了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2008年,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可以下浮30%。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循序渐进的在进行,我国一边积极的推进利率市场化,一边在市场化进程的道路上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市场情况的道路,对利率定价机制加以完善,从根本上为我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助力。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五次降息,这标志着政府对利率的干涉已经逐渐放开,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出了关键的贡献。虽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这条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3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风险管理的考察与启示3.1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考察1929年之后,美国经济进入了低谷,此外金融市场同时受到了管制,美联储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管理政策条例(以“Q条例”为代表)。以上这些条例为美国日后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1960年之后,美国进入了滞胀时期,实际利率明显上升,利率管制者控制了储蓄金融机构支付给储蓄者的利率上限,储蓄者选择了提出存款进而投资到能得到市场回报的其他地方,即出现了“金融脱媒”。利率管制政策越来越不适应美国的经济金融的发展,其中需要进行的政策改革的核心是废除Q条例,而B条例的核心内容就是设置储蓄存款利率上限。1980年通过的银行法案1980年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及货币控制法案试图解决储蓄金融机构利率管制的问题。1982年,通过了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至此,美国定期存款的利率基本上已经放开。在高恩圣杰曼法案之后的五年中,是否应该给予储蓄金融机构更多的商业银行所有的权力,美国内部存在较大争论。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均认为应该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二者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和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同时管理当局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权利到期,至此“Q条例”完全终结。存贷款利率的限制被解除,标志着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到此结束,美国实现这一过程用了16年时间。3.2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3.2.1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经济环境变化20世纪70年代,全球石油价格上涨推动了物价的持续上涨,美国经济遭遇“滞涨0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滞缓,失业率不断升高,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也不复存在,到1982年达到最高点。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又面临着贸易逆差、货币升值和利率上升的困扰。其中,贸易赤字超过1000亿美元,美元兑日元的汇率达到1:250,企业开工不足,倒闭频繁,个人失业增加。通胀率居高不下,联邦基金利率曾一度高达19%。3.2.2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条件从1986年到1993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以接管的形式处理了1235家面临危机的银行。FDIC处理危机银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就是接纳危机银行全部的资产和负债,再转售给有意愿接管的金融机构,其中的负债主要是被保险的存款;第二种方式是将危机银行的不良资产打折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其中以第一种方式为主。3.2.3促进了各种金融创新的兴起利率市场化对美国的金融创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将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转变成可以到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商品。资产证券化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组合证券,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第二,培育了各式各样的影子银行。这些影子银行包括信用转换、期限转换、结构性投资工具、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等,这些未受到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与公共机构的信用保证,它所使用的是广泛的证券化和担保融资技术。3.3国外利率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3.3.1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存款保险”先行的策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很难去覆盖银行体系的风险。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更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作用。这样通过明确规定好的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程序,能够有效稳定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和市场预期,最大限度地保证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性,以及金融体系的平稳和安全。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包括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评估、保费收取和合理分摊成本制度,保障中小储户的存款利益,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实际上,由于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中小金融机构得到了必要的保护,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尽量减小了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3.3.2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利率市场化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法国的利率市场化大约经历了30年时间,美国、日本和台湾分别用了十六七年努力。从步骤来看,美国存款利率在前,贷款利率在后,最终将全部利率实现自由化,日本则是国债在前、其他种类在后,银行同业在前、银行和客户在后,长期利率在前、短期在后,大额交易在前、小额在后。3.3.3发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利率市场化实践看,利率放开的最难一步是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金融市场中存贷款替代产品越丰富,规模越大,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基础就牢固,面临的市场化定价竞争压力就越大,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就越成熟。3.3.4利率市场化进程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完善制度保障。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有可能导致过度竞争现象的出现,在此应该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体制的构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实践表明,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金融监管等风险防范制度的不断完善。2008年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同时,还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暴露出各国政府对综合性金融业务监管不足,作为综合经营主要载体的金融控股公司比传统商业银行的赢利能力有明显优势,但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在加快综合化经营的同时,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没有到位。如花旗集团、巴克莱集团等金融机构大量进入高风险领域。危机之后,美国通过了多德一弗兰克法,扩大了美联储的监管权力,只要是有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机构,无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还是清算、支付和结算组织,均纳入美联储监管。4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分析4.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4.1.1主要面临的风险种类根据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也称期限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来源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当这种到期日错配影响到了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形状以及位移时候,收益率风险就产生了;当具有重新定价风险的资产和负债计算利息的基准利率收到市场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基准利率变动的不一致性就会导致基准利率风险;银行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都赋予了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提前支取活期存款等选择权,这些选择权的存在导致期权风险。可见,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这三类利率风险都是在利率发生变化时候由重新定价风险衍生出来的。因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利率风险是重新的定价风险。4.1.2管理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应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等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管理,该方法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并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只要在市场利率发生波动时,根据利率的波动来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使得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的缺口向着使银行免受利息收入减小的损失的方向发展即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状况,对利率风险重视不够,专业人才奇缺,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扔停留在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上,以利息收入为主要的经营收入,经营业务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决定了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占比例大。在我国目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建成,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处于初步阶段,民众的闲散资金的投资渠道非常单一,在银行的负债里有很大部分都属于被动负债,并且浮动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占比非常小,这就给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利率风险时候提供了操作便利。原因在于,被动负债和浮动资产少使得在利率变动时,不会立刻引起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利息、收入和支出的变动,这中间传导的时滞就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操作时间上的便利。在我国目前的阶段来看,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依然是可行的并且靠谱的。或许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在采取此方法的原因所在了。4.2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4.2.1利率风险防范方法和手段单一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但是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比较长,利率处于管制的时间也比较长,我国的商业银行对利率波动的反应变得迟钝,被动的接受利率的变动对各商业银行的已经是一种习惯,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的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防范利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不积极的去分析市场利率的走势如何,同时利率变动是采取应对措施也比较迟缓。徽商银行的总行和分行职责不同,传达和监督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并制定利率的是总行,而分行是利率政策的实际执行者,但是分行却没有专业的利率风险防范方面的人才,这就导致对利率风险防范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缺乏。出于利率风险防范的要求,在这几年银行出台了一些风险管理的办法,但是在实际的运营中,银行依然以完成考核指标为主,其存款的成本持续的上升,却是量的增加不是质的提高。虽然银行有积极的应对利率风险,但是其主动防范利率风险能力依然不足,度量利率风险方法也比较单一,对利率风险方法不够。4.2.2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相对欠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管理利率风险普遍采取的手段是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办法,当利率发生波动时,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相对规模和比重来减少利率风险暴露。换句话说,资产负债表内被动式管理是利率风险的主要对冲手段。但是从国际铜业的经验来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主动型的资产负债表外管理也是较小利率风险的主要措施。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这种主动型的管理方法不仅不影响银行自有头寸的配置,在账户准确划分和头寸隔离的原则下,也不易形成交易账户利率风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缺乏动力,再加上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主动式的利率风险管理在我国不具备牢靠的实践基础。4.2.3金融市场深度不够目前,中国金融市场整体还不够完善,以利率风险较大的债券市场为例,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市场联系度不够。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这三个债券市场同时并存,但又相互割裂,使得债券跨市场流通性不强,商业银行通过不同市场的债券流通来对冲利率风险也无可能。第二,市场结构不平衡。这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债券品种结构不均衡,固定利率付息债券较多和零息债券、浮息债券的数量较少。二是债券的期限比较单一,一年以下的短期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较少。这种结构的不平衡对构建完整的利率期限结构很不利。同时也不利于商业银行通过不同结构的产品来管理利率风险。第三,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这方面主要是只有些债券在市场上的交易量少,换手率低,加大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波动情况下的操作难度。这三个明显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市场深度,同时也限制了利率风险管理的灵活度。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措施5.1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完善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应包括下面几个特点:一是完整性,利率风险防范机制要体现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战略思路,从高管层到基层都包含在内;二是分工明确,对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划分,避免在分工上出现重合以及管理界限不明确的问题;三是独立性,在关于利率风险防范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要相互独立,其中风险部门、业务部门和审查部门之间独立;四是有效性,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面临的利率风险,要在实践中检验其防范利率风险的水平和效果,增强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商业银行要完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需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同时兼顾市场的复杂性,并且要体现全局的利率风险防范战略意识,用合理的分工和独立的风险部门来防范利率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利率风险意义重大。基于这种背景之下很多银行都积极的转变经营理念,向着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方向去发展,在传统的风险管理中仅仅重视对基础层面的追求,这种经营理念己经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了。可以发现在现在的风险管理中,基本上都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这个发展理念来提升银行服务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多的是通过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客户的体验。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质的经济实体,只有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被广大的客户群体所有接受和认可,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获得一席立足之地。因此,银行的管理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银行风险管理只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够提升市场的竞争能力,保证国家货币政策有效运行的传导,同时这也是众多商业银行在后期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风险已经完全渗透到银行业务中,利率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是综合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资金,以及许多金融工具的定价基准。建行要把重点放在企业经营的转型发展上,以满足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要求,把当前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进行综合研究,看待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缺点,着重于监管要求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原则,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级机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首先要在总行一级建立统一的决策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负责决策利率风险管理事宜;第二,从其他商业银行学习先进做法,建立银行资产负债委员会,建立特别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力争做好风险评估。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己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为风险管理,涵盖利率风险等多种风险,从主观经验管理到定量科学管理,转型是基于更可靠的风险管理保证。那么也可以发展金融产品,选择引入利率衍生品。金融工程技术是今后避免利率风险的有效方法。多样金融衍生产品也是市场要求。5.2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预测机制,科学准确预测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市场利率将会收到来自市场、宏观环境、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利率波动的原因也更为复杂。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对市场利率进行合理的预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如何才能提高对利率的预测能力,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管理利率风险以减小损失?从利率波动的方向以及波动的幅度两方面来考虑对市场利率的预测。第一,正确预测利率波动的方向。对方向的预测应结合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的变化动态,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府的则-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充分考虑这几个方面就可以对未来利率的变动方向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第二,正确预测利率波动的幅度。对利率波动幅度的预测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方法。具体可以根据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国内资本市场上资本账户进行分析,还可以结合银行利率预测。这些方法在预测利率波动的幅度方面都是很有效果的。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飞快,计算机以及数据库的运用越来越普及,而商业银行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由信息科技出发建立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数据库系统,有大数据支撑利率风险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优势,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利率防范,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数据库和利率结构数据库,由利率结构数据库区分析利率的期限和结构,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归类,进而实现全面准确的利率风险防范。商业银行通过建立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数据库系统来分析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银行现金流变动、利率风险变化等情况,进而为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提供量化指标,为利率风险防范筑起多层防御线。5.3注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这句话都是真理。对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中,我们同样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西方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面对利率的异常波动,能够在短时间内研究出一套成体系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和度量模型,这本身就是人才作用的结果。任何强大的企业都少不了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而人才正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急缺的。现在存款利率上限还没有放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在进行当中,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利率风险或许还没有说的那么严重,但是一旦到了存款利率全面放开,利率频繁波动的时候,再去临时组建人才队伍,可能己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了。因此,培养一支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利率风险管理队伍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道必须做好的考试题。首先,我们可以从国外先引进己经具备丰富的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来我国担任队伍建设的领头羊,由他对招募的学员进行授课培训,逐渐提高学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其次,鼓励员工走出去。通过组织海外学习项目等给员工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真枪实弹的演习中掌握技能;最后,各银行之间除了竞争关系,还是合作伙伴。加强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进步,从而使得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结束语商业银行的利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率的变动,利率市场化表面上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但是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重重阻碍。利率的相对变化主要是依靠双重层次,其一是长期稳定的利率压制,预计利率会相互提升,从而导致同行对客户存款的相互竞争。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风险和竞争,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总之,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改革进程,我们要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和应对,推动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利率增长,更好地为美好的未来做基础。参考文献1 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M.1972.2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金融控制M.O,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3 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10).4 Harper Ian R,SCHEIT T.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 Deregulation on Bank Riskand ProfitabilityJ.Journal of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92(31).5 Samia M,Dalenda M,Saoussen A.Accuracy and conservatism of VaR models:A wavelet decomposed VaR approach versus standard ARMA-GARCH method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9,1(2):174.6 泰翰,菲兹罗,楠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J.新金融.2010(10):4-9.7 萨奇.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国际金融研究,1996(1).8 Honohan,Patrick.Financial development,growth and poverty:how close are the links?.Palgrave Macmillan UK,2004.9 郑先炳.利率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10 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金融研究,2001(1):19-28.11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1).12 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1).13 张友先.利率市场化对四大行的财务状况影响比较J.银行家,2011(8).14 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J.金融研究,2004(6):90-103.15 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J.中国经济时报,2012(5).16 王慧晶.利率市场化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02(7).17 叶纯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务初探J.新金融,2005(11).18 沙振林.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5(6).19 麦肯锡.中国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利率市场化时代J.2015.20 李成,马国校.模型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的应用研究J.金融研究,2007(5).21 李百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证分析J.金融财税研究,2009(4).22 程宇.基于利率互换交易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