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7081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通用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巩固提升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太平天国运动1、2、3辛亥革命4、5、6、7、8、9、10五四运动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解析:D注意题干的角度限制:从经济的视角看,以及“重大价值”的限制词。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提出这一主张,故A项错误;B项“公有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主张,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太平天国运动是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土地的革命纲领,故D项正确。2.(2014荆州一模)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材料表明太平天国()A.拜上帝教理论遭到读书人抵制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解析:D根据材料信息“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可知太平军建立起以贫苦劳动人民为骨干领导的革命政权,政权的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故选D。A项中的“拜上帝教理论”和C项中的“绝对平均主义”材料都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属于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于D项中。3.(2014湖南模拟)有学者分析,“清政府地方势力,在洪杨战役中的变化,不外两点:一,督抚取得军事上的实权,其势渐重;二,军队由单元体化为多元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B.导致清政府中央集权逐渐弱化C.成为民国时军阀割据的诱因D.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解析:A晚清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办湘军、淮军,并实现了军队私有化,地方势力急剧膨胀,一方面冲击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并成为民国时期军阀利用私有军队割据分裂的诱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因此,A项符合题意。4.(2014长沙检测)“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D.民主革命压倒了民族革命解析:B参加辛亥革命的三个阶层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被迫打着民主革命的旗号,这说明B项正确,D项错误。三个阶层并不团结,矛盾重重,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说明C项错误。5.(2014成都检测)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解析:B提取题干材料信息“改革的路被堵死”后革命爆发,革命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明确得出是清政府改革失败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6.(2014湖北联考)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解析:C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涉及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的目的和愿望是一致的,故A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时期主要涉及维新派和顽固派,都主张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不正确;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清朝贵族继续维持君主专制统治,袁世凯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列强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现象符合“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形成合力推动历史发展,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涉及的各派政治力量也较多,但是愿望趋于一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与“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不相吻合,故排除D项。7.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A.维新派B.义和团C.同盟会D.共产党解析:C由材料中“遍布支部于各省”“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可以看出该党形成了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并注重在军队中培养自己的力量,再结合武昌起义的相关知识可以确定为同盟会,故C项正确。8.如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C.建立中华民国的原则名存实亡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解析:C题干信息“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表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故选C。9.(2015吉林月考)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下列史实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B根据题干材料中“政治制度”一词排除C项洋务运动,根据“从国外移来”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D项五四运动不存在政治制度的移植问题。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借鉴了美国的政治制度,结果被袁世凯抛弃,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故B项符合题意。10.(2014黄冈调研)1912年8月21日的民权画报发表了漫画改头换面。画中一个站立的人由五个汉字组成,其头部为“共和”二字,四肢和躯干是繁体字“拿破仑”。该漫画最适合于()A.表明黎元洪武昌首义的历史功绩B.概括孙中山暴力革除帝制的意义C.指出袁世凯武人专权的政治野心D.剖析溥仪无力对抗共和的虚弱本质解析:C“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曾加冕称帝,变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因此漫画改头换面实际上是指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袁世凯武人专权的政治野心暴露,破坏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A项表述黎元洪武昌首义与漫画中“拿破仑”不符;B项表述与漫画主旨“改头换面”意思相悖;D项中溥仪不要“共和”,故A、B、D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1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评述某一事件时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这一运动是指()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解析: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正确选项为B。A项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C、D两项所处时期,中国共产党早已成立。12.(2014佛山检测)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解析:B巴黎和会上英美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激发了中国人的反日情绪,这一政治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题意符合,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但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无直接关系,故C、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后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人从此尝到了“弱国无外交”“落后会挨打”的滋味。静海寺也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材料二160多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革命热情。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展示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宏伟规划。材料三金田起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金田这场“大起义”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的主旨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3)材料三中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从哪一角度评价金田起义的?你是如何看待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分析评价能力。第(1)问,联系鸦片战争时代大背景,从阶级矛盾方面回答。第(2)问,分别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相关内容及相关评价。第(3)问,要从全球史观角度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评价。答案:(1)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和清政府的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的主旨是发展资本主义。不能。因为绝对平均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实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社会环境决定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3)全球史观的角度(或者亚洲民族民主运动角度)。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14.(2014潍坊模拟)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1)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第(1)问,“政体”根据材料一中“虚戴君主”“内阁”可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特点”可从材料一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归纳得出。第(2)问,从“党会”“党籍”可以看出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无法成功的原因。答案:(1)政体: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2)新现象:政党政治。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