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2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933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2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2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三阶段 现代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1.3.12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随堂演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2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随堂演练1.(2015吉林三模)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解析】选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年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故B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正确;D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错误。2.(2015广州调研)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 000万吨降到1 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经济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解析】选A。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致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故A正确;“大跃进”强调以钢为纲,全面跃进,而材料中钢指标一降再降,故B错误;这种做法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困难,与环境保护问题关联不大,故C错误;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3.(2015长沙一模)著名党史学家李新记载了这么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这件事情可以说明()A.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B.大包干符合农村实际C.机械化不符合农业的发展方向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解析】选B。材料中只是说明党史学家的经历,不能以偏概全说党史学家主要研究农民,故A错误;依据材料“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可知大包干符合农民愿望,故B正确;农民愿意分地,但并不代表农民反对机械化,故C错误;依据材料“某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所以县里的领导不大愿意把地分给农民。但李新到农民中间一问,农民都支持分地”可见农民的需求跟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一致的,故D错误。4.它被认为是中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是指()A.开放浦东B.中国加入APECC.中国加入WTO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选C。开放浦东不属于“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A错误;APEC是官方论坛,与题意不符,B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的开放主要是引进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而加入WTO是进一步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东西,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C正确;D与市场开放无关。【拓展延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1)利: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2)弊:会给本国企业带来压力和严峻挑战,严重冲击弱势产业、企业和产品。5.(2015海淀区一模)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解析】选A。1953年开始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故A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一五”计划是1957年底超额完成的,时间不符,故C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于1988年,时间不符,故D错误。6.(2015赣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工业经济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空前规模的人为的环境污染,有的已酿成公害事件。这些公害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民的骚动,也震动了当时的执政者。在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制定防止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单行法规。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还有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内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上引进了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各项法律制度,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许可证制度等。摘编自金瑞林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材料二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进入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在极“左”思想影响下,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对环境污染具有天然免疫力的谬论,在发展的同时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环境污染在失控的状态下迅速蔓延。在国际环境事件的警示和国内环境恶化的双重严峻形势下,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1974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防治沿海海域污染的法规。1978年我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摘编自薛惠锋等世界、历史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资源立法(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工业国家与现代各国在环境立法方面有哪些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推动早期工业国家和现代各国进行环境立法的原因。(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并指出我国这一时期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解析】第(1)题第一问不同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即可,注意概括要全面;第二问原因要求分别说明,早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工业发展造成环境问题、群众不满、社会文明进步等角度分析。现代各国可据材料一中信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环境政策和立法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并从当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方面思考。第(2)题第一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等方面思考,同时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大跃进带来了自然环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的严重破坏”“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分析。第二问据材料概括特点。答案:(1)不同:早期以防治污染为主,现代旨在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和预防为主方针;早期采用单行法规形式,现代各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基本法,甚至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宪法层面;早期主要针对当时的环境污染,现代各国加强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早期仅限于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现代各国普遍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原因:早期:工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引起群众的不满,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影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特点:环境资源立法整体比较滞后;环境资源立法规格高(环境保护被列入宪法),发展快;以行政法规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