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训练33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931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训练33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训练33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训练33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33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河北衡水摸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B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A项。B、C两项不能体现其进步性,故排除;宗教改革不是破除宗教迷信,排除D项。2(2020江西新余四中检测)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罗马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C打击了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D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认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钥匙的掌管者,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D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过宗教改革,个人并没有取得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排除B项;宗教改革没有打击王权,排除C项。3(2019广东揭阳高二期末)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在处理神圣罗马帝国的遗产时,形成了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可知,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了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民族国家,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臣民的信仰由国王决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信仰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不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宗教信仰,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新教和天主教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排除D项。4(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答案B解析材料“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反映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把人们从罗马教会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故B项正确。因信称义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强调王权至上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5(2019北京海淀期末)路德曾说,在他以前的改革者攻击的是教廷的腐朽生活,而他所攻击的是教会赖以存在的学说。这是因为路德的学说()A主张人因为信仰而得救B提出“君权神授”理论C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体系D削弱了世俗君主的权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他以前的改革者攻击的是教廷的腐朽生活,而他所攻击的是教会赖以存在的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反对教皇权威,提倡因信称义,故选A项。“君权神授”与材料“攻击的是教会赖以存在的学说”不符,排除B项;路德反对的是教皇和教会的权威而非基督教神学体系,排除C项;宗教改革加强了世俗君主的权威,排除D项。6(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A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C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D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自然科学成果影响着启蒙思想家研究社会规则的角度,故选B项。7(2020河北辛集中学开学考)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由此可见,卢梭主张()A三权分立 B开明专制C君主立宪 D遵守公共意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可知,卢梭主张社会契约,也就是遵守公共意志,统治者不遵守,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故选D项。8(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民为公,乃千古之法的精义所在”“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可知,两人都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发展蓝图,排除A、B两项;由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9(2019湖南期末)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徳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契约规范社会行为以塑造理性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并非强调个人自由,排除D项。10(2019北京海淀期末)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由此,他主张()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C发动人民进行革命D以理性反对宗教狂热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可知,材料中孟德斯鸠主张权力的相互制衡,故选B项。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卢梭主张发动人民进行革命,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宗教狂热,排除D项。11(2019重庆一中等六校联考)从欧洲思想史来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不同,其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其意在强调()A启蒙运动已经成为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C启蒙运动促进了社会的转型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启蒙运动核心是以未来的名义讨伐过去的时代”可知,材料强调启蒙运动构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批判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转型,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不同,故排除D项。12(2019山东济南三模)“人是万物的灵长”“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等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C全面否定了封建神权统治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等可知,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B项正确。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河北唐山一模)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教俗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答案B解析世俗贵族代表封建地主利益,他们阻碍、反对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之所以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是因为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肆意控制和剥削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的统一和发展,教俗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C、D两项均非根本原因,排除。14(2019陕西二联)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天赋人权说 B社会契约论C自由平等说 D人民主权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卢梭在这里强调的是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相关信息,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卢梭意在以社会契约为例,说明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一些思想家的主张。时间人物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13世纪阿奎那认为真理只在理智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之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17世纪笛卡尔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18世纪康德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古代的这些思想家都强调人类自身理性的重要性,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故选D项。材料中思想家的观点没有强调对真理的探究,故排除A项;理性与宗教并行不悖的表述错误,故排除B项;理性是一种思考方式,不是认识,故排除C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9全国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知,15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印书坊,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于活跃,A项正确。这一时期的欧洲并未出现政治变革的热潮,B项错误;市民阶级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此图片无法说明,C项错误;新教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产生的,D项错误。17(2019全国卷)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答案D解析根据“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同样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美法都是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手段,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复辟,排除C项;启蒙思想指导下的法国大革命强调社会平等,这一点在英美等革命中未有明显体现,故选D项。18(2019全国卷)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可知,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查理二世曾经复辟帝制,他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其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C项正确。宗教自由不等于信仰自由,材料中查理二世强化英国国教至尊地位,其实是反对信仰自由,A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B、D两项错误。19(2018全国卷)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流行,故A项正确。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0(2017全国卷)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到人民监督,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君主立宪、法律至上的内容,排除A、B、D三项。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理性”是人类为自身解放和自由而寻找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需正视“理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材料二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裁判一切,重构一切。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装运动材料三人凭借理性对自然的统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与人的关系也走向异化。更令人震惊的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技术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判”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指出材料三中“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理性”?答案(1)内涵:“工具理性”强调科学;“价值理性”强调人文或人本,强调人本主义终极关怀。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2)政治领域: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提倡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宗教领域:批判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提倡科学、理性。科技领域:推动工业革命兴起,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等机器大量发明和使用。(3)表现: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破坏自然环境;造成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言之有理即可)评价:理性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理性不是万能的,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有信仰与道德的世界。(需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评价)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等方面总结相关因素。第(2)问,根据材料二“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高度发达的理性技术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破坏和阶级对立。第二小问,对理性要全面看待,既要看到它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理性不是万能的。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辽宁大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累积个人资本的责任,并且将积累的资本用于社会再生产而不是个人消费。资本主义精神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个人只要能够在经济制度下以合法途径赚钱,就是擅长于某种天职的表现。韦伯描述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以严格、小心谨慎且有远见的计算为基础,进而谋求经济上的成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崛起。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论述:新航路开辟后,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这进一步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1719世纪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为资本主义的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激发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示例二)观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论述: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关注现实社会,关注人的生活,把人们的视野从宗教生活层面拉回人间,使人们积极追求现世的幸福。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特别是加尔文派提倡先定论,鼓励人们努力奋斗,实现发财致富,这些主张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主张理性思考,否定专制制度,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精神指的是一种带有功利主义色彩,以增加资本本身为目的”“同时带有资产阶级文化的色彩”“资本主义精神具有理性计算的特征”可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论述,经济方面可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概括作答;政治方面可从1719世纪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崛起奠定了制度基础进行回答;思想方面可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激发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作答。最后,总结说明多种因素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略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民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可知,卢梭主张国家是按照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因而国家应该维护人民的意志;人民主权是不能转让和代表的,那么它只能由人民自己行使;通过选举产生的议员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们只有在选举期间代表人民的意志,议员选出后,人民就不能行使主权,因而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的,否则人民主权就无法真正实现。作答时,可以结合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说明他们建立的民主国家并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而只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注意如果人民主权只能是由人民自己行使,那么就不适应近代以来国家的发展趋势,所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并不是最好的,需要探寻更适合人民需要的国家形态,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