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886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跟踪检测评估2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使社会动荡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D法西斯主义滋长威胁民主政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谈到社会革命”“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故C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2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解析:“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但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胡佛总统的做法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答案:B32019广西桂林、贺州高三联考题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到:“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反映出“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解析:材料反映了罗斯福通过新政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新政遵循凯恩斯主义,故A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B项错误;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新政维护广大劳工权利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D项正确。答案:D4美国人卡尔德格勒曾指出,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都相信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做某些事情来对付经济危机是政府的责任”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据此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B以有限干预经济应对危机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胡佛与罗斯福都认为大企业需要控制”“胡佛是打破政府(对经济)漠不关心和软弱无力的习俗的第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尔德格勒认为胡佛改革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答案:A5罗斯福总统在和美国人民进行炉边谈话时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头戴丝绸小帽的富翁掉河里了,一个好心的路人跳到水里救了他的性命,但富翁不但不感激好心人的救命之恩,反而责怪对方让他的丝绸小帽漂走了。这个故事的寓意主要在于()A提醒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要适可而止B部分资本家不该反对新政的实施C渡过危机需要资本家牺牲部分利益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全民努力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故事是罗斯福针对“富翁”(资本家)而讲的,相对于性命而言,帽子微乎其微,因此其寓意是要求资本家为渡过危机做出一些牺牲,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剥削工人,排除A项;此处罗斯福希望能得到资本家的理解,而不是对资本家的责备,B项错误,排除;D项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答案:C6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方面试图保持高工资,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又设立了几百个法律裁可的、具有行业规模的联合企业,准许它们设立标准工资、工作时间与最低价格(行业将大致免于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竞相抛售,每家企业的价格必须是所规定的最低数)。这主要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A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B内容上存在自相矛盾C旨在维护工人的权利 D目的是扩大企业竞争解析:由题干材料中“保持高工资”“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购买力”和“设立标准工资、工作时间与最低价格”可看出,这些措施之间存在着矛盾,故B项正确;A、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答案:B71935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A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B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C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解析:材料中“1935年,美国政府”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关注民众的生存而非艺术需求,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实施联邦艺术计划”“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不符,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是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与材料中“实施联邦艺术计划”“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联邦艺术计划”并非立法,也没有涉及调整劳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8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们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得人民有底气去花钱,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时间是在1947年,持续了4年之久,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是由A项造成的,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1年欧洲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到50年代中期并未取得显著成果,故D项错误。答案:A92019昆明一中月考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19751990年,就业者增长了330万,其中女性占300万。这主要得益于()A福利政策的推动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经济结构的转型 D女权运动提高了妇女地位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与福利政策不相关联,故A项错误;“19751990年,就业者增长了330万”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了就业率的上升,故C项正确;“19751990年”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兴起使生产力获得很大的发展,女权运动主要在一战后获得了发展,而提供的新型就业岗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10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这一举措()A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 B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C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D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解析:据材料“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可知国家减少干预,故A项错误;材料“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说明撒切尔夫人利用市场实现国企私有化,故B项正确;自由放任是对市场的不干预,材料“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和“大型国企私有化”也是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据材料“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说明提高的是国民的财产性收入而不是工资收入,故D项错误。答案:B1119651970年,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20%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1倍左右。据此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高福利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的增长解析:材料表明,西欧国家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福利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答案:B121992年美国各公司用于计算机和通信硬件领域的投资骤增24%,达2 120亿美元,而用于一般工业设备的投资是1 300亿美元。这说明美国()A“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 D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解析:材料中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各公司对此进行大规模投资,说明“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A项正确;虽然美国各公司对一般工业设备的投资远低于高新技术产业,但这并不能说明传统工业技术落后,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的状况,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状况,并不能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摘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扶贫思路并说明其当代价值。(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政府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概括出中国古代的扶贫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精准扶贫、系统性扶持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圈地运动的影响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不干预态度”“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思路: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6分)当代价值: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注重系统性扶持,将摆脱贫困的短期目标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目标相结合。(4分)(2)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5分)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4分)(3)美国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2分)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扶贫要具有针对性;扶贫方式应该多样化等。(4分)142019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从1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25%,达3.75美元。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英镑贬值之前更快(如下表)。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示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美国经济指标:1931年3月1932年6月(19231925年为100)时间工业生产建筑合同工厂就业工厂工资额价格流通中货币与活期存款1931年3月877778757624.81931年8月785974647223.41931年9月765973627123.41932年6月592760436420.4注:表格数据引自美查尔新P.金德尔伯格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摘编自刘德步、王珏增长与变革二十世纪的国际经济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根据给定的材料与表格不难得出,美元升值问题与美国工人失业问题是摆在罗斯福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罗斯福新政究竟采取过哪些具体应对措施,只需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即可。答案:示例:观点: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美元升值和工人失业问题。(3分)论述:经济大危机期间,英国放弃金本位致使英镑贬值,直接引发了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后,商品价格、工业生产、工人工资和就业率跌落的速度更快。(4分)罗斯福政府面对这一现实,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1分)放弃金本位实施美元贬值,刺激物价上涨和经济扩张。(2分)复兴工业,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保护工人利益;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加强政府责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任意答对一点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