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869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试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解析: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中内容与该宪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颁布于1912年,故B项错误;实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是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些条文应该出自1949年的共同纲领,由于当时还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2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在新中国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80年代是纠正,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这种表述存在问题,不是审时度势,而是修正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呈现对政治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A3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B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体现和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故B项正确;1949年,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是在1954年,故C项错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D项错误。答案:B4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C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D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比例低解析:该部宪法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故A项错误;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故B项正确;该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故C项错误;无产阶级在全国所占比例高而不是低,故D项错误。答案:B5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 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为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D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解析:本题考查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热情高涨的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并没有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故A项错误;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始于1987年,故C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62019大庆市模拟2017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香港、澳门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C、D项的表述是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和优势,并非独特优势,A项表述正好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故A项正确。答案:A7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而不是完全的自治权,A项错误。根据“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可知,中央政府给予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故B项正确。我国实行的不是联邦制,C项错误。中国虽然实行“一国两制”,但并没有改变单一制的国家结构,D项错误。答案:B8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A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解析: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可知,通过条约中国可获得苏联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为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提供条件,故C项正确。答案:C92019华中师大月考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0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解析: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答案:C11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因此应该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此中国()A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盟友关系B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与美国改善关系实现邦交的正常化D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外交活动解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受到苏联控制,与材料中“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材料中“20世纪七十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表明,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故C项正确;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材料中“20世纪七十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2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解析: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德州市模拟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材料三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9分)(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伟大的中苏同盟”“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等字眼可推断是“一边倒”政策;第二小问“背景”,以1956年这一时间点切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阶段特征,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友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涉及的时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及“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等信息,可推断出“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可组织好答案;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举措来应对,属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范畴,是所需的答案之一。第(3)问的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三认为,“世界是三维的”,中国在第一维的经济世界中快速崛起,故经济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第二小问“措施”,材料三指出,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这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故应该积极发展民间外交。答案:(1)政策:“一边倒”(或联合苏联)。背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结成友好同盟。(答出两点即可)(10分)(2)原因: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西方对中国以压促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分)(3)领域:经济领域。措施:积极发展民间外交。(6分)142018永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12分)解析:首先概括材料的观点:“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第一,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中国“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第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最后,否定中国威胁论的错误。答案:提示(观点正确2分,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论述8分,结论2分)示例: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国企改革、城市化、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8分)综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不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