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663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1(2015江苏淮安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设立使馆界解析:选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但同时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和建设性,故A项正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C项错误;各国通过辛丑条约设立使馆界,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D项错误。2(2015天津武清区高三第三次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源头来自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故A项错误;材料中“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以来”以及“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等信息说明近代中国买办数量增加是随着列强入侵加深的结果,故B项正确;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起因也与外国列强入侵有关,故C项错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是列强入侵的客观影响,故D项错误。3(2015辽宁锦州二模)在成立上海织布局的时候,李鸿章就规定:“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李鸿章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C维护新技术的知识产权 D促进新技术的全面推广解析:选B。材料叙述的是李鸿章创办上海织布局的情况,材料没有直接体现李鸿章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的规定,表明李鸿章希望借助西方的知识产权意识,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故B项正确;上海织布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织布技术,并不具有知识产权,故C项错误;近代以来,由于外国棉纺织品在中国的畅销,促使洋务派成立上海织布局“以分洋利”,并不是为了全面推广新技术,故D项错误。4(2016海口高考调研考试)“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解析:选D。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流思想,与“突破”不符,故A项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已经对封建思想构成了实质上的挑战和冲击,故B项错误;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原有的阵营发生了分化,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之前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种突破,故D项正确。5(2016湖北高考仿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一是对甲午中日战争背景的叙述不符合史实,在瓜分中国的问题上,日本与西方列强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日本的侵略得到它们的默许;二是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叙述错误,企图掩盖其侵略的本质。答案: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在华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列强持默许态度。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理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定租界和势力范围,故而应为“入侵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