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12 散文阅读判断正误练(强化读懂 完胜选择 助力写作)-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558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12 散文阅读判断正误练(强化读懂 完胜选择 助力写作)-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12 散文阅读判断正误练(强化读懂 完胜选择 助力写作)-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12 散文阅读判断正误练(强化读懂 完胜选择 助力写作)-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色训练12散文阅读判断正误练(强化读懂完胜选择助力写作)细雨梦回王充闾想是夜间读书过于疲劳,一卷未终,便伏几而寐。醒转来,壁上的时钟已经敲过了十二下。不知从何时开始,楼外下起了雨,雨丝闪着一道道耀眼的光,透出一种朦胧、含蓄的意蕴。推开窗户,细雨扑上脸颜,痒丝丝的,了无寒意。夜风轻吻着头发,流荡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这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不待响雷的呼唤和闪电的指引,便蕴蓄着满腔的爱意,悄悄地降临人间。连日来,听到许多关于农村苦旱的讯息,到处都在翘盼着时雨。不知辽南果园中此刻是否同样普降了甘霖。春雨,唤醒了万物的生机,催动着人们丰收的热望。古往今来,咏赞春雨的诗章数不胜数。“杏花雨仓里米”,人们总是把三春灵雨同花繁果富紧密地联系起来。雨催花发,昨天还是蓓蕾,今天便绽放出鲜花,几天以后就将结出小小的果实。久旱逢甘雨,是人间的乐事之一。“五风十雨升平世”,更是古代人民的理想境界。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讴歌春雨,兴会淋漓:“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出外旅游,逢着落雨,总有些大煞风景吧?也不见得。苏东坡早已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极目青郊,烟雨中的杨柳、禾稼,显得分外朗润清新。落雨,是撩人思绪、引人遐思的时刻。雨能使人从躁动归于平静,从感性进到理智。面对着垂天雨幕,耳听着潇潇暮雨,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诗圣杜甫在长夜苦湿、风雨凄凄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浩叹,体恤民艰之情,跃然纸上。宋代诗人曾几,午夜梦回,听得雨声淅沥,认为是最佳音响,从甘霖普降想到稻香千里,大好丰年:“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而他的门生陆放翁,因为听到雨声,他那饱满的爱国激情,竟然冲出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泛溢到梦境中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然,落雨引发的思绪,也并不都是奋发向上的,也有人从点点滴滴,淅淅沥沥,飒飒潇潇的雨声中,领悟到一种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悲凉意绪。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词人蒋捷了。他在一首听雨词中,通过追怀自己一生中的历程,着力渲染凄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深沉的故国之思:“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雨向来抱有好感。童年时代,每逢落雨,我都跣着双脚,跑到街头玩耍、嬉戏。有一次,在雨中摸鱼,因为贪玩,误了上课,老师带着愠色,让我背诵千家诗中咏雨的诗篇。当我吟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丽诗章之后,老师轻轻问了一句:“朱淑真的诗,你可记得?”我猜想是指那首“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的,因为觉得有些败兴,便摇了摇头。老师也不勉强,只是轻叹一声:“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夜风轻吻着头发,流荡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夜风轻拂、空气清新,令人惬意、舒适。()答案:2.“雨催花发,昨天还是蓓蕾,今天便绽放出鲜花,几天以后就将结出小小的果实”,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雨催花发的快速,讴歌了春雨唤醒万物的生机,催动人们丰收的热望。()答案:这一句是实写,没有运用夸张手法。3.第段中说“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下文用杜甫、陆放翁、蒋捷三位历史名人来解读“饶有兴味的思绪”,三者思绪都是很积极向上的。()答案:由下文可以看出杜甫是兼济天下的雄浑,陆放翁是奋发的爱国情,二者的思绪是积极向上的,而蒋捷听雨则满是凄苦低落的情绪。4.第段用寥寥几笔写出了词人蒋捷一生的历程,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答案:“写出词人蒋捷一生的历程”错误,原文是说蒋捷在听雨词中追怀了自己一生的历程。5.“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因而人们在对雨的意象解读中带有个性色彩。()答案:6.不知是什么原因,作者对雨向来抱有好感,从童年到如今,这与苏轼、曾几等人对雨的感受形成对比。()答案:“这与苏轼、曾几等人对雨的感受形成对比”错。苏轼、曾几也是通过雨抒发奋发向上的情感的,这与作者的情感类似。7.第段中老师“只是轻叹一声: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可谓“语已停而情未了”,联系全文内容看,“懂得人生”与保持童真是冲突的。()答案:不冲突。童真,代表了简单、快乐、喜悦、振奋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代表明白了酸甜苦辣难以言明的复杂人生。作者思古联今,借历史人物抒发了对雨的不同认识和情感,或惊喜雄浑,或低沉哀婉,这其实也就是对生活及人生的认识,可见作者在对雨的思考中懂得了人生。与此同时,从小时候喜雨的童趣到如今作者对初春的第一场雨的惊喜可见,作者现在还是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童真童趣。所以两者并不冲突。8.本文引用大量诗句,在诗性的精神世界里寻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特色鲜明,也彰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答案:9.作者以“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作为切入点,思古联今,侧重自身经历,抒发了对雨惊喜赞叹的思想感情。()答案:“侧重自身经历,抒发了对雨惊喜赞叹的思想感情”错,文章主要通过不同的历史人物抒发了对雨的不同情感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