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39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1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这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解析:“铲除专制政治”的是辛亥革命,“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基”的是新中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指的是“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答案:B2“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3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解析:这三部法律性文献,都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故可推测出小明最有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4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由材料信息“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全新的创造”等可知,只有A项正确。答案:A5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解析:题干中的说法只是表象,忽略了实质,是错误的。人们参政的积极性不是因为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提高的,而是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结果。A、B、C选项中的“只有”“唯一”“直接推动”的说法过于绝对。答案:D6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国家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注重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外交;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逐渐与其他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到了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逐渐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C项。答案:C7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一边倒”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体现了国家外交中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处理与印度等周边国家关系的过程中提出的,体现了国家利益的需要,符合“走向务实”这一信息,故选A项。答案:A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BC 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所以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思想。选D项。答案:D9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B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影响扩大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911992年”可知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故选C项。答案:C10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解析:材料信息“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说明上合组织是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故本题选择B项。答案:B11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下列对此三句话的解读错误的有()三句话内容解读及其具体表现形势大变化是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政策大调整是指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交大发展一是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组织的活动二是指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和加入世贸组织A.1条 B2条C3条 D4条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该事件发生在1979年之前;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外交政策,并不是19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因此前两条解读有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外交大发展”的解读正确。故选B项。答案:B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实行不结盟政策B坚持对外开放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解析:题干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其出发点应是为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和平的周边环境,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答案:(1)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地位: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19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性,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答案:评价:第一种:赞成材料观点,即“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第二种:不赞成材料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三种:材料观点是片面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分别论述其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