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755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冲刺 考前3个月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必考点9 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考点9自然地理事象的形成原理考向1热力环流1.(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2.(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1)D(2)B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错误。第(2)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吹偏北风。3.(2010大纲全国文综)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2)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答案 (1)B(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9日8时到14时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气温变化最剧烈,故选B。第(2)题,此题是热力环流的变式考查。热岛效应明显的含义是市中心与市郊的温差较大。考向2大气环流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答案(1)C(2)D解析第(1)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降水少,气温高和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和持续。第(2)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2.(2014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甲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乙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1)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2)结合图乙,判断图甲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答案(1)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2)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解析第(1)题,该地区有沙漠,且为大洋东岸的洛杉矶,从而判断该地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作用,大气稳定。联系洛杉矶的位置及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从而判断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晴天多。第(2)题,联系沙丘的坡度与风向的关系分析,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甲中的箭头加以分析。3.(2014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解析该图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图中M是加那利寒流,N是北大西洋暖流。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考向3天气系统1.(2016北京文综)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下题。该日20时()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北京此时位于冷锋之后,受锋面系统影响;由此时段北京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可知,该冷锋没有形成降水,故可能通过大风形成扬沙,加重空气污染。东海海域受高压系统控制,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浪小。低压天气系统中,Q地气压值最小,强度最强。Q地位于低压中心,冷锋锋前,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降水。2.(2016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2)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低 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答案(1)B(2)C解析第(1)题,天津市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第(2)题,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3.(2016江苏地理)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我国()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答案(1)D(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方有低压槽,A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B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C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D项。第(2)题,1月份,我国被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影响大;而成都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A项。4.(2016浙江文综)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至 B.至C.至 D.至(2)图中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答案(1)A(2)B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至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A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气旋,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考向4水循环及河流特征1.(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 B.下渗C.蒸腾 D.地下径流答案(1)D(2)B解析第(1)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由第(1)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2.(2015全国文综)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 B.3个月C.4个月 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加深河道绿化河堤分段拦冰拓宽河道A. B. C. D.答案(1)C(2)B(3)C解析第(1)题,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月份有4个月(大约从12月到次年3月),故选C。第(2)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第(3)题,凌汛是由于下游解冻晚或者冰冻早导致上游来水被冰凌阻塞,从而引起的河水漫溢甚至决堤的现象,解决措施应从疏通河道入手,破冰,使冰凌分散,拓宽河道皆可行。绿化河堤,加深河道并没有解决冰凌阻塞河道的问题,不可行,故选C。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答案(1)A(2)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第(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故选C。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考向5地质作用1.(2016全国文综乙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2.(2016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成为平顶海山。3.(2016浙江文综)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1)(2)题。(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 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 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C(2)B解析第(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第(2)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甲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4.(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5.(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B. C. D.(2)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答案(1)D(2)C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这一概念。第(1)题,从图上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属于谷地的是四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图中的虚线,其起伏状态可以看作同一岩层的形变状态,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把上下两图复合起来,既是谷地又是背斜构造的是处和处。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显然是发生了断裂,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及影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2.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3.水循环原理及意义;河流水的补给及水文特征。4.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下的地质地貌特点。1.热力环流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其过程可以归纳为: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理想状态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3.气压带、风带(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以北半球为例)。(2)分布位置(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6.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强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7.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就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8.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9.水循环的三大类型及意义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降水蒸发、降水特点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最重要环节,又称大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意义重大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10.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11.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人类活动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平缓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12.地质构造及应用(1)地质构造图的解读技巧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根据地层位置确定受沉积作用影响,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根据生物化石确定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大洋中脊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大洋中脊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2)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区域特点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3)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缓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易错点(1)只有在热力条件下,才是明确的“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的对应关系,动力原因就不一定了。(2)气压高低必须是同一水平面相比较才有价值,正常情况下同一地区同一水平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3)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4)注意等压面、等温面等等值面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分布。(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6)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不是风吹去的方向。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过来的风。(8)季风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但并不局限在这些地方。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以南亚和东亚最为典型。(9)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10)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不同,如干旱地区的地貌多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湿润地区多流水地貌。需要记住重要地区的特有地貌形态。(11)岩层呈现一层层的层理构造,意味着该岩层是沉积岩。只有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和化石,岩浆岩、变质岩没有这个特点。(12)地质构造和地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质构造类型有褶皱、断层,地形则指的是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类型。(13)并不是所有的背斜中都蕴藏有石油、天然气。(14)山地不一定是背斜,向斜不一定是谷地。(15)“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16)背斜地质构造的判定最科学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是岩层的弯曲形态。但是没有提供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可以默认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向下弯曲是向斜。(17)不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一般是上新下老,但也可能因为强烈的褶皱发生颠倒。(1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1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2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但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21)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通常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的板块交界处。(22)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23)并非所有的平原都很平坦。冰碛平原是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发生堆积形成的,堆积物大小混杂,棱角明显,没有层理,与河流堆积物不同,多呈波状起伏。(24)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题组1热力环流1.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压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它常会吹翻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与图示布拉风形成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甲B B.乙AC.丙D D.丁C答案A解析依题意知,布拉风主要出现在背风坡且临近海洋的地区。结合经纬度知,图中甲位于喀尔巴阡山脉东侧,处于寒冷的西北风的背风坡且临近海洋,故甲最可能出现布拉风,其形成原理与B图一致。2.城市化给市区带来“热岛效应”。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制约(城市下垫面整体反射率小于郊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和风速、云量等天气因素有密切的关联。阅读材料回答(1)(2)题。(1)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推断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上海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风速(米/秒)3.22.94.23.73.93.23.74.13.12.92.42.1平均云量4.77.38.47.58.48.89.45.65.74.14.15.0A.春末初夏 B.盛夏时节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2)阅读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判断引起上海市区雾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区与郊区近数十年雾日数变化表(单位:天)上海市区周围郊县区19711980年年平均值51.533.619811990年年平均值43.134.519912000年年平均值34.637.7A.平均风速减小 B.凝结核增多C.大气结构趋向稳定 D.空气湿度变小答案(1)C(2)D解析第(1)题,云量小、风速小时,温度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城市和郊区的下垫面不同,城市人为因素明显多于郊区,所以在云量小、风速小时城市热岛效应较强,城郊温差较大。表中显示10月至12月平均云量和平均风速相对较小,故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秋末冬初。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市区雾日天数明显减少、郊区雾日天数增多。雾一般在风速小、凝结核多、空气湿度较大、空气降温的条件下形成,故D项正确,A、B项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岛效应会不断加强,大气结构应该趋向不稳定,故C项错误。题组2大气环流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3)题。(1)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答案(1)D(2)D(3)B解析本题考查季风环流。第(1)题,图中A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2)题,B地位于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性质湿热,其成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夏季风如果来得迟、退得早,雨季短,会出现旱灾。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其性质暖热、干燥,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势力弱于西南季风。第(3)题,C地位于南半球,1月份来自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左偏形成西北季风,影响C地。此时A地气候寒冷干燥,C地形成低压中心,B地地处低纬,冬季气候干凉。题组3天气系统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1)(2)题。(1)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A.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B.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C.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D.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2)此时()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答案(1)B(2)B解析本题组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及其特征。第(1)题,读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图示为低压中心,气旋,从中心向四周,风力逐渐减小。台湾北部位于气旋中心附近,风力最大,珠三角地区距中心较远,风力较小,A、C错。北半球气旋西侧是西北风,B对,D错。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判断,此时,黄河下游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A错。福建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金沙江河段受低压中心影响,多阴雨天气,B对,C错。渤海湾沿岸为晴朗天气,D错。题组4水循环及河流特征1.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强降水过程后,一些城市就会发生严重的内涝,以京、津两城市最为严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城市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A. B. C. D.答案(1)B(2)D解析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与城市内涝的原因。第(1)题,甲与人工降水是并列的,则甲为降水;乙是靠降水补充而又可以补给地下水,还与地表天然水体有关系,故乙为地表径流;丙与地表天然水体和水汽输送有关系,则丙为蒸发;丁通过流域间循环进行输水,则丁为跨流域调水。第(2)题,为自然原因,为人为原因,为自然原因,为人为原因。2.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回答(1)(3)题。(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 D.地下水(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A.台风雨 B.锋面雨C.地形雨 D.对流雨(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答案(1)B(2)B(3)B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和降水类型。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一个是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一个是夏汛,主要是雨水补给,B项正确。第(2)题,我国北方夏季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带移动到此地形成的降雨,故应该为锋面雨,B项正确。第(3)题,从河流月均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来看,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汛期,同时夏季含沙量大,应为我国华北地区的河流,其春汛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东北的河流尽管春汛和夏汛明显,但含沙量小,B项正确。题组5地质作用1.(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1)(2)题。(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B. C. D.答案(1)A(2)B解析第(1)题,由于从a河谷向b、c河谷岩层由老到新,所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C、D项错误;X处发育了河流,该区域属于山谷,所以A正确。第(2)题,c河流地势较高,如果a、c支流相连,流量显著增多的是河段。2.(2015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判断CDSSCD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然后由老到新,即中间老、两翼新,地质构造为背斜,选C。其中A只是岩层倾斜,不能判断地质构造;B岩层年龄顺序与题意不符,不正确;D为向斜,不符合题意。专题提升练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A.冷锋附近,气流上升B.海域广阔,气流上升C.空气聚积,气流下沉D.地球冷极,气流下沉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3.此次“极涡”南下()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B.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答案1.D2.D3.B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判断,极地涡旋发源于北极,属于地球的高寒地区,故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选D。第2题,根据高空风向的受力分析:高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平行于等压线,根据甲地的等压线的分布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甲地的风向为西南风。第3题,根据题意,极地涡旋造成寒潮,冷空气南下,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包括中国,选B;寒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排除C。极端天气的出现在于全球气候变暖,排除A;气象灾害寒潮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排除D。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45题。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 B. C. D.5.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答案4.D5.C解析第4题,根据整体风向为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在锋面之前,可推断地具备上述条件。故选D。第5题,甲地位于锋面气旋的东南方120150 km处,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3小时后刚好影响甲地区。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等压线比现在要稀疏,风速变小。故选C。土尔扈特为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土尔扈特人于17世纪20年代迁至里海北部一带。该部落约20万人于1771年冬季赶畜群携辎重开启路途艰辛的归国之路。据此回答67题。6.土尔扈特人选择冬季启程归国是由于()A.躲避夏季洪水 B.便于辎重渡河C.避开酷暑高温 D.利用冰雪取水7.土尔扈特聚居区牧地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里海水汽 B.印度洋水汽C.大西洋水汽 D.冰川融水答案6.B7.C解析第6题,题目中提到该部落携辎重(古时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归国,而归国路上有河流阻拦,此处冬季温带大陆性气侯区气温低于0,河流结冰,便于辎重渡河。第7题,印度洋水汽很难到达中亚;里海面积较小,影响不大;位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牧地周边无高大山脉。中亚地区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故选C。下图为“鄱阳湖2000年2010年间枯水期不同水位的天数统计图”。回答89题。8.据图可知鄱阳湖图示年间()A.枯水期天数波状上升B.丰水期天数不断减少C.丰水期呈现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D.枯水期水位不断上升9.2015年初,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下列对鄱阳湖出现近极枯水位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水被长江抽空B.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减少C.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D.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答案8.A9.B解析第8题,图中两条曲线相比,湖泊水位低于10米的持续天数更适合作为枯水期。观察小于10米的曲线可发现20002010年间,枯水期天数大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表现出枯水期开始早、结束晚的趋势;故选A,D错。图中看不出丰水期数据;B、C错。第9题,长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阳湖补给干流水增多,水位下降;湖区周围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注入湖泊水量少;降水少,入湖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而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湖区沉积泥沙会增多。故选B。读“某河流水系略图”,完成1011题。10.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少 B.落差较大C.下渗严重 D.蒸发较少11.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答案10.B11.C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再根据沼泽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甲地沼泽分布少的原因。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应降水较多,故A错。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若甲处蒸发少,则地表水会丰富,应容易形成沼泽,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错。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不宜形成沼泽。故B正确。第11题,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影响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上游处只在甲河上的福斯。故C正确。下图中P、Q、M、N为世界四个不同区域的年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P地区大陆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A.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B.向高纬度流的寒流C.向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暖流13.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洗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答案12.A13.B解析第12题,图中P地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200 mm左右,说明P地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分布的是寒流,流向是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第13题,P地位于热带地区,降水量在200 mm左右,不适合大力植树种草,故A项错误,Q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量在1 000 mm左右,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故B项正确,M地区位于暖温带,根据降水量可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不利于降低盐碱化,可能会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故C项错误;N地区位于湿润地区,荒漠化不严重,退耕还林,故D项错误。图A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石柱林立、排列整齐(见图B),柱子间垂直裂隙发育,每根石柱高约2030米、直径约4060厘米,横切面大致呈六边形。回答1415题。14.图A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断裂、沉积、褶皱、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B.褶皱、岩浆侵入与喷出、侵蚀、沉积、断裂C.褶皱、断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D.褶皱、侵蚀、断裂、岩浆侵入与喷出、沉积15.图B所示石柱林是()A.砂砾岩 B.片麻岩C.玄武岩 D.花岗岩答案14.C15.C解析第14题,读图,图A中下部的沉积岩层有明显弯曲,且岩层错动,说明先发生褶皱、后出现断裂,并错动形成断层。下部岩层表面不平,错动高处地区消失,说明断层发生后,被侵蚀。然后又发生沉积作用,有上覆岩层形成。岩浆岩切断沉积岩层,说明形成最晚,图中可以看出有火山锥,说明有岩浆侵入与喷出。C对。第15题,根据材料,图B所示石柱林位于甲处。甲处是火山锥地貌,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也叫玄武岩,C对。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读图回答16题。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甲地位于海河河口,泥沙沉积较多,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位于黄河口,海岸线向海推进,是黄河携带的泥沙多,泥沙沉积量大。丙地位于淮河口附近,河流泥沙含量少,泥沙沉积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泥沙沉积量,B对。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异、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回答1718题。17.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18.该地区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公里,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有“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答案17.A18.C解析第17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A项正确;该处先后经历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蚀,故B项错误;该地花岗岩地貌发育,故C项错误;“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故D项错误。第18题,据图分析,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风力侵蚀,A、D项错误;由该地的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可知,该地区无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作用,故B项错误;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冰水冻融作用明显,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较多,以流水冲刷为主,故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