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选修部分 考点训练4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104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选修部分 考点训练4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选修部分 考点训练4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选修部分 考点训练4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4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题组一模拟大题1(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舜是我国历史上由传说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在早期文献中有一个演变过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对舜的行孝事迹作了很多发挥,如舜受父母弟弟迫害后仍然以孝事父母等等。墨子尚贤记载:“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中也多次论及舜,将舜帝作为治国方略的正面形象。竹书纪年中则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得父子相见也”,以及“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的记载。史记中舜的贤德帝王形象很鲜明,因受史记的巨大影响,舜帝道德圣王形象此后逐渐定型。摘编自论史记中的舜帝形象材料二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后世关于舜帝的系列传说故事,例如“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对南方氏族部落“以德化之”,使南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等等叙述逐渐衍生出帝舜文化,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其影响甚为深远。摘编自先秦秦汉舜帝形象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舜帝形象从多元化到后期逐渐定型统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舜帝形象体现的中国人文精神内涵。答案(1)原因:政治环境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百家争鸣,儒墨法等各家学派借助舜帝形象论证自己学派的思想。西汉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舜帝形象趋于统一;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去粗求同,舍弃分歧较多的材料。(2)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孝道为先,和睦家庭;选贤任能,勤政爱民;以德化人,推崇德政。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舜帝形象也随着诸子的发挥变得多样化,如圣人形象、孝子形象、兼爱非攻形象、明法度的帝王等等;秦汉时期舜帝形象走向单一,主要从国家统一,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史学家严谨治学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舜帝形象演变与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舜帝精神文化可以说是中华道德文化的主源之一,仁孝、勤政、德治等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2019吉林期末)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皇甫谧,生于东汉末年。家族曾有过显赫的历史,但到了皇甫谧的祖父辈,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皇甫谧对书籍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其读书用力之勤,远非一般人能想象。他终日手不释卷,带经而农,耽玩典籍,废寝忘食,浸淫书香,心无旁骛,所以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书淫”。在奢靡浮华之风盛行的魏晋,许多文人名士随波逐流,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皇甫谧却远离政治漩涡,隐居在黄土高原上的老家过着自由、淳朴、乐观、清贫的生活,成了魏晋文人中的一个成功的另类。其不为名利所动,坚决贯彻“隐居田园、终生不仕”这一处世原则。晚年,深受疾病之苦的他决心从医书中寻找拯救自己并能解除民众疾苦的良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精研医学经典,编撰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世界针灸学始祖”。摘编自田斌晋代名士皇甫谧的乱世自存之道(1)根据材料,概括皇甫谧的人格特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皇甫谧人格特质的因素。答案(1)人格特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恬静寡欲,安贫乐道;隐居田园,终生不仕;执着探索,济世救民。(2)因素: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家道中落;道教盛行;生存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有限。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痴迷的程度终日手不释卷心无旁骛”可知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根据材料“远离政治漩涡,隐居在黄土高原上的老家过着自由、淳朴、乐观、清贫的生活”“其不为名利所动,坚决贯彻隐居田园、终生不仕这一处世原则”可知他恬静寡欲,安贫乐道,隐居田园,终生不仕;根据材料“决心从医书中寻找拯救自己并能解除民众疾苦的良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精研医学经典”可知他执着探索,济世救民的精神。第(2)问,根据材料“在奢靡浮华之风盛行的魏晋,许多文人名士随波逐流,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各方势力相互争权夺利,东汉时期道教盛行,道教思想中比较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根据材料“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隐居在黄土高原上”“晚年,深受疾病之苦”可知他的生活环境不好,家庭条件也比较差,医疗条件有限。3(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康熙帝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主要事迹:重视农业的发展;健全科举制度,延揽汉族文士,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步伐;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西北平定蒙古噶尔丹部叛乱;西南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2)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学习吸收的态度。影响: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中华文明。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可知,重视农业的发展,健全科举制度;延揽汉族文士,加快满族文化发展步伐,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根据材料一“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可知,西北平定蒙古噶尔丹部叛乱,西南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东北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可知,对外来文化采取宽容和学习吸收的态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可知,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二“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可知,丰富中华文明。4(2019四川绵阳一诊)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898年8月,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协助变法。随着改革推进,新旧斗争愈演愈烈,光绪帝感到“朕位几不保”,密诏谭嗣同等设法营救。最终政变爆发,光绪帝被废禁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谭嗣同的密友义侠王五愿作保镖,护送其出京。日本公使馆也派人会见谭氏,愿设法保护。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谭嗣同大义凛然地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旋即被处死,年仅34岁。留下的论著主要有仁学等。作为戊戌维新运动中激进派的代表,谭嗣同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他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外表忠诚谨慎,实际欺世盗名的人)也。”“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由此他高度推崇法国大革命,直言“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遍地球,以洩万民之恨”,洋溢着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向往。梁启超曾评言:“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谭嗣同的社会政治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谭嗣同的历史功绩。答案(1)社会政治思想:抨击封建纲常礼教,主张冲破网罗;宣扬民主平等思想;主张用激进的方式改造社会。(2)简评:参与维新变法,推动了国家政治近代化历程;抨击专制制度,宣传变法理论,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为国捐躯,慷慨就义,彰显了浓郁的家国情怀。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批判的矛头直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可知,抨击封建纲常礼教,主张冲破网罗;根据材料“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可知,宣扬民主平等思想;根据材料“推崇法国大革命,直言法人之改民主也,其言曰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遍地球,以洩万民之恨,洋溢着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向往”可知,主张用激进的方式改造社会。第(2)问,根据材料“1898年8月,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协助变法”可知,他参与维新变法,推动了国家政治近代化历程;根据材料“谭嗣同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他高度推崇法国大革命,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向往”可知,他抨击专制制度,宣传变法理论,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根据材料“生与死的抉择面前,谭嗣同大义凛然旋即被处死”可知,为国捐躯,慷慨就义,彰显了浓郁的家国情怀。5(2019山西晋中调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革命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在这以前,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在这以后,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在这以前,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资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是当作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了革命。在这以后,虽然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了。所以,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讲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讲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视野,有了重大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据陈炎兵、何五星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的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毛泽东:中国革命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结果是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背景:前者,无产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并与中国革命实际逐渐结合;长期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后者,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许多重大问题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价值: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这以前,是属于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可知,中国革命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根据材料一“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可知,毛泽东认为革命的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结果是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2)问,第一小问,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可以从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革命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个人素质等角度分析,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的政治背景、经验总结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历史价值包括就是对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6(2019河南省适应性考试)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继位之初,英国经济拮据,王国耗尽财源,贵族贫穷没落,却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物价昂贵,酒肉和衣服滞销;内部互相倾轧,对外与法国和苏格兰同时作战,唯一的盟友西班牙由于宗教问题对新政权产生了怀疑,矛盾重重。英国丧失了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彻底沦为“海岛”国家,时刻面临海上入侵。掌握权力的女王把焦点转向海洋,制定了对外扩张政策,从财政和法律上支持海军建设;组建皇家海军,充分利用民间航运以及海盗的力量;培养海军人才,变革和创新装备和战术等。但皇家海军中募兵官借助征兵中饱私囊,海军官员间存在严重的裙带关系,底层的水手遭到剥削,生活艰苦。总体上讲,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契合了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激发了英国传统的海洋意识,掀起了整个国家走向海洋的热情。摘编自孙学美伊丽莎白一世与英国崛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丽莎白一世积极发展海军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丽莎白一世海军建设的影响。答案(1)背景:政府财政危机;国内经济困境;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出现;面临外部侵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思想,激发了民族意识。(2)积极影响:有利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了英国的海外贸易,推动了海上霸权的确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基;调动民众在海洋利用中的积极性;激发了英国传统的海洋意识。消极影响:刺激了向外殖民侵略,损害了亚非拉美殖民地人民的利益;由于封建因素的制约,海军建设仍存在局限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政府财政危机、国内经济困境、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出现、面临外部侵略等背景,再结合所学知识,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早已经发生,而二者的发展解放了人的思想。第(2)问,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海军建设重点考虑国家安全、海外贸易、海洋意识、海防建设以及海外殖民等方面。题组二高考大题7(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材料“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可知,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他主持了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知,将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可知,丰富了质量管理理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投身到工业化建设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爱、报效祖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据材料“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积极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皆请为内臣”可知推动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可知积极维护朝廷统治权威;根据材料“他的散体大赋时人赞曰”可知推动了汉赋发展。第(2)问,从时代需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9(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等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所至之处,必得士心”“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等,从郭子仪的个人品质、智谋,以及当时的形势等方面分析。10(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答案(1)不同:华盛顿“中立政策”: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地区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美国在建国初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睦邻政策”的基本特征,从而得出不同。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地区的扩张以及对美国和拉美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控制拉美地区、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角度分析。11(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2)功绩: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的社会进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根据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知,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可知,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原因之一。第(2)问,结合所学,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草原地区的发展等角度分析评价。12(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答案(1)原因: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共同之处: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第(2)问,根据材料“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