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选择题综合特训(三)-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099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选择题综合特训(三)-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选择题综合特训(三)-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选择题综合特训(三)-人教版高三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题综合特训(三)时间:15分钟满分:44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一队天坑科考人员于2018年圣诞节从汉中天坑群出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世界天坑群考察。下图是世界主要天坑群的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A位于低纬和中纬地区 B都处于板块消亡边界C沿岸有世界级大渔场D人口增长模式都相同2天坑的形成过程()A B C D3考察期间()A克罗地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中国飞往墨西哥的航向是先东北再东南C墨西哥昼长夜短而且昼长逐渐加长 D所到地区都处于雨季,应重点防范滑坡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国家的自然特征和地球运动的意义。第1题,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都位于060之间,A正确;巴西、马达加斯加位于板块内部,B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沿岸没有世界级大渔场,C错误;图中天坑群所在国家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不相同,D错误。第2题,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地下侵蚀范围在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大,侵蚀范围最大,应为最后阶段,侵蚀范围最小,应为初始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第3题,从12月25日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克罗地亚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A错误;墨西哥在中国的东侧,中国飞往墨西哥的航向是先东北再东南,B正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墨西哥昼短夜长而且昼长逐渐加长,C错误;我国冬季降水较少,D错误。答案:1.A2.A3.B甲、乙两国都以生产和输出粮食较多而闻名于世。读图,完成45题。4与甲国相比,乙国()A水热条件更优越 B土地资源更丰富C农业生产规模小 D机械化程度较低5甲乙两国()A地处同一大陆 B均属商品谷物农业C临海属同一大洋 D河流多,径流量大解析:本题考查两国的差异。第4题,从信息综合分析看,甲国为泰国,乙国为乌克兰。甲国比乙国纬度低,水热条件比乙国优越,A错误;乙国平原面积广大,比甲国土地资源更丰富,农业生产规模大,B正确,C错误;乙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比甲国高,D错误。第5题,甲乙两国都位于亚欧大陆,A正确;甲国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B错;甲乙两国临海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C错误;乙国河流少,径流量小,D错误。答案:4.B5.A2017年10月,第二十八届世界人口大会在南非举行。下图为非洲1月与7月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6图中()A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递增B雨带呈南、北移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C1月甲地气温低,呈下沉气流,降水少D7月乙地受东南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7非洲()A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泥石流、滑坡频发B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南北对称,干燥地区广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发达D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海运、内河航运发达解析:本题考查非洲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征。第6题,图中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1月集中在南半球,7月集中在北半球,A错误;雨带呈南、北移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1月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呈下沉气流,降水少,C错误;7月乙地受东南风影响,迎风坡降水多,D正确。第7题,非洲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小,A错误;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带南北对称,干燥地区广,B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丰富,工、农业较落后,C错误;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口,D错误。答案:6.D7.B下图中的“鳌山太白山”徒步穿越路线因“难度高”“山水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所青睐。据此完成89题。8图中的穿越路线主要经过()A山谷 B山脊C鞍部 D山坡9从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路线较适合的徒步旅行时段是()A2月 B7月C9月 D12月解析:根据河流流向判定穿越路线主要经过山脊线。9月入秋,温度适宜,秋季多晴天,利于出行。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穿越线路为河流的分水岭,应该是山脊,B正确。第9题,2月、12月山上气温低且因海拔高积雪未化,不利于行走,A、D错;7月盛夏时节高温多雨且太阳辐射强,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出行,B错;9月入秋,温度适宜,秋季多晴天,利于出行。选C正确。答案:8.B9.C下图为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据此完成1011题。10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C冰川 D土壤11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总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10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30、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A正确。第11题,我国10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降水越来越多,水分条件越来越好,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正确。答案:10.A11.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