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四)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5093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四)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四)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四)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十四) 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表是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表(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 2 850.852 9 956.991 0 737.958 1 咸丰二年 737.958 1 836.183 7 1032.617 2 541.524 6 咸丰三年 541.524 6 475.339 7 847.174 6 169.689 7 A.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B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解析:选B从表格中的库存银数和支出银数可以看出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但A项不能说明新收银数为何会减少,故A项错误;从表格看库存银数、新收银数、实存银数都在减少,尤其是咸丰三年降幅更大,支出银数也就在这一年大幅下降,这是受到从咸丰三年(1853年)壮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清政府一方面要出兵镇压,另一方面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的赋税难以征收,导致表格数据,尤其是1853年的变化,故B项正确;政府投资开办工厂是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解体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不能解释表格的新收银数等数据为何大多呈下降趋势,故D项错误。21851年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并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解析:选A题目中“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体现了封建落后性,题目中“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并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体现了先进性,故A项正确。3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D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解析:选A根据材料“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并结合所学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救亡斗争,可知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的反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D项与史实相悖,故D项错误。4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选A从“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5“真正决定革命和保皇胜败的,不是辩论,也不是棒子,而是国内清政府的政策,如果清政府的政策一直比较对头,能够充分满足地方实力派和士绅的利益,保皇派肯定占上风,革命基本上就没戏了。”作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晚清政府变革迟缓引发革命C地方割据削弱清政府的力量D晩清派系林立政局复杂动荡解析:选B材料认为引发革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政策失误,材料没有体现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政府的政策没有满足保皇派的利益,变革延缓导致形势对革命派有利,故B项正确;材料认为清政府没有满足地方实力派的利益,没有反映革命爆发的原因在于地方割据削弱清政府的力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革命派和保皇派,其中地方实力派和士绅是属于保皇派阵营,材料没有反映晚清派系林立政局复杂动荡,故D项错误。6(2018石家庄模拟)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中共根据地教科书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C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D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解析:选D三则材料“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清国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均说明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7(2018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寻访历史事件当事人,从中获得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某大学历史系学生确定了“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研究专题,为了广泛收集资料,搞好这个专题的研究,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一份寻访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调查提问提纲,以下是这份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 武昌起义后西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的罪行。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对抗革命,坚持反动统治的罪行。 武昌起义后各地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破坏革命的活动。 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经过。 袁世凯独裁卖国、镇压革命的罪行。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民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史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调查提问提纲的内容提出修改、补充或更正,也可以否定提纲内容提出另外不同的寻访调查方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研究专题是“评价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受20世纪60年代中国国内“左”倾思想的影响,材料只提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经济工业化的推动,而且过多地强调了帝国主义国家、旧官僚、立宪派、袁世凯等对辛亥革命的破坏,偏离了主题。因此可以从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观念近代化、社会习俗近代化,以及肯定革命派的妥协对加速民主革命进程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增加提问内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结社等民主自由权利。 示例二: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近代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民国成立后袁世凯、溥仪的两次复辟帝制均遭到人民的反对而迅速失败。 示例三:应增加辛亥革命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的提问内容。 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片面的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主要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推动历史进步的功绩认识不足。 应当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以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后,在民国政府的倡导下,社会习俗日益近代化。如男子剪辫子,中山装、旗袍流行,实行公元纪年等。 示例四:提纲中“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导致袁世凯窃权”的认识不当。应改为“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对加快革命进程和推翻帝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理由:提纲的内容受20世纪60年代“左”倾思想的影响,把革命派必要的妥协退让视为软弱和丧失原则,实际上是否定历史发展的过渡性、渐进性,是不可取的。 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在军事上与北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做必要的妥协退让,依靠武力对抗很难实现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理想。 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实现了由帝制走向共和的平稳过渡,减少了武装对抗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应给与肯定。 示例五:改变事前拟定提纲的调查方式,让被调查的当事人自由畅谈革命中的亲身经历。 理由:事前拟定提纲限制了被调查人的叙事范围,不利于获得辛亥革命完整的准确的资料,不利于对辛亥革命全面正确的评价。 材料中的提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左”倾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史观影响,过分强调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对革命的历史功绩认识不足,会导致对革命的评价的片面性。 我们应当通过调查尽可能占有广泛的历史资料,以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为指导,对占有的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