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之奇谏假道》课件

上传人:岁*** 文档编号:240762343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宫之奇谏假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宫之奇谏假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宫之奇谏假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宫宫之之奇奇谏谏假假道道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谏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假道假道:假,借。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这里专指军假,借。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僖公二年 晋荀息请以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屈产之乘与与垂棘之璧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虢。公曰:“是吾宝也。是吾宝也。”对曰:对曰:“若得道于虞,若得道于虞,犹犹外府外府也。也。”公曰:公曰:“宫之奇存焉。宫之奇存焉。”对曰:对曰:“宫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少(稍微,略微)(稍微,略微)长于君,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冀不为道,入自不为道,入自颠柃颠柃,伐,伐溟溟三门三门(三面城门)。冀之既冀之既病病(受损),则亦唯君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今虢为不道,保保(同“堡”,意思是修筑堡垒。)于于逆旅逆旅(客舍),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以请罪请罪(问罪)于虢于虢”虞公许之,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 会虞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师,伐虢,灭下阳。屈:晋的邑名。屈:晋的邑名。乘:这里指良马乘:这里指良马。垂棘:地名,出垂棘:地名,出产美玉。产美玉。外库。与王室的外库。与王室的仓库称内府相对。仓库称内府相对。诸候国名,在今山诸候国名,在今山西河津东北。西河津东北。地名,在今山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北。西平陆北。虞国邑名,在今虞国邑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山西平陆东北。1.1.晋国伐虢晋国伐虢为什么要假道?为什么要假道?2.2.宫之奇为何要谏宫之奇为何要谏假道,又是如何谏假道的假道,又是如何谏假道的?思考思考 晋侯晋侯复复假道假道于虞于虞以以伐伐虢。虢。宫之奇谏曰: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虢,虞之表表也也。虢亡,虞必从之。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晋不可启启,寇寇不可不可翫翫。一。一之之谓谓甚,其可甚,其可再再乎?乎?谚谚所所谓谓辅车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相依,唇亡齿寒 者,者,其虞、虢之谓也其虞、虢之谓也。”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晋献公(?(?前前651651年年),姬姓,名诡诸,是),姬姓,名诡诸,是春秋时代晋国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君主,在位2626年。年。晋献公前前677677年年,献公即位。(在位,献公即位。(在位2626年)年)献公献公5 5年(年(前前672672年年),伐),伐骊戎骊戎,得,得骊姬骊姬。献公献公1212年,骊姬产下一子,取名年,骊姬产下一子,取名奚齐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使太子献公有意废太子,使太子申生申生居曲沃,公子居曲沃,公子重耳重耳居蒲,公子居蒲,公子夷吾夷吾居屈。居屈。献公献公2121年(年(前前656656年年),晋发生了),晋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之乱,重耳逃亡,重耳逃亡献公献公2222年(年(前前655655年年),),晋献公向晋献公向虞国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虢国同年冬天,晋国灭亡了同年冬天,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国,回师时灭,回师时灭虞虞,俘虏,俘虏了虞公和虞国大夫了虞公和虞国大夫百里奚百里奚献公献公26年(年(前前651年年)夏)夏,病逝,病逝 1.“1.“复复”和和“再再”在古代是表示动作重复出现的词,词类和意义在古代是表示动作重复出现的词,词类和意义都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也放在这里讨论。都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也放在这里讨论。“复复”是副词,指又一次是副词,指又一次,一般不限于两次,一般不限于两次,也不一定是第二次。也不一定是第二次。例: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例: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再再”是数量词,一般专指两次。是数量词,一般专指两次。例: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例:一之谓甚,其可再乎?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吗?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再再”是副词,相当于古代汉语是副词,相当于古代汉语里的里的“复复”晋侯晋侯复复假道假道于于虞虞以以伐伐虢。虢。2.“以以”:在这里用作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在这里用作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以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而来来用来用来以致以致等。等。例句:例句:假道假道于虞于虞以以伐虢伐虢(目的)(目的)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师说师说)3.“伐伐”:击也。从人持戈。:击也。从人持戈。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征征”:征者,上伐下也。:征者,上伐下也。“征征”一般指(地位)以上攻下、以有道攻无道。而一般指(地位)以上攻下、以有道攻无道。而“伐伐”比较中性。比较中性。左传左传僖公四年僖公四年:“昭王南昭王南征征而不复,寡人是问。而不复,寡人是问。”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公,豺豹也,曹公,豺豹也,挟天子以挟天子以征征四方。四方。”此处言曹操以天子名义出兵,亦此处言曹操以天子名义出兵,亦上对下,故谓之上对下,故谓之“征征”。晋侯晋侯复复假道假道于于虞虞以以伐伐虢。虢。这里晋献公与虞公这里晋献公与虞公是同级别的诸侯的是同级别的诸侯的战争所以用战争所以用“伐伐”。虢虢,虞虞之之表表也也5.表:外面。这里是屏障的意思。表:外面。这里是屏障的意思。思考思考:我们还学我们还学过哪些判过哪些判断句型?断句型?4.判断句 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东西属于某一类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东西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1)判断对象判断对象+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 (2)判断对象判断对象+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也也”(3)判断对象判断对象+“者者”+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 (4)判断对象判断对象+“者者”+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也也”(5)判断对象判断对象+“非(匪)非(匪)”+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 (6)判断对象判断对象+“非(匪)非(匪)”+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也也”(7)判断对象判断对象+“者者”+“非(匪)非(匪)”+名词性结构名词性结构+“也也”晋,吾宗也。晋,吾宗也。6.启:开启,这里指假道,使晋国得意其野心。启:开启,这里指假道,使晋国得意其野心。7.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8.翫(翫(wan):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习惯而不留心,等于说放松警惕。晋不可晋不可启启,寇寇不可不可翫翫。9.谓:通谓:通“为为”。甚:厉害、过分。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其:语气词,加强反问。一之一之谓谓甚,甚,其其可可再再乎?乎?10.辅:面颊;车:牙床骨。辅:面颊;车:牙床骨。辅车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相依,唇亡齿寒成语:唇亡齿寒 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利害相关。史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敬仲完世家:“赵之於齐楚赵之於齐楚 ,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明日患及齐楚。”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宋理宗绍定六年:“蒙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我亡必及於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亦作“脣竭齿寒脣竭齿寒”、“脣揭齿寒脣揭齿寒”。晋侯晋侯复复假道假道于于虞虞以以伐伐虢。虢。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宫之奇谏曰: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虢,虞之表表也。也。虢亡,虞必从之。虢亡,虞必从之。对晋国不可以借路给他们来实现其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放松警惕。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来个第二次呢?晋不可晋不可启启,寇寇不可不可翫翫。一之。一之谓谓甚,其可甚,其可再再乎?乎?俗话所说的面颊与牙床骨互相依傍,嘴唇没了牙齿就受凉,说的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啊。”谚所谓谚所谓辅车辅车相依,相依,唇亡齿寒唇亡齿寒 者,者,其虞、虢之其虞、虢之谓也谓也。”公曰:公曰:“晋,吾晋,吾宗宗也,也,岂岂害我哉?害我哉?”对曰: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大伯、虞仲,大王之昭昭也。也。大伯大伯不从不从,是以是以不不嗣嗣。虢仲、虢叔,王。虢仲、虢叔,王季之季之穆穆也,为文王也,为文王卿士卿士,勋勋在王室,在王室,藏藏于于盟府盟府。将虢是灭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亲于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逼乎?亲以乎?亲以宠宠逼,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公曰:“晋,吾晋,吾宗宗也,也,岂岂害我哉?害我哉?”1.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2.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岂:副词,表示反问。译为“难道难道”、“怎么怎么”大伯大伯不从不从,是以是以不不嗣嗣。3.不从:指不从随父侧。大伯知道大王不从:指不从随父侧。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一起出走。4.是以:因此。是以:因此。5.嗣:继承嗣:继承【王位王位】。大伯、虞仲,大王之大伯、虞仲,大王之昭昭也。大伯不从,是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穆也,为文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且虞能亲于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昭昭穆穆 始祖二代祖二代祖三代祖三代祖四代祖四代祖五代祖五代祖昭穆6.昭昭和和穆穆是古代宗庙排序的次序。始祖庙居是古代宗庙排序的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二世、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世、五世、七四世、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称为穆。世居右,称为穆。始祖为文王为文王卿士卿士,勋勋在王室,藏于在王室,藏于盟府盟府7.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8.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还有什么爱?宫之奇回答说: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虞公说,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公曰:公曰:“晋,吾晋,吾宗宗也也,岂岂害我哉?害我哉?”对曰: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大伯、虞仲,大王之昭昭也。大伯不从,也。大伯不从,是以不是以不嗣嗣。虢仲、虢叔,王季之虢仲、虢叔,王季之穆穆也,为文王也,为文王卿士卿士,勋勋在王在王室,藏于室,藏于盟府盟府。将虢是灭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何爱于虞!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是”代词复指)代词复指)判断句判断句亲以亲以宠宠偪偪,犹尚害之,犹尚害之12.宠:在尊位。宠:在尊位。13.偪: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偪:通逼,逼近,这里有威胁的意思。桓庄之族桓庄之族何罪,而何罪,而以为戮以为戮,不,不唯唯偪偪乎乎?9.桓、庄之族:指晋献公同族之群公子。桓、庄之族:指晋献公同族之群公子。10.以为戮:拿以为戮:拿【他们他们】当作的杀戮的对象,当作的杀戮的对象,“以以”介词后面宾介词后面宾语省略。语省略。“戮戮”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杀戮的对象)。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杀戮的对象)。11.唯:因为。唯:因为。晋文侯弟成师于晋昭侯元年(前晋文侯弟成师于晋昭侯元年(前745你)封你)封为曲沃桓叔,传子曲沃庄伯,庄伯传子曲沃为曲沃桓叔,传子曲沃庄伯,庄伯传子曲沃武公。前武公。前679年,武公灭晋侯,周王命曲沃年,武公灭晋侯,周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其子为晋献公。武公为晋君。其子为晋献公。春秋无义战出处出处-孟子尽心下。-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义战义战”就是指正义的战争,在那个时候,就是为了维护周天子而发动的战争。“春秋无义战”指的就是假“勤王”真争霸的意思。儒家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才是合乎义的,而春秋时代则是“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没有合乎义的战争。时代大背景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且虞能亲且虞能亲于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戮,不唯,不唯偪偪乎?乎?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亲以亲以宠宠偪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犹尚害之,况以国乎?”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公曰:公曰:“吾吾享祀丰絜享祀丰絜,神必,神必据据我。我。”对曰:对曰:“臣闻臣闻之之,鬼神鬼神非人实亲,非人实亲,惟惟德是依德是依。故周书。故周书曰:曰:皇皇天无亲,天无亲,惟德是惟德是辅辅。又曰:又曰:黍稷黍稷非非馨馨,明德,明德惟惟馨。馨。又曰:又曰:民不易物,惟民不易物,惟德德繄繄物。物。如是如是,则非德民不,则非德民不和和,神不享矣。神所,神不享矣。神所冯冯依,将依,将在德矣。若晋在德矣。若晋取取虞,而虞,而明德明德以以荐馨香,神荐馨香,神其其吐吐之乎?之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吾吾享祀丰享祀丰絜絜,神必,神必据据我。我。1.享祀: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享祀:享,把食物献给鬼神。享祀,泛指 一切祭祀活动。一切祭祀活动。2.丰:丰富,指祭品丰盛。丰:丰富,指祭品丰盛。3.絜(絜(ji):通洁,干净、清洁。):通洁,干净、清洁。鬼神非人实亲,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惟德是依。是依。4.惟:只。惟:只。5.德:指有德行的人。德:指有德行的人。皇皇天无亲,天无亲,惟德是惟德是辅辅。5.皇:大。皇:大。6.辅:辅佐,这里指保佑。辅:辅佐,这里指保佑。黍稷黍稷非非馨馨,明德,明德惟惟馨。馨。7.黍(黍(sh):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黄米。稷,不):黍子,碾成的米叫黏黄米。稷,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8.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馨:远处可以闻到的香气。古人认为祭祀时鬼神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前来享用祭品的香气。9.惟:句中语气副词,表肯定。惟:句中语气副词,表肯定。10.10.宾语前置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等否定词表示。2.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宾语一般要前置。常用的疑问代词有: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何以、何如、如何、若何、奈何谁、何、奚、安、何以、何如、如何、若何、奈何 3.用用“之之”、“是是”复指的宾语前置。复指的宾语前置。例句:其虞虢例句:其虞虢之之谓也。谓也。将虢将虢是是灭,何爱于虞?灭,何爱于虞?鬼神非人鬼神非人实实亲,惟德亲,惟德是是依。依。皇天无亲,惟德皇天无亲,惟德是是辅辅10.10.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大伯不从,是以不嗣。特殊用法:特殊用法: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这个宾语一般只限于前,这个宾语一般只限于“是是”这句话是刚才这句话是刚才讲过的哪种用讲过的哪种用法?法?民民不不易易物,惟德物,惟德繄繄物物11.民:这里作民:这里作“人人”。12.易:改变。易:改变。13.繄:语气副词,作繄:语气副词,作“其其”。本段大意,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本段大意,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有改变,有改变,【但是但是】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才算才算【真正的真正的】祭品。祭品。非德民不非德民不和和,神不享矣。,神不享矣。14.和:和睦。和:和睦。神所神所冯冯依,将在德矣。依,将在德矣。15.冯(冯(png),即后来的),即后来的“凭凭”,这里和,这里和“依依”义近。义近。若晋若晋取取虞,而虞,而明德明德以以荐荐馨香,神馨香,神其其吐吐之乎?之乎?”16.取取:拿,引申为取得。:拿,引申为取得。17.明德明德以荐馨香以荐馨香: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明德,使德明。以,表目的的连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词。荐,献,这里指向神献。馨香,指黍稷。18.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其:语气词,加强反问。19.吐:指不食所祭之物。吐:指不食所祭之物。“荐荐”与与“牲牲”:无牲: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祭。如是如是,则非德民不,则非德民不和和,神不享矣。神所,神不享矣。神所冯冯依,将在德矣。依,将在德矣。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公曰:公曰:“吾吾享祀丰絜享祀丰絜,神必,神必据据我。我。”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对曰:对曰:“臣闻臣闻之之,鬼神非人实亲,鬼神非人实亲,惟惟德是依德是依。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若晋若晋取取虞,而虞,而明德明德以以荐馨香,神荐馨香,神其其吐吐之乎?之乎?”故周书曰:故周书曰:皇皇天无亲,天无亲,惟德是惟德是辅辅。又曰:又曰:黍稷黍稷非非馨馨,明德,明德惟惟馨。馨。又曰:又曰:民不易物,惟德民不易物,惟德繄繄物。物。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族行,行,曰:曰:“虞不虞不腊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举矣。”1.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以其族行:指率领全族离开虞。2.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是举行祭祀的意思。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是举行祭祀的意思。3.更(更(gng):副词,再。):副词,再。4.举:指举兵。举:指举兵。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馆于虞,遂袭虞,灭之。于虞,遂袭虞,灭之。1.十二月丙子:十二月初一。十二月丙子:十二月初一。2.朔:每月的第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3.京师:周的都城,当时只洛阳。京师:周的都城,当时只洛阳。4.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等于说住宾馆。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等于说住宾馆。思考:在思考:在这两段中这两段中你能找出你能找出几个名词几个名词活用作动活用作动词的例子词的例子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5.5.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勋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在王室,藏于盟府。原意:功勋;原意:功勋;活用作动词:建立功勋,有功勋。活用作动词:建立功勋,有功勋。宫之奇以其宫之奇以其族族行。行。原意:族群、家族;原意:族群、家族;活用作动词:率领全族。活用作动词:率领全族。虞不虞不腊腊矣。在此行也。矣。在此行也。原意: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原意: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活用作动词:举行祭祀活用作动词:举行祭祀师还,师还,馆馆于虞。于虞。原意: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原意: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活用作动词:住宾馆。活用作动词:住宾馆。以1.率领。率领。宫之奇宫之奇以以其族行其族行2.认为、以为认为、以为。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私臣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战国策战国策齐齐策策3.名词名词.原因。原因。宋人执而问宋人执而问以。以。-列子列子周穆王周穆王4.介词介词.表示原因,相当于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因为”。大伯不从,大伯不从,是是是是以以不嗣。不嗣。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相当于“用用”。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以伐虢。伐虢。凭借某种身份、地位。凭借某种身份、地位。表示时间相当于表示时间相当于“于于”“在在”。5.连词连词.用法相当于用法相当于“而而”。明德明德以以献馨香献馨香(表目的的(表目的的连词)连词)6.和和“上上”“下下”“东东”“西西”等连用,表示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限。7.无以:没有什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么可以拿来。谓谓1.告诉,对告诉,对说说 2.说,叫做,称为说,叫做,称为 谚所谚所谓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其虞虢之谓谓也。也。3.认为,以为认为,以为 窃窃谓谓在位之人才不足在位之人才不足-王安石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上皇帝万言书4.通通“为为”一之一之谓谓甚也,其可再乎甚也,其可再乎“谓谓”和和“曰曰”都是说的意思,后面都有都是说的意思,后面都有所说的话。所说的话。但但“谓谓”后面有引语,但后面有引语,但不与所说的话紧接;而不与所说的话紧接;而“曰曰”则与所说的话紧接。则与所说的话紧接。楚王谓田鸠曰: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墨子者,显学也”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他的”“她的她的”“它的它的”“他们的他们的”宫之奇以宫之奇以其其族行。族行。2.指示代词。相当于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那些那些”今欲举大事,非今欲举大事,非其其人不可。人不可。3.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的用法:相当于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的用法:相当于“是是还是还是”。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马说马说4.4.连词。相当于连词。相当于“如果如果”“”“假使假使”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其若是,孰能御之?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襄王)4.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一之谓甚,一之谓甚,其其可再乎?可再乎?神神其其吐之乎?吐之乎?(反问)(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