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讲义

上传人:唐****1 文档编号:240761243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w w w 0898-66195638w QQ:147212246w w松花江污染,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等事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GDP等新型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环境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给环境法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和研究环境法学。课程简介w1、新兴、边缘学科,发展迅速。w新兴: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w尚未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w边缘:涉及相关学科内容较多,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密切。科学性强。w2、授课内容:以基本原理梳理为主,介绍现行法律法规内容。w3、授课目的:理解环境法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环境法及自然资源法的框架体系,环境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了解本部门法律及重要法规,对重要理论有自己的理解。w4、本课程学习意义:一是功利目的,学以致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纠纷日益增多,环境法学发展迅速;二是素质提高,身为有思想、有见的的年轻学子,要对世界及中国的重要问题有所认识,并对人类的有关对策大概了解。第一章、绪论w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w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w第三节、环境问题w第四节、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学第一节、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w一、环境的一般概念w环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中心事物而言的,一般是指环绕中心事物客观存在的总和。w二、人类环境w环境以人类为中心,是“中心”不是“惟一”。三、人类环境的分类w按功能: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w按形成:天然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为环境)w按环境要素:大气、水、海洋、土地、生物等w按地理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流域、海域等w按行政管理分级:国家、跨行政区、地方等四、自然资源w资源是资产、资财的来源。广义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其中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以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w其范围是开放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扩大。如石油、煤、遗传资源等都是在近、现代才成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w分布不平衡性w有限性 w多用性w双重价值性背景资料w以水资源为例,地球上的水尽管取之不尽,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十分有限,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不同形态的水的更新期间是不同的,大气中的水只需8天时间就更新一次,是可更新资源,永久积雪需要9700年,地下水更新一次得需要1400年。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系w也决定了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关系。由于自然资源的双重价值性,使得很多自然资源既是偏重保护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法的客体,也是偏重保护生态价值的环境保护法的客体。因此,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关系非常密切,而且综合生态管理也是世界环境资源保护的趋势。五、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w环境法中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区别:w一、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较为明确具体。w二、只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影响的,并且是可以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所能影响、调节和支配的环境要素,才成为法律保护的客体。w三、保护目的是生态系统的平衡。8月月13日,受国家日,受国家林业局委托,我国林业局委托,我国首次秋季国际狩猎首次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在成野生动物额度在成都举槌拍卖。都举槌拍卖。海南坡鹿狩猎权拍卖10万美金一头六、人类与环境关系w150亿年前,宇宙诞生。w50亿年前,太阳系包括地球诞生。w34亿年前,生物圈产生。w500万年前,人类诞生。40亿年的生命史为人类产生作好充分生理准备。w人类是自然环境的最终产物。w2、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w这也是环境法之所以产生、存在的意义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既有必然性,也有能动性。人既是自然中的一员,又能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环境法则可以通过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中心主义w“生态中心主义”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类是生态系统、生物圈(biosphere)和生态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理应遵循生物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平等地对待其它成员。人类以外的自然万物同样有应得到尊重的权利,自然物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自然物因为它们自身的价值应受到保护。人类中心主义w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人是目的,其他的只是手段。讨论w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w从虐猫事件,动物福利法的争论出发,思考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与不足。哪种价值观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背景资料w海南省将颁布全国首例动物福利法规。w 人民网现在的动物福利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道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对外贸易问题,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贸易壁垒”第二节、生态学基本知识w世界地球日 每年的4月22日(由美国一参议员和哈佛大学法学院一学生发起)w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w世界无烟日每年5月31日w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1972年6月5日斯德哥尔摩会议召开)w就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总体来说,有3种物质循环是重要的w水循环.w碳循环.w碳是一切生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有机体干重的45%以上是碳。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蓄库开始,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碳固定,生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后,再回到大气蓄库中w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相关自然定律w生态学基本规律是环境保护需遵守的指导原则,是制定环境法律的理论基础。w几个原理:w边缘效应原理w生态位原理w生态平衡原理几个定律w物物相关律w能流物复律w负载定额律w相生相克律w协调稳定律w时空有宜律第三节、环境问题w环境问题依产生的原因分类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又称为第一类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界运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这里我们主要关注次生的环境问题即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w环境问题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w1、环境破坏。主要原因是人口高速增长形成对资源的大量需求。w2、环境污染:人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使得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或者影响其他生物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现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w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国际社会讨论的全球变暖问题主要指人为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背景资料2:w一个美国人在消耗能源方面等于11个中国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能源人口”比中国还多。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愿意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环境保护的国际义务,按照美国的发展模式,减少污染就是放慢发展速度。京都议定书中美国承担的义务使其损失500-600亿美元,而不承担则损失380亿美元,因此,美国选择撕毁。臭氧层破坏w臭氧层破坏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吸收7090%的紫外辐射,支持地球生命生长,并使平流层增温,保持地球的温度,可以说,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人类排放的氟氯烃等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被称为ODS(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保护臭氧层的国际行动w1985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w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w臭氧层将在今后50年内有望缓慢复原,目前,向大气层排放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已经逐年减少。(我国正在研究拟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酸雨w酸雨,主要由燃煤产生的SO2引起。中国是第一大SO2排放国,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国民生产总值的2%(1995),酸雨面积占全国30%左右(环保总局已经受国务院委托与九大SO2排放省签订脱硫责任书)物种灭绝w全世界每天一种物种灭绝。公害w八大公害事件、博帕尔、切尔诺贝利能源危机w能源安全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w能源战争w能源外交w解决方法:节约能源,w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w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就已经达到1.23亿吨,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40%,中国未来的能源形势逼人。能源问题也关系到外交问题。“安大线”与“安纳线”波折不断,中日东海油田摩擦丛生背景资料w在人们拭目以待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是从安加尔斯克铺到中国的大庆(安大线)还是铺到俄罗斯的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安纳线)的时候,又有消息传出,俄德两国决定建设一条跨波罗的海从俄罗斯西北到德国的石油管道,提升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来满足欧盟的能源需求。背景材料w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1960年至1996年世界人口从30亿增加到57亿,增长近一倍,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两倍以上,原因就在于人均消耗能源增长了60。而在发达国家美国,一个预期80岁的普通美国人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一生要消费约2亿升水,2000万升汽油,一万吨钢材和1000棵树的木材,如果所有人都要这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还需要20个地球。中国的水土流失w上述环境问题,中国都存在,但对中国而言,水土流失是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38%的国土遭受水蚀和风蚀,每年流失的土壤至少50亿吨,损失的土地也在100万亩以上。而且这是个全局性的问题,影响我国的气候状况和农林牧业发展。背景资料w在中国历史上,每经历一次人口增长,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毁林开荒,秦朝耕地1亿亩,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超过50%。西汉时期耕地达到8亿亩,唐朝又增加了6亿亩。大跃进时期,提倡“种田种到山顶,插秧插到湖心”,一次又一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必须保持水土,收拾山河。w如果中国不迅速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将可能出现在中国。w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w对环境问题有两种立场:悲观论者和乐观论者。悲观论者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其出版一本增长的极限,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w乐观论者一部分人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应该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相信最终应该能通过认识自然规律,正视环境问题,达到与环境的协调。你的看法?三、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世界人口每年增加人数年份每秒钟(人)每分钟(人)每小时(万人)每天(万人)每月(万人)每年(万人)19892.51500.921.6648777619933.021811.08626.17839396w日本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第二章、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w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w第二节、环境法的性质和特点w第三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w第四节、环境法律关系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二、环境法的特征w1、综合性w形成的基础以法学和环境科学为基础,是邻近部门法和有关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w保护范围和对象14种环境要素,且有扩大趋势w从法律规定看既有刑事、行政、民事的实体法规范,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民事、刑事诉讼规范,w监督管理机关除了专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外,还有海洋、港监、海事、渔业、渔政、军队、公安、交通、铁道以及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等15个依法实施环境监督管理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在一些场合还包括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w2、技术性w环境法是环境科技和法的结合。环境法是科技发达的产物,也必须运用科技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环境科技与环境法的关系比传统法律部门更为密切,环境法在立法中经常引用环境科技术语,并将环境技术规范作为环境法的附件。w3、社会性w利益就其本性说是盲目的、无止境的、片面的,一句话,它具有不法的本能。”w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7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w所谓社会法是指以保护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社会利益是指在某种社会关系中,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主张其利益,而处于强势地位的主体则会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法律地位,维护自身的利益。w4、共同性(共通性)。wWater knows no boundaries.第三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w立法目的,也即立法者制定该法律的意图或动机。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汪劲(北京大学法学院)w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平衡,优先?w对一个贫穷的,需要砍一棵树娶媳妇,或者看病的农民说,不要砍树,要保护后代人的利益,是不公平的。w环境立法目的二元论的合理性:w贫穷是最糟糕的污染形式。w环境问题因发展而来,也只能通过发展解决。w先进的生产方式如循环经济等既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是矛盾的。背景资料:何为循环经济w三R:reduce,reuse,recycle.w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w即将生产模式从单向、线性转化为循环往复。w原料产品废物(传统生产模式)w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w(循环经济)w举例: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出沼气渣施肥催玉米玉米收割生秸秆,从秸秆还原秸秆,从土地回归土地。w环境的价值可能不能精确计算,但其绝对不是零。斯蒂格利茨(美诺贝尔奖获得者)w绿色GDP已经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第四节、环境法律关系w一、概念w二、特征w1、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关书调整论蔡守秋w自然能否成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w松花江污染事件,北大师生提起公益诉讼。第三章、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w第一节、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w第二节、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w第三节、环境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历史必然性第二节、中国环境法发展w1972年中国政府派团出席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w1973年,中国召开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宣传和认识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w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w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立法工作发展迅速。w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提出建设若干重要制度。w十一五规划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工作指标。w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等理念都包含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第三节、环境法地位w环境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以下理由:w1、其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w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w2、环境法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w3、其立法已经形成独立的相对完善的体系为了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w 爱德华.艾比不盲目反对增长,但反对盲目的增长。塞尔拉俱乐部w如果你想污染一个地方,就向那投钱或者扔垃圾。美w自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惟一的问题。w 歌德w“导致环境经济学兴起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在于许多收益无法在市场上标价。”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2001年版第26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金融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