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上传人:kfc****60 文档编号:240756631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 预预 防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发生与发展。预预防防的的内内容容包包括括未未病病先先防防和和既既病病防防变变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应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应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方面入手。(一)养生以增强正气(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二)防止病邪侵害(二)防止病邪侵害(一)养生(一)养生以增强正气以增强正气n n养生,又名摄生,保养身体之义。养生,又名摄生,保养身体之义。n n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保养身体,减少疾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n n*养生的目的不是长生不老养生的目的不是长生不老*养生的意义养生的意义(一)增强体质 决定体质的因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禀受于父母,先天而生出生后受到饮食、起居、劳动、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体质既有稳定性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可变性“先天不足,后天可补”养生的意义养生的意义(二二)减少疾病减少疾病 与发病有关的两个方面正气正气邪气邪气发病的内在依据发病的内在依据发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生以扶助正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养生以避免受邪养生以避免受邪养生的意义养生的意义(三三)延缓衰老延缓衰老 生、长、壮、老、已是生命体必然经历的生、长、壮、老、已是生命体必然经历的五个过程。五个过程。相关概念1.天年天年 “天年天年”人的自然寿命,亦即人的自然寿命,亦即天赋之年寿。天赋之年寿。寿命即生命之年限,是机体从寿命即生命之年限,是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之为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之为寿限寿限。“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嵇康养生论嵇康养生论养生的意义养生的意义 一般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一般而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不超过不超过120岁。岁。人类的自然寿命是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按此推算人类的最高寿命为112-150岁 世界之最世界之最n n历史上最长寿的女人:有确凿文历史上最长寿的女人:有确凿文件证明的、有史以来最长寿的女件证明的、有史以来最长寿的女人是法国的詹妮人是法国的詹妮路易路易卡门。生卡门。生于于1875年年2月月21日,死于日,死于1997年年8月月4日,享年日,享年122岁岁164天。天。n n 历史上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人历史上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人的泉重千代,生于的泉重千代,生于1864年年6月月29日,死于日,死于1986年年2月月21日,日,享年享年120岁岁237天。天。养生的意义养生的意义 衰,衰弱,衰退之义。衰,衰弱,衰退之义。老,年纪大,与老,年纪大,与“少少”相对。相对。衰老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地降低的过程。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地降低的过程。衰老衰老老年老年 衰老是生命的动态过程,而老年则是整个机体的一个年龄阶段。故有“老当益壮”、“未老先衰”的情况。“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一)顺应自然 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活动要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活动要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应主动采取各种措施,以适应应主动采取各种措施,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这就是这就是“天人相应天人相应”的思想。的思想。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n n 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大地植物呈现出春生、夏长、的气候变化,大地植物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秋收、冬藏的现象。人体也应该像植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n n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春三月,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夏三月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 秀,使气得泄秀,使气得泄秀,使气得泄秀,使气得泄 秋三月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 方法举例方法举例(二)形神共养(二)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神即精神活动。形指形体,神即精神活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与神俱形与神俱“形神共养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也要注意精神的调摄。要注意精神的调摄。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静以养神:静以养神:清静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清静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达到强身的神等,以保持神气的清静,达到强身的目的。目的。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 动以养形动以养形,通过运动形体来达到调和气,通过运动形体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防病健身的目的。包括血,疏通经络,防病健身的目的。包括劳动、舞蹈、导引、按摩等多种方式方劳动、舞蹈、导引、按摩等多种方式方式,式,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三)调养脾胃(三)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肾肾肝肝肺肺心心脾脾“中央土以灌四旁中央土以灌四旁”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n n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常用的方法有n n饮食调节(勿使过饥或过饱)n n药物调节(白术 山药 薏苡仁等)n n精神调节(防止思虑伤脾)n n针灸按摩等(摩腹 灸足三里)”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景岳全书。(四)保精护肾(四)保精护肾 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善养生者,必宝(保)其精善养生者,必宝(保)其精“。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n n五脏之中,主藏精,主生殖,故保精重在保养肾精肾精(生殖之精)。n n中医养生学强调节欲以保精节欲以保精,节制房事,保持精气充盛,有利于身心健康。n n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等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 由于脾肾之间存在着相互相互依存,相互由于脾肾之间存在着相互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故养生方法多同时调补脾肾促进的关系,故养生方法多同时调补脾肾。(二)防止病邪侵害(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避其邪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 小金丹小金丹 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 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 马齿苋预防痢疾马齿苋预防痢疾蓼蓝马齿苋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一)早期诊治 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二)防止传变(二)防止传变 1.1.阻截病传途径阻截病传途径六经传变六经传变 卫气营血传变卫气营血传变 三焦传变三焦传变(扁鹊)(扁鹊)2.2.先安未受邪之地先安未受邪之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第三节第三节 治治 则则治则:治则: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守的总的法则。治法:治法: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证候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于证候 的具体治疗方法。的具体治疗方法。治则治则1.1.治病求本治病求本 2.2.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3.3.调整阴阳调整阴阳 4.4.调和气血调和气血 5.5.调整脏腑调整脏腑 6.6.调摄精神调摄精神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一、治病求本一、治病求本正治:正治:逆其病证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逆其病证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 则,又称则,又称“逆治逆治”。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反治:反治:顺从病证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顺从病证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 称称“从治从治”。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适用于疾病本质与现象不完全相一致的 病证。病证。、正治反治、正治反治寒者热之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寒性病证表现出寒象,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用温热的方药治疗。热者寒之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热性病证表现出热象,用寒凉的方药治疗。用寒凉的方药治疗。虚则补之虚则补之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虚性病证表现出虚象,用补益的方药治疗。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实则泻之实则泻之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实性病证表现出实象,用祛邪的方药治疗。用祛邪的方药治疗。正治常用方法:正治常用方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反治常用方法:反治常用方法:热因热用热因热用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 现象的病证现象的病证(真寒假热证)(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寒因寒用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用寒凉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 现象的病证现象的病证(真热假寒证)(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塞因塞用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虚性闭塞 不通症状的病证(不通症状的病证(真虚假实证)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通因通用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用通利的方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 症状的病证症状的病证(真实假虚证)(真实假虚证)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标本的相对性标本的相对性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病因为本,症状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E.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2、治标与治本、治标与治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具体运用具体运用A.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B.B.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C.标本兼顾标本兼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症的情况下。必须暂无急重病症的情况下。必须 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卒病且病情非常严重卒病且病情非常严重疾病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症状疾病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症状疾病过程中出现某些急重症状,或症状不疾病过程中出现某些急重症状,或症状不除,无法进行治疗除,无法进行治疗某些慢性疾患,原有宿疾复感外邪,当旧某些慢性疾患,原有宿疾复感外邪,当旧病缓和,新病较急时病缓和,新病较急时标本兼治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所采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所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取的一种治疗原则。3、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疗用药的原则。“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治疗用药的原则。因人制宜因人制宜 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来指导治疗用药的特点。习惯等来指导治疗用药的特点。年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年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 性别:男女不同性别:男女不同 体质:因先天禀赋或后天生活环境的不体质:因先天禀赋或后天生活环境的不 同,个体体质也存在差异。同,个体体质也存在差异。职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职业: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二、扶正祛邪二、扶正祛邪扶正:扶正: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 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祛邪: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 害的一种治疗原则。害的一种治疗原则。运用原则运用原则1.1.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辨清虚实: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2.2.掌握主次掌握主次3.3.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常用方法常用方法扶正:扶正: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药物、针灸推拿、气功、食养、精神 调摄、体育锻炼等。调摄、体育锻炼等。祛邪:祛邪: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消 导、祛痰、活血化瘀等。导、祛痰、活血化瘀等。单独使用单独使用单独扶正单独扶正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适用于虚证或真虚假实证单独祛邪单独祛邪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适用于实证或真实假虚证合并使用合并使用扶正兼祛邪扶正兼祛邪适用于正虚为主适用于正虚为主 的虚实夹杂证的虚实夹杂证祛邪兼扶正祛邪兼扶正适用于邪盛为主适用于邪盛为主 的虚实夹杂证的虚实夹杂证先后使用先后使用先祛邪后扶正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适用于邪盛正虚的虚 实夹杂证实夹杂证(正虚不甚(正虚不甚,尚耐攻伐尚耐攻伐,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先扶正后祛邪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适用于正虚邪盛的虚 实夹杂证实夹杂证(正虚较甚(正虚较甚,不耐攻伐不耐攻伐,若兼顾攻邪更伤正气)若兼顾攻邪更伤正气)三、调整阴阳三、调整阴阳1 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2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者热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双补阴阳双补四、调理气血四、调理气血1 1、调气、调气2 2、理血、理血3.3.气血双调气血双调益气摄血益气摄血行气活血行气活血气血双补气血双补调理血行调理血行补血补血调理气机调理气机补气补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五、调整脏腑五、调整脏腑1 1、调整脏腑阴阳气血、调整脏腑阴阳气血3 3、协调脏腑之间关系、协调脏腑之间关系2 2、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顺应脏腑的生理特性六、调摄精神六、调摄精神1、调整患者的治疗心态、调整患者的治疗心态2、情志之病尤重心疗、情志之病尤重心疗3、以情制情,改易心志、以情制情,改易心志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