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养生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0756565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一、病因一、病因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当自然界气候异常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当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则可侵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则可侵害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害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好人类赖以生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六气”。人类长期生。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因。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六淫”。淫,有太过好侵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淫,有太过好侵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所谓又称其为邪气,所谓又称其为“六邪六邪”。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这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东应寒而暖,或夏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东应寒而暖,或夏应热而寒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急骤,应热而寒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爆冷暴热等。此时六气则如严寒酷热,或爆冷暴热等。此时六气则变为六淫而侵人发病。变为六淫而侵人发病。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若气候剧变,正气充盛者则可自我调节而若气候剧变,正气充盛者则可自我调节而不病,正气虚弱之人则可发病;气候正常,不病,正气虚弱之人则可发病;气候正常,个体正气不足,仍可发病,这时对于病人个体正气不足,仍可发病,这时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属六淫致病范畴。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由于六淫病邪均自入,或两者同时受邪。由于六淫病邪均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外感致病因素,所致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疾病即称为“外感病外感病”。2)季节性)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又称为故又称为“时令病时令病”。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热病。3)地域性)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互。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互。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4)相兼性)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风寒湿风寒湿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5)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如寒邪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热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入里可以化热,暑热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6)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入,或是两条途径兼而有之。从口鼻入,或是两条途径兼而有之。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风、寒、暑、湿、燥、火各自性质和致病风、寒、暑、湿、燥、火各自性质和致病特征,主要是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特征,主要是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即以自然界之气象、物象与人体临床表现即以自然界之气象、物象与人体临床表现相类比,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相类比,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1)风邪)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清阳开泄等特性的外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清阳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称为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风邪为病,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风邪为病,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证。风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证。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百病之长长”。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叶、薄荷等。叶、薄荷等。2)寒邪)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称为寒邪。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称为外寒病证。外感风寒:主要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外感风寒:主要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得热减轻,遇冷加重;可用物品有:生姜、痛;得热减轻,遇冷加重;可用物品有:生姜、肉桂、荠菜等;肉桂、荠菜等;内汗证:主要表现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呕吐内汗证:主要表现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呕吐清水、小便清长、局部冷痛,甚至四肢厥冷等;清水、小便清长、局部冷痛,甚至四肢厥冷等;可用物品有:干姜、小茴香、蒜、羊肉等;可用物品有:干姜、小茴香、蒜、羊肉等;3)暑邪)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立秋之前。“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伤暑:主要表现有身热、多汗、烦渴、倦伤暑:主要表现有身热、多汗、烦渴、倦怠无力,小便短赤,是暑病之较轻者,起怠无力,小便短赤,是暑病之较轻者,起病也较缓;可用病也较缓;可用“老甘薯红糖糖水老甘薯红糖糖水”;中暑:临床表现有,轻者热身烦渴、恶心中暑:临床表现有,轻者热身烦渴、恶心呕吐、胸闷;重则或见喘喝,大汗出,手呕吐、胸闷;重则或见喘喝,大汗出,手足厥冷,突然晕倒;处理:将患者移至阴足厥冷,突然晕倒;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抹脸擦身,给予温开水,令凉处,用温水抹脸擦身,给予温开水,令其清醒;过后可喝椰子汁、冬瓜汤等解暑其清醒;过后可喝椰子汁、冬瓜汤等解暑食品;食品;暑湿:表现有寒热阵法、心烦口渴、胸闷暑湿:表现有寒热阵法、心烦口渴、胸闷呕吐、食少倦怠、便溏、小便短小、苔黄呕吐、食少倦怠、便溏、小便短小、苔黄腻、脉濡数;可用的食品有南瓜汤、绿豆腻、脉濡数;可用的食品有南瓜汤、绿豆汤等;汤等;在暑气重的季节或以上三种情况,饮食上在暑气重的季节或以上三种情况,饮食上可多吃西瓜、赤小豆、绿茶、山葡萄藤绿可多吃西瓜、赤小豆、绿茶、山葡萄藤绿豆糖水、冬瓜梅子糖水、玉米须糖水等等;豆糖水、冬瓜梅子糖水、玉米须糖水等等;4)湿邪)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称为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5个节个节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淫胜,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主要表现有头痛沉重、食欲不振、口腻不主要表现有头痛沉重、食欲不振、口腻不渴、胸闷、呕吐、小便浑浊、妇女带下;渴、胸闷、呕吐、小便浑浊、妇女带下;可用的食品有:木瓜、五加皮、薏苡仁、可用的食品有:木瓜、五加皮、薏苡仁、黄鳝等;黄鳝等;5)燥邪)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为燥邪。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收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燥气太过,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燥邪。燥邪伤人,多自口伤人致病,则为燥邪。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初秋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燥。温燥: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温燥: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口渴心烦、鼻干咽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咳而不爽等;可用的食品有菊花茶、血、咳而不爽等;可用的食品有菊花茶、雪梨、雪梨冰糖糖水等;雪梨、雪梨冰糖糖水等;凉燥:常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干咳少凉燥:常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等;可用的食品有桑椹、葡痰、口鼻干燥等;可用的食品有桑椹、葡萄等;萄等;内燥:口燥咽干、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内燥:口燥咽干、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燥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燥不荣、肌肉消瘦、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可用的食品有雪梨煮(炖)冰糖、银等;可用的食品有雪梨煮(炖)冰糖、银耳、黑木耳等;耳、黑木耳等;6)火邪(热)火邪(热)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火热之邪。火热旺于夏季,但并不象暑那样具有明显火热旺于夏季,但并不象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故火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故火热之气太过,变为火热之邪,伤人致病,热之气太过,变为火热之邪,伤人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之邪侵人所致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之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或外火证。实火:心火,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实火:心火,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等;肝火,头痛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肝火,头痛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肋胀痛等;胃火,口臭、牙龈肿痛、牙缝怒、胁肋胀痛等;胃火,口臭、牙龈肿痛、牙缝出血,喝喜冷饮;可用的食品有白菜、苦瓜、通出血,喝喜冷饮;可用的食品有白菜、苦瓜、通心菜、白萝卜、梨等;心菜、白萝卜、梨等;虚火:头晕耳鸣、两颧发红、口燥咽干、两目干虚火:头晕耳鸣、两颧发红、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失眠健忘、色红少涩、干咳少痰、潮热、盗汗、失眠健忘、色红少苔、脉细数;可用的食品有熟地粥、黑木耳等,苔、脉细数;可用的食品有熟地粥、黑木耳等,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等。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等。诊断食疗举例诊断食疗举例1.风寒头痛:头痛恶寒、遇寒痛甚、鼻流风寒头痛:头痛恶寒、遇寒痛甚、鼻流清涕、口不作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清涕、口不作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祛风散寒;可用的食物有生姜、葱、疗宜祛风散寒;可用的食物有生姜、葱、肉桂、荠菜等;家用便方:生姜数片、红肉桂、荠菜等;家用便方:生姜数片、红糖半两,茶叶一撮,水煮服;或:葱白糖半两,茶叶一撮,水煮服;或:葱白6寸,寸,生姜生姜30克切片,水煮服,盖被取汗。克切片,水煮服,盖被取汗。2.风热头痛:头痛恶风、或发热、口渴咽风热头痛:头痛恶风、或发热、口渴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散热;痛、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宜疏风散热;可用的食物有百合、西瓜、茭白等;家用可用的食物有百合、西瓜、茭白等;家用便方:霜桑叶便方:霜桑叶15克,菊花克,菊花12克,水煎服;克,水煎服;或青蒿或青蒿30克,薄荷克,薄荷9克,生甘草克,生甘草6克,水煎克,水煎服。服。(二)七情内伤七情内伤,是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七情内伤致病,因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故可导致或诱发多种情志病好身心疾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称之为“七情内伤”。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调。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类经)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内经: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七情首先影响心神影响脏腑气机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不能集中,甚至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如大喜坠阳。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临床上常见于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甚则遗精等症。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症状。饮食失宜饮食不节1)过饥2)过饱饮食不洁饮食偏嗜1)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3)食类偏嗜二、病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原理。基本病机: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好精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