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方案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0756150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明原因肺炎排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方案方案2004年7月9日,卫生部下发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2007年卫生部下发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目的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置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2004版 具备以下4条,县级专家组不能排除者:发热(38);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病例定义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病例定义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有过密切接触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 SARS预警病例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工作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不能明确诊断的立即按“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会诊。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县CDC及时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情况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24小时寄出传报卡立即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诊治,由接收病例的医院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内容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医院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会诊进行网络直报向县疾控机构报告工作内容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对病例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组织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调查结果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工作内容从事SARS-CoV检测、科研相关工作或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人员饲养、贩卖、屠宰、加工家禽人员及从事禽病防治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或SARS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等)、其他接触禽类或野生动物或暴露于这些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环境的情况等。调查时重点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周围有无聚集性发病现象有无相应的高危职业史:工作内容立即进行流调隔离治疗立即采样送检密 切 接触 者 追踪、登记 和 医学观察县级专家组会诊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院内专家组会诊(单个:12小时;聚集性:立即)原报告单位网上订正为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发病1个月以内需订正)。将其调查资料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由上级专家组进行审核,最终审核权限在省级专家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不能排除SARS、人禽流感采样送检会诊后不能排除SARS、人禽流感省级专家组会诊SARS或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各省首例、散发、感染来源不明SARS、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由卫生部诊断)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地市级专家组会诊按卫生部有关方案开展工作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各级疾控机构日常疫情监测网络直报或以其他方式报告工作内容县级以上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工作内容 县级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病毒分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集标本的质量和时间 及时规范采样是疫情判断的关键上呼吸道标本:包括鼻拭子、鼻咽拭子、鼻咽抽取物、鼻洗液、咽漱液。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3天内,一般不超过7天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肺组织活检标本。下呼吸道标本最有利于禽流感病毒分离尸检标本:主要包括肺、气管,条件允许下也可采集肝、肾、脾、心脏、脑、淋巴结等组织标本。每一采集部位分别使用不同消毒器械,以防交叉污染;每种组织应多部位取材,各部位应取2050g,淋巴结取2个。病人死亡后应尽早进行解剖,无菌采集工作内容血清标本:应尽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急性期血样的采集,不能晚于发病后7天;恢复期血样在发病后第2、3、4周采集。如未能采集到急性期血样,仍应尽早采集第一份血样,并在间隔24周后采集第二份血样。采集量要求5ml,以空腹血为佳,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病例诊断需双份血清其它标本:可在病例发病后的7天内采集粪便标本。工作内容标本最佳采样时间检测项目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抗体血清发病早期SARSN蛋白咽漱液粪便尿液发病早期病毒核酸、SARSN蛋白禽流感H抗原病毒分离工作内容规范的采样是为诊断和排除的重要的基础采样后详细的记录的病人资料,填写送检单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特别提醒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辖区内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保障工作经费,组织督导评估和监督检查。组织专家组对医疗机构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将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调查资料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根据需要,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进行审核。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工作内容(一)卫生行政部门1、各级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2、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3、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4、负责对聚集性病例所在医院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5、为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6、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或院内感染控制部门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7、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8、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9、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工作内容(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报告;医院要及时组织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工作内容(二)医疗机构(1)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3)指导医疗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采取隔离措施,指导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4)指导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标本采集;(5)将采集到的病例标本及时运送到有条件的市(地)级或省级实验室;(6)及时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至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7)定期分析、汇总辖区内的监测数据并报告监测结果。(8)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将其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备案。工作内容(三)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我部于2004年7月下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同时废止。六、附件附件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处理流程附件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附件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表附件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单增加了“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概念;明确要求县级疾控中心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将原方案中预警病例的处理要求提前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诊断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均可以报告不明原因肺炎,但仍不能收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时限问题:新方案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院内应在12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排查立即进行网络报告,发现聚集性病例,医院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并进行网络报告取消预警病例,只有只有SARS或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定义中体温强调腋温,影响学特征中删去了“ARDS”“ARDS”,将第四条中的抗生素改为抗菌素,后加了进行性加重增加了不明原因肺炎调查用表明确要求不明原因肺炎订正病例最长时限为1 1个月The End谢谢您的聆听!期待您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