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240753529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与应急救援山西省职业病医院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牛凤云牛凤云概 述 急性化学性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指发生急性中毒突发事件时,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毒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人员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采取的卫生处理和医疗救援行动。这是一项社会性减灾救灾工作,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一)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 指各种原因,不同有毒有害物质突然大量排放或泄漏引起众多人员急性中毒或死亡及造成其他较大社会危害的事件。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镇联合碳化厂生产农药 西维因发生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使20余万人受害,其中约2500余人丧生,成为震惊世界的事件。基本概念(二)应急救援(二)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后,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毒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就医疗卫生方面而言,“救援”系现场急救,使患者迅速而安全脱离事故发生地,并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同时对污染的空气等快速检测,迅速查明中毒原因,处理被污染的水源、空气、食品等,尽可能控制危害的范围,减轻危害程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主的、综合性的社会各部门协作的救援体系,如急救中心、卫生防疫、公安、消防、环保、运输煤气、自来水、通讯、政府等部门的合作。(三)急救医疗体系三)急救医疗体系(四)自救(四)自救 指发生化学事故时,事故单位实施的救援行动,以及在事故现场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自身采取的保护防御行为,是化学事故现场急救工作最基本、最广泛的救援形式。其主体是企业及职工本身。基本概念(五)互救(他救)(五)互救(他救)指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相互之间的救护,以及他人或企业救援队伍或社会救援力量组织实施的一切救援措施与行动。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急救医疗体系 急性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同此,建立健全急性中毒救援网络和应急指挥系统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当发生急性中毒突发事件时,可以借助网络迅速作出应急反应,并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救灾、公安、消防、化工、环保、卫生、安全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行动,从而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急救医疗体系 在急性中毒突发事件中,主要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如下:在急性中毒突发事件中,主要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如下:(一)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应负责迅速控制毒源,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公安交通部门负责保障救援交通畅通无阻,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以便于污染区群众的疏散和中毒病人的护送;公安治安部门负责安全警戒,维护现场及周围地区的社会治安和保证事件的调查、刑侦、处理厂作顺利进行。急救医疗体系 (二)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 应负责组织卫生监督队伍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取证、处理;并负责组织快速侦查监测人员,测定事故现场及周围空气中的毒物浓度,报告毒物性质,确定毒物污染范围,提出危害作用带,估算受害人群的数量和受害程度;同时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立即赶赴现场对受害人员进行救护,对危重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如进行人工复苏,并在现场诊断分级,根据病情轻重分送不同的抢救地点。医药部门医药部门 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器材,在紧急救援工作中保证药品、器材的供应。医院医院 要立即准备抢救病房和病床,以接受中毒病人的到来,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急救医疗体系 (三)交通运输部门 负责组织紧急援救中的运输,如运输中毒受害的病人及撤离人员,以及运送救援物资和外地组织的抢救医务人员到事故地区进行抢救。(四)邮电部门 确保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畅通无阻,负责向外发出救援求助信号及向上级政府作出请示汇报。(五)气象部门 负责快速、准确地提供与急性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有关的气象参数,如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雨等,并作好预报服务。化学物中毒事故 急性突发中毒事件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出人意料地突然发生大量泄漏或引起燃烧、爆炸,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甚至周围居民中毒和较大社会危害的事件,并根据中毒人数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一)急性中毒:(一)急性中毒:毒物在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见于生产设备事故、检修时防护不周、防护器具失效或误服等意外情况。(二)多人中毒:(二)多人中毒:在一次中毒事故中发生三人或三人以上中毒,称为多人中毒。所渭“中毒”是指根据我国的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确定为轻度或轻度以上的中毒病人,而“刺激反应或“接触反应”不属中毒。(三三)重大灾害事故:重大灾害事故:在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或急性中毒10人以上的事故,称为重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灾害事故灾害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突然发生泄漏、爆炸、燃烧,危及周围居民区,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的事件。(四四)特大灾害事故:特大灾害事故:在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急性中毒100人以上,称为特大灾害事故特大灾害事故。这类事故往往有大量毒性气体泄漏,并迅速扩散,短时间内造成众多人员中毒,伤亡,危害范围大,常使城镇的综合功能受到破坏,社会秩序发生紊乱,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力量进行救援。(一)突发性(一)突发性 急性化学物中毒,尤其是急性职业中毒常发生在事故时,多因生产故障,违反操作规程,忽视防护等原因所致,多发生在化学物的意外爆炸、燃烧或毒性气体大量排放和泄漏的情况下。这种事故的发生不受地形、气候、企业大小等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可发生。(最常见的10种毒物是: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氮气、氨、氯、光气、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主要由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组成。)因此,积极预防化学事故的发生,作好应急救援预案和准备是减少伤亡、降低损失的关键。(二)群发性 急性职业中毒往往由于事故的突发性而造成现场作业人员的群体发病,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这样就常常给出事单位和地区造成极大的困难,使技术、物质、药品、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得不到及时解决,因此,及时报告申请救援是至关重要的。(三)复杂性(三)复杂性 由于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因而确定是哪种物质引起,十分困难复杂,许多毒物对人体的健康不仅有近期影响,而且有远期影响,且损害具有多样性,可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损害或器质性损害,也可致残或死亡,可以影响本人,也可影响后代。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接触毒物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因此常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如刺激性气体中毒,轻者有粘膜的刺激症状和呼吸道损伤,重者可导致肺水肿,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心、脑、肝、肾等多脏器损伤。刺激性气体还可导致化学性眼炎和皮肤灼伤,若突然晕倒头部着地形成复合伤时可使伤势更加复杂。因此,在抢救时,首先要了解清楚引起中毒的物质及其理化特性,并仔细检查中毒的程度及同时发生的复合伤,这对中毒病人的诊断,防止漏诊、误治,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和抢救非常重要。(四)特异性(四)特异性 各种不同毒物可选择作用于某系统、某器官,即有不同的靶器官,而出现典型的系统症状。如:高浓度硫化氢中毒可发生“闪电式”死亡;刺激性气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窒息性气体主要抑制呼吸酶,产生呼吸抑制、惊厥、昏迷、脑水肿等症状;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损害血液系统,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砷化氢损害红细胞,出现溶血、黄疸,重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四氯化碳等亲肝毒物可致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衰竭;钡、锑等金属无机化合物可因电解质紊乱而导致心肌损害;汞引起口腔炎、肾功能损害等。某些毒物中毒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氮氧化物、光气、有机氟、裂解气中毒的早期中毒症状不显著,经0.572小时后可出现肺水肿和低氧血症。(五)灾害性(五)灾害性 如煤矿瓦斯爆炸后,不仅可造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时可引发火灾、塌方等。(六)紧迫性(六)紧迫性 如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中毒时,可致“闪电式”死亡,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抢救。(七)共同性(七)共同性 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害有相似之处。如急性氯气中毒时均有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一旦发生突发中毒事件,当地人民政府应立即进行社会动员,组织应急救援,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疏散撤离,还要进行检测、洗消,并要维护治安、管制交通,使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应急救援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对事故单位以及事故单位周围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其中工程救援和医学救援是最主要的两项任务。(一)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一)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援救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突发中毒事件往往是事故造成的,具有发生的突然性、扩散的快速性及危害的广延性,因此,预防工作是基础,充分的应急准备是关键并且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多方协作、配合,才能达到救援工作的迅速、准确和有效。(二二)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这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危害的继续打大,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此时以工程救援为主。2.抢救受害者:抢救受害者:这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此时以医疗救援为主,及时、有序、准确、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病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组织群众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同时,向上风向撤离出危险区,避免伤亡的扩大。(二)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4做好现场洗消,清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洗消,清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进行彻底洗消,清除隐患和危害,防止污染的延伸和持续影响。5.查清事件原因,估算危害程度查清事件原因,估算危害程度:公安、卫生、安全等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估算其损失和危害,依法行使各部门的职权,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三三)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两大过程院前急救现场急救运送途中急救非专业人员医务人员自救互救院内急救送急诊科进ICU转专科医院(如职业病医院、烧伤医院、骨科等)(三三)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1事故单位自救:事故单位自救: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救援形式,因为事故单位了解毒物的情况和现场情况,有助于现场的紧急自救和互救。如发现毒物泄漏后戴好防毒面具,切断电源,脱离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井下通风等。2社会救援:社会救援:对重大或灾害性中毒突发事件,危害虽然发生在局部,但就其程度、范围、影响而言,若单纯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危害的扩展,不能及时消除危害后果时,必须有社会救援。如果事故危害超出单位区域,甚至跨区、县时就更需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及采取统一行动的社会救援。(四四)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要做好急性突发性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应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目前国家有关部委已建立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卫生部门已建立了中毒控制中心,有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护站、应急救护专业队和应急救援专家组以及指挥体系和通讯网络,但正式成立相应机构的城市还不多。(五五)应急救援的上报程序应急救援的上报程序 1报警:报警:事故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实施应急救援的关键。发生突发中毒事故的单位,除了积极组织自救外,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警。在向当地政府报告的同时,应向企业主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及卫生部门报告。灾害性事故要在24小时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五五)应急救援的上报程应急救援的上报程序序 3.报到:报到:各救援队伍进入救援现场后,应向现场指挥部报到,其目的是接受任务,了解情况,以便于统一实施救援工作。4.救援:救援:救援队伍和人员应各尽职守,迅速开展各项工作。(1)指挥部:尽快开通通讯网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方案,组织实施。(2)侦检队:尽快检测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定性)以及测定出事故的危害区域和毒物浓度(定量)。(3)工程救援队;应尽快堵源,救助伤员,协助撤离,做好毒物的洗消。(4)医疗急救队:应尽快将伤员、中毒病人救离染毒区,就地简易分型,按类急救,做好安全转送,同时对救援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并为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供医学咨询。(5)撤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离开现场,或进行救援后的临时性转移,同时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注意安全。(六六)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现场急救 发生急性中毒的突发事件时,为减少伤害,救援受害人员,保护人群健康而在事故现场所采取的一切医学救授行动和措施,就是现场急救。其关键就是“急”与“救”,也就是说,现场急救在行动上要充分体现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伤病员得到救护;在技术上要实施正确有效的救援措施和手段,以精良的技术水准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达到现场急救的目的和意义。挽救生命: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等,达到救命的目的。稳定病情:稳定病情:在现场对病人进行对症、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理,使病情稳定,为进一步抢救打好基础。减少伤残:减少伤残:急忙中毒事故不仅会出现群体性化学中毒,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烧伤、骨折等合并症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已有的疾病,此时,正确地对伤病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有效地降低伤残率。减轻痛苦: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护达到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现场急救 (一一)接报接报 卫生行政部门或专业主管单位的值班人员在接到救援指令或请求时,必须问清报告人姓名、单位、电话,问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危害程度及范围,明确救援要求和行动路线,同时必须做好电话记录。(二二)通告通告 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接报情况,并通知本单位有关部门做好抢救准备,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提出要求和建议。(三三)集结集结 救援人员根据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在指定地点集结,并携带好各自负责的器材与装备。(四四)出发出发 清点人员和装备后立即出发途中必须通过车载电话或移动电话与救援单位及事故单位保持联系,随时报告行动情况。(五五)报到报到 救援队伍到达救援现场后,立即向事故现场指挥部报到,以便了解情况,接受任务,提出建议。(六六)选点选点 择有利地形设置现场急救医疗点,尽可能选择有水、有电、交通力便、靠近现场的安全地点。(七七)初检初检 对伤员进行初步的医学检查,目的是尽快将被救人员按轻、中、重、死亡进行简易分型,以便于救护人员识别,并给予不同处置。初检要处理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损伤,应特别注意进行基本伤情估计及气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检查(ABCS),步骤见下图:检查反应(呼叫、掐人中、合谷等)无反应有1.保持气道通畅2.固定颈椎1.抬起下颌或推进颌骨以打开气道2.固定颈椎1.通气不畅2.胸部严重损伤3.气管偏离中线无是1.插管通气2.胸部减压3.必要时固定胸部1.检查颈动脉搏动2.皮肤颜色、温度1.插管通气 2.胸部减压 2.皮肤颜色、温度检查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搏动存在否开始复检致命性损伤是否 (八八)复检复检 复检时要对伤病员从头到脚进行系统的望、触、叩、听等体格检查,目的是鉴别伤病员可能存在的其他较不重要的损伤。最理想的复检应在远离事故现场的伤病员集结地完成。根据检查中获得的资料,对伤病员进行适当的重新分类,并选择适宜的后送方式。(九九)分类分类 根据伤病员的伤情进行分类。伤病员的分类有利于生命抢救措施的实施,现代灾害伤病员分类只对那些只有经过处理才能存活的伤病员给予最优先的处理,而对不经处理也可存活的伤病员和即使处理也要死亡的伤病员则不给予优先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同时使有限的医疗急救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国外常用一种多色灾害伤病员分卡系统,如:红卡立即处理;绿卡次优先处理;灰卡濒死或已死为救援伤病员提供一个易于辨认的标记。(十十)救治救治 现场急救处理一般采取共性处理,对特殊伤病员给予相应的个性处理,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到最紧急、最需要的地方。如对群体化学中毒,可采取以下步骤:尽快将中毒患者脱离现场,松解其衣扣,使其保持 呼吸通畅。脱去患者的污染衣服,彻底清洗其皮肤。如心跳呼吸停止的要迅速心肺复苏,大出血休克的 抗休克治疗。(十一十一)转送转送 对分类救治后的伤病员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分别向院内、院外转送,转运过程必须是在医学监护下的医疗救护运输。(十二十二)报告报告 向现场指挥部报告现场急救情况以及提出转移、撤点、返回的请示。(十三十三)撤离撤离 结束现场急救,完成救援工作后撤离现场返回。(十四十四)汇报汇报 全部救援工作结束后,用文字材料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汇报救援工作,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二、急性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一)立即解除致病原因,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场所给予吸氧。(二)脱除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皮肤,对可能引起化学性烧伤或可能经皮肤吸收中毒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入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三)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卧位,防止气道梗阻;缺氧者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挤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二、急性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四)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皮肤污染冲洗不够时要再冲洗或进行中和处理,经口中毒者,立即用催吐和洗胃以及导泻的办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但遇到腐蚀性毒物时,一般不提倡用催吐与洗胃的方法。(五)尽快排出或中和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解除或对抗毒物毒性。通过输液、利尿加快代谢,利用排毒剂和解毒剂清除已吸入体内的毒物排毒剂主要是络合剂,如急性汞中毒时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毒剂是解除毒作用的特效药物。(六)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保护心、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注意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三、急性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 急性化学性中毒的现场救治非常重要,处理恰当可阻断或减轻中毒病员的发展;反之,则可加重或诱发严重病变,因此应慎重行事。(一)对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强调早期安静休息,避免肺水肿的发生,如果休息不当,活动太多,精神紧张,则往往促使肺水肿的发生。(二)“亲神经”毒物中毒者在早期必须限制水的入量,尤其是静脉输液,如在潜伏期或中毒早期输液过多、过快,可促使严重脑水肿的发生 三、急性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 (三)治疗中应预防继发或并发性病变,如在中毒性脑病进展期应防止呼吸中枢抑制及脑疝的形成,在昏迷期应防止继发感染。恢复期患者在体力精神状态都未恢复时,应防止发生其他意外。(四)枪救过程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应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及时调整输液总量及电解质量,使机体环境保持稳定。(五)可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成千上万,由于吸入量不同或有毒物质含有杂质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因,使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变化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病情对症治疗。三、急性中毒现场救治注意事项 (六)现场急救时,应抓紧时机,尽量在早期使用排毒剂及解毒剂这些特殊药物,否则,当毒物已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其疗效将明显降低,同时随病情进展,一些继发性或并发性的病变可能转为主要矛盾,使特效药无法发挥作用。(七)使用些简单易行、方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等方法,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急救援预案 我国是生产、使用化学品的大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化学危险源而制定的一项应急反应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工业主管部门,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化学事故预防与救援法规,在预方为主的基础上,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工作计划。由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不仅受到化学危险物品的性质、事故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围等因素的影响,还与现场的气象、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救援工作必须要预先有准备,预先制定出在各种状态下的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其目的是在发生化学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 (一一)科学性科学性 制定预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和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使预案严密、统一、完整、科学。(二二)实用性实用性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符合当地的客观和现实情况,具有适用性、实用性、便于操作等特点。(三三)权威性权威性 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性工作,因此,必须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及各级组织的职责、任务等一系列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预案应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 基本情况;危险目标的确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救援队伍的组成与分工;报警信号;化学事故处理;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注:应急救援预案的书写应简明扼要,附有预案的各项平面图和救援程序图。应急救援预案的书写应简明扼要,附有预案的各项平面图和救援程序图。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包括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当地气象环境的分布特点、救援能力等。2.危险源评估:危险源评估:以确定危险源目标,探讨救援对策。3.分析总结:分析总结:对调查来的各种资料分析汇总。4.编制预案:编制预案:视救援目标的种类和危险度,结合本地救援能力编制相应的预案。6.审核实施。审核实施。事故案例事故案例 多人氯中毒事故 氯气(Cl2)是黄绿色、具有异臭的强烈刺激性气体。它是由食盐的水溶液经电解产生,降温、压缩成液态储于钢瓶内供运输使用。氯气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很多行业广泛使用,如制造盐酸、漂白粉、光气、氯化苯、氯乙醇、过氯乙烯等,并在医药、造纸、农药、印染、电子工业中及饮用水的消毒等都要应用氯气。在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氯气中毒事故,一旦发生大量的氯气泄漏事故,则造成多人中毒,如抢救不及时、有效,则会发生死亡事故。案例1 1事故过程事故过程 1979年年_月月_日下午日下午l时时55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正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正在充装液氯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发生在充装液氯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发生粉碎性爆炸。随着震天巨响,全厂气雾弥漫。大量的液氯气粉碎性爆炸。随着震天巨响,全厂气雾弥漫。大量的液氯气化,迅速形成巨大的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形似蘑姑状,高化,迅速形成巨大的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形似蘑姑状,高达达40余米。爆炸现场留有直径余米。爆炸现场留有直径6m,深,深182m的深坑。该的深坑。该工段工段414m2的厂房全部倒塌,在现场有的厂房全部倒塌,在现场有67个液氯钢瓶,爆个液氯钢瓶,爆炸了炸了5只,击穿了只,击穿了5只,只,13只击伤变形,只击伤变形,5吨的液氯储罐被击吨的液氯储罐被击穿泄露,厂房内的全部管道被击穿、变形。其间夹杂着瓦砾、穿泄露,厂房内的全部管道被击穿、变形。其间夹杂着瓦砾、钢瓶碎片在空中横飞,数里外有震感。在爆炸中心有一只重钢瓶碎片在空中横飞,数里外有震感。在爆炸中心有一只重达达1 735kg的液氯钢瓶被气浪垂直掀起,飞越的液氯钢瓶被气浪垂直掀起,飞越12m高的高压高的高压电线后,坠落在电线后,坠落在30m外的盐库内,另一只重达外的盐库内,另一只重达1754kg的液的液氯钢瓶被气浪冲到氯钢瓶被气浪冲到20m外的荷花池里。一块重达外的荷花池里。一块重达lkg的钢瓶的钢瓶碎片飞出碎片飞出830m,一块重,一块重725kg的钢瓶封头飞至的钢瓶封头飞至85m外的外的居民院内,将一名居民院内,将一名81岁在院内扫地的老妪砸死。岁在院内扫地的老妪砸死。案例11事故过程事故过程 液氯从这些容器内冲出,泄漏的氯气共达10.2吨,当时是东南风,风速3.7ms,大量的氯气迅速呈60度扇形向西北方向扩散,中轴线距离为4600m,波及范围达735km2,共有32个居民区和6个生产队受到不同程度的氯气危害,造成大量人员急性中毒。受氯气危害的人数达1208人,其中诊断为氯气刺激反应者有429人,均在门诊治疗。另有不同程度急性中毒患者779人,均收入住院治疗,其中轻度中毒者459人,占58.9;中度中毒者215人,占27.6;重度中毒者105人,占13.5。其中男性389人,占49.9;女性390人,占50.1。案例11事故过程事故过程 本次事故共死亡59人,其中现场死亡18人,其余均为外伤砸死等。另有41人为严重急性氯气中毒死亡,其中7人为严重中毒性肺水肿,口鼻涌出粉红色泡沫痰,入院后几分钟内死亡。爆炸后1小时左右有12人死于肺水肿。其余也陆续死亡,最后死亡1人是在爆炸后13小时。死亡者均为16岁以上的成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11人。死亡的41人均为距爆炸中心50m内的重污染区内的居民,而本厂职工都能逆风爬上厂外东南方向的一个高土坡上,故无一人因急性氯气中毒而死亡。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1)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 由当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市化工局、卫生局、公安局、交通大队、劳动局,财政局、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当即将事故电话上报中央办公厅、化学工业部、当地省政府和省化工厅等上级有关部门,并组织三个指挥组,分头现场排险和疏散,抢救中毒人员,事故调查爆炸原因、吸取教训。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2)排险和疏散排险和疏散 制止氯气外逸制止氯气外逸。事故发生时,大量氯气从爆炸的钢瓶、被击穿的钢瓶和被击裂的管道、储罐中一齐冲出,黄烟滚滚。为了防止更大危害,控制氯气外逸是当务之急。工段郑XX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爆炸现场关闭了液氯气化阀门,液氯储槽与钢瓶连接的阀门,初步切断了氯气源。防化兵部队、消防队人员大量喷水来抑制已经逸出的氯气扩散,到次日凌晨四时,关闭了现场所有的储槽、管道的阀门。消除了氯气外逸。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排险排险 液氯工段爆炸现场尚存液氯钢瓶五十多只。有的钢瓶被爆炸气浪冲击互撞,严重变形;有的压在倒塌的墙壁下面。这些钢瓶如再发生爆炸,逸出氯气,将对全市人民构成极大的威胁。必须清除。而清除它又有极大的危险,在搬动中可能发生爆炸。抢指挥部作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决定采取钢瓶卸压和远距离开启钢瓶阀门的办法,并准备好防爆砂袋、液碱和喷液碱的消防车。组织医务人员备好抢救药物在现场待命。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疏散疏散 以电化厂为中心划定厂半径为400m的危险区,危险区内的全部人员都要进行紧急疏散。共动员了八万人撤离危险区(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经过9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实现了这个计划,排除了全部险情,杜绝了再次发生恶性事故的可能。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3)抢救中毒人员抢救中毒人员 事故发生后,该市的11个医疗单位都接受了收治中毒病人的任务。他们在缺乏职业病专业人员和缺少抢救经验、药物的情况下收治了全部病人,作了大量工作,使中毒病人得到了治疗和处理。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 中央和化学工业部的领导十分重视抢救工作,组织临近省市的专家积极支援,陆续组织了由九十多人组成的12支医疗队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上海医疗队携带药品、器械约2吨第二天由飞机运到出事地点,在抢救中发挥了很好作用。各地医疗队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抢救方案,抢救危重病人,有效地制止了中毒人员的死亡。为了便于临床治疗和善后处理,医疗抢救组制订了“急性氯气中毒分级诊断标准”和统一的治疗方案(当时国家尚无诊断标准)。对患者逐一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分级,明确抢救的重点,按方案进行治疗,治愈者及时出院,设立复查、随访门诊,组织巡回医疗。经过上述处理后,除20多位重度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很快治愈。案例1 2抢救过程抢救过程(4)事故调查事故调查 为了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事故开展认真的调查。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在排险和清理现场中,注意收集资料,分析有关样品。事故调查组分设三个小组,即现场调查组、物理化学组、综合分析组,分头进行工作。经过二个多月的调查和模拟试验,终于查清此次爆炸的原因是由于氯化石蜡倒灌入钢瓶内,引起的化学性爆炸 案例13讨论讨论 本例是发生在一次事故中,中毒人数之多,死亡人数之多,危害之大,经济损失之大,在全国是罕见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化工系统最大的一起事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重视事故的抢救处理,化工部派出一名副部长带队的6人工作组,从省内外组织了90人组成的12支医疗队参加抢救工作,从上海调运了2吨重的药品器材供抢救使用。可以说在应急救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有效地控制了中毒病人的死亡,使中毒病人得到治疗和康复。案例13讨论讨论 但是本市没有职业病防治机构,没有职业病专职医生,各医院都缺乏氯中毒的抢救知识。事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上千名中毒病人被送入各个医院,医务人员没有思想准备,医院床位不够,抢救药品、器械不足等等,造成工作秩序混乱,医疗效果较差。在短短几小时内造成几十名中毒病人死亡。从41例中毒死亡病人的死亡时间分析,有半数以上病人死于事故发生后的l一2小时以内,最后一例死亡病人距事故发生也只有13小时。由此可见重症病人的抢救立足于本地,立足于现场是多么重要。化工系统多年来反复强调凡能发生多人急性中毒的化工企业都要制订急性中毒应急预案,就是这个道理。并强调指出预案不仅要写在纸上,而月每年都要演习,长备不懈。每个医务人员要熟悉抢救技术和操作技能,一旦发生急性中毒事故,能做到现场、就近进行抢救,减少伤亡。案例13讨论讨论 本例事故可以看出该电化厂长期以来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不力,没有在抓生产的同时做好安全工作。没有建立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致使倒灌有100多公斤液体石蜡的氯钢瓶没有被查出,混于其他氯钢瓶中一起充装液氯,因而发生了化学性大爆炸。由此可见,凡是生产、使用化学毒物的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付诸实施,及时清除事故隐患,是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类似事故,防止发生多人急性中毒所必须的。此外,这次事故造成的中毒人数如此众多,与该电化厂厂址建于人口稠密居民区之中直接有关。液氯钢瓶爆炸后,大量氯气随风扩散到居民区,造成众多人员中毒。因此,氯碱厂、化肥厂、焦化厂等厂址都必须与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安全隔离带。案例21事故过程事故过程 1993年_月_日12时25分某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2#氯计量槽出口阀门突然意外破裂。泄漏液氯1吨左右,持续时间约75分钟。当时气温为22.8,相对湿度45,气压8.4kPa,风向西北,风速3ms。泄漏的液氯迅速气化,随风向东南方向扩散。下风侧近邻是厂前区食堂,隔10多米是职工医院、办公楼,再往前是厂门前公路,过公路是居民区和某职工医院。污染带呈扇形分布,纵深达1500m左右,宽度约200500m。污染区内部分树木花草落叶,厂前区树叶变焦黄。部分办公楼和居民、及路上的过往行人有400余人受到氯气危害。其中108人住院治疗,门诊死亡1人。住院者中本厂职工9人,社会居民99人。男51人(47.2),女57人(52.8)。年龄最小者出生仅1天,最大者84岁。诊断为氯气刺激反应75人(69.4);轻度中毒29人(26.9);中度中毒3人(2.8);重度中毒1人(0.9)。案例21事故过程事故过程 事故发生后2小时(14:20),当地卫生防疫站对事故现场氯气浓度测定结果为:在距毒源10m 下风处为96.4mgm3;距毒源50m下风处为47mgm3 距毒源200m下风处为5.3mgm3。这次事故导致全厂部分停产6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214万元,医药费用等支出达52万元,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案例22抢救经过抢救经过 (1)医院抢救医院抢救 本厂职工医院由于在重污染区内,医院门前黄烟弥漫,无法徒步行走。未及时撤离的医务人员被分别围困在几间房间内,抬救指挥部发现后几次派面包车接应,终于在12时左右职工医院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医院被迫停止工作。案例22抢救经过抢救经过 案例22抢救经过抢救经过 抢救措施:一律限制活动,吸氧,镇静,静注地塞米抢救措施:一律限制活动,吸氧,镇静,静注地塞米松、氨茶碱、庆大霉素等。松、氨茶碱、庆大霉素等。_月月_日,市卫生局组织市职业病诊断组专家对日,市卫生局组织市职业病诊断组专家对全市各大医院中本次事故的住院病人进行会诊,统一了全市各大医院中本次事故的住院病人进行会诊,统一了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并对各医院的治疗方案进行具体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并对各医院的治疗方案进行具体指导。抢救基本成功,经指导。抢救基本成功,经23周的治疗,绝大部分中毒周的治疗,绝大部分中毒人员痊愈出院,并上班工作。人员痊愈出院,并上班工作。案例22抢救经过抢救经过 (2)现场处理现场处理 液氯工段发生事故后,立即开启纳氏泵,将2号计量槽中的液氯向3号槽及漂液工段转送,以减少外逸氯气量。以厂长为首的指挥中心,果断决定迅速更换破裂的出口阀门;立即用客车将本厂和外厂两个幼儿园200余名孩子紧急转移到外厂的子弟小学;通过居委会组织邻近的居民疏散转移;电解工段停电、停车;成守现场抢修、医疗救护、群众工作、事故凋查、政治宣传五个工作组,分头开展工作。案例22抢救经过抢救经过 由于现场指挥及时,措施得当,抢修人员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用75分钟将出口阀更换完毕。在现场处理中,指挥人员立于泄漏源上风向,使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遮住口鼻,尚可坚持。但抢修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时效甚短,基本无防护作用。后来借来氧气呼吸器才能坚持抢修。抢修人员穿消防衣靴,皮肤防护效果不好。有6人发生会阴部、阴囊及前臂化学性灼伤。案例2 (1)阀门质量有问题。该阀门是_月_日更换的新阀门,其质量存在严重缺陷。法兰钻孔时钻到了阀体部位,使阀体减薄至3mm(应为8mm);阀盖法兰中心与阀体中心不 重合,明显偏心;阀体材质强度低于要求强度40左右。该厂 在订货审批、检修质量要求、基建设计程序、安装规程、安全检修制度、验收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薄弱环节。需全面复查,健全完善,方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案例2 (2)本厂职工医院院址不合理本厂职工医院院址不合理 该院是由本厂原保健站扩建而成。距本厂电解工段只有30m,距液氯工段60m。该市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医院恰在上述工段下风侧。本次事故中,职工医院院区被严重污染,致使医务人员在事故中死亡1人,住院治疗3人,门诊治疗12人,医院被迫停止工作,极大地影响了本次事故的现场抢救工作。因此,该厂应高度重视,另选址重建职工医院。案例2 (3)个人防毒面具配备不合理个人防毒面具配备不合理 化工部在颁发的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中已明确规定了根据毒物危害级别应配备的防护用品及其数量。该厂未能执行部颁行业法规,事故当时全厂无一台氧气呼吸器或供气式呼吸器,给在高浓度氯环境中抢修造成困难。后来从兄弟单位借来了氧气呼吸器,工人戴上氧气呼吸器进行抢修,但因无化学防护服,致使抢修工人的皮肤和阴囊发生化学性灼伤。此类工厂应按规定配备齐各岗位的个人防护用品,井做到专人专柜保管,定期检查,人人会用 案例2 据(化工安全卫生快讯(总第314期)报道,在1995年化工系统发生氯气泄漏事故4起,氯气钢瓶爆炸事故1起共 致4人死亡,近900人受到氯气侵害,其中60人住院治疗。经 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损失,也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近几年来氯气泄漏事故每年都有发生,因此,做好急性氯中毒应急救援工作非常重要。印度博帕尔事故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12.3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其死伤损失之惨重,震惊全世界,以致十余年的今天仍是领人触目惊心的.印度博帕尔事故 1984年_月_日凌晨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有近40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小时内冲向天空,顺着每小时7.4公里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刹时间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平方公里)。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1C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飘移,许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而有更多的人被毒气熏呛后惊醒,涌上街头,人们被这骤然降临的灾难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博帕尔市顿时变成厂一座恐怖之城,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惨不忍睹。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一星期后,每天仍有5人死于这场灾难。半年后的1985年_月还有10人因事故受伤而死亡,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受害者需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印度博帕尔事故 这次事故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美元,震惊整个世界。各国化工生产部门纷纷进行安全检查,清除隐患,都在汲取这次悲惨事故的教训,借前车之辙,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印度博帕尔事故 2甲基异氰酸酯甲基异氰酸酯(MIC)的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 甲基异氰酸酯(CH 3NCO)是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分子量为57。沸点为39.1。20时的蒸气压为46.4kPa(348mmHg)。蒸气密度比空气的重1倍。它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农药西维因的主要原料。印度博帕尔事故 2甲基异氰酸酯甲基异氰酸酯(MIC)的理比性质的理比性质 MIC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有活性的氢基团起反应;能和水反应并产生大量热;它能在触媒的作用下,发生放热的聚合反应。促进聚合反应的触媒很多,如碱、金属氯化物及金属离于铁、铜、锌等,因此MIC不能同这些金属接触。接触它的容器需用304号不锈钢和衬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钢或衬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盛装MIC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半。大量储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O。印度博帕尔事故 2甲基异氰酸酯甲基异氰酸酯(MIC)的理比性质的理比性质 MIC产品规格要求含量99,游离氯0.1,含三聚物0.5。M1C中残留有少量光气,它能抑制MIC与水反应及聚合反应,但光气也能提供氯离子,可腐蚀不锈钢容器。因此,每套设备使用5年应做更换。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该厂MIC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有人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找出了67条发生原因。在诸多原因中以下几条是主要原因。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事故直接原因:610号储罐进入大量的水(残留物实验分析表明进入了450 900kg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要求0.5,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达1216)。_月_日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储罐转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插盲板。水进入610号储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CO2和热量。这类反应在20时进行缓慢,但因为热量累积,加之氯仿及光气提供的氯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全阀排放集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生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1C之间反应。热使MIC蒸发加剧,蒸气压上升,产生的CO2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急剧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180psi,温度至少达200。造成这次深重灾难的事故因素也是多种因素凑成的。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1)厂址选择不当厂址选择不当 建厂时未严格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没有足够的卫生隔离带。建厂时,像磁石般地吸引着失业者和贫穷者来到这里。先后在工厂周围搭起棚房安家,最后竟与工厂一街之隔形成了霍拉和贾拉卡什两个贫民聚居的小镇。而政府考虑到饥民的生计而容忍了这种危险的聚民。结果在这次悲惨的事故中,两个小镇恰好在工厂下风侧,故两镇居民死伤最多,受害最重。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2)当局和工厂对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 发生大的泄漏事故后,根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疏散计划。事故当夜,市长(原系外科医生)打电话问工厂毒气的性质,回答是气体没有什么毒性,只不过会使人流泪。一些市民打电话给当局问发生了什么事,回答是搞不清楚,并劝说居民,对任何事故的最好办法是呆在家里不要动。结果是不少人在家中活活被毒气熏死。在整个事故过程中,通迅系统对维持秩序和组织疏散方面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农药厂的阿瓦伊亚医生说;“公司想努力发出一个及时的劝告,但被糟糕的印度通讯部所阻断。在发生泄漏事故的当日早晨,我花了两个小时试图通过电话通知博帕尔市民,但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回答。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3)工厂的防护监测设施差工厂的防护监测设施差 仅有一套安全装置,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于应急状态之中,事故发生后而不能启动。该厂没有像美国工厂那样的早期报警系统。也没有自动监测安全仪表。该厂的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教育,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灾难来临时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保障,因此事故中雇员束手无策,只能四散逃命。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4)管理混乱管理混乱 工艺要求工艺要求MIC储存温度应保持在储存温度应保持在0左右,而有人估计该左右,而有人估计该厂厂610号储罐长期为号储罐长期为20左右左右(因温度指示已拆除因温度指示已拆除)。安全装置。安全装置无人检查和维修,致使在事故中,燃烧塔完全不起作用,淋洗无人检查和维修,致使在事故中,燃烧塔完全不起作用,淋洗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随意拆除温度指示和报警装置,当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随意拆除温度指示和报警装置,当_月月_日日23时时610号储罐开始泄漏时,未能起报警作用,坐失号储罐开始泄漏时,未能起报警作用,坐失抢救良机。交接班不严格,常规的监护和化验记录漏记。该厂抢救良机。交接班不严格,常规的监护和化验记录漏记。该厂自自1978年至年至1983午先后曾发生过午先后曾发生过6起中毒事故,造成死亡起中毒事故,造成死亡1人,人,48人中毒。这些事故却未引起该厂领导层重视安全,未能认真人中毒。这些事故却未引起该厂领导层重视安全,未能认真汲取教训,终于酿成大祸。汲取教训,终于酿成大祸。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5).人员技术素质差人员技术素质差 2日23时610号储罐突然升压,向工长报告时,他却说不要紧,可见他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缺乏认识。公司管理人员对MIC和光气的急性毒性简直到了无知的程度,他们经常对朋友说:“当光气泄漏时,用湿布将脸和嘴盖上,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他们经常向市长说:“工厂一切事情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值得操心的。工厂很安全非常安全。”甚至印度劳动部长也说“博帕尔工厂根本没有什么危险,永远不会发生什么事情。”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操作规程要求,MIC装置应配置专职安全员,3名监督员,2名检修员和12名操作员。关键岗位操作员要求大学毕业。而在1984年_月该装置无专职安全员,仅有1名负责装置安全责任者,1名监督员,1名检修者,操作员无1名大学毕业生,最高也只有高中学历。MIC装置的负责人是刚从其他部门调入的。没有处理MIC紧急事故的经验。操作人员注意到M1C储罐的压力突然上升,但没有找到压力上升的原因。为防止压力上升,设置了一个空储罐,但操作人员没有打开该储罐的阀门。清洗管道时,阀门附近没有插盲板,水流入MIC储罐后可能发生的后果操作员不知道。违章作业,MIC储罐按规程实际储量不得超过容积的50,而610号实际储量超过70。印度博帕尔事故3事故原因事故原因 (6)对M1C急性中毒的抢救无知 MIC可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因此用水可较容易地破坏其危害性,如用湿毛巾可吸收MIC并使其失去活性,这一信息若向居民及时发布可免去很多的死亡和双目失明。医疗当局和医务人员都不知道其抢救方法。当_月_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打来电话称可用硫代硫酸钠进行抢救时,该厂怕引起恐慌而没有公开这个信息。_月_日西德著名毒物专家带了5万支硫代硫酸钠来到印度的事故现场,说明该药抢救中毒病人很有效,但州政府持不同意见,要求专家离开博帕尔市。印度博帕尔事故 对于产生化学危险物品的工厂,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险性评价。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防护带。建厂后,不得临近厂区建居民区。对于生产和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对剧毒化学品的储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M1C的量为5吨,但该厂却储存了55吨,这样大的储存量没有必要。健全安全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杜绝误操作和违章作业。严格交接班制度,记录齐全,不得有误,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印度博帕尔事故 强化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坚持持证上岗,不获得安全作业证者不得上岗。对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装置应有独立的安全处理系统,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能即时启动处理系统,将毒物全部吸收和破坏掉。该系统应定期检修,只要正常生产在进行,它即处于良好的应急工作状态。对小事故要做详细分析处理,做到“三不放过”。该厂在1978年至1993年期间曾发生过6起急性中毒事故,并且中毒死亡1人,尚未引起管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印度博帕尔事故 凡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工厂都应制订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预测把可能导致重大灾害的情报在工厂内公开。并应定期进行事故演习,把防护、急救、脱险、疏散、抢险、现场处理等信息让有关人员都清楚。一起复杂的大事故,其背后潜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危险大的工厂的安全,只要抓住技术、人、信息和组织管理的四要素,就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毒鼠强中毒事件毒鼠强中毒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