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治国家演示文稿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240750036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法治国家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法治国家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法治国家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教育法律法规培训(2008.11)20学时安排法治与法治国家 3学时依法治校的一般性问题 3学时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问题 3学时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问题 8学时国际人权法中的受教育权问题 3学时 专题一:法治与法治国家一、法学的一般理论一、法学的一般理论(一)什么是法(一)什么是法1 1、法的概念、法的概念马克思关于法的定义:马克思关于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关系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社会)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范体系。2 2、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形式是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主要是指何种国家机关法的形式是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主要是指何种国家机关法的形式是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主要是指何种国家机关法的形式是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主要是指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等级。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等级。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等级。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或效力等级。(1 1)宪法)宪法)宪法)宪法(2 2)法律)法律)法律)法律(3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4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5 5)自治法规)自治法规)自治法规)自治法规(6 6)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行政规章(7 7)国际条约)国际条约)国际条约)国际条约(8 8)其他形式)其他形式)其他形式)其他形式A A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关于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基本法律律律律B B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 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C C基于有关机关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基于有关机关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基于有关机关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基于有关机关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如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如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如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3、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主体客体内容4 4、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由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起的第二性义务。法律责任的惩戒、补救、预防功能。法律责任的惩戒、补救、预防功能。法律责任的构成: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法律责任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的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二)法的运行(二)法的运行1 1、法的生成、实效和实现、法的生成、实效和实现2 2、立法,、立法,立法法立法法。法治、民主、科学的原则。法治、民主、科学的原则。3 3、守法:普法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守法:普法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的品质。4 4、执法:狭义的仅指行政机关执法。合法、合理、效、执法:狭义的仅指行政机关执法。合法、合理、效率原则。率原则。5 5、司法:法院与检察院;法治、司法平等、司法独立、司法:法院与检察院;法治、司法平等、司法独立、司法责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6 6、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法与社会(三)法与社会1 1、法与道德(法与文化)、法与道德(法与文化)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体现在:某些道德规范往往具有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关系,体现在:某些道德规范往往具有法律效力;法也体现一定的道德精神。法律效力;法也体现一定的道德精神。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法律调整与道德调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活动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活动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则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两者是内在调整与外在调整的统部行为;法律则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两者是内在调整与外在调整的统一。一。调整范围上看,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广泛;两者是广泛调整调整范围上看,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广泛;两者是广泛调整与局部调整的有机分工。与局部调整的有机分工。从调整内容上看,道德调整要求履行义务,义务的履行不以行为人取得权利从调整内容上看,道德调整要求履行义务,义务的履行不以行为人取得权利为前提条件;法律调整重心是保障权利,要求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二者是为前提条件;法律调整重心是保障权利,要求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二者是义务设定与权利保障的内在互动。义务设定与权利保障的内在互动。从调整手段上但,道德调整通过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保证人们对从调整手段上但,道德调整通过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保证人们对道德规范的遵守,法律调整则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措施;道德规范的遵守,法律调整则主要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措施;二者是道德评价与国家强制的相互补充。二者是道德评价与国家强制的相互补充。2 2、法与教育、法与教育 教育对法的直接影响:教育影响法的内容和法的调整范围,教育对法的直接影响:教育影响法的内容和法的调整范围,导致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教育提供系统的、有组织的积累、导致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教育提供系统的、有组织的积累、选择、整理、保存、传输、普及法和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手选择、整理、保存、传输、普及法和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手段,是法得以继承、传递、更新、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影响段,是法得以继承、传递、更新、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影响人们关于法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法人们关于法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法的运作状态;教育影响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法学的繁的运作状态;教育影响法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法学的繁荣和进步;教育输出人才、智力、锻造国民素质,是法治建设荣和进步;教育输出人才、智力、锻造国民素质,是法治建设的人才基地和智力、素质过程。的人才基地和智力、素质过程。法对教育的作用:法确认教育的法律地位,发展规划和实现法对教育的作用:法确认教育的法律地位,发展规划和实现途径,使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考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途径,使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考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规范、组织和协调教育活动,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活动法规范、组织和协调教育活动,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活动规则和程序;法确认和保障教师在发展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保规则和程序;法确认和保障教师在发展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保护、鼓励和奖励有突出贡献者;法排除对教学、科研自由和公护、鼓励和奖励有突出贡献者;法排除对教学、科研自由和公民受教育权的威胁和侵害,为教育活动创制自由、宽松、安定民受教育权的威胁和侵害,为教育活动创制自由、宽松、安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3 3、法与政策、法与政策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整机制。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社会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两者区别:目标等根本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两者区别:党的政策是全党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可党的政策是全党意志的体现,表现为党的文件,可公开也可不公开;法是国家意志体现,必须公开。公开也可不公开;法是国家意志体现,必须公开。政策可以主要或完全由原则性规定组成,可以不规政策可以主要或完全由原则性规定组成,可以不规定行为的具体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定行为的具体具体规则;法律则是以规则为主,不仅限于原则性规定。政策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仅限于原则性规定。政策靠宣传教育和党纪保证实施,适用于党内;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施,适用于党内;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法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有较强的稳定性。依法治国主要依据法律治理国家。依法治国主要依据法律治理国家。二、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n n二、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二、法治与法治国家释义n n(一)法治的概念(一)法治的概念n n1 1、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n n法治与人治。法治与人治。n n法治与德治。法治与德治。n n2 2、法治指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指依法办事的原则。n n3 3、法治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法治指良好的法律秩序。n n4 4、法治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代表某种具有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n n 现代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和取向至少应当包括:现代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和取向至少应当包括:n n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n n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权力和自由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权力和自由n n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n n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二)法治国家的概念 n n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社会生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基本标志应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的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轨道,接受法律的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的社会关系均纳入法律轨道,接受法律的治理,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促进治理,二法律是建筑在尊重民主、人权和潜能,保护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即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之上,即法治之治是良法之治;凝结着人民公意的宪法和法律高于任法治之治是良法之治;凝结着人民公意的宪法和法律高于任何个人、群体、政党的意志,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权威;何个人、群体、政党的意志,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权威;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公民在法律国家的一切权力根源于法律,而且要依法行使;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等特殊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性别、种族、肤色、语言和信仰等特殊情况而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情况而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只应与职位相连,而职位对一切人开放;凡是法律没有禁止只应与职位相连,而职位对一切人开放;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人的自的,都是合法或准许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别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公民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公民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的理由的权利、自由和利益机会非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和充足的理由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不受剥夺,一切非法的侵害(不管是来自个人或国家)都能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补偿。得到公正、合理、及时的补偿。n n法治的主体是:在民主政治国家,只能是人民。n n法治的客体是:其一指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其二指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n n 依法治国的标准:法,法主要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地方省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三、法治的精神要件n n(一)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一)善法、恶法价值标准的确立n n 在现代社会中,力求得善法,应将正义、自在现代社会中,力求得善法,应将正义、自由、公平、安全、生存确定为善法之恒定价值,由、公平、安全、生存确定为善法之恒定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正义与利益的统合,自由与秩序在此基础上实现正义与利益的统合,自由与秩序的统合,公平与效率的统合,安全与和平的统合,的统合,公平与效率的统合,安全与和平的统合,生存与发展的统合。生存与发展的统合。n n(二)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同(二)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同n n(三)法的统治的观念(三)法的统治的观念n n是消除特权而首先要求立法者守法的观念。是消除特权而首先要求立法者守法的观念。n n(四)权利文化人文基础的建立(四)权利文化人文基础的建立n n 权利文化的凝聚形态是权利本位的理论,它是权利文化的凝聚形态是权利本位的理论,它是解决公民与国家主体关系的理论,是解决权利与解决公民与国家主体关系的理论,是解决权利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理论。权力互动关系的理论。四、法治的实体要件 n n(一)控权制度的存在和权力制衡原则被遵守n n(二)国家责任的无可逃避和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制度的建立n n(三)权利受到制度保障和社会自由原则的确立n n(四)公民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n n 法治条件下的个人义务:一是为实现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而需承担的基本义务;与自由权利相伴而来的对应性义务;自愿承担的义务。五、法治的形式要件n n(一)法制的统一性一)法制的统一性n n 避免法律中的矛盾;法律普遍得到遵守。避免法律中的矛盾;法律普遍得到遵守。n n(二)法律的一般性(二)法律的一般性n n 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一般性调整;法律对社会生活的一般性调整;n n 法律内容的一般性表述;法律内容的一般性表述;n n 法律实施中的一般性使用。法律实施中的一般性使用。n n(三)规范的有效性。(三)规范的有效性。n n 法律规范的效力系统;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法律规范的效力系统;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法律规范的实效。法律规范的实效。n n(四)司法的中立性(四)司法的中立性n n(五)法律工作的职业性(五)法律工作的职业性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和任务n n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n n1 1、2010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体系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体系n n2 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消除特权,保障公民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消除特权,保障公民权,建立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责任制n n3 3、推进司法改革,追求司法公正,在制度上保证审判、推进司法改革,追求司法公正,在制度上保证审判权与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建立司法责任追究制度权与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建立司法责任追究制度n n4 4、加强执法与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律职业工作者的、加强执法与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律职业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使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达到统一政治与业务素质,使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达到统一n n5 5、增强全民法律意识,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增强全民法律意识,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法律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依法治国n n1 1、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切实抓好的几项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切实抓好的几项工作n n(1)(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n n(2 2)加强司法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司法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 n(3)(3)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n n(4 4)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n n(5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念。n n2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把握的几个问题n n(1)(1)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n n(2)(2)坚持从国情出发,处理好吸收我国法治经验与借鉴外国坚持从国情出发,处理好吸收我国法治经验与借鉴外国法治文明的关系。法治文明的关系。n n(3)(3)坚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处理好法制建设与生产力发坚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处理好法制建设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展水平的关系。n n(4)(4)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三)中国法治建设白皮书n n2008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这是我国政府发表的第五十六部白皮书,也是迄今为止对外发表的第一部全面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状况的白皮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