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学2010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40747480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318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育学2010_第1页
第1页 / 共318页
体育教育学2010_第2页
第2页 / 共318页
体育教育学2010_第3页
第3页 / 共3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育学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一、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四、体育教育学概述四、体育教育学概述 绪绪 论论 一、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时间跨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时间跨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孕育时期和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萌发时期 1 1、孕育时期孕育时期 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们所写的论语论语和柏拉图的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孔子孔子柏拉图柏拉图 2 2、萌发时期萌发时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学记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的论演说家的培养论演说家的培养。学记摘抄玉不琢玉不琢,不成器不成器;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人不学人不学,不知道不知道.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道“”贵贱“”长幼“”尊卑是故是故,古之王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为先.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兑兑(yuyu 说说)命命 曰曰:尚书(礼记集说今亡)兑命篇说:念终始典于学念终始典于学,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典本,主)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意思!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教师只有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教之所由废又知教之所由废,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为师也然后可以为师也.然后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故君子之教喻也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是循循善诱:道而弗牵道而弗牵;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拖着学生走;强而弗抑强而弗抑;策励学生,而不是强迫推动学生走;开而弗达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3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分析;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三,没有提出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教育学”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资产阶级教育家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阶级教育家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作。德国的康德于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开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育学体系的人。1806年他出版了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学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立形态的学科。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阶段,是因为:第一,提出了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教育学”概念;概念;第二,有建立第二,有建立“教育学教育学”的明确目的;的明确目的;第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最后,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最后,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题。(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1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的教育论教育论。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导人们怎样生活。斯宾塞斯宾塞 德国教育家拉伊(德国教育家拉伊(W.A.Lay,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美国的杜威(美国的杜威(J.Dewey,18591952)1916年出版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杜威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A.Kahpoba,18931978)主)主编的编的教育学教育学于于1939年出年出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凯洛夫凯洛夫 中国以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如孟宪承的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教育概论,吴俊升的,吴俊升的教育教育哲学大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现代教育原理等。等。2 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育的封闭状态。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同的教育学流派。(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时间跨度:自时间跨度:自20世纪世纪5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 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一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出版了)出版了教育目标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分类系统。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纳(J.S.Bruner,1915)出)出版了版了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布卢姆布鲁纳 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3aHkoB,1901-1977)出版了)出版了教学与教学与发展发展。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K.aaHc)出版了出版了教学过程最教学过程最优化优化。2 2、特点、特点 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教育学科群深化、整合尚在初始阶段,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远未完成。因此,目前我们还无法概括出这一阶段的特点。出这一阶段的特点。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历史法历史法 调查法调查法 实验法实验法 统计法统计法 2、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1)控制论的基本方法)控制论的基本方法 被控系统被控系统反馈信息反馈信息给定信息给定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2)信息论的基本方法)信息论的基本方法信息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输出信息输出外界外界外界外界根据选题根据选题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对资料加工对资料加工提出结论提出结论回到实践中回到实践中检验结论检验结论信息反馈信息反馈(3)系统论的基本方法)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第一、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总和 第二、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第二、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第三、动态观点第三、动态观点 第四、最佳观点第四、最佳观点本节复习思考题:本节复习思考题:1、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教育学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代表、简述教育学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人物及其代表作。3、与其他社会学科相比较,为何教育学独立、与其他社会学科相比较,为何教育学独立较晚?较晚?四、体育教育学概述四、体育教育学概述1、体育教育学的概念及分类20世纪世纪60年代年代西德学者西德学者提出提出20世纪世纪80年代年代建立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1994年年我国第一部我国第一部体育教育学专著体育教育学专著 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 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一门交叉性的理论应用学科,是研究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科学方法。体体 育育 教教 育育 学学 广广 义义狭狭 义义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职业体育教育职业体育教育社会业余体育教育社会业余体育教育 学前体育教育 普通体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 专业体育教育 特殊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理论理论体系围绕 体育学习理论 教学原理2 2、体育教育学产生的背景、体育教育学产生的背景 (一)建立体育教育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建立体育教育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教育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二)体育教育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交叉渗透产生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交叉渗透产生 (三)体育教育学的建立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三)体育教育学的建立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必然趋势 3、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体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及特征体育教育学是具有体育专业特点的应用教育理论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哲 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育科学生物科学心理科学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科学基础示意图体育教育学科学基础示意图4、体育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体育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2)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方 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学校体育环境等。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体育教育学与体育教学论、教学法两者是原理与应用的关系(4)体育教育学与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中心理现象的科学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5、体育教育学研究方法和学习方、体育教育学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法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1)观察实验法(2)调查法(3)比较法第一章第一章 体育教育历史体育教育历史第一节第一节 体育教育的产生、发展和深化体育教育的产生、发展和深化n一、体育教育的产生一、体育教育的产生 原始教育的主要目的:成人仪式原始教育的主要目的:成人仪式 体育教育和劳动技能的目的不同体育教育和劳动技能的目的不同 体育教育萌发于从生产劳动中脱离的身体活动体育教育萌发于从生产劳动中脱离的身体活动(一)中国的古老文明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一)中国的古老文明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的体育n夏代:夏代:“校校”“序序”“庠庠”(音音xing)n商代:商代:“大学大学”“庠庠”n西周:西周:“国学国学”“乡学乡学”n六艺:礼六艺:礼 乐乐 射射 御御 书书 数数 “学在官府学在官府”n冷兵器时代军队的训练项目冷兵器时代军队的训练项目 (二)古代欧洲的体育文明(二)古代欧洲的体育文明(二)古代欧洲的体育文明(二)古代欧洲的体育文明n n斯巴达斯巴达五项竞技五项竞技五项竞技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n n雅典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 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运动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运动n n(三)体育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三)体育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 从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四)(四)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历史沿革我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历史沿革n n奏定学堂章程 双轨现象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壬戌学制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n n初创阶段初创阶段 1949195719491957 健康第一健康第一 身体好身体好 19521952年年 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明确指出我国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我国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19571957年出版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年出版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19521952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年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曲折发展阶段 19581965严重破坏阶段 1966197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 1977今 1.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法规。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法规。n n2.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跃。n n3.3.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n n4.4.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学校体育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n n5.5.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n n6.6.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建设有所加强。n n7.7.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体育发展。港澳回归后促进了两个地区的体育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分析近代体育教育思想分析n n1 1、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n n2 2、体质教育、体质教育、体质教育、体质教育n n3 3、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折中主义n n4 4、快乐主义、快乐主义、快乐主义、快乐主义n n5 5、竞技体育的教育思想、竞技体育的教育思想、竞技体育的教育思想、竞技体育的教育思想三、三、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向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向n n 以素质体育教育为指导以素质体育教育为指导以素质体育教育为指导以素质体育教育为指导n n 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以健康体育教育为基础n n 以创造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以创造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以创造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以创造体育教育和愉快体育教育为过程n n 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u 1、教育定义的介绍与分析u 2、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基本方式v重点: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存在方式重点: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存在方式v难点: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与区别难点: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与难点v“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v 有两种完全不同倾向的看法:一种过于宽泛,有两种完全不同倾向的看法:一种过于宽泛,一种过于偏狭。一种过于偏狭。对教育作宽泛解释的只有少数教育家,如法国的对教育作宽泛解释的只有少数教育家,如法国的卢梭卢梭 、美国的杜威;、美国的杜威;大多数教育家对教育作偏狭的解释,如英国的斯大多数教育家对教育作偏狭的解释,如英国的斯宾塞宾塞 、法国的涂尔干、前苏联的加里宁。、法国的涂尔干、前苏联的加里宁。一、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即他人教育一、人们普遍认同:教育即他人教育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v1.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v2.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v3.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v 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目的的指向性。人的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直的指向性。人的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不是直接为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唯有教育才是以接为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唯有教育才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二、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v 综上分析,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有两个综上分析,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有两个区别点,其一是社会性,其二是以影响人的区别点,其一是社会性,其二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它们也是教育现象两个基身心发展为目的。它们也是教育现象两个基本特征。本特征。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三、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 教育的广义定义:v教育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去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种社会是人类有意识地去影响自身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活动。v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就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响自己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四、四、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五、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五、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v(一)教育者(一)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v(二)受教育者(二)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三)教育措施(三)教育措施 v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六、教育的内容及手段六、教育的内容及手段v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1.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2.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3.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院、阅览室等)v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如讲、读、演示、练习等等,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如教具、实验器材、电化教育器材等。总结教育的概念总结教育的概念v教育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v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v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v3比较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异同。v4教育的概念应如何表述?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关于人的发展的几种片面认识;、关于人的发展的几种片面认识;2、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局限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局限性。教育学教育学 第三章第三章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与难点n重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重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n难点:活动与人的发展之关系难点:活动与人的发展之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 一、单一因素决定论一、单一因素决定论(一)遗传决定论(一)遗传决定论n美国的霍尔: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n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n民间谚语: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n美国的桑代克认为: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n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二)环境决定论(二)环境决定论n中国古代的墨子从染丝推及的人的发展,认为中国古代的墨子从染丝推及的人的发展,认为素丝由染缸颜色决定其颜色,人由环境决定其素丝由染缸颜色决定其颜色,人由环境决定其发展。发展。n古人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n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n狼孩、熊孩、猪孩狼孩、熊孩、猪孩 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三)教育万能论(三)教育万能论n法国的卢梭:法国的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成由于教育。”n德国的康德说:德国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n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英国洛克的白板说。n美国的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随美国的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随意使他们成为医师、律师、乞丐或小偷意使他们成为医师、律师、乞丐或小偷。第一节第一节 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认识 二、多因素合力论二、多因素合力论 n(一)合金论(一)合金论 n前苏联学者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前苏联学者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三要素合力的结果。其中遗传是内因,环境育三要素合力的结果。其中遗传是内因,环境与教育是外因。与教育是外因。n(二)阶梯作用论(二)阶梯作用论n我国有学者提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与教我国有学者提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与教育合力作用的结果。育合力作用的结果。n前苏联维、列、鲁学派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几乎同前苏联维、列、鲁学派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几乎同时提出一种关于人的发展的全新理论时提出一种关于人的发展的全新理论活动理论。活动理论。n他们的认识可简要归纳为下述几点:他们的认识可简要归纳为下述几点:(一)活动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如同运动是物(一)活动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如同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一样;质存在的基本方式一样;(二)人如何活动就如何发展;(二)人如何活动就如何发展;(三)人的活动愈多样,其发展就愈全面;(三)人的活动愈多样,其发展就愈全面;(四)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他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没(四)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他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有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五)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人的全面活动才能实现。(五)人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人的全面活动才能实现。三、活动理论三、活动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n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概述n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n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髂、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髂、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n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生生理发展理发展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影响作用影响作用 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遗传遗传环境环境教育教育个体的活动个体的活动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二、人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人发展的必要条件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n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n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龄特征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影响作用4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n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影响的外部世界。n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n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三)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三)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n遗传、环境、教育是人发展尤其是现代人的发遗传、环境、教育是人发展尤其是现代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为人的发展从不同的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为人的发展从不同的方面提供了可能性。缺少正常的遗传和环境,方面提供了可能性。缺少正常的遗传和环境,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但仅仅有了他们并不能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但仅仅有了他们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故只能称它们为人发展的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故只能称它们为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三、人发展的充分条件三、人发展的充分条件n活动是人发展的充分条件活动是人发展的充分条件 n人的活动包括:人的活动包括: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心理活动心理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局限 n一、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1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 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 面、系统和深刻面、系统和深刻 3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n二、教育的局限二、教育的局限 n局限之一:其作用能否发挥受制于诸多因素局限之一:其作用能否发挥受制于诸多因素n局限之二: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局限之二:教育是一把双刃剑 n局限之三:不能独立承担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局限之三:不能独立承担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 四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n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n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一切发展条件,都不能成为人的发展现实;n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n1、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成能论是片面的?成能论是片面的?n2、为什么说每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他自身的、为什么说每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他自身的活动才能直接实现?活动才能直接实现?n3、教育能承担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部责任吗?、教育能承担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部责任吗?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仅仅通过教育来实现或者说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仅仅通过教育来实现吗?吗?第四章第四章 体育教育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体育教育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第一节 体育教育的本质 体育教育本质:体育教育本质:是指体育教育自身固有的根本是指体育教育自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体育教育学首先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属性,是体育教育学首先研究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体育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体育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体育的内涵一、体育的内涵体育是动的教育,并非仅限于身体的教育。它以各种方式的身体活动为方法,来完成教育目的。二、对几种体育教育观的再认识二、对几种体育教育观的再认识(一)自然教育观(二)技术教育观(三)体质教育观(四)竞技教育观三、对体育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三、对体育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体育科的性质是具有多质性的动的教育体育科的性质是具有多质性的动的教育第一、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它具有第一、体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它具有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多质性。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多质性。第二、体育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第二、体育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第三、应以多维的体育观和方法论研究体育教育的第三、应以多维的体育观和方法论研究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本质、功能和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育的结构体育教育的结构一、体育教育的特征一、体育教育的特征(一)体育教育的(一)体育教育的群众性群众性(二)体育教育的(二)体育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性(三)体育教育的(三)体育教育的健身性健身性(四)体育教育的(四)体育教育的教育性教育性(五)体育教育的(五)体育教育的阶段性阶段性(六)体育教育的(六)体育教育的滞后性滞后性二、体育教育过程结构二、体育教育过程结构 (一)体育教育过程结构的涵义(一)体育教育过程结构的涵义 体育教育过程体育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作用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作用的过程。的过程。(二)体育教育过程结构基本要素的分析(二)体育教育过程结构基本要素的分析 1 1、施教者及其活动、施教者及其活动 2 2、受教者及其活动、受教者及其活动 3 3、体育教育的中介和媒体、体育教育的中介和媒体 三、体育教育的运转三、体育教育的运转(一)体育教育的运转内涵(一)体育教育的运转内涵 内涵:内涵:体育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与斗争,体育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与斗争,不断推动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解决矛盾需不断推动着体育教育的发展,解决矛盾需要采取的对策、方法和手段的过程。要采取的对策、方法和手段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体育教育的功能体育教育的功能一、体育教育功能的概念一、体育教育功能的概念功能:功能:是指功效、作用,它是某一事物在环是指功效、作用,它是某一事物在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体育教育功能:体育教育功能:指体育教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指体育教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二、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二、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二、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一)教育功能 1、促进智力发展 2、形成优良品德 3、培养审美情趣(二)健身功能 1、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2、提高机能水平 3、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4、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娱乐功能三、体育教育的其他功能三、体育教育的其他功能(一)文化功能(一)文化功能(二)辐射功能(二)辐射功能(三)经济功能(三)经济功能教学见习中的七宗教学见习中的七宗“最最”最让我兴奋的最让我满足的最让我感慨的最让我失望的最让我意外的最让我无奈的最让我反思的我最想说的我最想说的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重难点)(重难点)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二者的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别与联系?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有目的的。受教育者对于自己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随着经验的受教育者对于自己应成长为什么样的人,随着经验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会有愈来愈明确的追求,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会有愈来愈明确的追求,即自我教育的目的。即自我教育的目的。教育研究教育目的,教育研究教育目的,是要研究社会上的教育目的,它是要研究社会上的教育目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作用。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结构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目的受教育目的受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制约制约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制约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制约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和和社社会本位论会本位论两种看法两种看法(如下)(如下)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者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者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取向也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取向基本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1.培养培养“劳动者劳动者”或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2.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要求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两个方面的发展)3.3.具有独立个性具有独立个性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说说的的是是受受教教育育者者个个体体必必须须在在德德、智智、体体、美美诸诸方方面面者者都都得得到到发发展展,不不可可欠欠缺缺,即即个个性性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独独立立个个性性,说说的的是是德德、智智、体体、美美等等素素质质因因素素在在受受教教育育者者个个体体身身上上的的特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培培养养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独独立立个个性性也也就就是是说说要要使使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个个性性自自由由发发展展,增增强强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主主体体意意识识,形形成成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开开拓拓精精神神、创创造造才才能能,提提高高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个个人人价价值值。培培养养受受教教育育者者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就就是是说说受受教教育育者者个个体体必必须须在在体体、智智、德德、美美诸诸方方面面都都得得到到发发展展,即即个个性性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而而独独立立个个性性即即全全面面发发展展的的个个性性。二二者者关关系系是是辩辩证证统统一一的的关关系系,二二者者互互不不排排斥斥。全全面面发发展展不不能能不不是是个个人人的的全全面面发发展展,全全面面发发展展的的过过程程,不不能能不不是是个个人人的的个个性性形形成成过过程程,独独立立个个性性是是全全面面发发展展的的独独立立个个性性,所所说说的的个个性性化化是是与与社社会会同同向向的的个个性性化化,所所说说的的自自由由发发展展是是与与社社会会同同向向的的自自由由发发展展。我我们们并并不不先先赞赞成成与与社社会会利利益益、社社会会秩秩序序背背道道而而驰驰,为为所所欲欲为为的的个个性性。对对于于损损害害社社会会利利益益和和破破坏坏社社会会秩秩序序的的极极端端自自私私自自利利的的个个性性化化或或自自由由发发展展,必必须须加加以以教教育、约束,使其回到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轨道上来。育、约束,使其回到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轨道上来。(扩展问题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扩展问题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扩展问题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扩展问题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对个性自由发展的看法。对个性自由发展的看法。对个性自由发展的看法。对个性自由发展的看法。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扩展问题二扩展问题二扩展问题二扩展问题二 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普通中学学生应当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要普通中学学生应当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重大的缺陷,则是合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重大的缺陷,则是合理。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有比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而独特的个性。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二、普通中小学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1.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 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族素质打好基础。两个任务实质上是同一的。两个任务实质上是同一的。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2.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的组成部分(1)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们的体质的教育。(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的教育。(3)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德育:是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1.1.试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这两派的观试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这两派的观点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何表现?点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有何表现?2.2.你对个性自由发展有何看法?试析自主意识与社会责你对个性自由发展有何看法?试析自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兼评任感的关系,兼评“自我设计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奋斗”。3.3.在你看来,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在你看来,普通中学学生应当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4.4.回顾你的成长过程,分析有哪些因素促进你的成才,回顾你的成长过程,分析有哪些因素促进你的成才,有哪些因素妨碍你的成才?有哪些因素妨碍你的成才?讨论题:讨论题: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五章第五章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和标准。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习结果和标准。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二)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1 1、预期性、预期性2 2、结构化、结构化3 3、具体化、具体化l4 4、灵活性、灵活性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二、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一)激励功能(一)激励功能 人们对目标的价值认同程度越高,估计实现的概率越人们对目标的价值认同程度越高,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对动机的激发力就越强。高,这个目标对动机的激发力就越强。(二)定向功能(二)定向功能 为体育教学过程提供指导;为体育教学过程提供指导;为体育教学中师生为体育教学中师生活动指明方向。活动指明方向。(三)评价功能(三)评价功能是科学测试体育教学效果、确定客观评价的标准和基础是科学测试体育教学效果、确定客观评价的标准和基础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三、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一)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一)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了三次公开的讨论:三次公开的讨论:1961196219611962年年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年代初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1 1、目标结构过于单一、目标结构过于单一2 2、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目标缺乏衔接性3 3、注重教的目标,而忽视学的目标、注重教的目标,而忽视学的目标4 4、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不够具体明确5 5、目标的设计缺少发展性目标的设计、目标的设计缺少发展性目标的设计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二)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1 1、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已形成了生物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已形成了生物的、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学校体育观,在原有健身功能基础上,的多维学校体育观,在原有健身功能基础上,又拓展出教育功能、健心功能、娱乐功能、文又拓展出教育功能、健心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审美功能等。化功能、审美功能等。2 2、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将关注学生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关注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等。情绪体验、关注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等。3 3、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化;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化;教育的个别化;教育的个别化;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班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班级的级的 个性特色。个性特色。4 4、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第二节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一、体育教学目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