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240746220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事业单位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基础法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法律基础要点主讲人颜三忠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法理学法理学一、法的概念与本质1、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本质:(1)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或广大人民的意志。法律反映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整体意志、根本意志。(2)法律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具有物质制约性,即当时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3)法律要以社会为基础,即法要尊重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4)法律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3、分类公法与私法例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法的产生取决于经济关系B.法律价值观念决定于经济关系C.法的发展变化完全取决于经济关系D.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关系例题3:下列法律属于公法的是(C)。A.婚姻法B.公司法C.宪法D.保险法二.法的作用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1.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2.社会作用(1)维护阶级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职能法律作用的局限性:(1)法律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的一种.(2)法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3)法具有滞后性的特点(4)法律是概括性的规范,它不能在一切问题上都做到天衣无缝、续密周延,也不能处处做到个别正义。例题1:在一个陌生环境下,我们敢于与陌生人交易,主要基于法律具有的(C)。强制作用B.指引作用C.预测作用D.教育作用例题2: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预测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维护阶级统治例题3: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之一在于(B)。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B.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D.法律只对坏人起作用,不对好人起作用。例题4: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是(B)。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三、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要素它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种要素构成。1、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或权义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国家机关、法人、企业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国家。2、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法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对概念,在两者的关系中,权利具有最终的地位,义务始终是为权利服务的,这就是“权利本位”思想。例题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答案及解析:B例题2: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是(C.D.E)A.可以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B.可以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C.权利义务是辨证的统一D.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E.权利和义务是互相对立的3、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二)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依是否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大体上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例题1:法律事实是(B)。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依据法律事件法律活动中所有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例题2: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D.完全行为能力例题3:依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不能形成法律关系(B)?李某和王某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并获得结婚证书甲单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被市公安局处罚张某委托赵某在民事诉讼中做自己的诉讼代理人孙某因赌博欠钱某2万元例题4:甲杀害乙,乙的继承人因乙的死亡继承其遗产。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A).A.乙的死亡B.甲的杀人行为C.甲的事实行为D.乙的死亡和甲的杀人行为例题5:法的主要内容是(C)。国家意志B.党的政策C.权利和义务D.社会关系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渊源(一)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法律部门也叫部门法,是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的不同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刑法部门、民商法部门、经济法部门、诉讼法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部门。划分法律部门主要依据是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三)法律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公约。例题1:划分法律部门最重要的标准是()。A.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B.根据法律所调整的方法C.根据法律部门法规的数量D.根据该法律的制定机关五、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一)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的后果。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三种:1、侵权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知识产权、政治权利或精神权利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全部法律责任中占多数。2、违约行为,即违反合同约定,没有履行一定法律关系中的作为的义务或不作为的义务。3、法律规定,这是指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从表面上看,责任人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也没有违反任何契约义务,仅仅由于出现了法所规定的法律事实,就要承担某种赔偿责任。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2)过错;(3)违法行为;(4)损害事实;(5)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法律责任的分类:(1)民事责任(2)刑事责任(3)行政责任(4)国家赔偿责任(5)违宪责任。例题1: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是(B)责任主体、客体B.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C.损害结果和主观过错D.因果关系(二)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方式。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另一方面,法律制裁与法律责任又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责任不等于法律制裁,有法律责任不等于一定有法律制裁。例题2: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B.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互为因果C.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D.法律制裁是前提,法律责任是结果六、法治1、法治的含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2、法治与人治、权治、德治对立3、法治的主要功能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4、社会主要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例题1:亚里士多德认为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D)的法律。A.反映民意B.体现城邦意志C.体现神意D.制定得良好例题2:法治的功能在于()。A.强化通知基础B.发展国民经济C.建设精神文明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例题3:法治的政治基础是(D)。A.君主专制B.暴君专制C.贵族专制D.民主政治七、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一)法律的制定(立法)法律制定,就是通常所说的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简称为法律的订、修、废活动。1、法律渊源(1)宪法:最高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并经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2)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一般用XX法的名称)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一般用XX条例的名称。但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行政法规无权制定。(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但要报请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6)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7)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例题1:在我国,基本法律的制定机关是(C)。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例题2:现行法律规定,制定基本法律的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例题3:以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C)。A.行政复议法B.刑法C.国务院组织法D.宪法例题4:下列不享有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的机关是(D)。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D.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例题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A)。A.行政规章B.自治条例C.单行条例D.地方性法规2、法律规范效力冲突解决原则(1)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2)新法优于旧法(3)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3、法的溯及力: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二)法律的实施1、守法2、执法(行政执法)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要遵循合法、公正和效率原则。3、司法(法律适用)即当发生违反法律的情况和发生法律纠纷的情况时,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活动。司法机关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例题1: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司法活动(C)法官张某对邻居间的口角进行劝解,使其和好如初警察李某劝说其犯罪的弟弟去公安机关自首检察机关根据林某举报对相关人员进行侦查法官王某怀疑自己妻子有外遇而决定自行访查例题2:下列不属于司法机关的是(C)。A.最高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司法局D.军事法院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宪法宪法一、宪法基础知识一、宪法基础知识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根本任务,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基本关系的国家根本大法。(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宪法的特征第一,内容的根本性。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原则性强特点。第二,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是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具有母法地位。第三,程序的特殊性。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程序。修改宪法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并经全体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第四,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第五,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例题1: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的根本区别是(A)。A.宪法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宪法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C.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的根本法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例题2:宪法序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D)。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国家制度D.根本任务例题3: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C)。A.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例题4: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并经全体人大代表(B)以上通过。A.二分之一B.三分之二C.四分之三D.五分之四例题5:宪法修正案的通过需要全国人大()以上。A.全体代表2/3B.出席代表2/3C.全体代表3/4D.出席代表3/43宪法发展历史最早的资产阶级宪法:出现在17世纪中期首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体现为不成文宪法,主要有1628年权利请愿书、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等。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最早的社会主义宪法:1918年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历史最悠久的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仍有效,只制定了26个修正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建国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这部宪法先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作了全面修改。1988、1993、1999、2004年先后对1982年宪法作了四次修改。例题1:近代宪政运动最早发生于(A)。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二、国家制度二、国家制度1、国体(国家性质)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2、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3、政体又叫政权组织形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其实质是国家权力的配置。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核心内容与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政治协商会议不属于国家机构,也不同于人民团体。其主要的职能是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例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A.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在国家机关中,人民代表大会至上原则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集体行使职权例题2:我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D)。A.人民民主专政B.社会主义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例题3:我国的(A)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A.民主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选举制度D.少数服从多数制度例题4:下列关于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关系正确的是(B)。A.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任何国体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C.国体从属于政权组织形式D.只有借助于政权组织形式,国体才能外化出来例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D.人民民主专政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通常按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首长即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政权机关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例题1:我国宪法规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B)。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C.社区组织D.基层工会组织例题2:基层政权机关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关系是(B)。A.领导与被领导B.指导与被指导C.监督与被监督D.委托与被委托7.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例题1: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B)。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乡镇所有D.农民私人所有例题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A)。A.重要组成部分B.必要补充C.有益补充D.重要补充例题3: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D)。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例题4:宪法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D)。A.指导、限制和管理B.指导、规划和管理C.引导、监督和帮助D.引导、监督和管理8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划分国家内部区域,处理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式。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国家。9.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享有高度的自主权,但不享有国家主权,不享有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例题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A.联邦制B.邦联制C.复合制D.单一制例题2: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法律地位表述,不正确的是(D)。A.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B.特别行政区是国家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D.特别行政区享有外交权和国防权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在同一宗教里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4)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依照法律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文化权利和自由: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其中,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财产权:宪法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继承权(7)特定人的权利:实行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障残废军人、烈军属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公民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此外,劳动和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例题1: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的(B)。A.人身自由权B.政治自由权C.人格权D.文化教育权例题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华侨(D)。A.合法的权利B.正当的权利C.合法的权利和利益D.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例题3:我国宪法规定,(B)不是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C.公民在疾病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例题4:下列选项属于公民人身自由的是(A)。A.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B.公民的储蓄和其他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C.公民著作权中署名权不受侵犯D.公民房屋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例题5: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A)。A.权利和义务B.权力和义务C.义务D.权利例题6:陈某因自己手机丢失,怀疑是同事何某所为,便要搜查何某衣服口袋,陈某这一行为()。A.是合法的,因为这是维护自己财产权的行为B.是合法的,因为这是陈某找回手机的唯一办法C.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何某名誉权的行为D.是非法的,因为这是侵犯何某人身自由权的行为。例题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D)。A.受教育权B.平等权C.出版自由权D.名誉权例题8:小明是一个14岁中学生,下列宪法权利他享有的是(A).A.通信秘密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劳动权四、国家机构四、国家机构(一)组织原则和领导体制(一)组织原则和领导体制1、我国国家结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国家结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2、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3、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4、上下级检察院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检察院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职权:宪法修改权和监督权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权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权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如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最高监督权,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其他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立法权(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有权修改补充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但不得与基本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和法律解释权(法律解释权只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如决定特赦,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任免权,包括两高的审判员、检察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届。(三)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都是5年,而且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四)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的工作,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务院的组成: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都是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五)中央军事委员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由主席向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中央军委的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都是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它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既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也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任期也是5年。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政府、法院、检察院职务。此外,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八)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我国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分院,自治州和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县、不设区的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等。例题1: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责任负责制是(B)。A.党委负责制B.行长负责制C.集体负责制D.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例题2: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能超过(A)。A.两届B.三届C.四届D.五届例题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D)暂时代理主席职位。A.最高人民法院院长B.中央军委主席C.国务院总理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例题4:张某是某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他可以兼任的是(A)。A.某省党委副书记B.某省省长C.某法院院长D.某检察院检察长例题5:有权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是(B)。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央军委例题5:根据宪法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B)。A.国务院B.全国人大常务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例题6:根据宪法规定,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C)。A.宪法B.国际条约C.基本法律D.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例题7:在我国行使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制职权的国家机关是(A)。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务会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国务院例题8: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包括(B)。A.总理、副总理、秘书长B.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C.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审计长、秘书长D.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例题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D)。A.法治原则B.依法行政原则C.公正公开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例题9:下列不属于权力机关的是(D)。A.全国人大B.北京市人大C.江西省人大D.全国政协例题10: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A.法律监督机关B.监察机关C.司法行政机关D.纪律检查机关例题11: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国家主席例题12:有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的国家机关是(B).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全国人大常务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行政法行政法一、依法行政基本要求(一、依法行政基本要求(1)合法行政()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合理行政(3)程序)程序正当正当(4)高效便民)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诚实守信(6)权责一致)权责一致二、行政主体二、行政主体1、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监督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强制权。例题1:下列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D)。A.行政处罚权B.行政复议权C.行政仲裁权D.行政审批权例题2:下列哪个机关不是行政机关(D)。A.监察局B.公安局C.地税局D.纪检委2.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法律、法规授予权的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3、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的权利(1)身份保障权,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2)执行公务权。(3)工资福利权。(4)参加培训权(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权。(6)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7)依法辞职的权利。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3个月内审批,审批期间公务员不得辞职,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公务员不得辞职。三、行政行为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律行为的简称,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是指行政行为作用于行政相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行政行为的内容主要有:设定权利和义务,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变更法律地位,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的合法,赋予特定物以法律的性质。例题1: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D)。A.吊销许可证B.征税C.制定规章D.发布天气预报例题2:下列已经成立的行政行为是(C)。A.某超市保安对顾客进行搜身B.某教育局统一采购办公用品C.某税务局超过法定税率进行征税D.某工商局的执法人员以个人名义查封了一个食品加工点例题3:下列行为中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是(B)。A.行政许可B.行政指导C.行政确认D.行政处罚(一)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无申请则无许可。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立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能设许可。例题1:行政许可是一种(A)行政行为。A.依申请B.依职权C.非要式D.强制性(二)行政处罚1、概念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特征主要有:(1)其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行政主体;(2)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3)其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行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2、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定。(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公正、公开原则。(4)处罚救济原则。(5)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处罚的行政处罚。3.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4、行政处罚设定权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5行政处罚的管辖(1)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主体管辖。但如果由违法行为人住所地行政主体管辖更为方便的,经与行为发生地行政主体协商也可由违法行为人住所地行政主体管辖。(2)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对同一违法行为都有处罚管辖权的,或违法行为地难以查明的,由最先查处的行政主体管辖。(3)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本法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行政处罚无效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因具有明显瑕疵或具备法定无效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情形。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例题1:某县卫生局委托该县卫生防疫站对非法组织制血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县卫生防疫站应当以谁的名义行使处罚权(A)。A.县卫生局B.县卫生防疫站C.县卫生防疫站执法队D.县卫生局例题2: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由(B)。A.宪法B.法律C.法规D.规章例题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D)的权利。A.陈述B.申辩C.上诉D.举行听证例题4: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A)日内提出。A.3B.5C.7D.10例题4: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财物、(C)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拘留等.A.责令赔偿B.责令悔过C.责令停产停业D.限期改正例题5: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包括(D)。A.罚款B.责令停产停业C.行政拘留D.强制隔离(三)行政补偿与行政赔偿1、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侵犯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条件(1)行使职权,属于职务行为(2)违法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2.行政补偿:行政补偿针对的是合法行为。例题1:在行政赔偿中,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在行使授予行政权力时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B)承担赔偿义务。A.授权的组织B.被授权的组织C.授权组织的领导D.被授权组织的领导例题2: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依法赔偿申请人损失是指(B)。A.所有损失B.直接损失C.间接损失D.直接的人身损害和间接的财产损害(四)行政复议1.概念所谓行政复议,系指行政相对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纠正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请求重新审查并纠正原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据此对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或者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能通过行政复议途径解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2.行政复议的管辖(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但上一级没有相应主管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由人民政府管辖的,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4)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五)行政诉讼(一)概念: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方,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依法诉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据此在双方当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行政案件进行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裁判等司法活动的总和,是司法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二)原则:行政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行政赔偿诉讼例外);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等。(三)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是指由原告诉称作出了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四)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五)审理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例题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A)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行政行为D.立法行为例题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A)管辖。A.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B.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C.既可以最初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也可以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D.原告所在地法院例题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认为地方行政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致,(C)。A.参照地方行政规章B.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做出解释或裁决D.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解释例题4: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与宪法法律相抵触,(D)。A.撤销B.变更C.废止D.不予适用例题5:下列选项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B)。A.某市交通局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汽车不予上牌照规定并据此行为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C.城建部门将某施工企业资质由由一级变更为二级D.民政部门不批准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例题6:某市经贸委、交通局、工商局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对全市加油站执法检查,工商局发现一个加油站超范围经营,对其进行处罚。加油站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应以哪个机关为被申请人(C)。A.市人民政府B.市经贸委C.市工商局D.市交通局例题7:某县城建局根据县政府总体规划,对老城区改造,何某房屋位于改造区,城建局改造建设指挥部下达住房安置通知,何某为搬迁。数日后,县城建局工作人员带人强行拆除何某房屋,何某起诉,应以谁为被告(B)。A.县政府B.县城建局C.县城建局局长D.城建局改造建设指挥部例题8: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D)进行审查。A.程序B.内容C.合理性D.合法性例题9: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B)申请行政复议。A.本级人民政府B.上一级主管部门C.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D.行政监察机关例题10:某行政机关对公民甲做出罚款3000元处罚,甲不服申请复议,复议决定把罚款3000元变更为1000元。甲仍不服,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被告是(B)。A.做出原决定行政机关B.复议机关C.做出原决定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D.做出原决定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例题11:下列事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D)。A.行政机关没有发给抚恤金B.行政拘留C.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D.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奖惩决定例题12:行政诉讼中,(A)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A.被告B.原告C.原被告共同D.法院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民法民法一、民法基本理论一、民法基本理论1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权益的原则。(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的原则。该原则包括: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原则,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汁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例题1:甲于市中心买下一块空地,但长年搁置不用,与周围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有关部门建议其兴建土木,然甲称自己所有之物,他人无权干涉。甲的行为(A)。A.违反公共利益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B.违反善良风俗和诚信原则C.违反公平原则D.根据所有权绝对原则,其行为并无不当。例题2:甲有平房一间,某日甲得知乙将于该平房男建高楼一栋,一旦高楼建成,该平房即无阳光可见。次日,甲将该平房售予丙未告知将建高楼之事实。甲违反民事活动(D)。A.等价有偿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2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具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主体、客体、内容是每项民事法律关系必不可少的因素,被称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3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是根据民法的规定,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根据导致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的不同性质,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能够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主要有:(1)不可抗力;(2)时间的经过;(3)人的出生和死亡。行为是指民事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包括积极的活动(称为“作为”),也包括消极的不活动(称为“不作为”)。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必须能够依法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产生,其主要包括:(1)事实行为;(2)民事行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