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局部疾病系统解剖图解

上传人:Tomo****.明天 文档编号:240742317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局部疾病系统解剖图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口腔颌面局部疾病系统解剖图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口腔颌面局部疾病系统解剖图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局部系统解剖 颞下颌关节 一、颞下颌关节的组成v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状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所组成.v 下颌骨髁状突:(conclylar process)两侧髁突的水平轴成145160 从侧面观分前斜面(功能面)、后斜面 从后面观分内斜面、外斜面,v颞骨关节面 1.关节窝:似三角形,顶部有脑膜中动脉通过,后方与外耳道、中耳相邻。2.关节结节:位于关节窝的前方,颧弓根部 分前斜面、后斜面v关节盘 位于关节窝和髁突之间,呈卵圆形,内径较大,前后径小,关节盘的厚度不一,覆盖着滑膜。前带形成前伸部中间带最薄后带最厚双板区富含血管神经,易破裂穿孔v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关节囊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形成韧性很强的纤维囊,松而薄,没有外力即可脱位,而关节囊不撕裂。关节盘四周与关节囊相连将关节间隙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上、下腔。1.上腔:大而松,滑动关节,盘颞关节。2.下腔:小而窄,转动关节又称铰链关节,盘颌关节。v关节韧带1.颞下颌韧带2.蝶下颌韧带3.茎突下颌韧带二 颞下颌关节运动v下颌运动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功能运动,即开闭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v开闭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1.开颌运动 下降幅度 运动形式 轴心 活动范围 关节盘小开颌 2cm 转动和滑动 髁突下颌孔 上下腔 前移最大开颌 打呵欠 转动 髁突 下腔 后转 2.闭颌运动开颌运动的反方向运动v前后运动中的颞下颌运动1.前伸运动:活动发生在关节上腔,覆牙合时,下颌先做小开颌运动,打开闭锁,然后滑动。2.后退运动:循前伸运动的相反方向。v侧方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1.工作侧:髁头转动,运动轴心为髁状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2.非工作侧:髁头沿关节后斜面向前下内做滑动。三 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v关节盘的运动:转动运动关节盘不动;滑动运动关节盘前移同时向后转动。v翼外肌的作用:当大开颌运动时,翼外肌上头是松弛的;当闭颌运动时,翼外肌上头收缩,呈紧张状态。v关节间隙的变化:当咀嚼食物时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内压力降低,此时,翼外肌上头收缩。当食物咬碎时关节间隙复原,关节内负压转为正压,此时翼外肌上头松弛。四 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v1.不仅具有转动而且具有滑动。转动发生在关节下腔。盘颌关节(铰链关节)。滑动发生在关节上腔。盘颞关节(滑动关节)。v2.具有多个运动轴心。小开颌:两侧髁突的水平轴。大开颌:两侧下颌孔附近、髁头。侧方运动:工作侧是髁突下颌支后缘的垂直轴(转动),非工作侧是滑动。咀嚼食物时:工作侧以髁头为轴心,非工作侧以上下运动。v3.颞下颌关节是一个左右联动关节。v4.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与牙合关系密切。颞下颌关节紊乱v张口度改变v牙合关系紊乱v疼痛v弹响v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前脱位 第三节 肌一、表情肌 共同特点v1.起自颅骨,止于皮肤;v2.薄,收缩力弱,且多在上颌;v3.参与表情;v4.参与口腔功能;v5.位于自然孔裂周围;v6.两种排列方式:环行排列和放射状排列。v1.口周围肌上群 名称起点止点功能笑肌腮腺咬肌咬肌筋膜拉口角向外上颧大肌颧骨颧颞缝前方口角前方拉口角向外上颧小肌颧颌缝口角内侧的上唇皮肤拉口角向外上提上唇肌上颌骨眶下缘上唇外侧的皮肤拉上唇向上提上唇鼻翼肌上颌骨额突,分内外两束内侧束止与鼻大翼,外侧束止于口轮匝肌拉鼻翼和口角向上提口角肌上颌骨尖牙窝口角皮肤上提口角v2.口周围肌下群名称起点止点功能降口角肌下颌骨外斜线口角皮肤和口轮匝肌降口角降下唇肌下颌骨外斜线下唇皮肤和粘膜降下唇颏肌下颌骨侧切牙根尖处骨面颏部皮肤使下唇靠近牙龈及下唇前伸v3.口轮匝肌 浅层(是口轮匝肌的固有纤维)中层(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 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深层(颊肌)。功能:闭唇并参与咀嚼、发音。v4.颊肌:呈四边形,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功能:牵拉口角向后,使颊部靠近上下牙列,从而参与咀嚼和吮吸 二.咀嚼肌v狭义: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v广义: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舌骨上肌群:1.二腹肌2.下颌舌骨肌 3.颏舌骨肌4.茎突舌骨肌三.颈部肌 (一)颈浅肌群v1.颈阔肌:降下颌骨,牵拉下唇与口角向下。v2.胸锁乳突肌:有两头;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前面的上部,锁骨头起自锁骨的胸骨端,两头汇合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功能: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一侧收缩使头向对侧倾斜。(二)舌骨上下肌群四.腭咽部肌v(一)腭部肌 名称起点止点功能腭帆提肌咽鼓管软骨和膜部前份:腭腱膜中份:提腭吊带后份:腭垂肌腭咽闭合腭帆张肌翼内板基部腭腱膜拉紧软腭,口咽开大腭舌肌舌侧缘腭腱膜上提舌根,下降腭帆及缩小咽门腭咽肌甲状软骨后缘及咽侧壁腭腱膜和硬腭后缘上提咽喉,形成腭咽弓腭垂肌腭骨鼻后棘及腭腱膜腭垂粘膜下牵拉腭垂向上(二)咽部肌1.咽缩肌2.咽提肌 五.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v(一)口颌系统的肌链v1.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行排列由口轮匝肌、颊肌、咽上缩肌组成,和舌肌相对抗。v2.垂直肌链:从上向下呈垂直排列,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腭舌肌。v3.姿态肌链:由头部背侧的颈后部肌肉通过帽状筋膜绕过头顶,连接颞肌、咬肌和舌骨上下肌群组成v(二)口颌系统肌链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唾液腺 一、腮腺v(一)位置、形态和毗邻v腮腺位于颜面两侧,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外方。v1.浅叶v上达颧弓,v下至下颌角,v前至咬肌后1/3浅面,v后续腺体的深部。v2.深叶v上面:与外耳道软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后面相连v前内侧面:与下颌支后缘及咬肌后部相连并前伸至翼内肌深面v后内侧面: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乳突、颈突及颈突诸肌相邻 (二)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v1.神经支配 感觉:由耳大神经分支及耳颞神经腮腺之中的感觉纤维支配。交感神经:结后纤维起自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随颈外动脉进 入腮腺。副交感神经:起自延脑的下涎核,由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通过舌咽神经的分支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到达耳神经节,交换神经源,节后纤维随耳颞神经分布与腮腺。v2.血管分布 主要为颈外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的分支面横动脉。静脉主要由下颌后静脉后支汇入颈外静脉。v3.淋巴回流 主要经腮腺浅深淋巴结注入颈浅淋巴结和颈深上淋巴结群。二 下颌下腺 (一)位置、形态和毗邻v位于两侧下颌下三角内,在下颌体的内侧面,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之间,分较大的浅部和较小的深部,两部在下颌舌骨后缘处相连接。v1.浅部:呈卵圆形,分三面。(1)外侧面:紧邻下颌体内侧面和翼内肌下部。(2)下面:被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覆盖。(3)内侧面:前部与下颌舌骨肌相连,后部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舌咽神经与咽侧壁相隔。v2.深部:绕过下颌舌骨肌后缘至其上面,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进入舌下间隙,前行至舌下腺后端。(三)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v1.神经支配 感觉由三叉神经分支舌神经分支支配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自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随面动脉分支入腺体 副交感纤维起自桥脑内的上涎核,经面动脉的鼓索支,随舌神经走行,进入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腺体。v2.血管分布 为面动脉及舌动脉的第二段支配 静脉由面静脉经面总静脉及舌静脉汇入颈内静脉。v3.淋巴回流 经下颌下淋巴结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三 舌下腺v(一)位置、形态和毗邻v位于舌下区,在口底粘膜舌下襞深面;v下颌舌骨肌的上方;v分内外两面和前后两端;v舌下腺导管有两种;v小管开口于舌下襞;v大管开口于舌下肉阜。(二)神经分配、血管分布及淋巴回流v1.神经支配 感觉由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分支支配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起自交感干颈上神经节,随颈外动脉分支 副交感神经起自上涎核,经面神经鼓索支,随舌神经走行,进入下颌下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腺体。v2.血管分布:舌动脉的分支舌下动脉和面动脉的分支颏下动脉 静脉由面静脉经面总静脉及舌静脉汇入颈内静脉。v3.淋巴回流 经颏下、下颌下淋巴结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或直接注入颈深上淋巴结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