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0740916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八章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国际资金流动一、国际资金流动的含义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而发生的以逐利为目的、以货币金融存在于国际间的资金流动。与实际生产、交换发生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 产业性资本流动 贸易性资本流动 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的资本流动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二、国际资金流动的特点1.国际资金流动规模巨大,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2.国际资金流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3.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载体。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会、捐款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IMF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对冲基金是私人投资组合,常离岸设立,以充分利用税收和管制的好处。对冲基金的特点:1、经常脱离本土在境外活动2、负债比率非常高3、大量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三、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P233外部条件: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 各国对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外在因素:国际间收益率的差异 风险的差异 国际资金流动具有自发增加的倾向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四、国际资金流动的机制和作用(一)放大效应: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往往通过特定机制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效应 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充实力 羊群效应(二)国际资金流动的作用1、为公共存款提供了投资渠道2、财富效应3、增强资金的流动性4、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三)消极影响P239放大效应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二节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和货币危机国际资金流动和货币危机一、国际资金流动分类短期资金流动 套利性资金流动 避险性资金流动 投机性资金流动二、货币危机的含义广义上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在狭义上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金融危机:不仅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三、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三、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1单位A货币=25单位的B货币,if B货币高估方法一:按26或更高抛空远期B,到期如果汇率为30,按远期合同26个B可以换一个A,一个A按到期的即期汇率30可以换30个B,获利4方法二、借入B货币,按26买A,等B贬值后再卖A,如果贬到30,可以获利4方法三、借入B使得B利率上升,B国政府也可能会提高利率阻止B贬值,但利率提高会使得股市下跌,在汇率不变时,投机者仍可以通过股市获利。股市上抛空 投机攻击 利率上升 股市下跌 股市购入投机攻击 利率 股市 股市购入 投机退却 利率 股价 股市抛售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四、货币危机的类型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所导致的货币危机。2.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资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3.蔓延型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易传播的三类国家: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较密切的贸易联系的国家。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五、货币危机的危害1.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政府往往会提高利率;扰乱金融市场)2.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的变化(诱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等;外资撤离;对外债务大增;采取浮动汇率制度)3.货币危机发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补救性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六、货币危机实例(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三节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第三节货币危机的解决方案一、汇率制度的变更(一)固定汇率制度变更的原因1.在固定汇率制下,本币和挂钩货币的币值容易产生不对称的变化。(本币可能高估或低估)2.固定汇率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扩大了国内外利差,使各国对短期外债的依赖性不断加深。3.固定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相结合,给国际游资造成了可乘之机,使固定汇率制的维持更加困难。4.亚洲各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捍卫固定汇率制。5.政府信用下降。(二)汇率制度的变更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三)汇率制度变更的结果(三)汇率制度变更的结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后,虽经历大幅度贬值的痛苦,但贬值产生了以下的好处:1.刺激出口、抑制进口。2.缓解了汇率高估的压力,减少了外汇储备的流失。3.加强了国际经济组织对危机防治的信心,并加大了援助力度。4.汇率水平在经过举幅贬值之后逐渐回调。5.浮动汇率制度恢复了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以用利率杠杆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二、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1.限制远期外汇交易和非贸易性的外汇交易。2.禁止非居民以本币进行投机或有可能转化为投机活动的融资活动。3.限制国内公司和银行过度的外汇头寸暴露,或是对外汇头寸暴露设置时限。4.对所有的短期资本流入征税。5.调高同业拆借利率,增加投机成本,同时提高外汇储蓄利率,吸引资本流入。三、金融体系改革三、金融体系改革(一)亚洲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全2.监管流于形式,金融机构严重违规3.缺乏预警机制,监管手段落后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二)金融体系的改革(二)金融体系的改革1、金融体系重组、金融体系重组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直接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直接接管或关闭金融机构,设立专门机构实施重组设立金融重建局和专门处理银行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2、加强对金融体系的长期监管、加强对金融体系的长期监管完善金融监管的主体设置制定明确的监管原则市场化、开放性、国际性、法制化、透明度中央银行设立专门的机构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危机理论货币危机理论从20年代70年代末,货币理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从80年代中期开始,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从97年开始,货币危机新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危机理论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克鲁格曼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罗伯特弗勒德(Robert P.Flood)和彼得M.加伯(Peter M.Garber)。Krugman在其1979年发表的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一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模型,Flood和Garber则在1984年发表Collapsing Exchange-Rate Regimes,Some Linear Examples一文,对Krugman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这两篇文献是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代表作品。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丧失,这一丧失的累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基本面(economic fundamentals)决定了货币对外价值稳定与否,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爆发、何时爆发。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 attack model)。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在一国货币需求稳定的情况下,国内信贷扩张会带来外汇储备的流失和经济基本面的恶化,导致原有的固定汇率在投机冲击下产生危机。克鲁格曼弗拉德戈博模型MS=m(D+R)=MD当货币需求(MD)稳定时,国内信贷(D)的扩张 国际储备(R)不能维持固定汇率制 汇率浮动后本币大幅度贬值投机者预测到贬值 在贬值前以固定汇率购买外汇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货币供给tc t1tc t1货币供给存量=货币需求固定汇率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从该理论的模型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些政策主张。例如,通过监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可以对货币危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经济运行,避免货币危机的爆发或减轻其冲击强度。避免货币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运行,从而维持民众对固定汇率制的信心。否则,投机活动将迫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调整政策,市场借此起到“惩罚”先前错误决策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管制将扭曲市场信号,应该予以放弃。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主流代表人物是Maurice Obstfeld、Gerardo Esquivel和Felipe larrain。1、在该理论中,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汇率制度的放弃是央行在“维持”和“放弃”之间权衡之后作出的选择,不一定是储备耗尽之后的结果。政府出于一定的原因需要保卫固定汇率制,也会因某种原因弃守固定汇率制。当公众预期或怀疑政府将弃守固定汇率制时,保卫固定汇率制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2、引入博弈。在动态博奔过程中,央行和市场投资者的收益函数相互包合,双方均根据对方的行为或有关对方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选择,而自身的这种修正又将影响对方的行为,因此经济可能存在一个循环过程,出现“多重均衡”。其特点在于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的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即一国经济基本面可能比较好,但是其中某些经济变量并不是很理想,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发生观点、理念、信心上的偏差,公众信心不足通过市场机制扩散,导致市场共振,危机自动实现。所以,这类理论模型也被称为“自我实现式”危机模型。这个典型代表是Obstfeld。在其Models of Currency Crises with Self-Fulfilling Features一文中设计了一个博弈模型,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示了动态博奔下自我实现危机模型的特点,并表现出其“多重均衡”性质。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l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提出由于市场参与者在信息不对称下行为的非理性而使金融市场不完全有效 l传染效应(contagion effect)主要从国家间的关联角度出发解释危机。由于全球一体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后者,因此区域内国家之间经济依存度逐渐增高,危机将首先在经济依存度高的国家之间扩散。一国发生货币危机会给出一定的市场信号,改变投资者对与其经济依存度高或者与其经济特征相类似国家的货币的信心,加大这些国家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甚至导致完全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式危机的发生。l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市场操纵(market manipulation)。不论是在由理性预期导致的自我实现的危机或非理性的羊群行为造成的危机中,都存在着大投机者操纵市场从而获利的可能,大投机者利用羊群行为使热钱剧增,加速了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与危害。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三、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货币危机新论三、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货币危机新论(一)道德风险论1.代表人物:Mckinnon and Krugman2.是指因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不相匹配而可能导致他人的资产或权益受到损失。3.在金融危机中,“道德风险”表现为政府对存款者所作的担保(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含的)使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造成巨额的呆坏帐,引起公众的信心危机和金融机构的偿付力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根据道德风险论,危机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1.金融机构在隐含担保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2.由于隐含担保,人们仍然将资金贷放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过度借贷。资产价格上升,引起“投资”热潮,“金融泡沫”由此产生。3.泡沫破裂,金融恐慌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二)基本因素论(二)基本因素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三)金融恐慌论(三)金融恐慌论国际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