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0737849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耐量的评估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运动耐量的定义及评估方法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何为运动耐量何为运动耐量运动耐量是指身体所能达运动耐量是指身体所能达到到/承受的最大运动承受的最大运动最大运动指的是有氧运动最大运动指的是有氧运动Goldstein RE.Clinical Methods:The History,Physical,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3rd edition.Chapter 8:exercise capacity.Fletcher GF,et 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由哪些因素决定运动耐量由哪些因素决定运动耐量运动耐量心脏泵血能力肺通气换气能力骨骼肌运动能力Fletcher GF,et 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如何测量?运动耐量如何测量?多采用平板运动方式受检者按照适当的运动试验方案进行运动,连续进行气体采气体采样和分析样和分析及心电图监护,在每阶段记录结果根据受检者的峰值耗氧量峰值耗氧量,计算出运动耐量METs值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卫生部心肺运动试验是测定运动耐量的金标准心肺运动试验是测定运动耐量的金标准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肌肉肌肉心脏血流心脏血流肺肺线粒体线粒体QO2QCO2VO2VCO2Q:内呼吸;V:外呼吸运动时外呼吸与内呼吸的藕联机制心肺运动试验的核心是通过测量气道内的气体交换而同步评估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反应情况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及其解读。中文翻译版.科学出版社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所蕴含的意义运动耐量所蕴含的意义健康人群:运动耐量主要反映心肺的功能在正常人,肌肉的气体代谢能力是正常的,可略而不计,它反映的主要是运动时心肺的气体交换能力心血管病患者:运动耐量反映心、肺、骨骼肌的整体功能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其肌肉的气体代谢能力可能已经下降,甚至严重下降,此时测定的耗氧量代表的是运动时心、肺、骨骼肌整体的气体代谢能力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的表示方法运动耐量的表示方法峰值耗氧量:是运动耐量最直接、最精确的表达方式代谢当量(METs):是运动强度的一种衡量单位,为了简便地表达耗氧量所代表的运动强度,将正常成人坐位安静状态下的代谢率(3.5mlO2/kg/min)做为一个单位,将运动时代谢率与之相比的比值,用于表示运动强度运动时长:在临床运动试验中,有时候用运动时长表示运动耐量。为了方便的在不同的运动方案中统一比较患者的运动耐量,临床医生应该尽量使用代谢当量来表示运动耐量波洛克心血管康复教科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无气体分析系统的运动试验无气体分析系统的运动试验可间接评估运动耐量可间接评估运动耐量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卫生部*(m/h)表示英里/小时,1英里=1.61千米无气体分析系统时,可根据运动的坡度和速度间接估算得出运动耐量METs值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Myers j,et al.Am Heart J 2001;142:1041-6使用使用METsMETs评估问卷,可快速测定运动耐量评估问卷,可快速测定运动耐量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健康成年人的平均运动耐量健康成年人的平均运动耐量年龄年龄男性男性女性女性20-29岁12METs10METs30-39岁12METs10METs40-49岁11METs9METs50-59岁10METs8METs60-69岁9METs8METs70-79岁8METs8METsFletcher GF,et al.Circulation.1990;82:2286-2322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IHDIHD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患者运动耐量显著下降40-60%40-60%1.Grigaliuniene A,et al.Hellenic J Cardiol.2013;54:107-1182.Kinnard DR,et al.J Am Coll Cardiol.1988;12(3):791-7963.Giullauria F,et al.Eur J Prev Cardiol.2012;19(6):1410-194.Redfield MM,et al.JAMA.2013;309(12):1268-77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是运动耐量是IHDIHD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患者预后的最强预测因子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6.2年,评估运动耐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Myers J,et al.N Engl J Med.2002;346(11):793-801生存率(%)(心血管病患者)随访时间(年)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是影响运动耐量是影响IHDIH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Myers J,et al.Am Heart J.2001;142:1041-6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运动耐量的定义及评估方法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进行危险分层进行危险分层日常生活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制定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疗效评定疗效评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危险危险分层分层运动或恢复期症状运动或恢复期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及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再血管化后并发再血管化后并发症症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左心室射血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数功能储备功能储备(METs)血肌钙蛋血肌钙蛋白浓度白浓度低危运动或恢复期无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缺血改变无休息或运动引起的复杂心律失常AMI溶栓血管再通,PCI后I或CABG后血管再通且无合并症无心理障碍(抑郁、焦虑等)50%7.0正常中危中度运动(5-6.9METs)或恢复期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缺血改变休息或运动时未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AMI,PCI或CABG后无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无严重心理障碍40-49%5.0-7.0正常高危低水平运动(5.0METs)或恢复期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缺血改变休息或运动时出现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AMI、PCI或CABG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严重心理障碍40%5.0升高运动耐量是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运动耐量是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注:低危指每一项都存在时为低危,高危指存在任何一项为高危;AMI:急性心肌梗死;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ETs:代谢当量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根据运动耐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根据运动耐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是心脏康复的主要任务之一。应根据运动耐量指导患者进行安全的日常活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运动强度运动强度(METs)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职业相关活动职业相关活动休闲活动休闲活动体育锻炼活动体育锻炼活动21km/h)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根据运动耐量制定运动处方根据运动耐量制定运动处方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运动强度,运动耐量是制定运动强度的重要依据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耐量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运动强度设定为5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体能好的患者,运动强度应设为8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根据运动耐量评估康复训练疗效根据运动耐量评估康复训练疗效运动耐量是评估康复训练疗效的重要指标Myers J,et al.N Engl J Med.2002;346(11):793-801N=6213,因临床原因进行过运动平板试验者,其中3679例心血管病患者,平均随访6.2年,评估运动耐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将运动耐量5分位中最大的亚组作为参照,相对死亡风险为1,其余各亚组与其进行对比计算相对死亡风险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总结总结运动耐量是心肺骨骼肌综合功能的衡量指标运动耐量可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运动耐量是影响IHD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心脏康复中可根据运动耐量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制定运动处方和评估治疗疗效运动耐量的评估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